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08 15:30:5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

  教师以“舌耕为业”。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其语言是规范的,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辅工具也异彩纷呈、日新月异。投影仪、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产物也纷纷出现在课堂上。但无庸质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形势如何风云变幻,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锻炼口才,是语文教师必修课,假设一个语文教师笨嘴拙舌,出口不成“章”,是很难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而这种情况,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又往往存在,语文教师要时时锻炼自己运用语言的技能。语文教师有了好口才,才能把知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感受中,潜移默化,逐步牢固掌握汉语语言,同时,也增强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只有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的语文课堂,我对此深信不疑。

  一、语文教师应不断注重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

  “语文即生活,是生活的浓缩精华史”。语文教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者,饱受诗书的熏陶,教师应多从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出发,深人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这也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所铸要的。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三层:首先,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感悟和人文知识素养。这些知识是一切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语文知识的必要补充。每个人知识的渊博,都是离不开上述坚实的基础;其次,是熟悉社会科学和其他百科知识。语文教师既要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要了解相关学科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间题,如初中语文《三峡》涉及到地理学历史学知识,讲《苏州园林》涉及到建筑学,美学等,只有熟悉了这一层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识。在课堂上才能做到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于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文人逸事更应如数家珍。在课堂上更应在准确的基础之上做到表述生动形象。

  要让学生觉得教师谈吐不凡,知识丰富,语文教师要多番训练,首先让自己“想得到、说得出”,要尽量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接近经过思索写下的文字。人们常常说有的人说话像是写文章,大概这就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吧!

  二、语文教师的语言幽默、诙谐

  一直以来,很多的人都提倡快乐教学,一堂课下来,真个课堂如果都是处于一种沉闷的气氛中,那这节课,即使教师讲的知识多么的全面、教学是多么的严谨,也不能称之为一堂成功的课,只有在快乐中传播知识,让学生在轻松中获得知识,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否幽默诙谐,则变的至关重要,幽默是智慧的灵光闪现,幽默和搞笑是天悬地隔的两个概念。幽默是会心一笑,无伤大雅,而搞笑则极有可能是恶俗、低级趣味。语文教师应学会幽默,这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应对突发事件大有裨益。

  语文教师多那么一两个幽默笑话,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学生送去欢乐,也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授“病句修改”这一专题的时候,我会把“病句”称为“病人”,把学生当作“医生”,我说:“治病救人,是我们医生的应尽职责。”有时候一道题特别复杂时,我也会说:“这个病人患的是疑难杂症,看来病得不轻,得看个专家门诊。”一面示意某些同学查找“病因”,发言的同学都受到强烈的鼓舞。有时,问题很难发现,我就说:“看来,咱们一两个医生是发现不了病因的,要进行专家会诊。”然后,组织同学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幽默和一般的幽默不同。一般的幽默主要追求轻松快乐,偏重娱乐性,而教学幽默则追求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层次比一般的幽默要高。所以,教学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就会舍本逐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就会冲淡了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因为幽默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幽默就与流言蜚语无异。总之,一句话,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三、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澎湃的激情和极强的感染力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相当高的热情,要在课堂上展示从生活中挖掘和提炼的美。兴之所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亦未为不可。只有我们作为老师的先爱上我们课堂内传授的东西并对其充满热情,我们的学生才会被调动起来,最终达到与教师共鸣的佳境。

  对于《长江巫峡》这样壮丽的图景,只感慨一句“真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防在讲授的过程当中穿插进许多真诚的不可遏制的赞叹“祖国的山水真的是美啊,我爱我的祖国”。而教授《我爱这土地》时,我们则不必掩饰,大可哽咽而深沉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只有语文教师充满澎湃的激情,才能有感染力,才能更好地带领我们的学生放下包袱,敞开胸怀,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的殿堂中来。

  四、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迷人的天真

  更多的时候,在语文的殿堂里,我们只是个被感动的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必拘泥于教师的身份,太过一本正经,太过不苟言笑,太过喜怒不显于色。天真是良好的语文品质,而天真的真切定义,应该是无所顾忌的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就不妨对澄澈空明的美景表现出你的憧憬神往;对楼中思妇无望的相思等待表现出你的缠绵悱恻;对自然的永恒亘远表现出你的执著思索。学生一定会因你的投入而更加全神贯注地去听课。

  对于前者,我们不妨以一个苍桑的智者的老眼去观望世事,以深沉而饱含深情的语气把我们对于真相的洞察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为我们的闪光智慧而折服,从而沉湎在我们的课堂之中。

  对于后者,我们不妨热烈。我认为天真是一个语文教师最为可贵的品质。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不敏感,而一颗不敏感的心,是难以察觉那些潜伏在文字当中的情感的,同时也无法捕捉学生的心。

  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难以调动自己的热情,试想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感动的人,他又怎么会感动别人呢?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不谙世事、感觉日益迟钝的学生,打动不了自己,如何感化他们?对于《春江花月夜》这样纯美的意境,当今社会的浮躁,社会价值取向的低俗,整个社会审美的扭曲,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美无动于衷。只有我们用神往的、憧憬的甚至是惝恍迷离的表情和语气,才能把他们拉到我们圣洁的诗的国度之中,从而才能圆满地理解诗意的美,并将这升华为学生的审美需要。古诗里经常讲意境,我认为,语文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颗率性纯朴的心,要你自己先爱上你教的语文。

  总而言之,我认为语文教师要用感情充沛、充满幽默、闪耀智慧的语言去塑造与我们身份相符的情境,用卓越的口才打造精彩课堂。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2

  当前,中学教学体制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在课程课时、教材选用、教与学等诸多方面均有待改革,而高中语文教改工作的开展更是缓慢,面临着教与学、学与考严重脱节的局面,拿不出切实可行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有力措施。本着一颗敬业敬职的心,下面我谈谈“学院式”教学的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院式”教学的理论依据。首先,从目前国家教委规定的学制看,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完成青少年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而高中三年完全可以和现有的大学院校一样,都属于基本能力提高和术业专攻的阶段,从而演变为大学的初级阶段,即“准大学”或“准院校”的性质。其次,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的成熟角度看,如今的青少年较过去的同龄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的年龄上,平均提前2~3年。现在的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就相当于过去的大学生。他们有足够的自觉性,自我安排生活和学习,也有足够的耐性坐在教室里听课和思考,敏锐地判断和解决问题……这样不妨仿效“学院式”的课程课时安排,将45分钟/节变为50分钟/节,并且两节连着上。在同等工作量下变短课为长课,变零散为集中,以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再次,从高中的教与学角度看,“学院式”教学,教师花同等的精力而学生的收效却大大超过了传统式教学。显而易见,“学院式”教学的效率高。

  选择教材编排类型要从实际出发。

  (1)选择恰当的教材为我所用。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若在选择教材类型上不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必将导致偏颇和盲目。为了同步于“学院式”的高中教学课时安排,教材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纵观建国后40多年的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教材体系主要有合编型(传统教本)和分编型(实验教本),笔者认为分编型更适合讲座。目前已经在试用的分编型教材有:《阅读》与《写作》,《语文》与《作文》,《阅读》与《表达》,《文言读本》、《现代文选读》、《文学读本》、《文学作品选读》、《文化读本》、《文化著作选读》与《写作》。此外,还可采纳《作文》分编型,如“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教材等。总之,跨入90年代以后,分编型实验教材以其特有的灵活性与系统性被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所看好,并有望成为正式课本。

  (2)可在教材之外,选好并补充与时代联系较紧的教学材料。我认为,在不偏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各盛市、地教委可组织人马,编采临时教材,以活跃语文课堂。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大胆地、适当地添补教材内容。学生对课外新知识的好奇心强于课内,好奇心便是驱动力,应顺着他们的好奇心,尽可能快地采编有吸引力又积极向上的'临时教材,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焦点访谈”、“新闻评论”等都是极好的可采编成临时教材的素材。这样,课堂紧紧维系着时代与学生,让他们在完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同时,又知道是非曲直、善恶美丑,从而更加明确自身的责任感和不足。

  改革师资编制,改善教与学的效率。语文科看似零散,实则是一门极系统化的学科。诸如语基、文言、现代文、文学作品、写作等等都是语文这一“整体”下的若干子系统。试想,若能让这若干的子系统个个过硬,那么“整体”也就过硬。再想,如何使它个个过硬呢?只有“承包”,也就是让每个教师承包下自己认为有把握的子系统,然后上大课(两小班合并或更多合并),即“学院式”的教学。如此做来,有以下几点好处显而易见:教师守业和敬业,因为“承包”就意味着责任;可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真正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易教出“专长”,学出“专长”,因为“讲座型”的教学,教师挖掘得深,学生学得也深。

  变革的时代呼唤观念更新,呼唤教育者们大胆地投身当前的教改实践中。相信运用“学院式”教学的模式,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走出一片新天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3

  一、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个性心理方面趋于向稳定、成熟方面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高中生在求知欲方面更加旺盛,考虑问题谨慎,凡事经过深思熟虑后,在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才表露自己的想法。他们经常喜欢模仿成年人思考、处理问题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好怀疑、爱争论,对现有的书本知识不满足,喜欢对新事物的探究,希望别人对自己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发挥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独立生活。但其本身克服苦难的毅力不够,容易出现困惑、焦虑等现象。他们有着自己的广阔思维空间,自由地抒发个性体验。现代的教育工作中一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写作的个性化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个性化作文写作坚持下去,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能够用文字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思想。平时鼓励学生写周记、随笔,锻炼他们通过文字写作来吐露内心情感,消除对新的学习生活中持有的担忧和恐惧心理,热情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充满信心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思考,发展健康独特的个性,了解学生的特长,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杭琳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一种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视野开阔、增长见识、开阔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写作,努力展现出最出色的一面。

  二、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现代语文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性的影响。作文教学在前辈的教学工作中相对积累一些可借鉴性的经验,但时代发展的不同,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对自身素质的提升也要同步进行。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人格修养的优劣,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高中作文教学工作中,其本身的意识、知识、观念、能力对于作文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个性化风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自身必备知识的加强是必然,对于国内外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和创痛教学中的精髓要合理吸收、运用并传承下去,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自身素质。在教学工作中时刻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在自身的教学方法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加强自身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自然教出的学生也会个性鲜明、灵动,因此,教师必须在文化、思想、情感等方面具有足够的品味、活力和能力,敢于向过去挑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除了有本体性知识以外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在带领学生走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一个成功的教师是在不断自我创新、自我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只有在汲取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带领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

  三、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要注重体验社会实践

  传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白,缺乏真情实感,对于某件事情的叙述似乎用很平淡的词语直接叙述完,没有一点感情色彩,甚至出现一些虚假性的编造现象,严重者甚至还有抄袭模仿、作文雷同的现象,每次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总是应付性的完成,久而久之面对作文写作,学生们开始出现厌倦、害怕等现象。其本质原因与传统的封闭式的作文教学环境有一定关联,学生对于自己一无所知的事物当然无话可说。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社会生活,因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然后鼓励学生记录接触过的某些事物或建筑,加上自己内心的感慨,用文字叙述出来就是一篇好的文章。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由发现、感受、体验并尊重学生对自然、社会的真实感受、活动体验、人生思考。在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和感受生活的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和自我,对于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真正懂得,鼓励发展自身特长,着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自己的独特解读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培养,进而培养参与作文写作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写作能力。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出现在美文佳作上面,更重要的是对活动体验的认知能力的提高,没有情感的文章,即使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震撼读者的心灵,高中语文的个性化作文写作主要是将社会实践、个人情感、教师的自我提升和学生的个性创新结合起来,在对传统文化精髓有一定传承的基础上加进时代所特有的气息,才能更好地展现个性化作文的独特之处。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4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

  更新教育探究式教学观念,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和高中生的主体优势,促进高中生自主探究。让高中生在探究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改进教育教学,推进高中生自主探究呢?下面我结合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关于这方面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自于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自主学习。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学习。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方法可供老师们尝试:

  1.结合高中生实际创设情境,提高高中生的兴趣

  高中生对身边的事情既感兴趣又充满好奇心。教师把高中生身边的事情融入教学中,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吸引高中生的注意,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并且可以让高中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实际意义和语文知识的实用价值。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高中生引入情境中,容易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创设的带有语文问题的`教学情境,高中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高中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高中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2.教学情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高中生的求知欲望

  语文是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学科,生活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有大量语文生活实际为基础。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效果直接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成果。为了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为此,教师可以把教学情境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情境引入生活实际,或通过生活实际引入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强化生活化教学效果。通过对这几年语文生活实际的观察,我发现只有当高中生被教师设计的生活实际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生活化教学才能取得预期效果。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生活化教学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高中生已有认知结构,引发高中生的注意,唤起高中生的思考。我们还可以把生活实际引入问题情境,这样不仅可以让高中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高中生认识到语文的实用价值,让高中生在实际应用氛围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些无疑会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力。此时根据生活实际创设的问题情境与高中生原有知识结构产生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和矛盾引起高中生的思考,产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冲动。

  二、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要充分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5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可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之中利用网络信息帮助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这个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较大的趋势了。但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网络信息的应用还不是非常的熟练和成熟,所以教师应将网络技术在语文课堂中有一个更好的应用,让整个课堂变得更为高效。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去帮助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网络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应突出重点

  网络教学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教学模式,但是高中语文毕竟是语文课,语文课是有一定的文本特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对整个文本进行一个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熟悉整个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理解文本方面已经不仅限于简单地浅层次理解课文,而是要对文章有一个深层次方面的情感体验。比如说,有这样一节网课,是对《雨霖铃》这篇文章的解读。整首词主要利用的是一个幽冷凄清的秋天的景色来衬托出诗人和自己的情人之间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这里面是一个离别之情。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让学生先随着音乐进行朗读的,这是为了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较好的氛围,然后教师再利用网络提供一些与词有关的大量的信息。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教学的信息量不够集中,如果只是一个画面的话是可以较好地说明问题的,但是如果是多个画面在一起就不能够较好地表达出问题了,甚至于这些画面还会产生自相矛盾的问题。最后教师虽然让学生积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但是学生在一起讨论的却是与整个文本没有很大联系的东西,关注点不在文章上面。这就说明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重点不够明显,对于文本的分析鉴赏也不够,对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也不够,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所以说,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顾及到语文的特殊性,在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语文中蕴含的人文性、规律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二、网络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应引导参与

  学生的参与是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授课要求,通过学生参与能够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和主动学习。在这里以作文为例,探讨高中生的课堂参与。作文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文考试中所占比分最大的一个部分,也是语文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是难度比较高的,作文不仅仅是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程度的体现,也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将网络技术运用到语文作文的讲评之中,让语文作文的评讲工作和学生的写作一同进行,让整个语文课堂的效率变得更高,并激发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欲望。由于网络技术在信息含量方面是比较大的,而且在形象方面也是可以较为直观的展示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是可以同步完成作文评定的。教师在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的时候,要最大程度上给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舒适、民主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或是看法,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评价,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一些互相性的评价,如此,可以形成一个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精确的作文点评,较好的网络技术应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写作方面的欲望,让学生写出一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语言文字应用较为得体的文章。

  三、网络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应丰富体验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它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开辟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网络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有一个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一些诗词的教学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意境,就可以利用一些音频文件,以跌宕起伏、富有情感的声音,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情境之中。比如说,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著名的艺术家夏青老师所吟诵的这首诗歌的音频文件,在声音的基础上,再用PPT配上一些天姥山的美妙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李白笔下奇特的山上风景,让学生深入诗人所描述的世界当中,更好地体会诗人在此意境之中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较好地深化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和体会。语文教学是比较注重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体验的,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教学当中将这四个方面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多彩的、丰富的、鲜活的文章意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举个例子,教师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威尼斯的风光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其中美好的景色,理解诗人心中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利用网络技术可以丰富语文的内涵和情感。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发达,语文教学中已经不可避免地会用到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内涵。教师要学会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鲜活起来,让整个课堂的效率有所提升,让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有所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丰富学生思想情感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和语文写作水平,从而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成绩。本文对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育;有效性

  现代高中阅读教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语文教育环节,在高中课程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主要渠道,能力来自于平时阅读量的积累,重视阅读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一、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因素

  (一)学生缺少正确的阅读方法。一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没有正确的方法,教师也忽视了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不正确会降低阅读效率,在高中阶段低效率会浪费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而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要选对优秀的阅读方法,老师的'职责就是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游刃有余地浸泡在阅读的海洋中。事实上,大部分中学生在阅读上没有得到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没有起到好的指导作用,间接地让学生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课上学生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而不是涉猎广泛地来有效阅读,只读自己喜欢但缺少营养的书籍,浪费了时间。

  (二)学生缺少阅读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业余生活变得更为丰富,科技电子产品主导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学生更喜欢游戏、电影、娱乐等。这就导致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老师的阅读教育以应试为目的去教学,学生只读到课本上的几篇文章,阅读内容单一,不新颖,阅读过程也是直接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找到问题答案,文章就读完了,没有深入。在这种阅读环境下,学生渐渐地对阅读就更加不感兴趣了。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改善措施

  (一)正确认知新课改阅读标准。阅读教学是新课改教学的重要试点项目,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课改对阅读教育要求,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时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备课工作,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要向科学性、合理性等方向来发展。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上好一节阅读课。

  (二)准确把握学生阅读水平。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阅读水平,参照学生的阅读水平去教学,而不是老师以自我为中心去设计教学速度和教学内容,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国家重新定位了语文课程的内容标准,即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新的标准教学下也会有一定的偏差。假如偏差得不到消除,教师展开的教学工作就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充分地了解和把握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根据新课改要求推荐给学生相对应的阅读内容和优秀书籍。

  (三)明确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都是老师为主体,老师把讲台变成了展现才华的舞台,颠倒了主体。这就要求老师要重新认识自我,有正确的教学心态,把阅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学生身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充分保证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篇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水平。

  (四)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技巧。阅读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传授学生阅读方法,还要依据学生水平来改变教学方法,给水平层次不一样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阅读目标。随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不断深入,不断加强目标难度。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方法的结合,做相应的点拨或者示范,让学生自己发现阅读的精髓,增强课堂互动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比如给学生提前布置任务,下一节阅读课由学生自己选出喜欢的文章,然后由老师筛选,之后进行范读,要求学生说明喜欢的原因。文章由学生自己范读,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精读。这样一来选到了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一遍范读后学生脑海里有了基本框架认识和印象,接下来就是将具体内容补充到基本的框架中。精读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理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有效的信息进行记忆,此时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非重点有了基本的判断,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部分精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文章中寻找答案。

  三、结语

  高中语文阅读是课改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的基础之一,更是学习生活中表达交流的基础。语文课程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听和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起到正确的引导和辅助作用,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提供和制定相对应的有效措施,并对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给予重视。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实现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彬.关于高中语文现代文高效阅读的技巧[J].中华少年,20xx(32).

  [2]程志彬.浅析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J].文理导航(上旬),20xx(11).

  [3]罗回祥.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xx(3).

  [4]黄菲.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技巧探索[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xx(2).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7

  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以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素质差异,有些教师没能真正领会新课程标准,盲目追求形式主义,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收效甚微。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病”得不轻,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一、教学内容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过度关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上课时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新课程实施以后,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这是可喜的现象。

  然而,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曲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高举“人文”教育的大旗,把语文课上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课”,淡化了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看不到对文本字斟句酌,欣赏不到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悟。这种“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功能,导致学生读起课文断断续续,写起文章空洞无物,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何谈语文素养的提升,更谈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了。

  二、教学方式重活动,轻训练

  活动化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但有些语文教师不是从根本上去转变教学观念,而是过分放大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过度在活动的多样性和新奇性上下工夫。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热闹的活动,滥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议一议,这样似乎是丰富了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但课文却被放到了一边,大量的活动挤占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挤去了对学生字词句篇的训练,挤去了学生对课文谋篇布局的.揣摩,语文课程的语文味丧失殆尽,这样的语文课还能算是语文课吗?

  如在教学《欧也妮·葛朗台》时,有一位教师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和神态的变化,但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学生还没能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就匆匆上台表演,结果导致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使得表演无法进行下去。这样的表演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生动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更需要的是让学生动静结合,静心思考,潜心会文,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使之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三、学习方式重形式,轻效果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因具有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发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的优点,已经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于是有些教师就错误地以为合作学习使用得越多越好,课堂上合作学习到处可见。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讨论声、争吵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热闹非凡。

  可是嘈杂的背后,学生究竟有多少收获呢?其一,这样的分组学习缺少合理、明确的分工,没有建立小组合作机制,真正参与其中的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则作壁上观,要么一言不发,要么闲话家常;其二,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前,没有事先布置学生进行充足的准备,如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等,因此学生的讨论浮于表面,不够深刻,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其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袖手旁观,放任自流,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学生的讨论往往脱离了文本的中心和重点;最后,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的问题只能是浪费时间。

  如在教授《宽容序言》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二是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感受其形象特点,理解深层的含义。由于第一个问题比较浅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独立解决,根本不需要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反而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第二个问题学生大多能参与讨论,但在大组交流时只有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可见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讨论的质量也不高,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要也罢。

  其实,真正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以,讨论前必须让学生明确本小组的“共同任务”,以及自己担任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只有这样,小组内的成员才能人人参与讨论,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内涵。否则,合作学习只能是流于形式。

  总之,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广大语文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正确解读和践行新课程标准,把准语文教学的“脉”,对症下药,才能使语文教学健健康康地走进新课程。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8

  1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活动中很难有积极的表现,他们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机械式的记录笔记,他们是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工作中来的。可见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了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去死记硬背,根本没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当然学生的态度是需要进一步的端正的,而同时教师更应该进一步的研究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中的具体要求,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真正的树立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1师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奠定情感基础

  在学生们的高中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了,所以他们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都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的。而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时,如果其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偏见,以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标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会做一些打击学生自信心的事情,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应重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环境,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这门学科,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2.2更加高效的应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激素的出现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也都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应遵循适量、适时和适度的原则,不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下面我们以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再别康桥》为例,谈谈如何能够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是徐志摩在再游康桥时写下的,他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到了康桥的美丽景色中,既表达了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使学生们驰骋在他想象的美丽世界之中,而教师就必须采用形象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语言将这些内容讲解出来。而在学习这首诗歌时,其重点内容就是对其的朗读,那么就应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网络上教师可以下载一些朗读这篇诗歌的范本,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配乐、暂停和快慢等多种功能,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加充分的掌握朗读这篇诗歌的技巧,从而提升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应实行分层教学的方法,以保证教学的兼容程度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个人素质水平是有着一定差异的,那么他们在学习语文这一学科时所具备的能力就也是有一定区别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都是会应用“一个标准”的教学模式的。那么教师通常都是更加重视成绩好的学生的,而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这不但对这些学生是不公平的,同时其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发展也是会产生消极作用的。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能够理性的看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应在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兼顾学生的整体情况,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从而提升每一名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教师还应多为学生安排一些课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们创造更加真实的语文学习环境,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举例来说,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趣味性较强的竞赛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参加,如课文朗诵大赛和语文知识竞赛等,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也提升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4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国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导致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从思想上就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是枯燥乏味的`,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们也就逐步的形成了语文学习就是考试技巧练习的这样一种观点,而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上课之间就应进行充分的准备,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们创设活跃并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切实的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其效率的高低对于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而为了更加及时、有效的解决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就必须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的运用各类多媒体课件,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9

  一、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1.以生为本,选择教学策略

  农村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展现自我语文表达能力以及感悟能力,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了解本班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要通过各种教学情境把握学生的不同语文能力。如,在开学初,教师可以通过自我介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语文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上互动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作文教学中通过习作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评改能力。

  2.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展现自我

  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必备功课。作为农村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放置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寻找学生能力成长的生长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同时,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自我成长,能够在自我建构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选择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知识量,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训练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

  1.合作学习促成长

  高中学生的语文层次不同,要想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必须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都能产生对教学内容的共鸣。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就必须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语文活动。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讲清合作学习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将学生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合作小组。教师不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还要在课外阅读和习作中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在合作中锻炼,在合作中成长。

  2.尊重学生个体情感参与,强调个性化解读

  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情感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在语文作品的解读中有效参与进来。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多元化解读,让学生用自己的创新思维积极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语文学习途径以及学习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点燃学生自我解读的愿望,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感情的融合、思维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以及语文创新精神。

  三、抓好阅读以及习作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延伸学生主体的参与深度

  1.教师要抓好阅读以及习作教学

  农村高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抓好学生的课内阅读,还要借助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组内互借阅图书、班内互借阅图书以及与朋友借阅图书的形式让学生拓宽阅读量,拓展阅读量。学生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提升语文能力。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抓好习作训练,让学生不但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单元系统训练,还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习作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养成自主阅读、自主习作的习惯。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提高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引发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学生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因为音频、视频以及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进来,强化对教学文本的感知。如,在《拿来主义》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还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不但能让学生积极发展语文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点燃对语文学习的激情,能在大量阅读、大量习作中提升学生的阅读以及习作等综合语文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0

  一、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目前许多教师采取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生一套“万能答题模板”,导致学生遇到类型相似的题目就套用模板。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制约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2.阅读所占时间比重下降,学生阅读基础知识不牢。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导致学生的阅读时间少,阅读基础知识不牢。

  3.阅读兴趣及品味下降,阅读兴趣感性化。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很强,认为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等课外材料实在太浪费时间,又不能快速提高成绩,这对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4.轻课外导读,重课内讲读,导致阅读积淀干涸。应试教育使教师与学生的眼光始终在一锤定音的高考试卷上,凡是与考试无关的,一概不重视,这导致学生阅读范围小,没有阅读积累。

  二、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让人变得懂事、文明;阅读,让人变得高尚、完美;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因此,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的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要实现有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掌握一些技巧。

  1.培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遵循兴趣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是“自我需要”,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月色是一个极富有诗情画意的题材,古代诗人向来喜欢咏叹明月,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名句,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等。通过导入的设置为学生创造很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

  2.促使学生“动情”——与作品产生共鸣。对高中语文而言,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是为把握文本的意思。面对体裁完全不同的文章,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分析不同文章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掌握各种阅读方式。但是更重要的是,阅读可以使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的对话,重新建构文本的意义,建构全新的自我。

  3.探究学习的内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感受文本中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阅读内容,要引导学生对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

  4.精读,也叫作细读,是阅读的关键一步。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弄清词句的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解线索,把握主题,才能解决教师提出的疑问。

  三、课外阅读教学

  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抓好课内阅读学习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注重素材、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通过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内牵外联,把学生由课内文本引向课外读本,用课内阅读的“钥匙”去打开课外阅读的“锁”,使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做到有机结合。教师要通过课内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注重课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明确各类体裁的写作特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性的读物。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性并且优秀健康的文学作品。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具有时代性的读物,既切合生活实际,又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能给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带来撞击,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3.养成阅读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定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积极主动去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视野,增长见识,丰富心智。如教师可以每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讨、交流、对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有利于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实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4.通过考试或做练习的形式进行检测。这种途径既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进度,又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把课外阅读课程化,加以悉心地设计和指导,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努力。“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就是阅读”,阅读是我们智慧和精神的源泉。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开疆辟土,使学生更轻松容易的学习,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艺术性。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新课改的推进,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将学生的文学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语文阅读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其对学生阅读能力及文学修养的提升具有关键的作用。微课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开始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创新,其中微课就是一种。微课的突出之处,在于能为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教学手段,能够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转换为直观、形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模式。除此之外,微课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一、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现状

  (一)对微课的认识不足。目前来说,微课还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深入,只有很小比例的教师能够将微课真正运用到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来。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微课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创造视频的.能力及相关技术运用能力的不足,例如制作的视频镜头单调、画面不稳定或模糊,从而不能将微课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二)阅读教学目标受到约束。高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及探索能力。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微课的主要目的仍是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在开课过程中未能实现学生和微课的结合,这使得微课比较欠缺个性化和探索性,学生在利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及能力的改善,也使得学生主动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较弱。

  (三)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有限。高中生的识别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还相对较差,在做出选择时比较容易受到外在物质的干扰。目前,微课的质量参差不齐,微课体系还不健全,微课在阅读课堂中的应用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这就使得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够体系化、全面性。

  二、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深入了解阅读的历史背景。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阅读学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而现实中很多高中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对文章内容不能快速地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对课文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形成正确的认识。微课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和文章内容相关的素材,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等。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可以将曹雪芹的人生经历、写作的历史背景等制作成小视频,或者从原版《红楼梦》电视剧中截取该部分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更好地理解林黛玉的谨小慎微、贾宝玉的举止轻佻的原因。

  (二)实现读写结合。语文阅读和写作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大量的高质阅读能够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阅读能力的改善也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利用微课时,既可以将生活中的情境录制成视频,也可以将课文中的情境录制成视频,当学生完成阅读后可以参考自身的体会进行写作,这种做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还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料,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比如《苏武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精神,在学习完该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一些和该主题相关的其他寓言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中的内涵,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够为作文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巧用微课挖掘文章主题。高中生正处于思维发育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阅读课文时可能不能全面地掌握文章的主题,加之自身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还可能会出现主题理解错误的现象,微课的利用则可以将课文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进行深入地理解。比如在学习《赤壁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相关的学习视频,将赤壁的壮观景象真实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赤壁的雄伟壮观,从而增加语文阅读课堂的趣味性。在微课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方式。

  (四)利用微课构建教学情境。高中语文阅读课程的开展,需要重视学生对文章感情的体会。情感有利于推动学生加强对真理的追求,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提升,而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地刺激人心中的感情。微课在语文阅读课中的应用形式主要表现为短小的视频,这种方式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能够帮助教师构建一种和文章内容契合的情境。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并非全班学生都去过北京,因而有些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有关故都秋天景色的描写,这也就使得有些学生对文章蕴含情感的理解不到位。此时,如果教师将故都秋天相关的视频展示给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清静、悲凉情境中,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教师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通过微课引入课文背景的介绍,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中完成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2]赵慧丽.微课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xx(9).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2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讲授的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其实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中华民族的历史知识,这些历史知识能有效的和文字结合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作者的文字来进一步感受历史的原貌。在古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古文中的历史故事和成语联系起来,如《语文(必修1)》中的《鸿门宴》就是秋毫无犯这个成语的出处,老师上课时如果能启发学生在阅读《鸿门宴》这一段文字时自主发现成语“秋毫无犯”,由此得知成语秋毫无犯的内涵,这样不但熟记成语而且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这篇课文中还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等其他成语,老师都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这样既能完成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习得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除此之外,经典篇目中还有一些民俗、医学、传统艺术、社会礼仪等知识,在阅读诸子散文时,学生可以通过古人简洁凝练的语言去品味其中的深意,在“微言大义”中体悟人生的道理,这些文学中体现出的精神是学生必须要继承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一部分。其次,在文字中品味诗意。语文诗歌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让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意境等方式去体味诗歌的美而不是将他们变成一个个的高考鉴赏题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在诗歌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蕴,如读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时,词中愁的浓厚,让人抑郁,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发现词作读音上的'特色,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国破后沦为阶下囚,心中满是无法排遣的愁思,但是由于作者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在这样的困境下他并不是哭天喊地的哀嚎,却能另一种绝美的笔调去描写心中的愁思,让这愁思顿时也变得那样的唯美,他笔下的词就像笙箫那样让人伤感但却有着无尽的意境。语调轻盈,像在对谁呢喃倾述,那种迷离彷徨的情思绕在唇边,怎不叫人心碎。诗歌教学时老师也可以用对话的方式在学生体会诗歌意蕴方面进行启发,在诗歌学习中学生如果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和诗歌文本进行对话,就能打破诗歌文本的封闭状态,一旦诗歌处于敞开的状态就意味着解读诗歌文本不再是单一的视角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从多种角度来解读诗歌文本,而老师在诗歌文本解读过程中通过不断对话探究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他们的理解方式,这样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三,在文字中思考人生,感受生活、陶冶情感。一个人必不可少的是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灵,而在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抒情性文学作品,作品中饱含感情的文字抒写着人对自然由衷的热爱。品读这些作品就是在和作者做一次心灵沟通,如读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情不自禁地热爱大自然;读了孔子的“逝者如斯乎”,就无法在面对水时无动于衷;这些表现人们对自己祖国、家乡、亲人朋友真挚情感等作品,都能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

  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在情感的培养方面作用不可小视。要在文本中发现生活的美。教师要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解读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其实生活的美就在身边比如在教授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时候,学生从“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中体会“心灵的自由”“精神的愉悦”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理解归氏在此小轩中感受到的“多可喜”的情感,甚至油然而生一种散羡之情“老师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感情,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使他们感悟作品的魅力。改变观念,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结合在一起,在工具性的基础上更多让学生体会语文人文的内涵,才能真正让学生触摸到文学的本质,这样才能让高中语文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3

  一、高中语文朗读学习的误区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把早读课专门用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因而早读课师生都重视朗读,但这一做法却让学校管理者、语文教师及学生普遍认为早读课才需要朗读,除此以外,朗读可有可无。实际上,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对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它有助于强化记忆和增强语感,光靠早读课40分钟的朗读远远不够。因而,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课堂和课后的时间,让学生勤朗读、会朗读。高中阶段,对朗读几乎没什么要求,大部分情况下是放鸭子式的随意朗读,而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甚至应怎样朗读,结果是朗读变为默读,自然体会不到朗读的美感,久而久之使朗读激情和朗读水平逐步减弱。

  二、提高朗读教学的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朗读存在种种误区,以致语文教学中师生都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而实际上朗读对语文学习者来说相当重要。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应重视朗读教学,那么我们应从何入手呢?

  首先,将朗读教学提上课堂教学日程。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要求学生预习,让学生预先利用一些工具书对陌生的字、词进行查阅并标注,然后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让学生朗读之前教师最好先进行范读,只有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抑扬顿挫、舒缓有度的音韵美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及主动学习的意愿,并会有意识地模仿教师的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选取几个朗读水平不错的学生作为典型,树立学生的信心,再辅以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学生便会对朗读充满兴趣,勇于朗读,等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愈加浓厚时,教师应对所朗读的内容配以详细解析,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其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提升。其提升主要包含文本认知、文本理解、文本赏析三个阶段。朗读是手段,理解是目标。学生只有掌握陌生文字和发音标准,才能流利地对文本进行朗读。然后就是对文本的理解,若要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还须从理解作品、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来进行解读,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初步理解文本内容的情感表达。指导学生把握语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在文字内容较为激昂的地方,感情要释放,声音要高亢、豪迈;在文字较婉约柔美的地方,便应舒缓动情,读出韵味和美感。只有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和意境,品读出文章的本色,因而提升朗读能力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同样,朗读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总体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文总体水平的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4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听说教学实施方法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听说教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听说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我们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高中语文听说教学方法:

  (一)利用听说结合式活动,加强听说教学

  听说读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综合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日常的朗读课文以及写作,都不是听说训练,而是读写训练。教师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视度大,使听说训练的开展广泛度不足。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自尊心的影响下,他们不乐于开口,影响了其实际交际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听说教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听说学习活动中,也可以利用听说教学活动产生的效果去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听说训练。像在新学期的第一次课,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三分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些乐于交际与表现的学生会踊跃地进行自我介绍,那些害羞的学生会因为课堂氛围的活跃乐于参与到交际中,实现从无话可说到愿意说话的过渡。其次,教师要利用有效的听说活动来保持学生的说话兴趣。要使听说教学可以一直进行下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大教学的难度与深度,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学生爱上表达,保持学生说话的兴趣。当经历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如果教师一直让学生说三两句话,学生的'表达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去开展讨论,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促进听说训练效果的明显。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自己心目中荷塘月色的画面进行描述,与附近的伙伴进行交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听说练习中。另外,教师要因材施教,在听说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听说学习需求。一些学生喜欢演讲类的活动,教师要适当组织课堂演讲,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需求。一些学生则喜欢辩论,其听说技巧较多,教师就要针对课堂内容为学生安排辩论的命题,促进学生爱上听说学习,乐于跟着教师的引导去进行听说训练。

  (二)利用口头式作文活动,加强听说教学

  口头作文活动,是进行听说训练的良好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语文思维的形成。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系,教师将听说教学与听说训练进行结合,会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快速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描述,也可利用某一事件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成为小小评论家,利于学生出口成章,在听说能力提高的同时,收获更多。在口头式作文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从简单与略难的顺序,引导学生从作文的主题讨论、构思表达以及片段展示做起,给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比如在讲解有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针对“苏州园林”这一主题,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建筑物,自己理想中的建筑物。再提出“我最爱的建筑物”这样的写作主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之后让学生到讲台前去分享自己写作思路,学生一起说一说,听一听,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更让听说活动开展地更加自然且有效。

  二、结语

  综上所述,听说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听说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是对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手段。加强听说训练,会让学生的交际能力得以全面提高。无论在高中语文课堂内,还是在课下,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开口去表达,去聆听,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培养。高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提高,其语文思维会更加完善。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无数古人宝贵的思想品质;成语,作为汉语词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中学语文教材和高考中有着重要地位。而在高中语文成语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很多教师往往只看中分数,忽视了成语本身的文化魅力,在教学策略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这无疑阻碍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成语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明确成语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使语文教育真正地成为国语教学。

  一、兴趣,成语教学的前提

  兴趣作为入门学习的钥匙,不仅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源泉,更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动力,在成语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成语教学中充满着积极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唤醒学生学习成语的欲望,让学生明确学习成语的重要意义。成语教学也并不一定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形式来完成,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收获知识。例如,在“不绝如缕”这个成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导入语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唐代诗人柳宗元么?”“当然知道了。”然后教师就可以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其出处,让学生猜想这个成语的含义。柳宗元在《寄许享兆孟容书》中说“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学生大都可以猜出情势危急这个义项。“但是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的意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在一代文学大师苏轼的笔下,它有另外的含义,同学们能够猜出么?”在苏轼《前赤壁赋》中“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很明显,在这篇文章中,不绝如缕是指声音的状态,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地猜测出这个成语的意思,自己猜测出来且得到证实的结论,更加具有成就感,记忆效果也会更好。激发起学生学习成语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自主地进行成语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成语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古代文化的热情,这不仅在成语教学中效果显著,即便是在以后的古文教学,也可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积累,成语教学的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高中语文课文中有着丰富的成语词汇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理解。学习成语,掌握成语的内涵,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阅读能力乃至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材就是我们学习的依托,课堂就是我们学习的阵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成语教学,于无形中将中华文化进行传承,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古文阅读和成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涉及到少长咸集、曲水流觞、情随事迁、游目骋怀、放浪形骸等成语所在的句子的解释时,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理解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的词汇,更有主观性和确定性,即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求助于本组其他的同学,这样获取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地高于教师主观灌输学生知识的效果。蕴含在课文中的成语还有很多,再如在《前赤壁赋》中的沧海一粟、正襟危坐、遗世独立、杯盘狼藉等,只有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主观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或者是小组成员的理解,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才是真正地学到了这个成语的内涵,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充分地体会到我国古人的智慧。积累,是成语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积累了更多的词汇,方可在以后的阅读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将浓缩的语言精华传承下去。

  三、生活,成语教学的阵地

  成语离我们生活年代的距离越来越远,现代人虽然对其进行了传承,但是不免在使用中存在着很多的.错误,比如说感情色彩或者是使用对象错误等。只要我们留心身边的生活,发现我们在使用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就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更多的去关注传统文化。目前很多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已经将成语作为了一个挑战的项目,可见,成语在现代化的舞台上,仍具有着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生活处处有成语,成语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例如,我们去旅游,看到了城市的繁华,有人便会感叹说“还是大都市给人的感觉好,难怪人们都趋之若鹜的走向大城市。”很明显,趋之若鹜是一个贬义词,这里混淆了成语的感情色彩。再比如我们在看到电视节目中某个明星时,也有人会说,“周迅此时真的是炙手可热啊。”这就明显的犯了使用对象错误的毛病,炙手可热通常是指权势大,气焰盛,此语境中使用是很不合适的,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成语误用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并且改正对于成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古人的智慧在今人依然可以延用,而正确的使用才是对其应有的尊重,留心生活,关注生活,将成语生活化,依据语境正确地使用它,才是将古人的智慧加以传承的基本方法。总之,成语教学应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也应该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渴望,真正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1-05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以“问”代 “教”10-18

高中语文论文(通用30篇)05-16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巧设探究问题 激发探究热情09-02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5-27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6-12

生物教学论文11-24

美术教学论文11-04

数学教学论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