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行政管理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怎样做好农村社区规划

怎样做好农村社区规划

时间:2023-07-12 11:05:40 登绮 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做好农村社区规划

  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社区发展目标、实现手段以及人力资源的总体部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做好农村社区规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做好农村社区规划

  怎样做好农村社区规划

  作者/张兵

  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证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并引导政府的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平台;有利于协调农村利益关系,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但是,各地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时发展不平衡,甚至对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认识模糊,认为农村社区建设,就是新民居建设,盖几栋新楼,开一个连锁商店,建一个卫生室,办一个幼儿园,设一个警务室,办一个图书室,换一个标牌和把农民变市民等,于是下发文件、急着选点、盲目乱建,不仅交通不便,而且离村较远,村民居住分散,出现“好看的不得了,可是用不了”的现象,农民群众只能对此感叹:农村社区,想说爱你不容易!

  许多地方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从表面上看非常重视,逢会必讲,检查必看,可是,大部分只重视了有形的外在设施,而忽视了无形的群众意识,只重视了立竿见影的东西,而忽视了长效机制。缺乏有力的投入和有效的指导。对农村社区规划研究涉及较小,仅在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乡村景观设计与规划和乡村聚落体系(村镇体系)规划等方面开展了较多工作,整体层面的乡村社区规划仍显非常薄弱。

  农村社区规划从本质上讲应该是社会规划。更重要、更为内在的是构建农村居民的公民权利和尊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主体意识和参与精神,重塑农村居民的生活伦理和社区认同。农村社区建设要吸收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优秀因子,但绝不能因为推进城市化而被“化”掉。也并不是说村改居一改了事。一个好的农村社区规划,能够促进社区内部诸多要素合理配置、外部众多资源有效利用,实现社区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农村社区应该是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两者结合,应是一个涵盖产业发展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生态建没规划、社会建设规划、文化建设规划等的内在综合体系,因此,农村社区必须科学规划。如何规划呢?

  笔者认为:一是加强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工作。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工作,它涉及很多部门,如发改委、民政、经贸委、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社、国土、住建、农委、文化、卫生、环保、体育等部门。如何把各部门统一起来,不仅领导要重视,而且要明确一个牵头部门,否则,各打各的算盘,各算各的账,仅一两个部门到基层调研一下,召开一个座谈会或到外面参观学习考察,就把规划做好了。显然,这样的规划是纸上谈兵,只是形势上的需要、财政上的预算、规划上的数字,没有实质上的意义。

  二是合理确定农村社区规划的范围。农村社区应按照“管辖人口适度、区域相对集中、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群众充分自愿”的原则,按照“建设中心村、撤并自然村、整治空心村、改造城中村、保护特色村”的思路,科学合理地界定和规划农村社区的范围。根据山区、平原、水乡、丘陵等地域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条件,遵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原则上采取以一个村作为农村社区的方式组织开展,即“一村一社区”,也可以采用几个村(村人口少且居住分散)联合为一个农村社区、以中心村为重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即“几村一社区”,或在自然村或几个村民小组范围内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即“一村几社区”。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必须要科学合理。

  三是广泛征求农村社区规划的意见。目前,农村社区发展规划的制定者大多为政府或其相关部门,基本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农村社区大多处于被动参与规划制定的地位,发言权很少,因而规划难以真实反映社区和农民的需求与愿望,导致规划实施困难。农民长期生活在当地社区,并利用社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自我发展。他们非常熟悉社区情况,清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潜力、困难和劣势,有立足当地实际发展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愿望,但他们同时受到信息、技术、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制约。而政府拥有政策、资本、技术、信息、专家等资源,但其客观上远离社区,难以真正了解社区的优劣势以及需求和愿望。因此,运用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参与式方法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可以有效克服政府和社区存在的不利因素,使规划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更好地满足社区和农民的发展需求及其利益,有效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和管理能力,从而使农户能主动积极参与项目活动并取得预期成效。

  怎样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坚持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参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充分考虑原有的村庄布局、产业基础、生态环境、交通条件、文化传承和耕地保护,充分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民俗传统,着眼于促进人口、产业、生产要素聚集,按照“以县为主、乡镇协助、村为基础、市规划部门指导”的运行机制,制定体现城乡一体的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体现现代文明的社区建设规划和体现物质、精神、政治、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建设规划。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社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批推进,首先将县城和重点镇规划区周边、干线公路两侧、产业集聚区附近等重点区域内920个行政村,在未来5-8年整合为369个新型农村社区率先推进。并把城中村改造、异地搬迁扶贫和南水北调移民统筹安排,统一纳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社区选址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耕作半径不超过3公里,并考虑农民的粮食、农机具存放,社区住宅均建有储藏室,部分社区还专门规划建设了粮食储藏室或农机具堆放点。对未启动建设的社区及被整合的村,将按照规划严格控制,不准新划宅基地建房;确需建房的,通过政策引导到城镇或启动建设的社区建房居住。社区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和分户条件的规定,对到社区建房或购房的村民身份进行审查,禁止城镇居民到社区建房、购房。同时,对新型农村社区宅基地标准、住宅建筑面积标准、住宅层高、住宅建筑密度与容积率都做了详细规定。

  怎样做好农村社区规划

  一、规划设计的基础

  要做好乡村规划设计工作,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当地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性质、水资源等方面,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人口结构、职业分布、收入水平等方面,需要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城乡结构。需要考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分离,合理分配人口、产业、资源等方面的配置。

  文化遗产。需要重视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既能满足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也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规划设计流程

  在全面了解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工作,这个过程需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前期研究。在这个阶段中,需要进行现场勘察、数据调查和统计分析等工作,制定出乡村规划设计的基础框架。

  初步设计。这个阶段包括进行整体布局、功能区划、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设计工作,形成初步的乡村规划蓝图。

  方案优化。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优化各项设计指标,同时考虑到经济性、可行性等方面因素,制定出最终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案。

  施工实施。根据最终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案,我们需要进行具体的施工实施工作。这个过程包括地表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设计等方面,要求各项工作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三、对于乡村振兴的启示

  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重点推动的一个工作,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进行乡村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启示:

  重视自然保护和环境建设。乡村生态环境很脆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同时也要注重美化乡村景观,把美丽乡村打造成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发展特色产业。不同地区的乡村资源不同,能够发展的产业也不同。我们要充分挖掘当地特有的资源,打造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乡村的特色品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关注乡村社区建设。乡村社区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还要具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活动场所,以及便捷的交通和通讯网络。这些条件都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到乡村生活、工作。

  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我们应该注重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让这些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怎样做好农村社区规划

  (一)多规合一

  按照“多规合一”的总要求,村庄规划编制要做到规划工作底图、技术标准、规划范围、规划指标、规划目标期限、规划数据建库等方面统一。

  (二)突出村庄特色

  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以全域规划的理念,以多样化为美,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防止“千村一面”。

  (三)预留管理弹性

  乡村发展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尤其是建设用地空间的需求变动受方方面面影响比较大。作为乡村地区的法定规划,既要能用、管用,又不能“管死”。

  (四)坚持尊重农民意愿

  规划编制和实施要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反映村民诉求;规划批准后,组织编制机关应通过“上墙、上网”等多种方式及时公布并长期公开,方便村民了解和查询规划及管控要求。拟搬迁撤并的村庄,要合理把握规划实施节奏,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强迫农民“上楼”。

  村庄规划的五大要点

  一要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村庄规划提升工作。

  要进行充分调研,把地形地貌、山水脉络、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一草一木、一家一户等情况摸清楚。要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确保规划符合实际、顺应民意、彰显特色。要注重文化传承和村庄特色,充分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脉、传承乡风民俗,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创造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人文环境。要突出山、水、林、田、湖(库)、草的山水格局,留住青山绿水。要注重实用性,重点完善村庄功能,切忌片面追求“标准化、规范化”、“千篇一律”搞规划。

  二要统筹城乡发展,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在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城镇和乡村发展,合理优化村庄布局。结合考虑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节奏,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发展需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集聚提升类等建设需求量大的村庄加快编制,城郊融合类的村庄可纳入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编制,搬迁撤并类的村庄原则上不单独编制。避免脱离实际追求村庄规划全覆盖。

  三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优化功能布局。

  工业布局要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原则上安排在县、乡镇的产业园区;对利用本地资源、不侵占永久基本农田、不破坏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的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分拣、冷链、初加工等农村产业业态可根据实际条件就近布局;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引导农村宅基地集中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布局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设施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节约集约水平。

  四要加强管理,提高村庄治理能力和水平。

  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规划许可制度,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严格规范管理,特别要做好公共资源、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控,不允许任何人侵占和破坏。充分发挥“三级规委、四级联动”作用。将村庄规划的空间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公共空间整治、建筑风貌控制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让村民参与规划、参与实施、参与管理,重构乡村道德、凝聚人心,有效促进村庄建设发展。

  五要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

  村庄规划批准后,应及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用地审批和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依据。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的,可依据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要求,进行用地审批和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村庄规划原则上以五年为周期开展实施评估,评估后确需调整的,按法定程序进行调整。上位规划调整的,村庄规划可按法定程序同步更新。在不突破约束性指标和管控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各地探索村庄规划动态维护机制。

【怎样做好农村社区规划】相关文章:

怎样做好自我介绍09-06

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05-27

做好农村信用社窗口服务工作的几点体会08-18

扎实做好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06-08

做好自己02-19

把工作做好的句子12-19

做好自己的句子01-23

做好自己作文01-25

做好自己语录11-15

做好事心得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