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交通运输论文>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

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8-06 10:42:09 交通运输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

 一、 物流市场需求分析

1999年3月,中国仓储协会委托某咨询机构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了一次典型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调查对象主要是家电、电子、日化、食品等行业的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80%的企业产品销售全国或全球。经一个月的信函调查与面对而调查,收回90多份问卷。以下是这90多家企业的物流情况分析:

(一) 认为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二) 很高 占7.9%

较高 占34.2%

一般 占48.7%

较低 占6.6%

很低 占2.6%

(二) 物流费用占产品销售费用的比例:

15%以下 51.5%

15-30% 38.2%

30-60% 8.8%

60%以上 1.5%

(三) 各种物流费用的构成比例: 主要的物流费用 构成比例 企业干线运输

40-60% 32.4%

60-80% 25%

80%以上 11.8%

仓储 40-60% 16.2%

60-80% 5.9%

包装 40-60% 7.4%

(四) 承担工业企业物流任务的主体:

全部委托第三方 52%

自理与委托相结合 68.8%

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 42.3%

30-60% 36.5%

60%以上 21.2%

其中:委托的内容:

单纯运输 45.1%

单纯仓储 2.8%

运输与仓储 22.5%

综合物流 29.6%


(五) 企业目前采取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 63.3%

铁路运输 48.1%

多式联运 22.8%

航空运输 15.2%

水运 5.1% (是多项选择,有重复,合计不是100%)

(六) 工业企业对目前物流运作状况的认可情况

对自理方式不满意的 16.9%

满意的 83.1%

对委托方式不满意的 30.8%

满意的 69.2%

不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高;反应慢;产品破损多。

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低;反应快。

(七) 工业企业理想中的物流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依次为:全国网络化运输(门到门)

低风险低货损率

24小时服务

多式联运

(八) 有45.3%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

其中:75%的企业选择新型物流公司

3.1%企业选择纯仓储企业

其中:64.3%的企业希望新的物流商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28.6%的企业希望提供干线运输

7.2%的企业希望提供分销服务

结论:

1. 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单纯仓储、运输的需求,开始逐步发展到对包括仓储在内的综合物流的需求:

2. 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大而全"、"小而全"、自办物流的追求与认可,开始逐步发展到寻求合格的第三方物流商;

3. 从工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对目前物流运作质量的满意程度分析,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潜力巨大。

二、物流服务供应状况分析

(一)历史沿革:

计划经济时期,商品流通的方针是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流通是生产的"蓄水池",工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由流通企业进行销售、储存、运输。流通分为内贸与外贸,内贸又分为商业、物资、粮食、供销社等多个系统,每个系统中又分为批发、零售与储运企业。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主要由各系统内专业储运公司及有关的批发公司进行仓储、运输业务,并且储运公司是根据批发公司的销售要求进行储运。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工业自销、零售自采"的格局发展很快,商品储运体制出现重大变化:一方面,生产企业直接在市场上寻找仓储、运输企业,由此带动了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与非国有储运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原来的国有流通储运企业由依托批发企业开展储运业务,发展到直接依托生产、零售企业开展储运业务,面对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的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储运企业出现诸多不适应,遇到严重挑战。

九十年代以来,商业、物资、外贸等国家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为推动国有流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储运企业的经营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服务功能与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商业系统为例:

1992年商业部组织了2家大型储运企业和5家中小型储运与批发企业分别进行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试点,但由于各种原因,试点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1995年以来,伴随着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商品的统一配送成为紧迫任务。国内贸易为了引导连锁商业健康、规范地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先后召开了有储运企业与连锁商业企业参加的配送中心发展研讨会,协调储运与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设施开展社会化配送;成立内贸部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有关社会化配送中心与大型边锁商业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的健康发展进行协调、指导与咨询。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对目前现状的分析

1. 流通系统的国有储运公司拥有大量的物流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仓储、运输等方面拥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和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受传统体制与历史包袱的影响,在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其服务功能与服务水平等与市场需要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2. 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和非国有储运企业,服务观念较新、市场竞争意识较强,但在服务功能上也比较单一,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与市场监督,在操作规范以及出现货损后的赔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汽车运输方面问题很多。

3. 生产与零售企业自办的储运机构,在保障本企业生产供应与销售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具有统一指挥、调度灵活的优势,但许多企业存在资金投入、成本控制与规范管理3个基本问题,特别是一些处于成长期的大中型企业更是左右为难。

(三)经验与启示
1.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规划、指导与协调,另一方面更加需要专业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从国际经验看,传统储运企业应该发展也可能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企业。

2. 传统国有储运企业要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

进行改革,改制、改组、改造,否则不仅谈不上发展,甚至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3. 国际经验表明,现代物流的根本特征是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中国的物流业要尽快地达到这种水平,有两种基本力量或基本途径,一是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中,依靠有一定实力与信心的企业,独立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二是现有众多储运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资产纽带与业务合作,实现企业重组与资源共享。根据国际经验特别是我国近十年的试点情况看,选择后者可能会事半功倍。

4. 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从市场角度看,既需要专业物流企业转变观念、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也需要工业生产企业与商业零售企业从根本上转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真正根据经济效益原则与规模化原则,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实力与发展需要的物流系统,支持、促进与监督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5. 专业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既可以依托下游的零售(连锁)商业企业,成为为众多零售店铺服务的配送中心,也可以依托上游的工业生产企业,成为众多生产企业的物流总代理。在发达国家中这两种类型的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根据我国近十年的试点情况及这次市场调查的情况看,专业物流企业发展成为生产企业物流总代理的潜力很大。

三、总体对策与具体方案

(一)总体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对中国物流市场供求情况的分析,就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提出如下总体对策建议:

1. 应该尽快明确我国统一管理物流行业的政府部门。过去,我国的物流行业一直由多个交通部门与多个流通主管部门分别管理,许多政策缺乏统一与衔接。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与政府部门与所办企业脱钩任务的完成,为政府部门统一归口管理物流行业创造了条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物流行业的管理权也应该是统一的。

2. 应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仓储法规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运输法规。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仓库法。过去,我国各个流通主管部门都制定过仓储方面的管理规定,但只适用于本系统,而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与非国有储运企业没有章法可循。运输方面的问题是,现行的有些规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利于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我国过去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汽车运输主要是区域内短途,近些年汽车在全国范围内长途运输方面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支撑汽车运输发展的关键措施是解决回空货源问题,由于地区利益方面的原因,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很麻烦,直接影响到全国范围内网络化运输的发展。

3. 物流产业的发展要坚持走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物流现代化的前提是专业化、社会化。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从各个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支持民族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是在资金方面支持民族物流企业对现有物流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配送网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纳税;三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为众多生产与零售企业实行共同化社会配送。


【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相关文章:

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08-12

2004年广东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08-12

物流市场分析报告08-20

公路客运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思考08-12

政府规范对审计服务供求的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08-07

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08-18

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与对策08-18

中学德育现状分析与对策08-25

党员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08-15

优秀生消极心理分析及对策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