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

时间:2022-09-05 13:53:42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数学论文(通用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用的数学论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数学论文(通用5篇)

  数学论文 篇1

  一、引导学生学会识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形之美”

  在教学有关“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举例,把“圆”比作太阳、苹果等有形的东西,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有关“圆”的东西,如水面上激起的涟漪,既有静感又有动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有所感触,比教师单纯在课堂上用圆规画圆要形象得多、生动得多、鲜明得多。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美。

  二、让学生学会鉴赏,在鉴赏中感受数学的“和谐美”

  美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美感不但体现在艺术领域,在数学教学中也有一定的美。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发现和鉴赏数学之美,要让学生学会用审美的视角来观察数学,深入挖掘数学的结果美、过程美。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在数学中发现和鉴赏数学美的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黄金分割”时,学生一开始会很陌生,不知道什么是黄金分割,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身体的黄金分割点,并讲解有关黄金分割点的意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找黄金分割点。这样,学生自然会发现其中存在的美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学习。再如,教师在讲授数学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形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在线段的引导下既能理解应用题的题意,又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感受到数学深层次的体系美。总之,数学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只要教师善于引导,使学生树立发现美的观念,就一定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趣味美”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所以,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其中,一种重要的参与方式就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美。实践证明,游戏的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既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又能给枯燥的数学课堂增添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对称、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可以采用做“跳棋”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学生在跳棋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学到了数学知识,并且会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美。

  四、结语

  总之,数学虽是一门科学,但同样具有美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数学的美。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广大数学教师更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论文 篇2

  中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摘要:本文就我国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如何适应当前职教(特别是2年制)改革需要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提出了职教数学课程的新理念,构建了课程框架,制定了课程目标,并给出了课程综合化实例.

  近几年来,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是与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我们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将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中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总结如下。

  1、中高等数学教与学所面临的现状

  目前,中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中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影响。但从现阶段来看仍存在很多需要我们改进的地方。从教学过程发现,大多教师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课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解,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时间去思考去探寻,缺少开放和创新的思维,学生上课时觉得上课内容都是书本知识,教师在讲解一些重要知识时却没有重视,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与专业的相关性的缺失,使得大多学生觉得学而无用,从内心排斥数学课程。从教学环节上看,传统的数学课总是从复习到引入再到推导证明然后举例练习一套流程,和本科的中高等数学教学没有差别,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性,大多学生对定理的推导证明没有兴趣,他们在乎的是会解题即可,学生看重的也正是职业教育的理念:重视应用。另外在我们的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严重缺失,大多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点正是数学教学可以培养的。从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国内的中高等数学教学教材都如出一辙,诸多理念还是很多年前的,因此这些陈旧的理论和教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加上固化的知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阻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中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几点思路

  打破传统高职中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单一模式,在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高职数学内容体系模块结构。即基础模块(极限与连续、一元微积分,重点是概念、性质及求法)、专业模块(专业学习必须的数学知识)、数学实验课(介绍数学软件的用法)、提高模块(数学建模),为了实现模式化教学,满足于不同专业的需要,将不同的专业案例和生活案例应用在教材的编写中,体现教学性、人文性和实践性,进而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本质。

  丰富实践活动,建立数学建模思想,使得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利用实际问题所产生的条件,选择、应用或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根据常规业务、常规工艺和常规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选择、应用或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得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是能用于实际的,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驱动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入课堂,用情境真实的实际问题,创造现实工作生活中待解决问题的情境;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其要求不同,在教学时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从应用出发,不再按照学科的体系来设置课程,应根据专业所需来设置,课程的.名称体现应用的特点。在课程内容方面,应根据应用的需要,舍弃现在以及以后都不会用到的内容和理论。在教育上重视应用,而非不要理论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枯燥地讲解理论,而是结合实际应用引导出概念理论。实践不仅能验证理论的真伪,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充分掌握了实践技能的学习。在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时也应体现出应用的特点。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学习,并能举一反三。

  与专业结合,体现数学服务专业的理念,数学课的教学应是在将学生的数学知识同专业需要相结合的同时,能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服务的专业性,因此,数学的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相结合,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进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进行分层教学,大多学校的专业是文理和各种层次的学生兼收,他们的数学基础差别非常大,为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入学测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学生同班的原则分成了不同的教学班级。有的班级同学数学基础特别差,他们只学习一元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等内容,数学基础较好的一些,他们则增加一些概率统计、行列式矩阵等内容。通过分层教学可克服以往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消除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课堂上都有用武之地,都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能过度强调考试,那样会陷入一种为考试而学习的误区。在平时注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给学生一些小课题,让他们主动思考,查阅资料,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平时上机课介绍数学软件时,观察学生使用数学软件的熟练程度,这些平时成绩都要纳入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中。

  数学论文 篇3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政府对人才的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决定了每个学生日后对教育的接受能力。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根本,也是众多科研项目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关乎学生后期的整体学习。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小学教学计算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现状进行剖析,结合教育方式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今后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数学计算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数字和计算为主。所以计算能力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整体学习水平。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课改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下针对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相关经验和研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一、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的数学教育,大多是基础的计算内容,占了数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数学成绩的质量。而其计算能力除了很少一部分先天因素,更多是取决于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例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一些数学概念通过计算和分解的方式来引入;常见的应用题的应答方式和思路,可以通过计算步骤来逐渐完成。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计算能力的内在含义

  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和发展同其自身对数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着深刻的联系。数学中的计算步骤都是以充分地理解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数学理论通过计算步骤的完成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印象。其中,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灵活掌握数学计算法则

  计算法则是对计算步骤的总结和概括,所有的数学性理论和法则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概率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需要明确地运用数学理论和规则指导自己的计算,同时,对该理论要有正确的解读和理解,要知道为什么需要遵循这个规则来进行计算,不能死记硬背。对计算法则的正确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灵活的计算技能

  考核学生的计算技能,主要是通过计算的正确性和效率两个角度。计算技能掌握越熟练,其效率和正确性也就越高。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其计算过程可以说是一种自动化、本能的过程,既复杂但是又很完善,是一个目的明确的规范化的练习过程。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理论基础上,通过不断练习和巩固来实现的。计算技能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内在技能,包括学生的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

  三、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要求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明确不同年级的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心理等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每差别一个年级,其学习能力都会有显著的区别,要针对不同对象具体划分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其掌握知识的速度和整体的综合素质来确定。小学生的计算培养需要按照不同的难易程度和训练时间的长短确定,老师制订的学习计划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目标

  老师在教学中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第一,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将每个阶段的目标分解,确保每个阶段的基础过关。第二,针对难点和疑点要着重强化,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第三,加强不同数学理论相互之间的练习,教会学生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法则进行转变。第四,将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化、生动化。第五,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反思,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式。第六,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加强小组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4]

  四、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领悟知识的水平都处在一个启蒙阶段。需要一个具有较强引导能力的老师。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教育工作,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整体理科学习。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的意义和内涵进行解析,结合我国目前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提出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相应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老师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必定会更加完善和科学。

  数学论文 篇4

  摘要:如今的新课程教育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试点并发扬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辅助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来说,以课堂教学为基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现象力和思维能力,是为了适应与时俱进的今天所迫切需要的.如今的中国正在大力提倡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而作为全国众多一线初中教师的一员,我们更应该充分的体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充分了解到学生们的主观学习方式,并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培养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意志,进而加强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曾强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分支,也是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条件下,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就要去必须加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主动、自控性的提升。自主学习的理解不应该只是强调学习自己主动去学习,这是最浅显的看法,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在过程中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和实现。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发展创新自主学习。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现目前教育背景下,新课标与传统教学观念不同的点是它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新课标更加强调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自主创新的精神。这便要求教师也要对自己和学生在新课标课改过程中重新定位,充分地贯彻新课标的课改精神,教学方式也要做相应的转变,课堂教学重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虽然看似只是作为新课改的直接实施者,其实更深入的理解应该是教师应该制定与新课改想符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学海泛舟,那教师应该充当领航者和灯塔。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自身教学经验,并积极探究所谓“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意图,才能更好地观测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通过分析不同学习水平和层次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才是贯彻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数学即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因为数学可以来源于生活又是服务于我们生活的,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经验开始,创设案例情景,提出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将数学思维运用到生活的数学问题中,使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用数学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和解释,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话对于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比如,这样来设计一个问题:怎样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在刚刚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函数知识后,让学生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还可能想到老师可能都没有想到的问题,例如:树高的话可以考虑勾股定理;树不高可以采用竹竿;天气好可以用影子和树高的关系;没有太阳没有影子;或者影子被房顶挡了。当然过程中也可能会跑题,需要教师来协调氛围和引导思维。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想尽方法也就达到了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勾股定理及三角函数的计算等等方法。学生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实践,在其中体验、经历、感受,逐渐形成并喜爱上积极的、自主的、生动的实践性学习方式,有效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客服实际困难,按照自己的办法来设计方案,过程中不仅对所学知识更加熟练,还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便得到提高了。

  三、充分运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

  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包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是从实际经验总结的。因此,在教学工程中,我们一定要去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想尽办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学习,感悟学习,发现学习。不管“1+3=3+1”这种简单的问题,还是测量树高这种生活上的问题,只有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有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的思维才能冲出禁锢,各种创新思维和奇思妙想才能突破牢笼。在我讲授等腰三角形性质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每人做一张半透明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把纸片对折,于是两腰就重合在一起了,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尽可能多地写出自己的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写出了如下结论: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D=CD,即AD为底边上的中线。

  3.∠B=∠C。

  4.∠BAD=∠CAD,即AD为顶角平分线。

  5.∠ADB=∠ADC=90°,即AD为底边上的高。

  四、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要使学生生成自主学习的理念和自主探索的动力,主要源于对新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提出发现的问题是基础,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问题都有各自的见解,一旦学生提出的问题值得深究,教师对学神的鼓励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不仅是学生有勇气去提出问题,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学生;当然如果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与教学主线大径相庭,更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回正题,使学生有更加深刻映像。鼓励式教学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起着极大的辅助作用,只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我们就不能轻易地否定。在这基础上教师还应多多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后的作业研究以及多生活的观察,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结语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可以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发现寻找来反向论证课堂中的教学思维和方法,同时在整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前后呼应,在课堂中解决问题之后课下再进行反思总结,使学生在反复的总结和回顾当中加深印象,以便以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发散,进而提升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颜章业.提升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学学案导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数学论文 篇5

  【摘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班级的学困生已更多地得到关注与重视。如何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与快乐,教师可从情感、教法、帮扶、作业等方面着手,促使学困生得到有效转化、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困生,他们需要教师从情感、教学方法等方面予以关心与帮助。创设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平等互助的帮扶小组,设计个性鲜明的分层作业,都能有效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与快乐,笔者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相关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主动拉近师生距离

  “和、爱”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构建和谐、愉悦的数学课堂,是促使学困生不断前行的动力。作为教师,需要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给予学困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来自老师与同伴的爱与关注。事实上,一个亲切的问候,一个赞赏的目光,都会激发学困生不竭的学习动力。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单元第二课时,我先让学生回答小船先向()平移了()格,再向苦()平移了()格。学生高高地举起手,看着小军同学举起的手又悄悄收回去了,似乎想要回答,我微笑地对他说:“没关系,你试试看,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他轻声地讲述了小船平移的过程,介绍了数平移格数的方法,尽管还不是很有条理,声音也不够响亮,但同学们马上给以热烈的掌声,使他获得了自信与快乐。

  2.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学困生接受知识有些缓慢,思维能力也不够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灵活多变,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能关注到他们的认知经验和接受能力,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学困生对如何画图表示有很大困难。教学中,教师没有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而是采用及时提问的方法:“长减少是什么意思?”长减少就是将原来的两条长变短了,面积自然就会比原来的减少。所以我们画图时先要找到长,想想变短了的意思,再动手画。这样教学方法的改变唤醒了学生的无意注意,难题就顺利而解了。又如,为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审题能力,可以引导他们先读题,圈出关键字、说出关键字的意思,简要复述题目,再分析数量关系。如求平均每个季度用水多少吨,可自行提问,由平均每个季度想到一年有几个季度。这样坚持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帮扶互助,提升辅导实效

  实践表明,儿童之间的`交流有时比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融洽,他们以儿童特有的对话方式,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教师要用更多的时间帮助这些学生,走近他们的心灵,及时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疏导思想上的困惑。在班级中,我们让每个学困生自行找一个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做自己的师傅,结成帮扶对子,教师帮助建立帮扶档案,定期对帮扶效果进行评价,予以表扬奖励。课堂上的小组探究,课间、放学后的悉心辅导随处可见,帮扶效果显著。如在教学“认识角”这节课时,在动手创造角的环节,各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或自己的材料创造角,师徒动手。小组内有这样的一段对话:“我用吸管做出了个角,你来指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对,指边的时候要从顶点开始,汇报时,不要紧张,声音要响亮,你一定行。”这样的对话,无疑是师傅对徒弟的一种鼓励与肯定。果然,小组汇报时师徒两人,一人展示,一人能说,配合默契,精彩纷呈。

  4.布置弹性作业,体验快乐学习

  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和应用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更多地考虑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完成能力,布置作业时突出分层,通常可设为基础练习题、综合运用题和挑战自我题三部分,难度逐步增加,采用闯关或夺星等形式,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对多数学困生来说,他们完成基础练习题就算过关了,教师可根据基本题的完成情况,予以辅导,对完成不错的学生可自行挑战下面两关,体验“跳一跳”就能成功的感觉。例如,在学习了“相交与平行”后,我设计这样一组练习。基本题:利用掌握的知识直接判定下面几组直线中哪些相交,哪些互相平行。综合运用题:在图形中或字母中找出互相垂直或者互相平行的线段。挑战自我题:在长方体的面上找互相垂直或者互相平行的线段,画出从喜羊羊家到河边挑水的最短路线。学困生多数能顺利完成第一关的基本题,不少学生还顺利进入第二关、第三关,在充满趣味的闯关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数学论文】相关文章:

实用数学论文05-23

优秀数学论文06-27

关于数学论文11-18

小学数学论文07-15

初中数学论文07-28

小学数学论文07-14

数学论文_小学作文05-03

数学论文(精选10篇)06-08

数学论文(精选16篇)02-11

【热门】小学数学论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