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2-07-15 08:24:36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图形的旋转”是非常能够体现数学动态美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应该注意既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到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发其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本文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教学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图形的旋转;小学教学;北师大版本教材;教学反思

  1引言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认识到数学之美是授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授课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如何使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构成复杂图形。

  2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的小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展示的是如何通过旋转,使简单的图案生成复杂的图案。学生学完这一单元后,应该能够明白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图案,使用简单的图案生成,要引导学生探究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3教学目标

  通过使用北师大教学的“图形的旋转”这一课,应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第一,认识什么是图形的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以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能够清楚旋转的性质,用数学语言描述使用一个简单图案如何通过旋转运动生成一个复杂图案。第二,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提升。通过列举实例和图形进行一定的训练,有一定的想象能力,积累了几何运动的经验,能够举一反三。第三,激起学生对几何运动学习的兴趣,能够欣赏数学的动感之美,同时将数学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欣赏数学的美和应用价值。

  4教学难点及问题

  本次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旋转的三要素来清楚的描述一个图形旋转的具体过程。但是在教学实施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1学生兴趣低迷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使得学生上课时的情绪低迷,兴趣也不高,会使教学质量大大折扣。尤其这一课的内容是几何运动,因此,把握学生这课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也十分重要。因此,为了防止学生情绪低迷,要设计有趣的情境。

  4.2注意渗透数学方法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所以要在设置的情境中不是单纯的使用生活中的实例,更重要的是渗透一些数学方法,不要舍本逐末。4.3把握重点和时间“图形的旋转”这一教学知识面比较广,范围也比较大,因此教学的时间也十分有限,要注意把握和学生的交流时间,尽量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加深一些深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力。

  5教学实施方法

  “图形的旋转”相对来说是比较有趣的上课内容,为了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

  5.1学生主动寻找图案

  为了激起学生兴趣,可以提前让学生寻找一些具有旋转特征的或者由旋转运动构成的图案,这样还可以使学生提前预习,对授课内容感到好奇,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5.2创造学习情境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学习,可以创造一些情境,准备一些图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例如,准备一个三角形,通过不停地旋转绘制图案,可以引导学生旋转后的图案进行观察想象。

  5.3动手实践为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动手操作。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图案来创造一些新的旋转而成的图案,引导学生自己述说图案形成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发现美。

  6教学反思

  通过对“图形的旋转”的备课与教学实施,总结了一些教学时应该注意的方法。数学课主要锻炼的是思维能力,仅仅靠记忆和枯燥的学习来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的方法是很不可取的,因此,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6.1以学生为主体

  如果采用被动式教学,即知识单纯地由老师给予学生,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主动式学习。那么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老师授课为主体。

  6.2知识与生活结合

  如果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话,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兴趣,随时随地地巩固知识,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旋转的图案可以很好地将生活与学习接轨。使得数学和现实世界发生交叉,认识到数学的迷人之处,数学的美。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只是存在于课本当中,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6.3把握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旋转的三要素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无论是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还是由学生自主创造图案,都不应该离开这个教学重点。否则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要能够把握好上课的节奏,不能让学生只沉浸于一些案例,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把握。

  7结语

  本文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图形的旋转”这一教学内容的实施进行了总结并且进行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煜.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案例与反思[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6(11).

  [2]高俊生.小学数学教师“图形与几何”领域疑难问题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xx.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数学教师采用,它成为一种最实用的教学方式。只有科学运用这些课程资源,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整合现代教育资源,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网络作为信息发展的产物,在新课标背景下很受推崇,学生也愿意接受这种学习方式,教师也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利用网络进行情境设置和信息查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发挥现代教育资源优势作用,科学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数学中绝大多数知识点是很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很多概念、公式以及推导过程、图形的变换、线段的移动等,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从本质上揭示数学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展示,学生轻松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在“概率的意义”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一个抓球小实验:黑盒子里盛有黄、红、白三种颜色的`同样大小的乒乓球各3,让学生从黑盒子里一次抓出3个球,总共抓90次,看一次抓出来的都是红颜色的次数,红黄白各一个的次数,两个红色一个白色的次数……这个实验由于课上实验时间、实验场所的限制,学生实验内容、次数不够充分,因此,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和预想的结果有较大的差距。笔者运用Flash课件模拟这个实验,使学生对概率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趣味题目使学生对概率知识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整合现代教育资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节。

  现代教育技术能展示大容量的数学信息,拓展信息来源,能进行形式多样的展示方式,从而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如果教师直接在课堂上画出相关的几组图形,会大大浪费教学时间,还缺乏形象直观的效果。为更好地优化教学结构,教师通过Flash动画手段让直线移动起来,从而展示直线和已知圆的位置关系,深刻理解相离、相切、相交的几个概念,学生通过动态观察,理解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值关系,推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这些关系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4、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在几何教学中很多图形是变化的,如线条的变化、角的旋转、面的转动等,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在过程中可以实现暂停控制,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代数教材中很多的知识点是数形结合的,同时还涉及增减性的问题,学生接触起来较为困难。教师通过科学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通过数学素材的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提供给学生探索的情境,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开辟崭新的天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认识事物、探索新知的动力。兴趣带有情感色彩,它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对新事物总是充满遐想,总是乐于接受感兴趣的新知识。数学这门学科本身较抽象、单调,不如其他学科那样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不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渐渐地厌倦数学。因此,课堂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学得更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放在第一位,抓住小学生“好奇”的特性,设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所学内容,积极搞好课堂引入,在课程开始时就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把学生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兴趣保障的环境下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设计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时,当学生已认识了1/2、1/3这两个分数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觉得还可能有哪些分数呢?谁来大胆地猜一猜。”学生稍加思考后,就会立即回答:“1/4、1/5、3/4、2/5……”此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的确有这些分数,你能借助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把1/4表示出来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表示的方法多?”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积极思考并操作起来。之后,大家积极展示、争先恐后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我把一个长方形对折再对折,打开后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有的学生说:“我把一个圆形对折两次,打开后也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也是它的1/4。”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兴趣浓厚,而且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借助旧知迁移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

  三、注重练习,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快速提高

  (一)多方面练习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在课堂上好动,在思维方面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持续注意力较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进行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应用曾经学习过的公式、定律去解决新的问题,通过温故知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练习要有针对性,使学生掌握计算规律

  多练虽然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如果教师只是注重练习数量,有时会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练习也要有针对性。教师要让学生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题型,也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共同出现的错误题型,还可以用不同题型设计计算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通过不同题型的练习,学生既能提高计算能力,也能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掌握了一些计算题的规律,既能够提高计算准确率、节省计算时间,又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视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

  主要是以教师上面讲解、学生下面记背的方式为主,纯粹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学习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与定律,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比较枯燥。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对知识的形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有助于良好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通过这一类的活动,学生既能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能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利用分一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的4分之1有大有小,促进学生进一步主动思考,体会什么是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学会使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就会增强自信心、提高探究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数学教师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说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教师应习惯于走下讲台,以参与者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论文精简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要使信息技术能真整合于教学中,其核心是要做好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特别是以中青年教师为培训主体,以其中的的积极分子为中坚力量,有针对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核心培训模式正在分阶段地展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数学教学;学科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究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培训学生创新意识、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有幸到眉山市参与学习了“全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专家教授们精彩的讲座、优秀教师们生动的课堂,像一阵阵暖暖的春风,不时从我身边拂过。静下心来细细梳理几天的学习心得,发现原来小学数学教学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竟有如此多的奥妙。有什么心得与大家分享呢?

  二、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黄爱华老师在“认识百分数”教学中讲到:“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在生活中找实际应用的百分数:青岛啤酒的酒精度34%,绍兴啤酒的酒精度15%,酒鬼酒的酒精度5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好处”“意义”以及分数与百分数的异同,较好地体现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罗建华老师在应用计算机进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移动、联通、电信哪种手机话费支费比较合算,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场景展示让学生觉得从课堂走进了生活,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课堂与生活的融合。

  冷继高老师在“打折问题”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通过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打折”“优惠打折”等实例让学生感受 “打折”的实惠,培养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让学生通过科学的计算,了解各种促销手段对消费者心理上作用。教学中提高了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扩充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朱纯瑶老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借助全运会110米跨栏比赛视频展示和情景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刘翔、纪伟比赛视频实况,选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比较快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探究的数学活动中去。。

  张齐华、卢秀娟、徐文斌几位老师教学时也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创设生活中的情景,引发探究、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同时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奥秘。

  三、信息技术运用下的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思考数学问题需要更多时间”。这句话是黄爱华老师的课后感言。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认知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获取知识,更是个人的独立”。其实,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都在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可是有时却事与愿违,感到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一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短,知识量大,教学任务要有计划地完成,如果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留足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否能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能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吗?有的老师不能大胆地尝试课堂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依旧使用老方法,照本宣科、牵着学生鼻子走,这就会严重制约学生的独立思考。

  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落地的措施,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做到,更需要有落地的措施、勇于实践的智慧。什么是“落地的措施”呢?在一次讨论中,有老师向黄爱华老师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在您的课堂上,您是如何驾驭好您的课堂而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的”?当场掌声雷鸣,说明很多老师都很关心着这样的一个问题。黄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的方法很多,就给你们讨论一个比较适用的,课堂上我采用的一个‘一打三’的组织教学方法。什么叫‘一打三’呢?就是学生四人一小组,分小组讨论思考,在小组内抽一个代表发言,如果你回答不了,那我就打其他三个,但是打他们是打笑,别打哭,要打得他们服才能有效果。我想这就应该是课堂管理体系中的“落地的措施”吧。

  (二)、有实践的智慧,借助信息发展学生思维。

  什么叫“实践的智慧”?专家讲到:“智慧”要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曾经有许多老师采用开小班的方式辅优补偏,但现在,很多专家认为这种方式是“假爱”,是“劳民伤人”。因为你没找准关键,没改变方法,再把课上一遍学生不懂的未必就懂了。记得有老师在我耳边说,他教的几名学生,头一天相同的一个字教他读了几十遍记得了,第二天来全忘记。而我听过一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她在教学生字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说出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结果像打开了魔袋一样,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自己的好方法。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都能牢记所学的生字,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再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或个别指导,使其记住为止。由此看来,办小班的方式“辅优补偏”走的其实是一条弯路。“因材施教,独立自主”应该才是最好的“辅优补偏”。

  我们从最贴近学生的地方出发,从最细微的地方做起,唤醒学生内心潜藏的'创造力、思考力和学习力。培养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学会探索、尊重学生的思考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育人的内核。

  (三)、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宋乃庆教授在讲“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中”,针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讨论。他问道: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有效教学?经过一场激烈互动之后,宋教授作出这样的总结:“什么是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愉快的教,学生愉快的学;什么是有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借助信息技术主动学习就是有效教学。”

  那么,我们数学老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呢?如果你一说上数学课,学生都就讨厌,甚至看见你就讨厌,这样的课能使学生学好吗?反言之,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课,看见你脸上就洋溢着微笑,这样的课会失败吗?的确,“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把学生都教得讨厌数学。”有研究显示,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学习,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有效教学和教学信息化?专家认为,主要凭借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恰当地采用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特别强调的是多采用赞赏、激励的办法。

  五、结束语

  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数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借助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生。有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强有力的工具,学生更乐于投入到现实、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促使我们在数学教学路上,也有了更多的新思考……[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差距的逐渐拉大,很多学校会实施分层教学,目的是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获得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分层教学的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由来依据

  数学培养的是一种思维与科学精神,我们并不奢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尖子,但如果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以及带给我们的收获,那么这对自己和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在多数人看来,数学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一门学科,即便在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热情。我校专门做过一项相关调查,有25%的学生称“不愿意学数学”,不愿意学的理由中,有31%的小学生说是“因为学不会”,有45%的小学生强调说是数学“太无聊,让人头疼”。一般而言,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只要努力,考试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数学则不同,随着年级的增高,课程难度会有所增加,有些学生感觉很吃力,开始跟不上,时常出现同一班级内学生学力不同而形成两极分化的情况,为此学校及教师深感忧虑。

  国家最新的学科标准里强调,不是每个人都要追求最高的难度,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是有必要的。教育专家加德纳也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因材施教就是要正视这种差异化现象,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为此,分层教学的实施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我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几千年来,万物都发生了变化,如今的教育界都在强调因材施教,使得这一理念有了时代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水平,将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分班教学,这种模式也被称为“跑班制”。这样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定位将更加精准,而“分层也不是一分定终身”,学校每半学期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一次调整。

  由于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梯度拉得很大,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一听就懂,而有的学生就需要教师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指导。根据数学天赋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虽有弊端,但对于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比较有效。通常,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被划分为一层,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可以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多下功夫,让他们获取更多的补充和提升;而对于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重新调整教案,在基础知识方面多下工夫,为了就是让他们夯实基础,为下一步提升做好准备。

  二、分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分层教学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做好分层工作,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分层。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入学时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个性特征等。在分层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内心的正能量,避免挫伤学生的情绪。

  2.课堂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要进行走班上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评价分层。评价制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以鼓励为主,多种形式综合运用,避免以单一的分数做论断。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提高”为主线,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能力要求;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时期,设置不同的指导策略,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三、分层教学后教师教学工作的转变

  将学生分层后,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改变之前已经习惯了的教学方法,需要及时了解现在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教学困难。在教学方法上,对于A层学生,教师只用30%的时间讲基础,其他时间进行思维拓展;对B层学生,用70%的时间讲基础,余下时间适当加入一些拓展;对C层学生,教师用90%的时间讲基础,再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拓展。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每个人都听懂了,感兴趣了,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总体而言,高水平的学生,教师会设置高层次的课程注重开发其潜能,而学习困难者也将得到更多帮助,可谓皆大欢喜。

  在教学方针上,对成绩优良学生,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对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尽量杜绝抄作业抓起,踏踏实实,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每日练习及时反馈、计算步骤步步规范步步纠错,遇到小学知识漏洞采取边授新知边补旧知的方法推进,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针对低层次学生,教师会尽量照顾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按照“低起点、缓坡度、勤反复、多鼓励”的原则开展教学,多关注那些基础差、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还要重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把教学的目标变为夯实基础知识。课堂上降低难度后,教师还可经常进行“勾连复习”,课后对部分学生进行手把手辅导作业,特别是对缺乏独立完成作业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多一份耐心和鼓励。对学习上不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给予其鼓励,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6

  为了提高小学课堂学习效率,要求教师结合新形势探索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在制定教学目标、有效交流和参与、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寻找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节点上做文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开发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提倡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目标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性,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又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教学进度、时间都一定的情况下,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

  如学习“分数化小数”时,可设计三层目标:第一层:能正确判断怎样的分数可化成有限小数;能努力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二层:能在探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中,归纳出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第三层:能利用猜想、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数学的归纳思想、分类思想等。

  二、组织有效的交流,提升情感与认识的有效参与有效交流、有效参与,注重在“有效”上。这种“有效”表现在:1、在展示体验中激发交际欲望;2、在交流体验中分享表达乐趣;3、在自说体验中感悟数学之理。

  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学三位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出现了如下几种答案:506–348=68506–348=168506–348=158

  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个位6减8不够,就从十位退,十位没有数,就从百位退,个位变成16减8得8,十位从百位退1后就是10减4得6,而百位因为退了两次1,变成了减3得0,所以得数68。

  生2:个位6不够减8,就从十位退,十位没有数,就从百位退,个位变成16减8得8,十位变成10减4得6,百位退了1,变成4减3得1,得数是168。

  生3:我觉得上面两种算法都不对,如果百位退1,在个位应该当作100。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借1,十位就要少1,不能当作10减。所以两个答案都不对。可以这样算:个位6减8不够,就从十位借1,十位为0,无法借,就从百位借1,先在十位当作10,十位再退1给个位,这样个位是16减8得8,而十位剩下9,9减4得5,而百位退1后是4,4减3得1,所以最后答案是158。

  在交流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当学生错误的思路或方法需要改变时,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让大家正视它,然后运用已有的认知,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有效参与,相互理解,相互启发。

  三、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知识一般都是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外在于自己的符号化知识和显性化经验,更要让学生用特殊的方式认识和体验人类创造知识的生动过程,使学生与生产知识的人和历史进行对话,从而把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生命实践的体验,把他人生命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通过自己的体悟和践行,转化为自己生命成长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能量。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对学生而言的由“外”向“内”的真正转化。

  [page]-->

  以“圆的初步认识”为例,来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是:第一环节,感悟画圆原理,形成圆的核心概念(如:在不同情境中画圆,感悟事实,积累体验)。第二环节,运用画圆原理,创造画圆的工具(如:图钉,绳子等)。第三环节,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认识圆的基本性质等。

  四、寻找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节点人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于生活中养成了生活思维的习惯。在他们学习数学的时候,需要养成数学思维习惯的时候,却仍然保留着生活思维。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与学生对话去找寻那个节点。

  课堂教学中,曾发生过这样一段对话:

  “你每天吃两个大饼,5天吃几个大饼?”我问。

  “老师,我早上不吃大饼的。”他答道。

  “那你吃什么的?”

  “我经常吃粽子。”

  “好,那你每天吃两个粽子,5天吃几个粽子?”

  “老师,我一天根本吃不下两个粽子。”

  “那你能吃几个粽子?”

  “吃半个就可以了。”

  “好,那你每天吃半个(小数乘法没学)粽子,5天吃几个粽子?”

  “两个半。”

  “怎么算出来的?”

  “两天一个,5天两个半。”

  这位学生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出现在他的生活思维上:他关注的是材料的合理性,而未进行数学思维——将材料抽象为一个“量”,从而进行形式化的演绎思考。找寻到了这个节点,我们做到了《圣经》上说的“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摸他的心”,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对症下药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新时代特征对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1课前导入。课前导入环节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准备开始讲解的环节,是决定一堂课教学效率的'基础环节,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进行导入。设置相关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作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一节,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模拟生活场景的方式诱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民币的记忆。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拿起学生的学习用品,比如铅笔、橡皮、文具盒、书本等物品问学生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学生会回答从哪里买来的。教师继续发问:我们买东西时需要用什么呢?学生回答:用钱。此时,教师可以趁这个机会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大家平时买文具、买零食用到的钱,也就是人民币,这样,大家以后再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付钱了,好不好?”听到这里,学生兴趣浓厚,期待着这堂课的展开及新知识的学习,之后的讲课环节也就容易取得很高的教学效率。

  2.2讲解环节。讲解环节是一节课最核心的环节,是教师将新知识分解并详细教授给学生的环节,因此十分关键。在这个环节,我们依然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完成知识讲解,如果方法得当,就能取得显著效果。例如刚才我们提到的案例,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时,完全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介绍相关知识。举个例子,教师在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可以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某些学习用具是花多少钱买的,用的是哪一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几种付款方式。然后请另一位同学判断他说得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则请另一位同学指出来,如果他说得不全面,请另一位同学加以补充。另外,教师也可以模拟现实生活场景,请一位同学扮演商贩,另一位同学扮演顾客到商店里买东西,由这两位同学进行模拟交易,完成之后由老师点评刚才他们的表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加以解决。这样,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将刚刚学到的人民币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了解应该如何运用,效果事半功倍。

  2.3课后巩固。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我的身高是多少,我比同学高多少,我的铅笔多少钱,学校的跑道有多长,为什么自行车轮胎是圆形的,维修工人是怎样固定摇晃的课桌的,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结构,等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积极解决问题,同时,在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学生既能够活学活用,巩固知识,又能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这正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更是新课程标准及新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分析

  在国际数学比赛成绩分析结果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在数学知识比赛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但是,在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中却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这就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没有很好地与生活联系,导致学生也不能将数学知识很好地运用于生活中。

  二、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上面我们已经清楚地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发现生活化的概念依然处于概念层,教学没有很好地融入生活中。下面我们将提出几种优化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1.我们的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建立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纽带,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够让学生在数学中寻找到生活,因此,改变这一教学方法是相当重要的。例如,针对五年级数学中循环小数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收集并整理资料,将大量的生活实例运用到教学中,再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知识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有所接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进行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互动。这样,会使课堂氛围相当融洽,同时,教师的教学也会达到一定的效果。

  2.对于我们数学课堂来说

  良好的课程导入也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中采用实际问题进行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说,小学数学中关于任意角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做大回环的例子,与学生进行探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种教学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地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3.数学课堂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有效地改善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教学生活化其实也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也能达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从而达到优化数学课堂的目的。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生活化对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好处。传统的数学教学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这一点,更注重学生在试卷上表现出的分数。本文所分析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在于培养出将数学运用于生活的学生,培养有创新精神、数学运用意识的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

  摘要:数学是一门来自对生活的疑问,通过学习数学知识用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回到生活中去的学科。所以可以这样说,由于小学生刚接触数学这门学科,所以学习的都是基本的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最多的也是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小学的数学与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那么由此可以得出,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老师也应该尽量把生活的元素融入数学中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并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解决问题,对数学产生好感,给小学生们刚接触学习时一些必要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以后学习数学打好兴趣的基石。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由于数学本身强烈的理性逻辑推理的性质,让一些娱乐心强一点或者理解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感,在加上小学数学教育体系还在不断的完善探索过程中,所以当前的数学教学还是会让一些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太费脑子,渐渐降低对于数学题目的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慢慢僵化,对数学也更加厌恶。所以,在老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就应当努力探索让数学更加抓住学生兴趣的方法,而结合数学的产生方式,就不难发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最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育的。让在日常生活中玩乐的学生们也能从中收获一些数学知识。

  一、生活化的教学就必须营造生活化的情景

  数学的教学在课堂上不能仅仅利用课本上给出的逻辑概念和例题,老师应当在上课中把上课的内容跟实际的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合在一起,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反复强调,让学生先有一个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的认知。然后再给出生活场景中遇到的问题,让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调动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情景的导入的方式是生活化的教学的一大重要手段。就比如在学习简单的加减等线性的运算法则时,给学生营造一个特定的情景空间,比如在超市买东西,单价四块一斤的苹果买了两斤,三块一个的桃子四个,还买了一包五块钱的薯片,问结账时应当给多少钱?这时候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在跟随父母去超市时的情况去进行计算,然后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公式:总价=单价×个数,求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解答生活问题,还提高了数学能力。再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看见的物体的形状描述出来,用自己的语言给不同物体的形状下定义,并将形状相同的物体分类。这样就体现了数学教学中不得不利用到的数学生活化的特性了。

  二、善于将数学问题更加生活化

  对于有些数学问题,由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对数学生活化的思考能力有限,小学生们不一定能够将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了。老师需要具备发现数学生活化的眼睛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想要生活化数学就必须摆脱数学的课堂式教育,让数学跟生活更加贴近,在实际生活中随时留意数学的痕迹,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要尽量发现其生活化的.可能。比如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实际经历,只要跟数学的运算有关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到数学课上分享,通过不同学生的记录情况,掌握更多的生活中的数学化,也能陪养学生们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留心观察能力和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线性几何问题时,可以要求同学们把生活中的几何物体有什么特性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2)实际生活情境的演练以及数学问题模型化都是很好的解决数学生活化难题的方式。数学的学习单靠理论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生活化的要求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而加强,把数学生活化的难度跟学习难度成正比。所以这时候就要引入数学模型,让学生们排练生活中的数学情景,模拟数学中的一些重要基本概念来提高数学问题的生活化。比如,在学习位置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参照物、静物、运动的物体等等。在学习几何关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的几何模型,通过几何模型的简单折叠再现问题中的几何空间,或者对于线条来说,可以选择笔来代替线条,通过在空间中实际的笔的交错,来了解数学问题中平面画法中的线条的空间性。更好地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提升数学的生活化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引入趣味性的故事增强数学的生活化

  生活中不仅有简单的生活情境,还会有很多的生活故事,而这些生活故事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所以老师可以搜集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把数学解答技巧通过崭新的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利用对故事的兴趣的同时解答数学问题,这样一来,有些特定故事里面蕴含的数学公式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影响,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四、对学生给出适当的评价,寻求家长的帮助小学生天真的性格使然,所以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老师应当脱离传统的僵化的评价模式,应当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解决能力,对学生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有时可以举出生活中的示例来对学生给予评价。而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给出解答,就需要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了。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在学校学习就够了,生活中的问题就不耐烦给他们细心解答,所以老师应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来呼吁家长不要忽视生活中孩子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总的来说,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应当积极地从生活中形象化问题,然后找出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数学问题更加生活化,一些有趣的情景和有趣的故事,能更加加深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存在意识,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提高数学生活化的有效性,提升小学生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天刚.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J].学周刊,2011,(11):132-133.

  [2]东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析[J].考试周刊,2014,(30):7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

  一、活动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含义和意义

  1.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概括教材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提出研究的问题,由此展开,在学生之间进行分析、讨论、计算、归纳等学习过程,教师采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优而精讲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学生自主把握学习规律,课后总结思考。

  2.活动式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激发课堂学习气氛,带动对教材认知程度低的学生一起学习,培养学生意识品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学习的懒惰性,激发对数学好奇心理,主动积极探讨数学问题,进而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二、活动式教学在小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活动使教学流程顺利进行

  1.教师进行课前准备。开课前引用幽默笑话,或是采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导入与教学内容贴切的问题让学生质疑,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例如,在开课前对学生说:“现有一件令人兴奋的消息公布,不过前提是你们认真听课,课后将告诉你们。”一般学生在这一情况下,因为想知道那个消息会集中听课,课后教师再对学生说“:这消息就是你们这节课认真听讲,你们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这时学生会感觉“被骗了”,但是确实学到知识是令人开心的事。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听课的质量,教师授课幽默风趣,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

  2.活动目标和内容的确定。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如何进行。课前设计几个有关上节课由浅到深的数学问题,教师提问,学生抢答。逐步鼓励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一视同仁,对问题没解答出来的和解答出来的学生给予掌声,对他们的积极抢答给予肯定,鼓励了因害怕答错题未积极抢答的同学积极发言。实践证明,教师了解学生课下学习情况,把握课堂教学进度,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样设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角色转变很重要,在授课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有设计者、指挥者、监督者、受教者等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抢答和发言,让学生跟随教学思路走,绝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环节能够顺利进行。例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解答问题时,教师故意在一个数字后加多一个零,让学生自行发现并提出,教师假装粗心大意的样子。这样让学生知道教师也会犯错,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难以亲近教师的.焦虑感,鼓励同学积极发言和提问,让学生在教师授课中跟随教学思路走,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进度。

  4.安排好学生教室座位。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和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交流,必须设计好学生座位安排。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批将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安排在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周边,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安插在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中,形成学习基础差及一般的学生包围学习成绩好的格局。教师这时就要适时调动学生座位,让数学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自由调动座位,各自适应,以学生自主组织讨论问题,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达到知识相互补识,在游戏中让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学习,对语言规律进行充分运用和掌握。

  二、对活动规则进行完善,对活动步骤进行灵活设置

  要按照这些原则来对阅读活动课教学进行设计,操作性较强,以便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选择开放的内容,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选择灵活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进来的兴趣;对评价规则进行规范,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

  1.在课程开始之前,创设语言情境,选择激发兴趣的活动。众所周知,高中英语阅读中关于同一话题会有三篇文章,那么在对这些文章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些语言情境,将学生所掌握到的背景知识勾起来,同时,向学生们讲解与本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比如采取形象直观导入法,教师在开讲之前,可以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实物、图片、表格等,这样就将抽象的话题变得形象起来。采取头脑风暴、自由讨论法,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导入模式,提出话题知识,然后让学生来探讨话题的背景,然后将关键主题给逐步地引出来。比如在学习健康生活这一章节时,就可以首先提供一张禁止吸烟的标志,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来自由讨论禁止抽烟方面的知识,然后引入课堂知识之后,学生也会有充分的兴趣去学习。采用直接解释法来开展活动,教师可以对某一个特定话题进行解释,或者提供一些话题方面的背景知识,比如在学习英语诗歌的时候,就可以类比我国的唐诗、宋词等,让学生列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两首古诗词,将学生的兴趣给充分的激发出来。

  2.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开展身临其境、丰富知识的活动。要想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阅读材料作为学生注意的焦点,那么学生就需要对语篇的总体意思进行理解,然后从细节上对内容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可以采用视听泛读法,也就是教师先设计一些关于文章结构的问题,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对阅读材料进行整体感知,对文章的结构和大致意思进行理解。可以采用略读浏览法,通过泛读法,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了大体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将文章的主题找出来,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才可以对文章进行理解。可以采用精读细节法,结合文章主题,教师设置一些关于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将信息点提炼出来,这样就可以熟练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继续提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去理解文章的更深层次内容,学生来分析判断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推测。

  3.在阅读之后,开展创设情境和运用交际的活动。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就需要将其应用到日常交际之中,将语言的交际功能给体现出来。可以采用口语为主的训练活动,教师结合本章节的话题内容,创设具体情境,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讨论一些热点话题,还可以将其划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积极参与社会话题。也可以开展其他形式的活动,比如分角色表演剧本,等等,只要达到了语音知识得到巩固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即可。比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暖的时候,可以设置情境,让每一个学生以科学家的身份,提出自己想要制止全球变暖的措施。在学习禁止抽烟的时候,可以设置情境,让每一个同学都讲出来禁止他人吸烟的建议。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掌握到的语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总之,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活动教学时,要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氛围,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总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占据课堂的主角位置,这样就会影响到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课堂活动的设计对于高中英语阅读课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活动,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这些掌握到的语言知识熟练应用于交际之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需要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培养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

  所谓补救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对此问题进行处理、解决的教学方式。[1]虽然补救性教学方式能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但是解决的难题可能又会反复出现,教师变成了“消防员”,哪儿有火就扑向哪儿,学生累、教师也累,而收效甚微。 这种教学方式既不利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性教学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在于实现学生的发展。所谓发展性教学是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发展性教学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良好教学的应然方向[2].

  一、当前补救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效果。

  (一)补救性教学存在的三大问题。

  1.限于零散。

  在教学中,小学数学知识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教师则仅仅忙于应付解决一个又一个出现的问题,忽略了对这个知识系统性的掌握及应用。 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运算这一板块,它包括:整数、小数、分数运算的共性。 24x12=? 与 2.4x1.2=? 这两题计算方法是相同的,而结果是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解决的是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2.疏于整合。

  这个问题在当时看似解决了,但下一次同类问题再次出现的时候,教师又开始了“消防员”似的补救工作,而这一切则是无用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解题方法的提炼,并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3.浮于表层。

  教师通过补救性教学解决了问题,而这种解决方式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 改变的只是问题的表象,缺乏从根源上去解决。 例如,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2=0.5,1/4=0.25,3/4=0.75……要求学生强制记忆,而正确的方法是: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得出结果。

  (二)补救性教学效果堪忧。

  1.支离破碎。

  在学习中, 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支离破碎的,从诸多小问题堆积到大问题, 而老师只解决了小问题,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相互独立无联系的。而事实上,这些问题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2.重复叠加。

  由于老师疏于整合的补救性教学,当学习中的问题只是“换装”又呈现出来时,学生则认为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无从下手,又等待教师的解决。 例如,整数和小数的运算简便应用,学生能解决 24×3+24×7=? 而不能正确解出 2.4×3+2.4×7=?

  3.缺少深度。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做到了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 学生只是掌握了知识点而非方法。例如,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3%=3/100,30%=30/100……前者不需要约分直接写成分数 ,而后者则要求约分。

  二、发展性教学的理论依据、内涵与特征。

  (一)理论依据。

  人的发展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而只有发展才能使人的本质充分地体现出来。马克思特别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他认为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和“个人、自由、充分的发展”这两个方面。马克思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而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 在他看来,片面发展就是劳动者的智力和体力以及在他们内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然而全面发展就是智力和体力两个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基本内涵。

  发展性教学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在于实现学生的发展。所谓发展性教学是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发展性教学其根本特征是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传授知识、训练学生学习技巧的教学,而是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法, 主动探究知识的教学; 发展性教学不是只强调培养少数优生的教学,而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它不是只看重结果发展的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而是重过程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3].

  (三)主要特征。

  人的发展,即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目的。 这个目的怎样来实现呢?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的一种主体性活动。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历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和动脑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究、发现,从而自主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质。[4]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的认识活动看作为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反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认为, 认识产生于主体活动对客体的作用,也就是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上述的活动就是在教学中教和学的.实践。 而学生的发展,就一定得通过学生这个主体对于教科书,对于教学的手段,对于教师以及它的主导作用, 和他们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 发展性教学最基础的,就是这种教师主导作用下的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活动。比如学习、讨论、实践、小结和练习等等。 这就是发展性教学的主要特征和出发点。

  三、发展性教学的实践策略。

  破解补救性教学的现实问题需要转变对教学的认识,树立一种发展的教育观,即我们需要从补救性教学走向发展性教学。

  (一)树立从零散走向结构的整体教育理念。

  发展性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教师综合素质就是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思想素质,是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在数学教学中,一般要面临比较广泛的知识面,学生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耐心来教育学生。[5]业务素养,强调的是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知识与能力更加结构化、整体化。

  (二)培养从叠加走向整合的教学思维范式。

  在教学方法上,作为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注重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研究和探索中, 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从不同的方法中,确定最好的,或容易理解的方法[6].

  笔者在执教“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时出示例题:23+16, 一些同学认为应该从个位算起,另一些同学认为该从十位算起, 由于算出的结果相同,所以大部分同学认为两种算法都对,直到一个同学说:“题里的 16 要是 18 的话, 就不一样了。 6加上 8 等于 14,这就变成了十位数,所以,必须从个位算起。 ”此时,教师通过列竖式,讲述从个位算起的计算方法, 学生也都知道了从个位算起的算理。紧接着,教师马上让学生做变式练习。这个教学片断给我们有这样几点启示:一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去思考。 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意见。 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二是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面对新的知识,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该怎么办”. 这就使学生感到,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三是教师注重变式练习,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这是发展性教学观与补救性教学观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我校许多教师都运用发现的方法、尝试的方法、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实施从表层走向深度的课堂教学变革。

  当今社会,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重点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使学生有终生学习的准备,学会思考的方式和状态。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孩子们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思维方式的培养,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试题:“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程的三分之一,第二天修了全程的五分之一,还剩下 100 米,问全长是多少米? ”教师不仅要讲这道题,还可以将“修公路”改为“打字”,比如“一篇文章第一天打了全部的三分之一,第二天打了全部的五分之一,还剩下 500 字,一共有多少字? ”此外,还可以把文字题改为图形题等等。这样才能将知识归类,让学生掌握这一类题,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注重对学生数学意识和态度的培养。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另一方面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从现实生活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 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我们的教学往往比较重视现成的数学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到解题,就是解书本上现成的问题,并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更不需要自己去发现和寻找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长此以往,就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惰性, 只习惯于解现成的数学问题,而不能主动地去发现和认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借鉴国外的数学教学改革中好的做法,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问题。比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编问题;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等等。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各种现实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多维思考,并且要以此来反思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更高效更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5.

  [2] 袁贵仁 .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282.

  [3]杨淑英。困惑·遗憾·反思---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革新,20xx,(4):65.

  [4]张双学。浅谈激励机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J].教育革新,20xx,(8):62.

  [5]李调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教育革新,20xx,(5):61.

  [6]魏佳。20 世纪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xx:19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力度,颁布实施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及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小学数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1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落后。新课改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很少应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等新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同时,数学学习就是和数字打交道,过程比较枯燥,再加上教师的单方面讲解,因此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非常不利。

  1.2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的理论性和逻辑性比较强,通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很多教师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并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由此却忽略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更不会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布置的课外作业大部分都是课本或教学辅导书上的原题,有些习题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结合的不紧,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1.3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虽然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实际执行时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受此影响,很多教师仍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和节奏听讲、练习,师生间缺乏交流和互动。由于教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没有发挥想象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

  2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2.1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通过互动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有利于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创设教学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2.3加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应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给学生创造发挥想象力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和辅助作用,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通过对学生的激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欲望,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总之,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实施,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3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指通过物体、图形等元素,让学生逐渐掌握一定空间概念,从而为学生形成更成熟的数学思考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较强空间感觉的学生,通常其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度也开始往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力方向倾斜,这也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空间观念和观察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别的学科、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的基本素质,教师务必把握好观察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与学生一同去探寻数学的美好。

  一、观察物体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想活动,而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都属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内容,观察物体教学在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学生学会用观察、类比和演绎的方式进行推理,辨明数学关系,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观察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然后与同学们讨论,并能自己发现规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出发点在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和批判精神,并逐渐形成足够的洞察能力。

  二、小学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的策略

  (一)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观察是学好数学学科的基础,没有细致、准确的观察,学生就不能把题目看清楚、把解题过程写具体。在观察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的真实情景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景代替老师的口头演说,不但容易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观察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在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的训练。不可想象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有好的学习成绩,所以老师在观察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事物、观察人的好奇心和良好习惯,着力进行空间感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甘肃省会宁县甘沟中心小学的数学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方体、圆柱体等教学道具,让学生观察物体形状的不同,并坚持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多理解生活,了解社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教给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

  观察物体要有方法,要学会寻求因果,要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再追问一次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结论当成敌人去攻击,然后论证,运用演绎的思维方式破除既定的思维模式。老师在观察物体教学中要把这些观察物体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加强目标判断,不是你观察什么,而是你不观察什么,在摸索中有意识地接近正确的途径。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方法主要是指如何去分析、概况肉眼所见的物体中的内涵和外延条件,这对帮助学生快速解题,提高观察能力和立体空间感都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通过正规系统的教学辅导,准确、简捷的授课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掌握完整正确的观察技巧。

  为了能够更好地教给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就要转变为开放式,此外还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模仿为主动发现,让学生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框定,而是应该让他们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自己去发现问题。

  淄博市临淄区梧台小学在小學四年级数学课堂上邀请了专业陶艺老师指导学生们捏出各种形状的物体,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学生逐渐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要点,如此新颖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三)给学生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

  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老师要明确给学生提出相应的观察目的`和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观察物体的效率。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打破思维路径的依赖,不要只会用一个标准去观察物体,也不要只是一条线式地去观察物体,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观点来观察物体,这样才能看清物体的全貌。另外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的判断能力,对老师所给出的观察目的和任务要熟稔于心,遇到问题时要充分开动脑筋,只有对所观察的物体做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及分析,不轻易听信同学们的结论与判断,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河北承德县下板城小学数学老师在观察物体教学中总是开门见山地给学生指出观察目的和任务,避免学生“摸着石头过河”,让学生在观察的世界里能够游刃有余地探寻物体的奥秘,打开空间观察的新世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小学四年级教学中的观察物体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阶段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老师应紧扣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观察物体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掌握观察技巧。观察物体教学就是通过显性的物体知识提升学生隐性的思维、观察和空间认识能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对物体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整体印象和认识,实现知识的自然生成,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董红.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改革初探[A].《教育科学》组委会.20xx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xx:1.

  [2]樊孝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浅谈[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xx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xx:1.

  [3]张丽,郑大明.形象化,概念教学的有效支点——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线段》教学感悟[J].教育科学论坛,20xx,(04):65-67+4.

  [4]杨磊.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xx,(02):65-7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4

  一、互动式教学

  小学数学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小学数学改革的要求。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书本知识,充分提高学习的效率,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倡导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互助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二、实践式教学

  实践式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理性思维受到限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满趣味性和实践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改变了程式化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变抽象为直观。例如,在角的'认识这一课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折各种各样不规则的纸。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的过程感受角的形成与产生,从而对角这一概念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刻的印象。然后,再通过指导学生对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有没有关系?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

  三、游戏式教学

  小学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需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因此,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小学数学的教学更需要如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个人活动的游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感受圆柱体、正方体、球等物体分别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感知几何物体的特征。亦可以采用师生互动游戏的方法,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组织最佳默契的游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将结果写在纸上同时展示出来,既提高了趣味性,又辨别了正误。

  四、小结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老师要不断地发展自己,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理论的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使学生在新的教学理论下不断地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

  摘要: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意见,希望能够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情境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年龄以及思维模式的限制,在实际的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喜欢动,对学习不感兴趣,从而就导致了课堂教学质量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缓解上述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的要求,将相关内容制作成为PPT,在课堂上教师对PPT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同时,教师还可以添加一些有趣的动画,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相应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出和教材相符合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实际的数学学习中,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可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动画。首先,动画里面出现了一只鸡,让学生明确一只鸡有两条腿,然后动画里又出现三只鸡,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画面里一共有几只鸡,几条腿;随后走了一只鸡,再次让学生计算画面里有几只鸡、几条腿。此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来说,小学阶段,无论是小学生的心理还是思维能力的都处在一个发展时期,并且相应的思维模式也逐渐的在此时形成,教师只有适当的加以引导,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在讲解几何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制作一个PPT,利用圆、椭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代替车辆的轮胎,然后让学生观察相同时间内,车辆的形式距离,等学生观看完成以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并且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车辆跑得最远”,通过此问题为学生讲解圆的特点、作用、用处等。此种技术模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讲解其他图形的时候,也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模式,能够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完善。

  3.利用多媒体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多媒体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是以网络资源作为基础,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都是在黑板上书写相应的知识,学生的在下面接收知识,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现阶段来说,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并且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如果教师知识按照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同时,还会使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网络上寻找一些相应的教学资源,将其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从小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例如,老师在讲解时、分、秒之间的相关知识以及换算方式时,可以制作3个钟表转动的动画,第一个是除了时针转动其余都不动,第二个分针转动其余都不动,第三个秒针转动其余都不动,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秒针走了一圈后分针和时针各走了多少,这样能形象地让学生知道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再如,教师在讲述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一年为什么是365天,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地球自转的动画;其次,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可以插入一些关于地球的动画,同时,还要插入地球现阶段的动画,号召小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思,环保从小做起。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还能开阔眼界,树立良好的思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及时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振兵.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xx,(07):10.

  [2]王秀珍.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xx,(04):208-209.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论文10-22

数学教学论文10-29

数学教学论文11-06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12-08

提高数学教学论文11-0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9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数学论文10-22

小学数学论文07-14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标数学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