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杀戒》观后感

《杀戒》观后感

时间:2023-04-03 19:04:3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杀戒》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杀戒》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杀戒》观后感

  《杀戒》观后感 篇1

  电影《杀戒》讲述的是一对夫妻从开始相识、带着一个秘密结婚、离异、争夺孩子的全过程。《杀戒》片名听上去很血腥,没看之前一般都会想当然地以为片中必定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其实不然,这部电影没有血腥,没有暴力,反而彰显的是人性本善的主题。 电影看的有些压抑。我游离在镜头与现实之间,思考着我和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思考着两个家庭之间的差距和磨合。思考着我和他怎样才能用善良和宽容演绎出一个不一样的爱情电影。

  女主角江月娥尽管美得有如嫦娥,但干的事却十足的龌龊,最不该的是给老公肖立昆戴了一顶又一顶的绿帽子,而且戴得那么理直气壮,戴得那么彻底,连老公视若宝贝的儿子都是野种。在争夺孩子的斗争中江月娥获取得了胜利,因为在最后关头,她亮出了底牌,抖出一直想争取孩子抚养权的男主角肖立昆不是孩子的父亲。这一招击中了肖立昆的要害,他在法庭上当时就倒了,跟斗败的公鸡似的耷拉下脑袋。看到这里,大多数观众除了大出意料,也会为肖立昆叫屈,还觉得江月娥可恨。认为江月娥可恨当然是人之常情,但是,冷静下来之后不难发现,江月娥使出的这一杀手锏也彰显了母爱的伟大。

  不可否认,江月娥是一个可恨的女人;但是,可恨之人也有可爱之处,那就是她博大的母爱。母爱,使这一形象更丰满、更立体化。她也是一个疼孩子的母亲。她和肖立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的原动力就是她的母性,不是为了夺肖立昆所爱而使其难受。当初朋友劝她做掉还未出世的孩子的时候,她不忍心,因为她不忍心杀掉自己的孩子。她不可能意识不到揣着别人的'孩子嫁另一个人的后果。在法庭上,眼看争不到孩子的抚养权,她才抖出这一多年的秘密。她当时不可能感觉不到这么做会引起肖立昆的报复。但是她豁出去了,不顾脸面,不顾别人的指谪,不顾潜在的危险,这不顾一切的背后,是她对孩子的爱。 我突然想到他们新婚燕尔的台词“轻一点,慢一点”这看似很正常的床戏台词,其实这也是她对孩子的保护和珍爱。

  刚开始看,就觉得男主角肖立昆性格上是有障碍的,从他小时候看到杀猪的那一场景,刀子插进去的瞬间,血喷涌而出——他害怕的,却又不得不承认的家庭背景。他有很强烈的自尊心,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爱情中。从他跟江的那次“写字”吵架,他装得多有面子。他没有当上站长,从来不曾服软。他怕别人孩子说他自己孩子是杀猪人的儿子,但是他越反抗,貌似生活就越跟他开玩笑:江发现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最终选择用法律来挽回自己和比别人的孩子,且不说她的各种做法对不对,但她确实给他人生最沉重的一击!

  说实话,我很佩服他的自愈能力,这种一连串的打击,让他从小自卑的心在人生的戏剧中骤然转变,或许导演为了缓解观众沉重的心情,也或者就是要给大家一个积极的引导,肖内心的“杀”戒了,从他笑的那一刻开始,他的自尊心放下了,他接受了自己,接受了童年的刺激,接受了这样的命运,不是妥协,是释然。

  影片的结尾,本来打算将江月娥一刀解决了的肖立昆,在雨夜的在窗外站了好半天,最终扬长而去。这个结尾肯定让好多人觉得没劲儿,觉得肖立昆太不够爷们儿。但事实未必如此,假如肖立昆一刀将江月娥杀了,我们除了觉得痛快外,不再会有别的感触;肖立昆转身走了,不但放了江月娥一马,也把自己从犯罪的边缘拉了回来,不仅如此,更让观众感慨的是这个男人的大度和善良,在这一刻,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中善的一面。

  男人与女人的较量,父亲与母亲的斗争,爱情总是初见时最美丽,男人眼中的钢琴女神,女人眼中的白马王子,倪妮眼中的羞涩和刘烨傻傻的帅气,故事定格在此刻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呢。可是后面的争吵,为了孩子的反目成仇,所有的感情已经荡然无存,屠夫和钢琴女神的婚姻注定是不合谐的音符,最出彩的是小男孩的演出了,虽然稚嫩却也真实,孩子的哭声是虐心的,夫妻的反目成仇是虐心的,争来争去的孩子最终发现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更是虐上加虐。

  电影《杀戒》是一部破解爱情与婚姻真谛、反映男主人公自我救赎的影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该何去何从?男主人公作为屠夫的后代,“杀猪的”始终是他甩不掉的耻辱标签,虽然他说“我的手脏但是我的心却是干净的!却阻挡不了他那高攀的婚姻出现危机。嘲笑声中,少年时的阴影被反复强化放大,男人眼中的钢琴女神和女人眼中的白马王子为争夺至亲大打出手以致走上法庭。当男人尊严的底线被无情的践踏,举起那把杀猪刀血刃仇人是否就是其唯一的出路?然后电影《杀戒》演绎的是戒杀,电影《杀戒》通过一个故事来彰显人性本善这一主题,电影宣扬了女主角的母爱与男主角的宽容是。 这部电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彰显的这一主题,可见导演和编剧的苦心孤诣。

  《杀戒》观后感 篇2

  近来,有两部片子声名鹊起,一部是《天机·富春山居图》,另一部是《杀戒》,前一部片的走红是因为口碑奇差而票房奇高的反常现象,后一部受到大家热议则是因为前后两位导演之间的骂仗。事实上,不管是给电影宣传找话题还是两人真刀实枪地干仗,都纯粹属于节外生枝,因为《杀戒》本身就已经很有话题性了。

  且不说是新晋“谋女郎”倪妮继《金陵十三钗》中惊艳表现之后的新作令人备受期待,也不说众多影帝在手的当红小生刘烨自毁形象当起“凤凰男”,就剧情自身而言,也很受人瞩目。《杀戒》听起来像是《杀生》的姊妹篇,可和《杀生》并无关系。《杀生》讲述了一个一群人设计除掉一个人的故事,众生的险恶用心暴露无遗,而《杀戒》其实是一个关于饶恕的故事,为真爱,断绝杀戒,如果有爱,放下屠刀,如果无爱,回头是岸。

  我想再也没有比影片中的男主角刘烨饰演的肖立昆命运更悲摧的了。本来,一个是高大英俊号称“小城普希金”的文艺青年,一个是性感妩媚号称“钢琴女神”的音乐教师,他们的结合绝对是天作之合。谁知,一切却因为肖立昆的出身而改变,原来,他出身于农村杀猪世家,身份卑微,这是令追求物质享受、贪慕虚荣的女主角江月娥所不能忍受的。于是,婚姻出现裂痕,江月娥另寻新欢。面临离婚困境的肖立昆想留住仅有的.儿子,也因为江月娥的阻挠不能如愿。接下来,最后一片雪花压断了支撑肖立昆的树枝,那就是得知儿子也不是自己的这一消息。肖立昆怒火中烧,向曾经的妻子以及不是自己儿子的儿子举起了屠刀。

  “凤凰男”、高帅富、贪慕虚荣的女人,这一切听起来就像是最近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也正因为如此,使得电影更具有现实意义。在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很多青年的思想也悄然发生变化。正是这般情形,使得很多人追求物质生活,贪图纸醉金迷,让爱情变得无足轻重,让婚姻变得可有可无,本来相爱的两个人也因此走在分离的边缘。曾经受人追捧的文艺青年在高帅富宝马香车的炫富之下也变得捉襟见肘,贻笑大方。《杀戒》反映的正是这样的社会问题,在层层悬疑压迫之下,我们渐渐喘不过气来。当肖立昆的屠刀举起的时候,我们睁大惊恐的眼睛,突然“呀”的一声就叫了出来。

  曾经恩爱的恋人对簿公堂,曾经相约生死的佳偶举起屠刀,当爱变成恨,当同生变成共死,当比翼鸟变成仇雠,眼底的温柔突然就红了眼睛,心里的爱意突然满溢出绝望的恨,这力量,竟如此不可阻挡!

  还好,肖立昆突然放下屠刀。也许,是为了残存的那点爱;也许,是为了昔日的恩情;也许,可爱的孩子唤醒了他的良知,无论怎样,我们应该庆幸他没有蜕变成杀人狂魔。这给我们以人世的希望。人世间,毕竟恨是短暂停留,而爱意长存!

  影片有张有弛,收放自如,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可以说,《杀戒》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只可惜,在乱象丛生的六月,有被埋没的危险。

  《杀戒》观后感 篇3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我们看多了世间太多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往往是因爱生恨、因恨生毒乃至灭绝人性,最终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

  一念起,刀光血色;一念灭,山水静穆。

  人世万般仇恨,皆源于仇恨者本身。能引导其脱离仇恨的明灯,唯有那颗始终不忘自我救赎的心。电影《杀戒》中由金马影帝刘烨饰演的主人公在感情世界彻底崩塌后的凄苦挣扎,最终选择了宽恕“仇人”,也完成了自我救赎。这部敢于直面社会问题、细致剖析爱情婚姻之复杂性、上升到对人性的叩问且找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电影作品,堪称匠心独具之作,令观众观后无法不动容,无法不陷入深深的思考。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屠夫的后代肖立坤与一位钢琴校花江月娥之间的爱情故事。肖立坤身为屠夫的后代,一直无法摆脱"杀猪的"的耻辱标签,最后成为配马站的站长,他还爱好作诗,被称为小城的普希金。一次偶然的机会,配马站员工娟子的闺密江月娥来到了配马站,生活在小城里的美丽姑娘江月娥刚刚经历过感情失败,与高大帅气的肖立昆邂逅后,均生爱慕,二人一见钟情。因为一个突发状况,肖立昆与江月娥闪婚成为夫妻,并生下儿子肖磊。

  婚后夫妻之间出现了无法弥补的感情裂痕,肖立坤对于娇妻婚后的种种行为疑心重重。作为一代校花,江月娥心中依然向往着豪奢的虚荣生活,与肖立坤的普通生活让她生厌,渐渐红杏出墙,选择了一个富二代。

  更让肖立坤悲催的是,江月娥还有重大婚前隐情瞒着肖立昆。在确认江月娥出轨后,两人毅然决定离婚,但江月娥不放心儿子继续跟肖立昆在一起,誓死争夺抚养权,肖立昆也毫不让步,决心守住自己的孩子。夫妻为儿子对簿公堂各施手段,江月娥突然在法庭宣称肖磊不是肖立昆的骨肉,要求做DNA亲子鉴定。目睹事件全过程的王晓娟来找肖立昆,道出肖磊出生的真相。

  精神重创之下,杀人的意识一直浮现在他的脑海中,肖立昆回老家取出祖传的杀猪刀……在大雨和夜色中,肖立坤来到江月娥和她的儿子住所的窗外。房间里的灯光暖意融融,窗外风雨交加凄冷无比,雨水从肖立坤雨衣的帽檐上流下来,室内的情景让他砰然心动:“儿子”坐在沙发,和江月娥说他想爸爸了。这是肖立坤最心爱的儿子,也是他离婚后用来报复江月娥的工具。

  肖立坤等待着破窗而入的最佳时机。渐渐地,他眼中的杀气消失了,目光也柔和了,他想起和“儿子”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他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他掉头走开了——在最后一刻,他放弃了谋杀,在路过一座江桥时,他把杀猪刀抛进了江里,心中的刻骨仇恨也随着水流而远逝了……

  影片的最终结局直指本心发人深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情爱产生的仇恨,被宽恕是美丽,因为毕竟真心爱过!然而要做到这点委实不易。学会宽恕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你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你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得好: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宽恕本身就是一种强大力量!肖立坤最后扔到杀猪刀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天地间的一个大写的人字。

  《杀戒》观后感 篇4

  说《杀戒》署名权之争是炒作,顶多只说对了一半,说《杀戒》仅只是署名权之争,也只说对了一半。

  竹卿的发布会在前,声泪俱下,还打出了注有“章家瑞你射吧”的牌子,秀得满满当当。章家瑞的发布会在后,一干主创到场证言,在司法途径的基础上大倒苦水。艺人不炒不红,片方不炒总觉得在等死,但导演主动炒作的还真稀罕。就章家瑞而言,从《诺玛的十七岁》、《芳香之旅》和《红河》等一路下来,走的是小文艺的路线,和炒作市场绝缘,说他是借题炒作者,不是睁眼瞎就是居心叵测。反观第一次挂导演头衔的竹卿,还有老板、出品人、制片人、编剧等身,将自己捧红了之后,下一部电影还可以尝试主演。

  不少新导演担心自己在拍摄现场不托底,都会拉个名导监制做后盾。《致青春》,赵薇将关锦鹏按在了监制宝座上,《圣诞玫瑰》,杨采妮背靠徐克和张之亮两座大山。竹卿显然是想背靠章家瑞的。竹卿和赵薇、杨采妮不同,她既没有接受过电影专业的教育或培训,亦无临场厮杀的经验可循,找个“总导演”助阵或操刀,倒是情有可言,问题就在于,到底谁说得算。

  一个健康的.项目,应当有一个有附有眼界和魄力的出品人,其次得有好导演、好监制和优秀制片人的通力合作。制片人对老板负责,导演对作品负责,监制督导创作,三者一如司法、立法和执法机构三权分立,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在失败的电影案例中,导演权力过大创作失控者,或出品方干预过甚产品散架者比比皆是,故尤其是在商业项目中,需要制片人、监制和导演形成制衡力量。而在《杀戒》项目中,片方的搭盘的思路存在显着的畸形,它既要依靠章家瑞导演的身份来谈演员,又要抹杀其“总导演”的署名权,既要借章家瑞之手来完成执行拍摄,又要剥夺其最终的剪辑权,甚至意图抹杀其劳动付出。与此同时,项目的老板大包大揽身兼出品人、制片人、导演、编剧等数职,光顾往自己脖子上挂满荣誉头衔,对于项目至关重要的制衡机制的搭建,完全不考虑。

  当然,独立制片也是存在的,但绝对不是《杀戒》这样的项目,同样,也有导演身兼监制、编剧数职的,比如徐克,但那时在徐克摸爬滚打多年之后。创作上的分歧在所难免,徐克也争吵,但人家争吵只停留在创作层面,就算因理念不合以后不再合作,也绝对不会在署名上犯小心眼。从目前双方出具的证据看,章家瑞现场导演的事实还是非常明晰的,合同约定也是显而易见。竹卿一面是给自己挂满光环,一面将章家瑞从“总导演”的位置上拉下,美其名曰“前期导演”,徒增笑耳。

  事态闹到这步田地,只能说项目老板不太聪明,或者太过聪明。其实就算是悄俏剥夺了章家瑞合同约规定的“对该片的艺术创作具有尤其最终的决定权”,弃用其剪辑的版本,只要在总导演的署名上不玩小鸡贼,章家瑞也就只能吃哑亏打打事后官司。从竹卿先行召开发布会,并举牌高喊“章家瑞你射吧”等种种刻意行为来看,她是唯恐章家瑞不接招的,无非就是想借此影坛先河,占领娱乐版面,为《杀戒》上映争取话题和眼球。而这对章家瑞来说,不仅是挑衅,更是一种侮辱,他只能乖乖接招。仅从这点上看,竹卿干的并不是导演的本职,而是老板的营生。

  《杀戒》除了导演署名权口水仗本身,还给司法领域和相关部门提出了新课题。像这种存在纠纷的影片,是否应当缓期上映?主管机构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影协和导演协会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果这几方均不作为,只能说我们离健康的国产电影环境尚还遥远。

【《杀戒》观后感】相关文章:

杀戒影评03-12

观后感恰同学少年观后感08-23

【观后感】榜样3专题节目观后感04-02

防溺水个人观后感_防溺水观后感08-20

法律电影观后感:“中国法庭”观后感03-01

【观后感】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后感03-06

感恩观后感12-14

《清明》观后感04-12

1921观后感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