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地方文献回溯书目数据库初探

构建地方文献回溯书目数据库初探

时间:2022-08-09 06:54:21 计算机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构建地方文献回溯书目数据库初探


  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馆藏最具有特色和个性的藏书,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各馆开始重视构建各种类型的地方文献数据库,然而最基础的书目数据库建设的进展却比较缓慢,即使是一些地方文献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省级图书馆,也没有建立系统、规范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不能适应形势的需求,因此,加快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势在必行。

1 构建系统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的意义

建立系统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地方文献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2)便于读者快捷、准确地检索地方文献,使地方文献得到更充分的研究和利用,促进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发展;(3)有利于图书馆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情况,有的放矢地完善地方文献的藏书体系;(4)为建立地区性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和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无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是集中入藏,还是分散入藏,都应把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放在首位,在制作新入藏地方文献书目数据的同时,也开展对所藏地方文献进行回溯编目,建立系统、规范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2 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的体系

完整系统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其内容涵盖不同学科、不同载体的古今地方文献,全面反映某一地区科学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概貌,它是一个总书目数据库。在构建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时,可根据文献类型、专题内容、读者需要或时限等标准划分成多个分支书目数据库。总库与分支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备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体系。这样,既可更充分地体现馆藏的特色和优势,也可满足从总库或分支库的角度对地方文献的多方位检索要求。例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正在利用丹诚软件构建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是由按时限划分的图书书目数据库、期刊书目数据库、报纸书目数据库、缩微书目数据库、地图书目数据库、图片数据库等多个分支库组成,并建立了孙中山文献专藏书目数据库、广东作家签名本书目数据库、广东家谱书目数据库、广东地方志书目数据库等一批专题库。

3 构建地方文献回溯书目数据库的特点

作为全馆藏书体系中的特色专题书目数据库,与其他文献的回溯建库相比,地方文献回溯建库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的基础上构建,回溯编目的要求也就更高、难度更大。这是由地方文献内容特点、文献管理和利用的规律等决定的。

(1)地方文献藏量丰富、内容繁杂、学科覆盖面广、载体形式多样。

(2)地方文献收藏和管理方式各异,有的图书馆是集中入藏,以独立的目录组织体系进行管理,有的图书馆是分散入藏,比较普遍的是解放后出版的地方文献入专藏,古旧地方文献分藏各书库,需通过回溯建库将分散入藏的地方文献集中揭示和反映。

(3)地方文献回溯建库是以原始编目为主,套录编目为辅。网络环境的形成,使普通中西文图书的回溯建库,可以通过网络联机、光盘等多种方式获取标准、规范的机读书目信息,其套录编目的比例较大。而反观内容具有地域性、文献类型多种多样的地方文献,其中的古旧文献以及占据相当大比例的非正式出版物,多是各馆特有的,因而在实际的回溯建库过程中,能够实现套录编目的文献数量非常有限,大量的地方文献需要依据文献源进行原始编目。

(4)地方文献的读者是以研究型、高层次的读者群为主体,他们对文献的需求有一定的专深度和广度,因此,回溯编目必须根据地方文献的内容特点,通过增加文献著录信息、加大文献标引的深度,全面、深入地揭示地方文献所具有的特征和文献价值,以满足地方文献特殊用户的检索需求。

4 地方文献回溯建库的模式

由于各馆情况不同,不可能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建库模式. 鉴于地方文献回溯编目的要求高,最为理想的模式是以文献源本身为依据回溯建库,一次性全面进行。但工作量大,速度慢,在目前回溯建库条件有限,特别是大多数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编目人员只能应付新入藏地方文献编目的情况下,如果拘泥于此,书目数据库的建成势必旷日持久。我们认为,回溯建库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达到高质高效的建库目的。

4.1 地方文献回溯建库第一阶段:建立初级书目数据库

初级书目数据库是以清点后的卡片目录或本馆原有的书目数据为基础,建立基本体现馆藏的书目数据库。

4.1.1 建库步骤

回溯建库以独立的藏书体系的卡片目录为依据。它要完成以下三部分内容:(1)对藏书的清点与整理。选择著录项目最为完整、典藏记录最为可靠的公务分类卡片目录,以卡对书,清点的内容只是从索书号角度核查一遍,做到书卡相符(包括复本数),有效地避免回溯书目数据与馆藏不符的情况发生。对著录项目、著录格式、分类、主题等方面存在的非标准、规范的问题暂时不进行审校、补充。(2)输入数据。以卡片目录为数据源进行数据录入,利用外来书目数据或本馆原有书目数据进行查重,有记录的进行套录、修改,无记录的则将卡片目录转换成机读数据。(3)数据质量把关。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录入人员对著录规则和机读格式理解不同造成的格式错误和其他文字和标识符的疏误。

4.1.2 建库成效

它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书目数据库,回溯建库更为简便快速,建库成效也可以较快反映出来:(1)完成地方文献书目数据的采集,建成独立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2)简化读者查阅地方文献的方法,增加文献检索途径,提高检索效率;(3)地方文献集中入藏的图书馆,新入藏的地方文献可直接利用计算机编目,保证文献标引的一致性、系统性,避免手工查重的繁杂程序。

4.2 回溯建库的第二阶段:高级书目数据库

高级书目数据库是在初级书目数据库的基础上,以文献本身为数据源,进一步提高书目数据的质量,建立起完整的、标准的、体现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制约着数据库功能的发挥。由于初级书目数据库主要依据卡片目录或本馆原有的书目数据进行回溯建库,书目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质量和内容揭示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形成于不同时期、按照不同的著录规则著录的卡片目录,其著录内容、标引规范、详简级次等方面存在差异,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如:著录项目不全;多卷书、丛书集中与分散的处理不一致;书刊、报刊界限不明所致的误分、重分、出版沿革不清等。另一方面,这些数据没有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深层次地揭示文献的地方特性。因而需要在条件成熟时,根据文献利用情况或以时限和文献类型等确定建库的先后顺序,按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审校、补充,并将文献内容揭示得更充分,更能体现地方特点,最终实现书目数据的更新、升级。

4.2.1.1 实现书目数据标准化

书目数据标准化是合作编目、联机编目、共享书目数据资源的前提。书目数据标准化主要包括文献著录、文献标引、机读目录格式的标准化及其编目工作规范化控制等。严格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等标准,并结合使用《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汉语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进行文献著录。采用《中图法》(各种版本)、《汉语主题词表》等标准进行文献标引。这些都是总的、主要的编目原则,各馆还应根据地方文献的藏书特点、服务对象及检索系统的类型等具体情况,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制定出本馆的编目细则。

4.2.1.2 统一分类体系,深化分类检索功能

(1)开发先进的分类导航系统是实现文献族性检索的前提。一条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应该是功能齐备,能考虑到各种读者的检索需求。分类标引作为一种文献的整序手段,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为读者提供学科族性检索的最佳途径,其对专业读者的学科系统性研究有重要的作用。但分类检索的功能正在萎缩,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图书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OPAC)均未建立有效的文献分类导航系统,对不少读者而言,分类标识符变成了一堆难解的密码。而开发先进的分类导航系统,其族性检索的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2)统一分类体系,便于建立统一的分类导航系统。目前,各馆地方文献的分类体系不一,有的馆内也是多种分类体系并用,这些都给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带来难题。笔者认为,可以统一采用《中图法》(系列)类分地方文献,虽然《中图法》按学科属性设类,对所属学科的地方性内容没有明确的归类说明,但可以在《中图法》的基础上,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和读者的检索习惯,通过对有关类目进行适当的细分、扩充,使之更加适应地方文献的分类要求,提高分类法科学性和实用性。

4.2.1.3 建立地方文献规范文档

由于种种原因,规范的词表不可能收入很多地方人名、团体名、地名及其他地方性词汇,加之名称的非单一性(如笔名、别名、历史地名、全称、简称等),如果没有进行规范控制或规范文档不够详细、全面的话,就有可能导致对同一名称、主题的标引不一致,影响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规范数据库包括名称规范(个人名称、区域地理名称、团体会议名称、家族名称、统一题名等)、普通主题规范。目前,规范控制主要依据国家图书馆的规范数据库,但只有少数图书馆的系统软件实现了规范数据库与书目数据库的连接,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使用效果看,规范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检索词汇的各种关系的自动显示功能,而自动转换的功能尚未完善,即无法将采用多个不同标识的同一个事物(主题)文献一并检索出来,有待今后解决。此外,国家图书馆的规范数据量不足,且缺乏有关地方性名称和主题的规范数据,只能在地方文献的编目实践中积累、补充,才能形成有较高覆盖面,并对地方文献主题标引有一定规范控制能力的规范文档。

4.2.1,4 利用地方文献的开发成果,提高书目数据的质量

数十年来,各地公共图书馆编制了大量的地方文献专题性书目、索引、文摘、题录,这些文献开发成果,对有关文献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揭示,也发现和纠正了原卡片目录在著录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各馆在《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中国家谱总目》、《中国期刊词典》等大型联合目录的编制过程中,均发现大量原有书目著录不准确之处,但对形成于不同时期的卡片目录中并未作相应的修改。回溯编目时,充分利用现有的高质量的文献开发成果,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回溯编目的速度和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文献著录的质量,编制出高质量的机读书目数据。

4.2.2 深层次揭示文献内容,体现书目数据库的地方特点

目前,馆藏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呼声日高,但数字化的成本太高,要将所有馆藏地方文献数字化尚需时日,因此,书目数据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文献涵盖面最广、读者使用最频繁的数据库,我们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文献进行深层次著录,加大文献标引的深度,使书目数据更能体现地方特点,为读者提供高质高效的信息查询服务。

4.2.2.1 深层次著录,增加书目的信息量

深层次著录地方文献是体现地方特色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认为,应尽可能著录图书目次信息、内容提要、责任者简介和重要的插图资料,把更多、更重要的地方性信息内容揭示出来,方便读者选择所需文献。如地方文献图书的目次和重要插图,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史料性,地方信息密度较大,可作为书目数据一个可重复字段加以描述,网络环境下,在提供“任意一致”的编目软件系统中,这些目次信息和插图资料可以提供检索,即读者通过键入一个主题词或关键词,可同时命中与检索词相关的书目信息和图书的目次信息。

4.2.2.2 提高主题标引的深度,建立具有地方特点的主题检索系统

主题标引的深度关系到标引的质量和查全率能否提高,文献中有价值的信息能否被充分利用。由于地方文献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某一地域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客观描述,它所表现出的地域性、史料性和专指性极为明显,也就是说地方文献所论述的内容往往是包含某一特定的地域、事件、时间、个人或团体等因素,读者的检索习惯也往往从地域、事件、人物等入手,具有较深的专指度,因此,必须提高地方文献的标引深度,不仅要进行学科主题的标引,还要采用人名、团体名、地名、事件名称等地方性专有名称主题的标引;不仅要采用规范的主题词标引,还要采用专指性较高的地方性关键词进行标引,建立具有地方特点的主题检索系统,最大限度地挖掘地方文献资源的潜力。如各地政协文史委编辑的“文史资料”,内容涉及近百年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机构等,撰述者多为当事人或目击者。不仅要对整体内容进行学科主题分析和标引,还要对每篇文章的丰富内容深入分析和标引。

总之,构建地方文献回溯书目数据库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深入研究地方文献内容、文献管理和使用的特点,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才能建立高质量的、体现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出处〕 图书馆论坛 2002(4)



【构建地方文献回溯书目数据库初探】相关文章:

构建数学教学模式与合作能力的初探08-13

机电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初探08-23

中小企业财政政策体系构建初探08-16

评语初探08-17

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毕业生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初探08-15

“愉快教学”初探08-19

网上德育初探08-17

论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08-15

文献报告调研02-07

开题报告文献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