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时政专栏>时政评论>"习式语言"缘何如此独具魅力

"习式语言"缘何如此独具魅力

时间:2022-07-30 00:24:50 时政评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习式语言"缘何如此独具魅力

  "习式语言"缘何如此独具魅力
  
  王玉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谈话、演讲、答问等,风格鲜明、内涵深刻、见解独到,特别是他善于用大白话来阐述大道理,用家常话来说明"官场事",用打比方、讲故事、举事例等方式来解疑释惑、凝聚共识,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抒发大情怀、展现真性情,平实中蕴藏着智慧、饱含着哲理、绽放着魅力,深为人们喜闻乐见。被媒体和学者解读为"习式语言…习式风格".那么,"习式语言"缘何如此独具魅力?
  
  第一,源于不倦的学习。人从学习开始,技从学习中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是一位善于治国理政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读书人。他那深邃的思想,他那暖人心脾、精辟入理的"习式语言"是有源头的,这个源头就是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他都从未间断过读书。2013年3月19日,他履新国家主席不久,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谈到,"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2013年青年节,他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去年1月,他在俄罗斯索契接受媒体专访时,再次提到了自己的爱好:"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正是这种长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所奠定的坚实理论功底,才使他说起话来能够旁征博引、大开大合。
  
  第二,源于丰富的实践。实践是最丰富的"语库",任何富有魅力的语言,无不来源于火热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长期在基层工作,与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他丰富的从政生涯,使得他充分了解国情民情,也为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提供了许多机会。他的讲话,不仅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而且善于使用从实践和群众中提炼出来的大白话、大实话,让人听得懂、记得住。比如,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样朴实无华的话来阐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墙头草"、"推拉门"来描述干部队伍中的好入主义,用"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来揭示个人情趣无小事的道理,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来说明农业是立国之本,等等。这些源于实践、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轻松自然,口语化很浓,一扫人们反感的大话、套话、空话和"官话",与大众话语体系很对接、很吻合,似春水一般清澈,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源于坚定的信念。领导干部坚强的党性、坚定的信念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早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他写的"从政杂谈"等文章,就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观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无不展现着一个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念、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正是这种信念、勇气和担当,才使他的语言有底气、有分量、有魅力,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往往觉得很过瘾、很解渴、很兴奋,有拔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以至许多话题被热议、许多语录成热词、许多观点成了名言警句。
  
  第四,源于真实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诚是最具魅力的语言,唯有真诚才能说服人、感染人、打动人。正如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所言:"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谈话者,你必须是自然而不造作,活泼而不轻浮,富于同情心而不惺惺作态,你必须从你的心底流露出一种善良的意愿。"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总是有种神奇的力量,总是透着真情、真诚和真挚,总是充满真知灼见、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他在外交场合反复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去年3月访问非洲三国时,他充满感情地说:"真朋友最可贵。中非传统友谊弥足珍贵,值得倍加珍惜";"真诚希望非洲国家发展得更快一些,非洲人民日子过得更好一些".不久前,他在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时,讲述了马克林教授半个世纪60多次访华,孜孜不倦地向澳大利亚和世界介绍真实的中国的故事,讲述了在中国汶川地震时一群可爱的新西兰儿童在寒风凛冽的街头演奏小提琴为中国募捐,而当新西兰地震时中国国际救援队火速前往参与救援的故事。这些富有哲理、充满智慧、饱含深情的话语和故事,不能不让人听了为之动心、动情、动容。
  
  第五,源于艰苦的磨练。知识靠积累,能力靠磨练;提升语言魅力,既要靠学习,更要靠在实践上感悟、磨练。"习式语言"之所以具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正是源于艰苦的基层工作历练,使他深知百姓疾苦、深知人民需求。1969年至1975年间,习近平同志在陕西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度过了7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住窑洞,睡土炕,吃玉米团子,打坝挑粪建沼气,在这里入党,当选大队党支部书记,在最贫困的地区同老百姓同吃同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以自己从基层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经历,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也只有经过磨难,才能增强党性、锤炼作风、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增长才干、提高语言能力。
  
  (作者系中共东平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习式语言"缘何如此独具魅力】相关文章: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08-25

关于"壶"和"茶"的歇后语08-22

说"读"08-25

怀念"包子"08-25

切实"削文山""填会海"转变文风会风08-27

音乐教学让学生从有"趣"到有"欲"08-15

写祝寿的作文 八十大寿"旺"三"旺"08-17

"揪尾巴"比赛08-14

喉咙里的"刺客"08-17

剧本:"特"车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