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

时间:2022-02-11 09:04:31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数学论文(精选16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论文(精选1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论文(精选16篇)

  数学论文 篇1

  [摘要]将网络课程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教学方式的自主灵活性与课堂教学的集中针对性、引导启迪性相结合,革新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型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建立虚拟与现实、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混合型课程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应用型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数学课程学时短缺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慕课;混合型教学;大学数学

  引言

  从200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到2010年累计建设3910门国家精品课程,从2011年11月9日由北大、清华等18所知名大学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到2013年共建成992门视频公开课、2884门资源共享课,这些成果为国内在线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在线(online)课程(course)[1]即MOOC这一教育信息化的最新成果随着2012年美国三大MOOC平台(Coursera、Udacity、Edx)的建成[2],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全球数百所顶尖高校的知名教授提供了数百种在线课程供学习者免费使用。自2013年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加盟Edx平台,国内也掀起了MOOC的热潮,如清华大学于2013年10月10日推出的学堂在线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由北京慕课科技中心成立的慕课网是目前国内慕课的先驱者之一,两岸五大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台湾交大)共同组建了MOOC平台ewant等。MOOC以其大规模的课程资源、开放式的教学理念、自主灵活的在线教学模式,正在迅速引领一场教育改革风潮。与此同时,中国高校正经历着一场规模盛大的转型浪潮[3],一大批地方普通高校正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转型势必对传统课程造成冲击。应用型高校不断增加工程实践学时,导致以大学数学为代表的基础课程课时学分不断减少,而大学数学课程却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使命,为大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技术研究打下重要基础,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课程,加之大学数学课程具有内容的高度抽象性、思维的严密逻辑性、方法的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大学数学课程不仅需要花费较多的课时进行讲解,同时也需要学生课下花费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这些矛盾增加了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困难程度,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练,从而严重制约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提出将网络课程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教学方式的自主灵活性与课堂教学的集中针对性、引导启迪性相结合,革新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型大学数学课程模式,建立虚拟与现实、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混合型课程教学模式,具体给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因校制宜,打造自己的在线金课

  他山之石虽可以攻玉,但是当前MOOC平台上比较成熟的几门大学数学课程主要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学术型大学推出的,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盲目照搬,势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现象。应用型高校应当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因校制宜,构建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在线课程,完善自身的在线课程建设。“在未确定‘MOOC’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在上海交大举行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说。要建成一门优秀的大学数学在线课程,必须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学校到院部再到个体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合力。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方面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在在线课程建设方面也要给予充分保障,首先为课程搭建成熟、稳定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在线课程平台。因为对于高校而言,在线课程平台作为高等教育的新大陆,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且高校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是展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新场所,是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机会。其次,学校要为在线课程建设配备必需的硬件设施,包括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以使在线课程所需要的制作环节得以顺利实现,同时提供稳定的校园网络以使在线课程能够流畅地呈现在学生学习端。最后,学校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教学改革项目,或者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助,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在线课程建设中去。在院部方面,必须组建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各有所长、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就如同一个剧组一样。完备的大学数学在线课程制作团队,应包含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先进教学理念、科学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人员,语言表达能力强而且讲课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网络课程的主讲教师,富有耐心的辅导答疑教师,擅长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设计人,熟练掌握各类数学软件的教学资源供给者及精通计算机操作的课程维护人员等等,其目的是为学生带来协调一致的学习体验。作为教师个人虽然只负责在线制作的一部分工作,但是由于整个在线课程的效果遵循的是木桶原理,因此参与在线课程制作的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在明确课程建设整体目标与理念的基础上,使自己负责的课程内容精益求精,同时主动与团队中的其他相关教师进行积极沟通,确保课程具有整体完备性和协调一致性。

  二、将在线课程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

  将虚拟与现实、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建立高效的混合型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必须对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各自的优势与特色有充分认识,做到优势互补,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传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其基本模式是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时间,对固定的学生群体,在固定教师的主导下,以“课”为教学载体,遵循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开展集中教学活动。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导下的系统学习,因此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论学习的全面性。教师还可采用设问、提问、讨论、启发、例题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在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的数学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面对面授课是人文知识和精神传播的必备载体,是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主要途径。教师讲授时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和学生进行知识与情感交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但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教学手段及课时的限制,对数学概念、理论的介绍往往只是简单地口述和板书,对于概念的形成过程缺少具体形象的演示,对于定理的产生背景难以给予充分表达,导致舍弃直观的背景,以一种静态的语言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和法则已成为传统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结论时因缺少直观感受和经验的支持而对概念的本质含义感到模糊,对结论的内在逻辑性感到茫然。同时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大都采用大班授课模式,教学对象专业背景的多样性导致了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脱节现象明显,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方法时,因缺乏专业应用背景的支撑而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缺乏灵活性,以及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后续专业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训练。而在线课程的最大优势在于,由于教师摆脱了教学手段与课时的限制,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工具,对大学数学课程中较为复杂抽象的概念给予形象的演示,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通过对一些重要数学结论的推广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理论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系列生动现实的工程案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同时由于教学摆脱了教室、大纲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目的、专业需求等,把学生分成各具特色、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班级,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比如对于数学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欠缺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淡化理论推导和计算技巧的演练,注重知识应用背景的介绍;针对部分有读研深造愿望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由于学习摆脱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由于网上交流氛围相对轻松,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交流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拘谨,但在网上互动时却格外积极,更容易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耀眼的火花。总之,在线课程降低了课程的抽象性,增加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插上了思维的翅膀。因此,在构建虚拟与现实、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混合型课程教学模式时,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必要的数学知识结构,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培养必备的数学自学能力。而线上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丰满学生的知识体系,升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适应角色转换,扮演好“主角”和“配角”

  由于受到教学环境的限制,大学数学教学始终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传授范式”,教师被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而MOOC以及基于MOOC的SPOC等在线课程的出现,让教学摆脱了“课堂”的限制,又形成了更大的'“课堂”。这个新课堂可以没有教师面对面的教授,可以没有固定的教材,更不需要固定的教室,只要有网络随时都可以参与进来。因此在这个课堂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有必要适应“主角”和“配角”的双重身份。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必须精通课堂表演艺术,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熟练驾驭课堂,把必需的数学知识精彩地展示给学生,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确保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并努力掌握现代育人理念与方法,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个学生,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作为“配角”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参与到在线课程建设团队中去,结合学生的学习感受,不断完善在线课程建设,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帮助,以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在线课程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教师在扮演好自身角色的同时,也要像导演一样指导帮助学生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教学无非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然而学生由于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紧跟老师的引导,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但是对于以MOOC为代表的这一全新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很多学生还没有很好适应,加之没有了老师的实时监督,部分学生的线上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努力构建完美的在线课程的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参与度。虽然主流的在线课程平台都提供学生参与度统计数据,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参与情况,对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进行及时督促,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才是教学的主体,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和目的,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会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来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充实数学理论体系,提升数学素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观念。MOOC的出现为大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它打破了时空界限,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4]。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技术型大学不仅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保持传统课堂竞争力,更要摒弃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型课程模式,主动投入到在线建设中去,积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及教学理念的转向。基于MOOC应用,但不限于MOOC应用,不局限于线上、线下某个形式[5],勇于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虚拟与现实、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混合型课程教学模式。这是互联网时代对应用型高校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琪.MOOC背景下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探索,2015(6):83-86.

  [2]朱泓,赵磊.MOOC的创新特质之于高校教学路径的信息化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79-83.

  [3]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4]莫甲凤.MOOC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9-133+140.

  [5]谢西林.网络化学习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105-106.

  数学论文 篇2

  摘要: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数学类通识课程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从不同的视角去看数学,有利于提高工科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避免由于只重视技能训练而带来的数学素质结构的片面化,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文章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开设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通识课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数学文化;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一词起源于19世纪,它是一套旨在拓展基础、强化素质的跨学科的教育体系,其目的是让学生从本科教育的基本领域里获取广泛的知识,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借助通识教育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其对学科整体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自从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把通识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通识教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20世纪,通识教育已经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通识教育纳入我国本科教育体系的历史并不长,近年来,结合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求,通识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开设通识课程的高校不断增多,课程的种类也不断增加[1]。纵览各个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大致可以分为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五大模块,力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开拓视野,提升能力。笔者长期从事大学数学公共课的教学,认为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类的通识课中,数学类课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以笔者所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三门数学基础课,其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师很少能够拓展课本知识,造成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的局面,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大一阶段学习完课程以后往往只会计算,不能理解数学概念的背景和应用,只有在后续专业课中用到数学才能粗略体会数学的作用,但仍对一些基本数学原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考虑适当开设数学通识课,作为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有益补充,让学生重新审视数学、认识数学。下面,以笔者所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探讨数学通识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适应形势,开设数学文化网络课程

  和高校中的其他课程相比较,通识教育更加自由,可以被各个专业的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基于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各类通识课程。传统的通识课程通常是以线下课的模式来进行的,一般是安排在晚上,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内在教室进行授课,课后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工科院校,学生课程较多,而且不少实验课都安排在晚上,所以学校很早就加入了尔雅通识平台,利用网课的形式开设通识课程,方便学生在课余的时间修读课程。对于学习安排而言,网络授课更为自由开放:传统的课堂教育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固定的学习安排,但是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没有学会的学生没有重新学习的机会,这样的安排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公平的。而网课可以把课程保存在云端,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为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并且还可以通过重播反复学习,弥补学习能力不足的缺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2014年启动了校内的网络学习平台———漓江学堂,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于2017年在该平台上线了“数学文化观赏”课程,这是一门面向高校师生的以介绍数学为目的的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课程通过“数学文化”这个载体,以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数学能力、数学历史等作为主要内容,通过25个视频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共生与互动。该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6年开始建设的24门漓江学堂课程之一,2017年9月在漓江学堂正式上线,至今已开课6个学期,累计选课人数约1600人。2020年初,“数学文化观赏”课程二期建设启动,课程视频扩充到50个,并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开设了独立SPOC课程。SPOC课程作为后MOOC时代的产物,采取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融合了MOOC的优点,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与传统网课相比,教师更容易把控教学,使学生实现课前主动自学、课上积极互动、课下踊跃交流思考的学习模式。

  二、精准定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提到数学类的通识课程,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数学建模”“数学思维”等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也有一些主打“数学文化”的通识课,以介绍数学发展史为主,这不免让人思考:到底什么是“数学文化”,应该如何向学生推广“数学文化”?“数学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数学哲学的研究当中。19世纪,怀特(White)最早提出了“数学文化”的观点,接着克莱因(Kline)的几部代表作,包括《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数学:确定性的丧失》,赋予数学文化以浓重的人文色彩[3]。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也对“数学文化”进行了研究,在中学阶段数学教材的编写中,穿插了很多诸如“数学史话”“数学美学”的内容。然而到了大学阶段,数学教材往往理论性较强,联系实际较少,学生在“数学文化”的学习方面反而出现了缺失。因此,对于大学本科生而言,数学文化课的定位是对高等数学课的知识补充,其目标是介绍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以及数学如何与自然科学中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数学文化观赏”课程的教学内容约为12周,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后,课程团队重新整合了课程内容,把课程分为5个模块:“数学简史”“数学社会”“数学哲学”“数学概念”和“数学人物”。“数学简史”从古代数学一直串讲到现代数学,追溯数学在内容、思想和方法上的演变、发展过程;“数学社会”模块侧重于介绍数学的应用,从多角度展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数据挖掘、算法设计、数学建模等等;“数学哲学”部分是从哲学的层面探究数学,介绍数学研究中的常规思维和非常规思维,探讨数学中的美学;“数学概念”模块通过生动的例子介绍数学中的抽象概念,比如其中的一课“无穷之旅”,以希尔伯特旅馆为例,帮助学生理解“无穷大”的概念,理解无限与有限的辩证统一;“数学人物”则是通过介绍中外数学家们的数学成就和小故事,让学生明白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久的努力和刻苦的钻研[4]。除了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以外,我们还充分利用MOOC的讨论区,每一章都会发布若干讨论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上线仅一学期,学生累积发帖数就达到了2500余条。

  三、多元评价,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通识课程,通常是以撰写论文作为考核的方式,而我们的课程则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课程在校内平台上线时,设计了A、B、C三种考核等级,供学生自主选择。三个等级的满分分别为100分、90分和80分。A档考试要求学生把数学与专业相结合,制作与课程相关的微课小视频,重点考查学生查阅文献和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PPT制作水平和视频剪辑能力;B档考试要求学生撰写论文,论文的题目应结合数学文化与学生的专业知识,侧重于考察学生对课程相关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C档考试为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述题的作答,重在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课程上线几年来,选A档考试的人数通常会占选课人数的65%以上,说明学生对于开放性试题的接受程度更高。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后,课程团队除了保留原有的A、B两档考试模式以外,还利用平台增设单元测试和随堂测试。在后续的课程建设中,我们计划增加其他考核模式,例如主观题学生互评、小组讨论与展示等,充分利用MOOC平台优势,改革考试模式和评价机制,通过开放性和创造性的考核,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凸显通识课作为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使命。

  四、探索尝试,取得一定教学效果

  本课程自开课以来,选课人数接近1600人,已有1500余名学生完成考试,其中1400余名学生考试合格。在学生的微课作品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我们制作了优秀作品合集展示在课程QQ群里。从课程结束后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较高,85%以上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学习有帮助,84.95%的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为满意或非常满意,88.17%的学生对教师的总体评价为满意或非常满意。从课程的难度来看,74.19%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难度适中;从课程的时长来看,73.12%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时长合适;在考核的方式和难度方面,73.12%的学生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80.65%的学生认为考核难度适中;总体评价方面,学生对课程评价的分值为4.34分(满分为5分),对教师的评价分值为4.54分(满分为5分)。平时的教学过程也显示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较高,能够在讨论区积极回帖和发帖,同时学生也对课程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希望能够更好地将数学原理与专业课程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寓于生动有趣的问题中,甚至也有不少学生表示期待能在课程中看到一些数学前沿问题。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数学文化通识课程也应当从这些方面入手,努力达到学科交叉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注重“以学生为本”,构建立体的知识网络,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对数学通识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养,从而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2]董亚娟,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兼论通识课“经济生活中的数学”[J].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2014(1).

  [3]项晶菁,李琪,高等工科院校开设数学文化通识课的实践与思考[C]//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EEM2011V2):113-117.

  [4]赵琪,张久军,姚成贵,大学数学文化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数学论文 篇3

  摘要:

  高职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很明显的区别,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目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常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目中,数学是一门必学的课程,数学不仅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相应的实践教学,其学科特点非常符合“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把教学重点放在数学理论教学上,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实践教学,导致高职数学的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基于此,文章针对高职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

  工学结合;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教学改革,也对高职数学教学做了相应的调整,但是数学的教学改革趋向于表面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数学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依然沿用过时的数学教学方式,并且仍然以提高数学成绩为教学目标,因此不能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工学结合”是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基于这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进行数学教学工作时,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数学理论的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让学生能够真正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职数学教师,在工作中应该认真分析教学现状,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有效解决问题。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并不顺利。“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际应用的时间不长,教师还不能够灵活地将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没有相对成熟的教学经验,这使得“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数学教学质量迟迟得不到提升。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工学结合”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低下,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很难提高数学的学习水平。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的数学教学效率很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几乎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使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不注重数学教学,一味地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减少数学教学课时。此外,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数学对以后参加工作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加之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自身也不重视数学的学习。

  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2.1使学生认识到高职数学的重要性

  要想提高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科目,并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即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参加工作后,都会使用到数学知识。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数学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在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展教学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与此同时,还可以初步了解以后的工作内容,对以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达到教学的目的。在实际开展高职数学授课时,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高职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拥有学习高职数学的热情和动力,由此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为其以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2.2培养专业化的人才

  高职院校的教育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可以体现出专业化的教学理念。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学生各学科均衡发展,而高职院校有不同职业的划分,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不同专业技能的人才,体现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化培养理念。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化人才时应该明确教育的最终目标,拥有正确的育才观,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使两者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培养专业人才。根据高职院校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理论是一切实践的基础和依据,学生只有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在高职院校中,不同专业的`数学学习内容也有所不同,不同的专业的数学学习侧重点不同,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例如在英语翻译专业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较为简单、基础,而工程类专业需要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此外,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之间的差异性,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给予耐心的指导,使这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数学教学进度,在教学中照顾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帮助。

  2.3调动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才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多高职学生认为数学学科跟专业科目的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因而不重视数学的学习,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应用能力较低。对此,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对高职数学的认识,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应巧妙地融合相关教学案例,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可以让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有效结合,进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数学教师需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树立信心,更好地学习数学。

  2.4因材施教,优化学习方法

  基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师应该充分注重每位学生的差异,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都是不同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优化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保证有效提高每位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5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

  按照传统的考核机制,教师往往会将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以这样的考核方式评价学生过于片面。因此,需要调整和完善考核机制,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考查的内容和考核的形式进行改革,让考核内容更加立体、全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并合理调整各项考核内容的分值比重,最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考核内容的增多,意味着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考试成绩,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教师应该注重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并注重数学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由此,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同时提升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邹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创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9):8-9.

  [2]辛国军.试论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15):77-78.

  [3]黄进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创新[J].广西教育,2018(11):153-154.

  [4]刘静霖,朱志鑫,祁玉兰.试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40.

  数学论文 篇4

  摘要:

  阐述教学实践与信息化的教育环境的关系,在这样的前提下,信息化已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以及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有了直观的体现。教学策略应该转变,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学习要求。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数学教学,函数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初中阶段的学科中,数学是其中的基础学科之一,而函数教学的内容,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又是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并且,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学中,函数是每一名学生都一定要熟练掌握,学生对函数有较熟练的掌握,才能够为学生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开来,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对函数的教学,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将函数教学,与当前信息化的大环境,进行更加充分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初中函数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信息环境下的初中函数教学中的问题

  (1)信息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言,一个好的环境,足够造成直接的影响。而在现阶段,绝大多数初中的数学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函数教学的内容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信息化的环境,以及可以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资源,对教师教学的整体效果,以及教学任务的进一步开展,造成了较为直接的影响。现如今,大部分的初中学校,学习数学的地点,基本都是在教室中,学生很少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学习[1]。并且,即使是在多媒体教室,可以供教师们使用的教学资源也是少之又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的函数知识,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讲授之后才得知的,在课后,也只是单纯的通过教材与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2)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现阶段,大部分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讲解数学函数知识的时候,始终沿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法。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除了能够进行枯燥的讲解,就是通过黑板来让学生理解,类似于此的教育手法,很无法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的,不仅如此,还会让学生对于数学函数的学习,产生严重的倦怠,以及抵触的心理。由于函数知识其自身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如果依旧坚持传统教学法的话,势必会降低函数知识教学的效果,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案,也不能达到教师自己预期的效果[2]。

  (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属于我国九年义务教学的阶段中,数学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的。其中一些学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为学生们配置一些与之相应的教学设备,这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会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即使学生所处的学校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其中大部分的老教师,也会因为自己对信息化教学的掌握较低,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更愿意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2、信息化环境下的函数教学设计

  (1)设置教学情境。如今,随着我国各个领域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各行各业中逐渐崛起,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所以,面对这种现状,教师一定要对自己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转变,采用一些与现阶段学生们学习需求较为相符,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以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为根本依据,设置教育教学的情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帮助,使其可以对函数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对二次函数图像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在课前先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再给每组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在这之后,让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几何画板的利用,画出与之相应的函数图像。并让学生们对自己所画图像的性质,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总结,在这之后,相邻的小组在进行交换讨论,通过这种教育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对学生们自我动手的能力进行锻炼,还可以帮助学生们,使其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对函数知识进行理解,在提升函数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为教师们减轻大量画图的负担。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选择应该怎样沿X轴与Y轴移动函数,促使学生对于二次函数基本的性质有一个更好地了解。在如今信息化的大环境之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变,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与思考,初中数学教师,在更多的时间里,是作为一名引导者,或是合作者的角色,为学生们讲解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可以对函数知识进行更好地掌握,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还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更多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至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在教授函数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内容传授给学生,只能依靠嘴说的授课形式,极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所云[3]。此外,函数知识教学的内容,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而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方式,只会在不知不觉中消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信息化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对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较为有效的利用,以上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二次函数相关内容的讲解的时候,可以将一些需要进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成课件,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幻灯片等形式,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首先就要是在幻灯片上,向学生们展示二次函数的定义,并为学生们进行讲解。接着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再次利用,进行二次函数图像特征的进一步演示。由于二次函数图像的表现为“升起”,在这个时候,通过对多媒体设备的合理运用,就可以让学生们看到,并感受到更加直观的现象。其次,在教师事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上,向学生们展示二次函数的性质。在这其中,数字、字母以及其他的特殊内容,都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字体,来进行展示。这样能够有效突出教育教学的重点,以及教学的难点,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提供给学生[4-7]。

  (3)实现信息化函数教学与传统函数教学的互补。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必须加以强调的是,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是将来数学学科教学的整体发展方向,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师们应该完全抛弃掉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的优势与弊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可以采用将信息化的函数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上,这无疑是增加了对教师教育教学的硬性要求,因为,教师们不仅要对信息化下的辅助教学工具进行了解,还要一直保持一种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们制定出更加合适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在学习时的盲目性,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进行自我思考,以及自我探索的时间与空间,积极的鼓励学生,并对学生们提出的一些疑问,在第一时间进行详细的解答,从而帮助学生们,使他们可以对函数的知识进行更好地了解。

  3、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并且,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虽然,在前进的道路当中,依旧有非常多的制约因素,但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融入信息技术,已经是一件大势所趋的事情了。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函数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以当前的信息环境为基本的平台,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让数学函数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商兆杰.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32):166.

  [2]贾靖林.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5):85-86.

  [3]姬映斗.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53.

  [4]金英.信息化环境下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06):38.

  [5]郭信.浅谈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5(02):43.

  [6]张丽华.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4):40.

  [7]钟飞跃.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函数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01):37.

  数学论文 篇5

  摘要:

  翻转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讨论了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

  高等数学;翻转课堂;微课

  引言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全国各个高校教学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各个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精神,积极准备,认真应对,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随着21世纪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国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围绕这个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而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就应以实现数学的应用性作为切入点,结合信息化网络技术,实现高职学生的全方位发展[1]。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为载体,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和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高等数学课堂,使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

  1、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为薄弱。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自制力和学习的韧劲与本科学生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于数学类比较抽象的课程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开设周期长,覆盖面广,一方面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逻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信心的缺乏,面对深奥的数学理论知识往往止步不前,极容易产生放弃学习的想法。其次,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高等数学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较为困难,在教学过程学生经常无法跟上课堂节奏。在高等数学教学的授课目标中,往往知识目标很难完成,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自然无法涉及。由于高等数学课程比较抽象,因此教师需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勇于创新,不断挖掘高等数学理论知识的专业背景,学习网络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易于对课堂知识目标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进行培养。最后,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有待改进。根据高等数学自身学科的特点,其概念和定理比较抽象,计算实例较多,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采用板书加PPT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部分高职院校纷纷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尝试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也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2、翻转课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2.1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指向灯。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在进行高等数学授课之前,需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小知识模块,并确立每个小知识模块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确定每个小知识模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并录制相应的微课教学视频。同时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减少高等数学的理论推导部分,注重对高等数学思想的引入和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目标环节,要求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相关概念,如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熟悉高等数学的相关定理和公式,如两个重要极限、洛必达法则、函数性态的判别;掌握简单函数的运算,如求函数的极限、导数和积分、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在能力目标环节,培养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在素质目标环节,塑造学生勇于克服困难、顽强进取、大胆创新的拼搏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2.2微课视频的制作

  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录制好微课视频,并将制作的微课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观看,也可以下载到线下学习。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出发,视频时间应该控制在20分钟左右,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这样更能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首先,微课视频的制作可以通过常规的多媒体软件实现,如微软PPT自带的录屏功能、Camtasiastudio软件、EV录屏等。其次,微课视频要保证画面清晰,最好配有字幕,可以结合直观的表格、图像和动画等方式来辅助学生理解。最后,高等数学课程中微课视频的理论内容尽量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极限问题时,可通过“割圆术”引入;讲解最值问题时,可通过经济当中控制成本问题引入;讲解微分方程问题时,可通过人口问题引入[3]。

  2.3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高等数学教师需提前选择网络教学平台,目前蓝墨云班课、职教云、超星智慧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等在线上教学方面均取得不错的效果。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最好组织学生三人为一组,集体在课前下载或在网上直接观看。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节奏,将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记录,通过线上发言或留言的方式和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将问题带到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而教师可以通过线上交流或学生留言了解学生观看视频时遇到的问题,整理出具有研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学生看完微课视频后,可以通过教师在微课中预先设定的作业,自己进行练习检查学习效果。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教师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优势,通过设置问题,查看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时长,线上讨论留言情况等,及时督促学生课前完成相关微课视频的观看学习。在课前微课学习较为突出的学生,要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于微课学习滞后的'同学,要及时提醒,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认真完成[4-5]。

  2.4课上交流讨论

  课上交流讨论是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在课上交流讨论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和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解疑。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在观看教学视频中所存在的疑惑点,与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师对每个小组遇到的问题进行点评,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讨论和总结。教师对每一个知识模块总结和答疑结束后,可设置课上测试或者头脑风暴等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在课上交流环节,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动态,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同时掌握好课堂节奏,既不能让课堂过于混乱,影响正常的上课节奏,也不能降低学生的参与度,影响交流和讨论的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引入,将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和对待学习的态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6]。

  2.5课后学习交流

  高等数学课后学习交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提高的过程。高等数学课后,教师可通过小组作业活动,按照学生事先的分组情况,设置一个与本节知识模块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每组学生课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给予解决。学生将解决方案上传至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评价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鼓励做得好的学生,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3、结语

  在高等数学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知识点,录制微课视频,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在课堂交流、讨论和网络互动学习中逐步建立高等数学概念体系,使其能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分工过程中体验学习高等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郭二芳.翻转课堂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20(18):128-129.

  [2]梁萌.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与高职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科技资讯,2020(6):108-109.

  [3]李庆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9(28):120-121.

  [4]罗福林.高职数学翻转课堂中交互式微课的应用效果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3):46-48.

  [5]白余.浅议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355-356.

  [6]李金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数理化研究,2016(5):291-292.

  数学论文 篇6

  摘要:

  本文讨论了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原则、途径及其可行性分析。在数学分析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善和丰富数学分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动力,以及解决学生面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和挑战等方面。

  关键词:

  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意义;原则;途径

  数学分析是数学类专业的一门必备的基础课,对于它的学习好坏程度,关系到许多后续数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其中包含的许多知识是很多研究领域的重要预备知识。数学分析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分析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在数学分析课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数学分析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学分析课题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分析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对数学分析的研究方法和获得的数学分析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对于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需要一直进行下去,而在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值得进行的改革尝试。

  1、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数学分析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阵地,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展示当代数学进步的历史动因、社会背景以及人文精神,可以改变数学分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知为何而学,更不知学而为何”的局面,有助于改善和丰富数学分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动力,还可以让学生尽早地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以及今后的教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极具魅力而又充满挑战的课题,也是一项迫切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脚踏实地,不断尝试,总结经验,不断前进,不断进步。近年来,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很多高校教师教改研究的热点,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1-5]。文献[1]探讨了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相互渗透作用;文献[2]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索性和尝试性的改革创新;文献[3]探讨了在高职院校中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并应用在数学分析课程上;文献[4]结合目前大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的一些简单的看法;文献[5]研究了大学数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2、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2.1主体是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前提。在开展数学分析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改变教师偏爱优等生这种现象,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在数学分析课堂占主导地位的倾向,让数学分析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数学分析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让学生获取数学分析知识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样有助于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掘学生自身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实现数学分析学习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亲历发现和探索数学分析中的具体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

  2.2问题是核心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也是数学分析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我们知道,任何复杂深奥的数学新理论都是在某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和比较基本的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旧理论中可以找到新的理论的生长点。数学分析里面就集聚了很多这样的生长点,是一个巨大的科研宝藏,它包含很多有趣的、有意义的问题,是许多科研课题的源头,包含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例如,最简单的实数理论也涉及许多实际问题,还与第一次数学危机有关;为什么要学习极限、微分和积分,分别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学生要积极地发现和探索数学分析中的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学习数学分析的目的和本质。

  2.3方法是关键

  学生在学习数学分析知识的同时,需要深刻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学习和接触很多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是学习和研究的关键。在数学分析课程每一章结束后,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消化、理解和掌握,思考和回答本章到底有哪些基本问题,每类问题各有哪些基本方法,每种方法又有哪些典型实例等。为此数学分析教师需要给出一些合适的研究性课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自由去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新见解,最后产生新思想。如讲授完数列极限一章后,归纳总结求数列极限的方法及其实例,更进一步可以探索极限理论的意义;学习了不定积分一章后,要明白为什么要引入不定积分,对后面定积分的学习和实际中有什么作用等。

  2.4能力培养是目的

  在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数学分析的教学设计中,要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发展能力同时纳入教学目的。以积分学为例,其内容丰富,定理与公式繁多,它们有共同的特性,也有各自独特的地方。比如定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含参变量积分、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计算,几种积分的联系等内容都可以用定积分的思想方法进行推导,进行统一处理。而且,数学分析教师可以把定积分的应用问题,例如曲边梯形的面积、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和物理中的功、压力等,交给学生研究,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这一章的知识内容、数学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学生将其分别纳入教学计划和学习计划,是大家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因素。我国有些高校也要求和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参与科研学术活动,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当作除了教书育人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3、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3.1组建研究小组

  在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自愿的原则组成研究小组,成立小团队,这有利于之后教师的指导,实施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例如,可以组建数学分析兴趣小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养成探索求知和互相交流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有机融合。另外,学校和学院应大力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分析课外科研活动,比如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分析课题研究,并为其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和邀请学生加入自己的研究团队,进一步加深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

  3.2确定研究课题

  在数学分析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内容选择尤为重要,这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很多数学类学生在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中存在局限性,对课题内容不明确;所选课题的内容抽象、空泛、主观、过大、过难,具体实施过程很难或者根本无从下手,不考虑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课题确立的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和价值性,不考虑课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往往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再加上数学分析知识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分析学习的内在机制十分复杂,数学分析知识的获得、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方法的掌握,需要大量系统的训练。根据教师自身的研究领域和数学分析课程的特点,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这样学生就能够提高对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从而推动数学分析研究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展开。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将学生要研究的对象调整为范围比较小、比较具体、比较好把握的内容,并且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可操作性。例如一些相对简单的课题:求数列极限的方法、求函数极限的方法、求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方法等等。当然,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挑战一些相对较难得课题:求含参变量积分、曲线积分、重积分、曲面积分的方法等。最后,教师应建议学生对课题进行前期论证,做好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引导学生先做前期小范围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兴趣和现实意义出发,使课题具有研究的价值。

  3.3教师指导

  在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小组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和多样性的共同发展。千万不能管得太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研究的素质,使学生真正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受益。数学分析教师可以通过上课、网上交流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或者集体讨论。在数学分析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思想,结合授课内容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多引入一些专题研究活动,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宣传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针对不同的小组,给各个小组提出一些现阶段可以研究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分析中的哪些知识是必需的。

  3.4研究效果评估

  我们可以引入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来评估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效果,通过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以及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综合评定学生本课程的成绩;可以在同一班级里面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对他们一学期的综合表现作出评估;也可以对比不同教学模式下的班级,例如将1班学生的数学分析教学中引入了研究性学习模式,而2班则依旧沿用传统学习模式,在学生其他方面相近的前提下,对两个班的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进行比较。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数学分析课程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尝试。目前还存在诸多困难,尚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是否能改善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能否将本课程的教研究性学习应用到其他数学课程上,这都有待作进一步地探索与实践。鉴于此,我们应该紧密结合数学类专业的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努力进行数学分析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吴善和.《数学分析》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的探索与实践[J].龙岩学院学报,2015,33(02):109-114.

  [2]刘晓玲,张艳霞.《数学分析》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邯郸学院学报,2008,18(03):63-65.

  [3]曹晓阳,张秋丽.《数学分析》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127-128.

  [4]刘英伟.大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内容的初探[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4:311.

  [5]陆健华,邢婧.大学数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8(011):184-185.

  数学论文 篇7

  摘要:

  数学是一门基于工具和应用程序的专业课程。它是人们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是经济学发展趋势的关键。本文从数学在经济预测与决策中的重要性、应用以及经济决策与预测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关键词:

  数学;经济预测与决策;应用;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出现新形势,产业结构改革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研究中数学知识和基础数学理论的必要性日益突出,经济预测和决策成为经济研究的关键内容,在经济主题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如今,数学在经济预测和决策中的应用不断发展,数学在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数学在经济预测与决策中的重要性

  (一)数学与经济行为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当谈到经济学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时,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早期,每个人都学习了业务服务中加、减、乘、除的基本数学。一方面,经济活动是人们最重要、最基本的化学物质生产和制造主题活动。在实践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探索中,每个人都必须具备数学知识,促进对数学定律的讨论和科学研究,并促进数学基础理论的深入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数学知识的不断提高,数学基础理论的不断改进,经济活动不断发展的趋势,数学知识和基础数学理论的广泛应用,已经逐渐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主题活动的逻辑思维。因此,数学与经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二)数学课是金融研究的重要途径经济学是一门与科研资源分配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课程。当前的经济发展管理计划中广泛使用数学思维训练,在将基础数学课程和基础经济发展理论转变为经济发展实践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数学课明确提出了重要的金融研究方法。数学课作为纵横比定性分析、逻辑思维、准确性和封闭式的重要语言,在描述、分析、显示信息以及显示信息经济发展、经济关系和价值规律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利用。它有效地提高了经济发展中专业技能积累的速度和效率,并扩大了经济发展信息和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突出了数学的独特作用和风格,为经济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经济预测与决策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预测和经济管理决策,是经济科学研究的关键步骤和重要内容。它在经济状况的分析和通过科学研究掌握经济规律、预警信息和预测经济状况以及对生产和经营主题活动的具体指导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经济发展预测和分析以及经济发展管理决策在经济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经济预测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促进商业实体的管理方式改善还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准确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分析研究的科学研究分析,从而有助于对社会经济发展主体进行科学研究。总体而言,经济发展预测分析是指基于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统计数据信息和经济信息的调查,以及对个体行为的客观经济发展进行准确计算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经济预测叙述和分析了经济发展全过程与经济发展因素之间的过渡特征和发展趋势。此外,全面区分了一系列个人行为,例如:预测分析以及对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和概率的预测。在当代经济环境分析和金融研究中,经济发展预测分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于解决经济发展市场前景的变化,减少经济发展中个人行为的风险,减少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可能损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

  (二)经济决策的重要作用经济活动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得以实现经济利益并且使得利益能够最大化,因此,必须在经济活动中做出努力,以改善经济发展管理决策。经济发展管理决策是指调整和促进综合经济发展的个人行为,对经济发展机构和产业结构主体的经济发展个体行为的分析和辨别是应用科学研究和客观分析的结果,并且是区分相对于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主导管理决策个人行为的基本方法经济指标和经济信息。经济发展管理决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影响,这是决定市场竞争在经济发展中的成败和经济回报水平的主要条件。因此,经济决策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被重视。

  三、数学在经济预测与决策中的应用

  数学课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如今,当人们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和合理性时,在经济发展实践活动和经济发展理论基础研究中改进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已成为共识。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并继续改进数学在经济发展预测分析和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它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一)数学在经济预测与决策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今,全球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已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数学应用与服务领域的总体发展趋势以及数学分支机构管理方法的日益多样化和完善,使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分析等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经济研究的数学过程已经成为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数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趋势和金融研究的深入发展,数学在经济发展预测分析和管理决策中的应用逐渐从工具性发展趋势向逻辑有用应用转变。此外,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更强的标准,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运用数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经济发展预测分析和管理决策。因为对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更轻松地进行经济指标的.数学分析,可以使用公式更方便快捷地分析和预测社会现象,并且可以更轻松地使用数学分析模型来构建投资模型,然后可以理性地处理社会现象和社会经济学科学研究中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因此,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数学知识已经被用于更加广泛的经济发展预测分析和管理决策中,并且应用频率更高,还有基本理论的使用价值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使用价值的现实意义也都呈现出了逐步增长的发展趋势。

  (二)数学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分析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分析是基于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客观性,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科学研究预测分析。它通常接近定性研究和定性分析的中间,并且不能与普遍的应用思维分开。其中,社会经济发展的分布与融合是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关键一步。发展要素项目投资实体模型本质上是一项科学研究,它将社会问题的科学研究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替代和组成,然后以数学课程基础知识中自变量、变量、基本参数和化学方程式为基础,进行分析和科学研究讨论。例如离散数学就是一种重要的特殊工具,它可以解决许多复杂和多样化的数学方程。离散数学经常被引入社会经济学的研究中,基于多个变量的特征和许多未知的基本参数,房地产价格变化趋势无法用于成本预算。

  (三)数学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分析科学研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战略决策尤为重要,但不能以科学研究方法为基础。当今的经济运行分析和科学研究创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管理决策方法,包括明确的管理决策方法(例如损益分析和线性规划问题),以及社会管理决策方法和效果。战略决策法律法规和其他可变战略决策方法还包括基于风险的战略决策方法,例如边际分析战略决策方法和估计利润表战略决策方法。无论选择哪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法,都必须基于客观经济发展和发展状况中所包括和包括的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并且有许多数学原理适用于到达站。根据具体情况,有必要建立一种适当、科学的数学分析方法描述和反映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分布和构成。另外,博弈论作为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不仅涉及数学的外部效应产业链,而且还超越了数学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链,与社会经济决策密切相关。从外部性的角度来看,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密切相关的产品质量问题、产品保质期问题、佣金问题、商业保险选择问题、潜在的市场需求问题以及市场销售谈判问题相互关联。它已应用于许多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博弈论思维逻辑。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无论是对现代企业整个产业链组织理论的科学研究还是对社会经济学的讨论,都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表达。

  四、结语

  只有科学研究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所有科学研究才能真正卓有成效。数学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门重要课程,这是社会经济学科学研究的基础课程。思维训练和数学工作能力有利于社会经济学学者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掌握价值规律,指导个人经济发展。追求完美、精确和客观是经济发展预测分析和管理决策的关键特征。在进行社会经济分析科学研究时,每个人都只站在数学的“肩膀”上,塑造科学研究的思想训练,充分利用数学课,这是一种合理的分析科学研究工具和科学研究方法。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我们才能合理地理解和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发展预测分析和经济发展管理决策。如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将传统数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和数学课程的新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经济发展预测分析和管理决策科学研究中,并获得了许多新的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实。因此,在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必须重视数学学科的基础建设和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塑造,大量的高级数学人才进行经济发展预测分析和管理决策,促进我国当代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若丹.数学在经济预测与决策中的应用及重要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23):155-156.

  [2]崔石买.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20(01):131-132.

  数学论文 篇8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优化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结合网络平台做好大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大学数学;互联网环境;教学研究;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数学教学已逐渐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我国各重点大学于2013年起已开始通过慕课平台进行网络在线教学,到目前为止,这种与互联网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许多院校把部分教室改成了卫星和因特网连接的多媒体演播室,将网络延伸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对于大学数学课程,如何有效地结合当前的网络资源及大学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从而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到辅导为主的角色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是大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并没有将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过来。由于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致使教授者认为只要教师教学生才能学得懂得思想植入脑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多少改变,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缺少课堂设计,缺少与其他专业领域的贯通、缺少新度。在教学中,对概念理论讲得深,致使学生听不懂,缺少了场景的代入,先理论后应用的方式,忽略了学生思考和问题式能力的培养,缺少了搭梯子的过程,也缺少了学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技术能力还没有达到教学要求。由于高校年龄偏大的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对新型的互联网技术接受慢,不善于使用和搜索迭代更新的网络教学资源。现有的考核方式仍然延续传统的考核方式,并未真正细化考核方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缺少教学能力的创新。

  二、互联网环境下大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一)在互联网环境的背景下,对大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已滞后于现代教育的发展。陈旧的教学手段和保守的教学方法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和主动性难以激发,致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很难提高,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教学资源。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将网络资源融入到教学中,促进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教师要立足于教育的本质,结合当前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当前,互联网教学模式已改变了很多教师对网络教学的认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在线学习方式也是对传统大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挑战,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当前资源,把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资源结合起来教学,有针对性、有效性地开展网络资源模式下的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互联网环境有效促进了大学数学的金课建设工作2018年11月,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吴岩司长作“建设中国金课”主题报告,阐述了什么是“水课”,什么是“金课”。如何“去水增金”,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根据课程特点认真研究和思索。在互联网信息化如此飞速发展的时代,对金课建设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大学数学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教与学方法的创新。混合式课程资源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学校进行各项教育建设的突破点。大学数学课程作为基础学科,为后续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学科,探索其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必要也是重要的。

  (三)互联网环境下有效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将互联网引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如此发达,教师要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学习。由于在校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各不相同,采用相同的方式方法教学,会导致尖子学生学习欲望没有激发起来,基础薄弱的同学又感到很吃力,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所以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对外免费开放的重点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丰富网络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化方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措施

  (一)构建适合本校学生教育教学的网络平台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由传统的一根粉笔就能完成整堂课教学的时代已经落伍了,所以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将现在教育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中。以长春光华学院为例,目前我们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有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数学课程是以学习通作为辅助教学平台的,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将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微课视频、作业、试题等资料上传到这个平台,学生们学习起来都很方便。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作业、试卷的批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个平台都有所体现。去除了保守和机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化教学模式之间的紧密结合。

  (二)合理地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将重点院校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引入到教学中,可以将名校网络视频教学、名师微课、教学案例、数学实验等优质教学资源根据需求进行材料整合,引入到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开阔视野,培养学生查资料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将网络课程中独立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做成相应的微视频或设置一些问题,为教学做补充。充分体现学生本位的教学本质,实现教师“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的目标转变。

  (三)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大学数学是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怎样上好这门课程,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要想上好这门课程即要有课程的整体设计,又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做精确的教学设计。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分析,给出数学课堂教学的宏观设计。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教学阶段:课前、课中、课后。课前为预习阶段,教师提前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测试上传到构建的网络平台,供学生们提前学习;课中为新课讲解阶段,教师将重点、难点等教学任务传授给学生,并进行问题讨论、评价;课后:回顾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反思、讨论交流。同时,教师每次课一定要进行教学反思,将教学中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师还要上好每一堂课,每一堂课都要有微观的教学设计,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要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资源及视频,以三本学校学生为例,学生入学时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在选择视频资源时一定要让学生能容易接受,理论强的课程对于学习能力强并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推荐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最好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让同学们觉得数学就在身边,也可引入一些视频,让同学们觉得数学课堂不是枯燥的,从实际生活上升到理论的学习更能让学生们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在教学中还可以将好的数学实验演示视频给学生们观赏,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课后也要留好学生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能在课下也有再学习的过程。

  (四)结合网络学习,做好评价体系做好与网络资源结合的教学模式,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将学生的在线网络学习数据做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互联网环境下大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意义

  互联网模式下的大学数学教育教学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模式,以设计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本质。互联网模式下的大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优化了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大学数学教学效率。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推动了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车轮,创造性地开辟了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之路,宏观角度辅助教师的教学及学校的发展,为学生营造了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鼓励了学生多边学习,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袭杨,于辉,张丽,宋千红,田宏.基于MOOC构建大学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3):140.

  [2]陈甦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职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2):98-99.

  [3]杜秋霞.浅谈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7):68.

  [4]倪雪华.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0):154-155.

  数学论文 篇9

  【摘要】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单招班级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高职单招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看法,采用有效的分层次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进而为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

  高职单招的生源较为复杂,其中一类对象是中职生,其特点是在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前具有相应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素养,但在公共文化课程方面与统招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将高考统招生源和单招生源放在同一个班级上课,造成学生接收程度不一、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将根据高职部分单招生源在高中时期数学基础薄弱的事实,对其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探索[1]。

  1分层教学改革的原因

  1.1高职生源与本科生源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上的区别

  高等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是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载体。从教学内容来看,高职版虽然基本上是本科版的压缩,但是高职高等数学的教材和课堂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与本科高校不同,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寻找优质的适合高职生源的课程资源、教材及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毕业后的岗位需求。用教学改革的办法推进高职单招班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应对不同生源学生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变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

  1.2高职不同生源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的基础差异

  高职院校主要招生形式是高考统招和对口单招。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和生源素质的差异性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和挑战。不同生源的同层教学会让高职单招生源中原本基础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进度,进而造成部分学生缺乏独立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高职单招的招生对象一部分是中职生,他们在公共文化课程方面,例如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与高中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数学基础薄弱,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不强[2]。但在同一个班级上课,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都一样,也就没有差异化或分层次教学。因此,针对不同生源学生,教学方法及其课程设置的安排需要进行合理改革及分层次教学,以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实用性人才。

  2分层教学改革调查、内容及对策

  2.1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问卷调查

  考虑生源层次复杂化的课程设置问题,难于对接企业需求,难于对接所学课程的有效应用问题,笔者展开了问卷调查及研究。L职业大学国际商务专业18、19级两个年级共有199个学生,其中,普通高考考生66人,高职单招考生89人,对口单招考生44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单招学生,因此,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33份,收回调查问卷133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25份,有效率为94%。通过本轮次的问卷数据进行汇总与统计,统计结果如下。问题1:你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有必要吗?有95.2%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有必要;4.8%的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认为无所谓,可分可不分;没有一位学生认为高等数学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没有必要。可见,大多数高职单招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表示支持和认可。问题2:你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应怎样分?有8%的学生认为应该按录取分数分;有66.4%的学生认为应该按数学基础分;有24%的学生认为应该按个人兴趣和志愿分;有1.6%的学生认为分层次应该三者兼顾,包括录取分数、数学基础和个人志愿。问题3:你希望在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学到什么?有32%的学生认为很希望掌握一套数学基本理论;有26.4%的学生认为希望掌握一套基本的数学方法;有22.4%的学生认为希望提高数学基本运算能力;有19.2%的学生认为希望提高数学解题技巧。

  2.2因材施教,探索有效的分层教学方法

  鉴于高职单招生源的特点,对高职单招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及分层教学进行探讨,学校、学院及专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结合现有条件,不断探讨行之有效的教研方法。同时推出符合学生基础的实际分层次教学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1必修选课教学模式的组建及重点

  1)首先每个高等数学课程的选项教学内容由一个老师负责一个选项,多个老师组成一个选项团队,共同承担高等数学课程的分层次教学任务。各选项的责任老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计划及安排其对应的教学计划及授课任务;其次,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可采用,该选项可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选项课责任老师负责课题引导,学生应为课堂主体,个性化教育将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上,该选项可为学生的自我发展与个性解放提供广阔的空间,确保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我,促使其个性化的发展。

  2)知识点的“情景化”教学及教材的灵活性运用。老师在平时的分层次教学工作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材的'可适性,并多变地运用教材的灵活性,及时有效地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精简,让学生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通过收集整理,选出最行之有效的部分做成教辅及练习,以确保该课程的可持续性及课堂生动形象性,促使学生学习从固定的教材方式转变为个性化教材形式[3],进而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汲取知识。

  3)高职单招的中职生源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该部分学生可采用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理论结合实践来学习,加强课后相关题型的训练,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高等数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灵活运用。

  4)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改革具体实施需要实现四个转变:由班级同层授课制向分层教学制转变;由教师提问向学生展示转变;由布置学生做题向学生自主实践并应用转变;由被动学习向思考型学习转变,以助更加有效地实施教学。

  2.2.2高职单招班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具体实施基于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该分层次教学可综合考虑三大方面的因素[4]:一是学生的课程基础因素。可参照学生的入学课程考试成绩和高考课程成绩;二是个人选项教学项目的意愿选项填报,可充分考虑到学生本人的兴趣及基础;三是符合就业发展方向的课程研究,根据学生不同基础层次对数学的基础需求或提升做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可在高职单招班中率先采用多层面的分层次教学,如教材分层次,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班级分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次。根据L职业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要求,可面向高职单招班开设高等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软件应用与实践三门不同类别层次的数学选项课程,其目的是满足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类别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及企业对该专业学生的期望值。A层:本层次的学生入学考试成绩及高考数学单科课程成绩较好,并有意向从事专业领域研究及相关专业的项目开发统计,可在完成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拓宽、加深某些提高性的数学训练,促使学生能深入地掌握一定的数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并教授学生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技巧和做题方法:如用所学的锥面知识来建立相关专业产业链的金字塔视图。A层主要采用启发式、问题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启迪思维能力开拓。A层教学内容丰富饱满,培养了学生较高的专业素质及思维模式。B层:该层次的学生占分层学生中的主体。B层教学以中职学生在职校阶段有学习一年及以上的数学为基础,采用较为统一的课程教学模式,着重为学生建立数学学习基础,并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创造自主学习的实力。B层的教学方法着重于提高课堂的讲授质量,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及可继续开发的潜力。C层:本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在中学学习阶段基本没有学习过数学这门课程,为保证教学质量,首先安排该课程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相当耐心的老师上课,增加教学课时。教学基础为指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能较快接受数学思维方式、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并能顺利应用于本专业的相关数据统计。C层教学方法着重于基本内容的讲解,采用“易学易懂”“精讲多练”“学生主导”的方法,加强典型习题的练习,确保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分层次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发现,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会给选择在C班上课的部分学生带来短时的消极作用,所以滚动式分层次动态管理是下一步要做的,可以考虑在学生分层次的选项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以考试的方式再次选择分层。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可大大增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学习中的压力也可转化为动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效。

  2.2.3反思分析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与实践研究,高职单招班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路径优化可包含:

  (1)制定实施分层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对实践结果进行总结,以促进高职单招学生高等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2)充分利用校园蓝墨云抽测平台测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以每一次技能抽测为契机,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操作性的学习,增加感性认识,并进一步加深、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及运作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在干预中不知不觉完成学习;

  (3)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运用高职院校现有的督导听课、同行评价、学生评教方法,对教学改革中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各层次授课情况进行多角度的评分及建议,形成测评表,收集总结,整理成册,确立最适合高职不同生源各层次的教学大纲,及时解决分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做到以评促教的教学改革效果。

  3总结

  教与学从根本上是相互关联的,以教促学是根本,有效的教学是判断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核心[5]。通过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形式,培养各层次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内动力。高等数学课程不应该是单纯性的考核科目,而应该是实用性的科目[6],这样的课程改革,重在解决该课程的统一教学及课堂结构性问题,通过优化课程教材资源,调整和重组课堂分层资源,让该课程和课堂的结构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锋,吕志伟.促进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2):103-104,111.

  [2]管永娟.浅论高职高等数学教改中的问题与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9):19.

  [3]韦俊.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9(5):206-207.

  [4]程新.高数教学中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131-132.

  [5]王龙.文科高数课程分类教学改革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5):126-127.

  [6]易雅琴.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育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126-128.

  数学论文 篇10

  摘要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内容之一,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在过去的办学过程中,对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在高等数学和大学外语等课程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无法达到基本的合格线。高等数学的内容是极具逻辑性的,需要学生具有完善的逻辑推导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够完成相关内容的接受和学习。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效能感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效能感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引导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兴趣;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帮助学生自己认识提升学习效能带来的好处等提升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提供帮助。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学习效能感

  学习效能是一个术语,学习效能即学习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顺利完成学业任务的行为能力的信念,是在学业领域中的表现[1]。学习效能感具有比较强的参照性,学习主体必须在过去有过成功的学习经历,并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取。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心态,他们觉得自己不擅长面对这一类抽象难解的问题,也缺乏相应的学习经验,所以他们自我拒绝进行高等数学的学习,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希望自己的自信心不会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挫败。但真正全面接触过高等数学的人都会知道,高等数学对学习者的逻辑推导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前期缺乏相应的基础练习,可能在初期会有吃力的现象,但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学习者会不断熟练应用逻辑思考能力,他们的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和推导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最后将完成一个过渡,在过渡期后面对高等数学这类问题时,他们能够善用自己过去的学习经验和技巧来解决固定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学生在面对高等数学时,就能够摒弃心态上的问题,从而提升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效能感[2]。

  一、学习效能感的介绍

  学习效能起感需要四个基本的模块构成。一是学习能量,研究学习者的心理动力。包括人本能的好奇心,对于陌生世界探究的心理趋向;榜样的示范力量;他人对于学习者行为的评价三个方面。二是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者的信息处理模式、学习者的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等方面。三是心理状态。由于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学习者的心理状态,这涉及学习者的自我情绪觉察调整的评价与研究。四是相关的能力。包括人际关系建设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方面。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学习效能感的提升[1],必须由学习者自己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正向反馈机制,并通过外部引导,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与团体的外部环境和一个具象的指引都会造成学习效能的提升[3]。对于参与学习过程的个人而言,学习效能感事实上就是一种不断提升自信的过程,通过不断总结有效的学习经验,积累更多的成功次数,让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始终保持在一个正向积极的方向。进而通过自我鼓励,自我肯定,自我推动的状态,来不断促使学习者去面对和克服复杂的学习任务,用曾经的学习经验帮助自己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主动地寻找更多能够促使自己完成学习过程的资源内容或者是同伴。总而言之就是将原先高职院校学生从被动的,不愿接受,不愿配合的状态,变为自己主动去寻找和积累合适的学习方法,总结有效的学习经验,通过组合各种能促成自身完成学习任务的因素来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在面对复杂抽象的学习任务时,能够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完成学习过程。

  二、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效能感降低的原因

  (一)原因分析不准确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分析出自己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成功或者失败的具体原因,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好高等数学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行,他们认为有些学生天资聪颖,一点即通;而自己却是天生愚笨,一窍不通。这些根深蒂固的荒谬理论使得他们在学习高等数学时自我本身的学习效能感大大降低。

  (二)受到失败经历的影响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失败的经历,有些学生更有可能失败过很多次,无数次的失败经历也会大大降低自我本身的学习效能感,感觉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在重复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们会有选择性地回避所遇到的困难,或者干脆跳过困难,这也会大大影响了学习高等数学的效果。

  (三)单一化的评判标准就目前阶段当中,高等数学的评判还是依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其实这种评判依据还是比较单一化的。很多学生在这种单一化的评判标准中并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斗志,还会因为某些偶然的突发原因而考试失常,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导致高等数学学习效能感大大降低[4-5]。新教育理念的一个核心宗旨就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更多的是对一些基础名词的解释和及时的指导作用,这区别于过去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新理念的要求下,学生必须要掌握自主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意愿。学习效能感提升,就是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一个原始推动力。在过去,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效能感缺乏认识,也缺乏具体的引导手段,但近些年随着学习效能感这一概念在我国教育行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学习效能作为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学习效能是将过去复杂抽象的学生自我动力,以更加具体的方式进行描述,对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就情感情绪以及其他自身影响学习过程、学习效率的因素进行聚合。高等数学无法通过单纯的引导和死记硬背来掌握核心知识,它必须由学生通过自己的逻辑推导和练习才能够学习,在这样的知识属性前提下,中学时期那种一对一的学习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于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它需要学生内在迸发出更多的学习意愿和动力来支持自己完成更多关于高等数学的学习任务。

  三、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效能感的提升途径

  (一)引导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兴趣以兴趣去撬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其不断完成关于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就提倡乐学主张,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学。经现代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学生实际掌握的学习效果存在较大的区别。当一个学生从心理上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他对于学习内容的接收程度和掌握程度都要高于消极状态,并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感,这一满足感的获取和记忆能够使得学生产生更加主动学习获取相关知识,从而换取更多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主动学习机制。而这一机制的具体表现,可以将其称之为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并非是由智力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经历和自我感知方面所达成的一种综合感受,如果能够对某项学科内容产生相应的兴趣,学生就能够减少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乏味感觉的次数和程度,并且在平时能够更好地说服自己去主动进入学习过程,从而获取更多满足感,这一过程并非是心理暗示,而是实实在在通过外部事务的反馈导致大脑分泌相应的激素,大脑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获取到实实在在的快感。对于高等数学教学而言,其教育对象是还未完全掌握抽象思考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会一些基础的数学定义,而且还要逐渐习惯和掌握数学逻辑思考的能力,能够独立对一些复杂抽象问题进行思考,并从中发现规律和关键点,从而找到解题思路,高等数学想要培养这样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尝试。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学习的乐趣,学生就会感到整个学习过程枯燥、重复,影响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积极性[6]。

  (二)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学习效能的培养和提升是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进行正向反馈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并予以及时肯定,帮助学生奠定学习自信,使其能够主动从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根据高等数学的特点,可以设置不同的教育模式,对于基础的学科概念可以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对于具体的应用和实践,则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共同合作的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具体解决高等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参与感,激发表现欲,让他们在内心不自觉地种下一棵希望的种子,能够通过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和成果,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肯定。这样的初衷和愿望对于初期帮助学生从厌恶、被动、反感高等数学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确实有很大的裨益。

  (三)帮助学生认识提升学习效能带来的好处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对于学习效能而言,学生的自我认识程度也会影响到最终实现的效果。教师应该就学习效能的提升,能够为学生在后续的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带来的好处进行介绍和分析,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提升自我学习效能之后能够带来的成效。在潜意识中对过去的学习进行总结,并且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鼓励和暗示,增强自己面对高等数学这类抽象难懂学科时的自信。高等数学虽然较抽象,同时对学生的逻辑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但并非是一门完全由天赋决定的学科,学生只要能够克服自身对于高等数学的恐惧和抵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能够在高等数学中获取相关知识的,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之前,学生首先应该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对高等数学有一个正确直观的认识。正确认识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应该掌握的学习技巧,同样对于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一些常见的困难提前有所认识和准备,在正式学习过程中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时,能够通过提前制定好的策略来一一克服[7]。直视自己作为学习过程主导角色的现实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信息化手段,将一切有利于自己进行学习获取成绩的信息收集方式和手段,应用到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并且能够积极地寻求提升自我学习效率和能力的手段和方法。留意自身适应的学习方法改善过去低效的学习过程,帮助自己逐步树立自信,并能正确地面对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自我暗示,坚持学习,总结经验,善用学习技巧,发现自我学习优势和特长提升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在此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寻求教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让他们为自己提供有价值的建义。

  (四)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往的实践中,也证明了如果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生的精神紧张时,在学习课堂上并不能很好地接受课堂教育,他的接受能力也会大幅下降。而在学生精神愉悦时,他的学习接受能力也会随之增加,大幅度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8]。在课堂教育中,教师面对学习能力较低,自我效能感不高的学生,也不应该采取贬低,谩骂,侮辱等态度去对待学生,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教师的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疏远,教师和学生会站在一个对立面,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导致高等数学学习效能感大大降低。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师生关系,形成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的学习局面,共同创造一个拥有良好学习氛围的课堂。教师多鼓励,多付出,学生也要多理解,多用功,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教师也能更加轻松的教学,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高等数学学习的效能感。

  四、结语

  高等数学的学习内容过度抽象,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推导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高等数学学习时,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和自主学习动力的方面。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的效能感方面,不光要靠学生的自我努力,还有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的效能感。

  参考文献:

  [1]尼格尔买买提依明.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对英语学习效能的激励与消解[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28-132.

  [2]李玉贤.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方法浅议[J].科学与财富,2016,8(5):565-565.

  [3]郭鑫.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黑河学刊,2020,(2):155-156.

  [4]牛西武.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状况调查——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0):36-39.

  [5]曹爱民.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1):79-81.

  [6]时洪宇.高职院校高数课程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1):196-197.

  [7]夏兰,钟国强.立足专本衔接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与学[J].才智,2019,(34):84.

  [8]邹乐强.高职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兴趣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20(12):206-208.

  数学论文 篇11

  [摘要]

  利用慕课展开高校数学教育,必须树立新型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传统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手段的方式,加强慕课网络课程的应用。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慕课也经历了改革和创新,应用于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进一步强化师生之间的探讨交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慕课;高校;数学教育

  引言

  慕课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在我国高校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的学科之一,应跟随时代的发展,重视慕课的有效应用,培育更多高质量人才。

  一、慕课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慕课是一种将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慕课的产生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我国教育网络课程将迎来新的发展里程碑。慕课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能够进一步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当代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互联网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构成,大部分学生均已经掌握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学习的技能。所以高校将慕课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广大学生打造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十分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将慕课应用于高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教师在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时,慕课能够将原本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呈现,为师生之间构建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慕课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很好的组织和规划,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有利于提升高校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慕课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将侧重点从复杂的理论推导,逐步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数学概念,并且从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中获取数学方法与思想,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开展数学教育主要划分为以下课程种类,包括高等数学、数理统计、概率论以及线性代数,这些数学知识的最大相似性则是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学生学习难度较高。且数学枯燥的知识点,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慕课等线上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其中包括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能够将原本枯燥的知识点以更加灵活和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只有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参与课堂,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能力。

  (三)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慕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高校数学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强大功能和优势,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储存和获取丰富多样的慕课教学资源。现如今,慕课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通常是选取较为知名的数学教授或名师,对学生展开网络线上教学,慕课教学资源在精心的组织规划和设计制作时,能够将当前社会热点话题、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融入课程体系中,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知识探究欲望与课堂参与积极性。慕课还能够针对高校数学的具体知识点进行专门的视频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没有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慕课课程。总而言之,慕课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灵活应用,为学生课前预习一下以及课后复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只有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慕课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一)慕课建设慕课是一种依托网络课程展开教学的形式,慕课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学校方面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充分认知慕课在数学教育中应用的价值和优势,并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高校内建设完善的慕课网络课程。与此同时,高校应加强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慕课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顺利推进。在高校数学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慕课教学资源的引进工作,并针对当前现有的数学教学资源不断整合优化,打造高校数学教育一体化网络课程。慕课网络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契合数学教育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高校可以建设独立的慕课资源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学习需求,自主在资源库中检索和下载,保证慕课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慕课的应用需要教师能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所以高校内部应针对慕课教学,加强数学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定期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强化高校数学教师的慕课应用能力,为慕课在高校数学中的教学效果提供有力保障。此外高校还应针对慕课教学建立数学教学专属团队,主要负责慕课的制作与设计,为慕课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提供资源保障。

  (二)课前应用在高校数学教学前,教师应选取10分钟左右的慕课作为课前预习,并在慕课视频中融入问题,将视频发布于网络平台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学生能够一边学习,一边解决教师技术的问题,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同学和教师展开探讨交流。慕课网络平台中有丰富多样的模块,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意愿进行多元化选择。例如在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教学过程中,课前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任务:第一,要求学生自主到慕课网络平台中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对其中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标注,并通过交流平台与师生探讨。第二,教室应在视频中设置问答模块,例如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的性质和应用?如何用定积分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学生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得出结论,作为课堂教学中发表的内容。第三,慕课网络平台中的测试环节可以分为基础测试和深化提高两个构成部分,所有学生在完成基础测试之后,可以根据自身自主预习情况完成深化提高测试。第四,根据自身对于定积分的了解,探讨实际生活中所运用的定积分有哪些。利用慕课平台展开数学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知识深入探究欲望,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三)课中应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慕课,教师不再是主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教学作为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成效与巩固数学知识的平台。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针对教师慕课平台所提出的问题深入交流探讨,为了保证学生探讨问题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教师应实时参与其中,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和点评。探讨结束后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成果汇报,并由教师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首先,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主题,以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为例。其次,由小组代表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并提出存在疑问的问题,由其他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教师应在适当时机进行有效的问题引导。最后,教师对本级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展示,进一步巩固慕课教学模式的整体效果。高校数学教育中应用慕课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和模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将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教师从课堂主导者转化为课堂教学指引者和辅助者,重新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慕课教学模式应用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协同发展。

  (四)课后应用慕课在高校数学课后应用主要是进行知识的实时总结和反馈,在网络平台中进行学习心得和问题的交流探讨,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综合的考核,便于教师更好的调整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一方面,教师应通过慕课平台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基于慕课网络平台完成并提交,系统能够自动给出答案,节省了教师批阅作业的时间,同时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总结错题。由于高校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如果学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后通过慕课网络平台询问教师或自主观看慕课视频进行加深和巩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考核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慕课视频观看进度、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堂测试、课后作业完成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从全方位角度了解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状态与掌握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慕课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为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带来新机遇,数学教师应具备灵活的慕课应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慕课教学的应用能够促进高校数学教学,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与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应充分发挥慕课的优势和价值,为高校数学教学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永辉。“慕课”融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度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2):172-174.

  [2]高霞,李瑞俊。慕课背景下高校数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5):1-2.

  [3]杨月梅,陈忠民。“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刍议———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探究[J].教育探索,2018(3):74-77.

  [4]杨月梅,陈忠民。“慕课”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施策略[J].林区教学,2015(8):92-93.

  数学论文 篇12

  摘要: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然后提出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包括兴趣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五个方面。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唯有不断更新数学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教师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打造教学效率更高、教学质量更佳的数学课堂。对此,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认识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间差异,注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热情,调动学生围绕数学问题展开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切实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突破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地位极其被动的局限性,认识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采取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从而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切实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师应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热情,重视加强课堂互动,以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1]。

  (二)尊重差异性原则尊重差异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看到学生个体间在数学实际水平、数学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科目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及个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为不同的学生设置异质化教学目标、采取异质化教学措施,使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推动全体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直观生动性原则数学科目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直观生动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将内在逻辑严密而较为抽象难懂的数学公式、数学原理、数学规律进行直观转化,以促使学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2]。为落实直观生动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融入数学知识应用实例,向学生展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四)创新实践性原则创新实践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实际数学问题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促进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数学创新实践”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并从这一标准出发对于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为落实创新实践性原则,教师需重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设计开展多样的数学动手实践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兴趣教学: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主体意识要想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有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以此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并达成改善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3]。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或者根据具体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编创趣味性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接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趣味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毕达哥拉斯数”这一数学史故事,向学生介绍“毕达哥拉斯数”发现的过程及其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展示毕达哥拉斯根据勾股定理所画出的“毕达哥拉斯树”,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加深学生对于勾股定理及其反映出的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的理解。

  (二)问题教学:合理设计数学问题,有效促进思考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对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有机提炼,并结合分析提炼结果向学生提出若干数学问题,以促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随后,教师悉心聆听学生所给出的思考结论,给予其针对性建议,这样2020年7月能够有效加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与自信心。而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实现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设计数学问题,为此教师应认真分析数学教材,形成对教材内容的全面把握,从而对学生提出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意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描述”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后向学生提出以下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展开数学思考:①你认为将数据整理成统计图表有什么意义?相较于直接给出数据,使用统计图表具有哪些优势?②你认为条形图、扇形图、直方图和折线图这四种不同的统计图表分别具有什么特征和优势?在使用不同的统计图表描述数据时,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③在实际数学运用中,应依据怎样的标准选择使用统计图表?请围绕不同统计图表的具体特征,分别举出一例说明每种图表的适用场景。

  (三)分层教学:科学划分层级,强化学生交流合作分层教学是对尊重差异性原则的具体实践,这一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级,然后再根据不同层级的特征开展针对性教学[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过往数学测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初步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将最近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均在85分及以上的学生分入A层,将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在70~84分(包括70分)的学生分入B层,将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在70分以下的学生分入C层,再结合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及其他方面信息对分层进行灵活调整。完成分层之后,教师可以将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搭配,以建立成员间具有差异性的数学学习小组,强化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数学主题探究,并推动数学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数学水平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分层和分组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计算房屋高度”的活动,推动数学水平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就测量方案进行探讨,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自主完成相关数据测量和数学计算,并记录本组的实际测量结果与计算步骤,再对比计算结果与房屋真实高度之间的差距,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此切实增强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性质的理解和对于解三角形方法的应用。

  (四)情境教学:融入生活实际,创设具体数学情境创设具体数学教学情境是教师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直观呈现抽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方法[5]。教师应在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基础之上,从多个不同角度对数学知识展开思考,选用最符合具体数学知识点的教学素材完成教学情境创设,从而让创设的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具有趣味性,进而最大化实现教学情境对于降低学生数学知识理解难度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积极促进作用。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专业运动员投篮动作的图片,利用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喜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完成教学情境创设。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动画功能在图片上完成二次函数建模,告诉学生篮球在入筐过程中经过的路线实际上是一条抛物线,再向学生展示篮筐高度、篮球运动轨迹、篮球运动最高点距离地面距离等,引导学生应用二次函数相关知识和教师所提供的数据计算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从而有效地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五)实践教学:开展多样活动,提升数学应用能力为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还需设计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课堂时间规划的合理性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6]。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投影与视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立体模型制作比赛”这一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相应材料,如瓦楞纸板、胶水或透明胶带、小刀或剪刀等;然后,在课堂上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各个数学学习小组完成立体模型制作;最后,对学生作品进行集中评比,选出优秀作品,以充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创新实践能力。

  三、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只有让数学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成为有效教学时间,实现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才能切实达成提高学生综合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必须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尊重差异性原则、直观生动性原则及创新实践性原则,通过综合运用兴趣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情境教学及实践教学的策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将学生还原为数学课堂的主体,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梁玉婵.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7(6):206.

  [2]王金秀.浅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17(10):67.

  [3]王凌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才智,2016(26):51.

  [4]海生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祖国,2016(19):217.

  [5]蒋景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探讨[J].读天下,2016(15):102.

  [6]朱长东.培养问题意识,深化思维品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2):90.

  数学论文 篇13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政府对人才的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决定了每个学生日后对教育的接受能力。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根本,也是众多科研项目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关乎学生后期的整体学习。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小学教学计算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现状进行剖析,结合教育方式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今后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数学计算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数字和计算为主。所以计算能力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整体学习水平。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课改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下针对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相关经验和研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一、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的数学教育,大多是基础的计算内容,占了数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数学成绩的质量。而其计算能力除了很少一部分先天因素,更多是取决于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例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一些数学概念通过计算和分解的方式来引入;常见的应用题的应答方式和思路,可以通过计算步骤来逐渐完成。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1]

  二、数学计算能力的内在含义

  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和发展同其自身对数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着深刻的联系。数学中的计算步骤都是以充分地理解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数学理论通过计算步骤的完成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印象。其中,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灵活掌握数学计算法则

  计算法则是对计算步骤的总结和概括,所有的数学性理论和法则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概率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需要明确地运用数学理论和规则指导自己的计算,同时,对该理论要有正确的解读和理解,要知道为什么需要遵循这个规则来进行计算,不能死记硬背。对计算法则的正确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二)灵活的计算技能

  考核学生的计算技能,主要是通过计算的正确性和效率两个角度。计算技能掌握越熟练,其效率和正确性也就越高。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其计算过程可以说是一种自动化、本能的过程,既复杂但是又很完善,是一个目的明确的规范化的练习过程。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理论基础上,通过不断练习和巩固来实现的。计算技能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内在技能,包括学生的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3]

  三、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要求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明确不同年级的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心理等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每差别一个年级,其学习能力都会有显著的区别,要针对不同对象具体划分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其掌握知识的速度和整体的综合素质来确定。小学生的计算培养需要按照不同的难易程度和训练时间的长短确定,老师制订的学习计划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目标

  老师在教学中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第一,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将每个阶段的目标分解,确保每个阶段的基础过关。第二,针对难点和疑点要着重强化,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第三,加强不同数学理论相互之间的练习,教会学生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法则进行转变。第四,将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化、生动化。第五,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反思,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式。第六,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加强小组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4]

  四、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领悟知识的水平都处在一个启蒙阶段。需要一个具有较强引导能力的老师。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教育工作,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整体理科学习。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的意义和内涵进行解析,结合我国目前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提出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相应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老师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必定会更加完善和科学。

  数学论文 篇14

  摘要:

  小学教育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学科,但是由于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很多小学生在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会比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小学数学学困生这一问题也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阶段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已经成为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转化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也明确的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小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不出现偏科的现象。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语文和数学还是最主要的两门学科,相对于数学课程来说,小学语文因为有较强的故事性,所以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很多小学生会认为学习数学很枯燥,除了背加减乘除法的口诀就是背一些数学公式,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给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增加了诸多困难。实际教学中,学困生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每个班级,然而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都不是因为学生智力的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当前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1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态度,大多数学困生会因为觉得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因而在学习数学时会比较随意,往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此外,还有的学生因为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也比较落后,从而导致自信心的缺乏,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什么都学不好,面对数学更是产生了畏惧心理[1]。这些都是造成学困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让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大感头疼。

  1.2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说到数学教师,很多学生的第一印象都会觉得数学教师大多数都很刻板严肃,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很少有感情投入,关注的重点往往只在对知识的`讲解上。还有少数教师只喜欢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甚至还有厌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造成这些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再加之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抵触数学,最终导致学生更加难以学好数学。

  1.3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学习习惯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来逐步建立和养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巨大影响。大多数时候,学生的学习品质都是由他们的学习习惯所决定的。学生如果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意志不强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学生更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大多数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都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无法独立完成数学作业、没有良好的读题和审题习惯以及完成解题后没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科学和严谨,同时数学还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这也是学困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需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得到提高。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通常都比较好动,容易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2]。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他们回家之后利用废纸张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各一个,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裁剪和粘贴制作纸盒,制作过程中可以参照自己的铅笔盒和家中的收纳盒等。最后要还要在课堂上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以及耐心的指正做得不太好的学生。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授课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达到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改进当前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例如: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动手操作等多种新式的教学模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从而让学困生也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从中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接受所学的内容,以此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为学生介绍有关数学的发展史和小故事,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此外,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数学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由于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深入浅出的进行教学,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标准,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2.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且尽量的为其创造条件使其能够重复出现,从而使学生形成习惯。对于那些不良的表现,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否定,使其出现的机会减少。教师要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进而达到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制定学习目标,并且经常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修改。尤其是在目标制定的初始阶段,不能给学困生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要让他们从中能够体会到完成目标时的成就感。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养成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好习惯。

  3、结语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既要帮助他们改变对数学学科的思想认识,同时还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刘艳芝.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01):120-121.

  [2]赵广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心理分析[J].林区教学,2017.(01):83-84.

  数学论文 篇15

  摘要:

  小学数学是数学系统教学的起始阶段,重点在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数学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脉络,增强学生在接触数学问题时的数学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问题教学法就是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做好对教学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地分析与知识点地对应,实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是扩展学生数学思维范式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教学问题设计;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建模、知识点运用、解决等过程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一方面增强对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加以说明,另一方面提高知识点与实际案例之间的对应与整合,进而实现对知识点逻辑的扩展与运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运用时,一定要做好对问题本身的设计与控制,增强问题难度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对应,让学生能够分析、思维、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一、加强对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控制好数学问题的难度、数量

  1)做好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整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适应度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基本学习情况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整理的基础上,让数学问题教学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之间对应起来,让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与分析,才能保障实施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联动,保障数学教学活动可以顺利进行。

  2)控制好数学问题教学法中数学问题的难度与数量,做好数学问题的设计与延伸

  老师应该主动控制好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难度与问题数量,要避免所有学生都难以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况出现,也要避免因为数学问题的数量多而造成的教学重点不明确、教学意图不突出的情况,因此老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法时一定要做好对数学教学问题设计工作,让学生可以充分融入到数学问题教学情境中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二、开展多样化的数学问题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性

  1)采用多媒体进行数学问题的说明,增强学生是分析数学问题过程中的形象化

  老师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说明,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逻辑关键点与思维要求的侧重点的.认知,进而增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的导向性与目标性。比如在进行相遇问题的讲解时,老师可以通过动态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进行相关数学参数的展示,同时通过多媒体软件中的标记作用加强对路程与速度的标记,进而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逻辑关键点。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模式开展数学问题教学,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广度

  老师应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模式开展数学问题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进行数学思维过程,梳理解题思路并在相同思维能力的学生群体之间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效益。比如老师可以将“鸡兔同笼”的问题交给学生来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发现与整理两个重要的数学关系式,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能力与扩展能力。

  3)使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逻辑的理解与分析

  老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数学问题的情景创设,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问题的理解与认知,进而帮助学生迅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关键与思维突破口,提高数学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比如老师可以将梯形的面积计算与堤坝表面积的计算结合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设计需要多少平米的草坪进行装饰作为数学问题的终点,加强学生对长方形面积、梯形面积、堤坝装饰面积以及四则运算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解题思路的总结,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老师应该主动将数学问题的分析讲解过程安排给学生来进行,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公式、运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解题思路的巩固,提升学生在问题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数学能力,全面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解决多少的数学问题,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扩展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范式,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思维逻辑与思维重点,进而以思维为出发点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实现学生综合数学技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优化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5(z1)59-61

  [2]徐兵玲《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1)

  [3]石万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9)194-194

  [4]张来香《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分析》[J]教育2016(11)220-220

  数学论文 篇16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内容与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能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联系,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不断探讨与创新,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于生活实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体意识,最终实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师;教学

  数学学习对小学生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认真解读可以得出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成绩,还应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更贴近于小学生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笔者结合长期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以及小学生数学教学实际,对当前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提出

  1.针对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出生活化教学。小学生每天都会进行数学学习,每天都在运用数学,但却对数学学习无法提起兴趣,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科学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这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一味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数学知识被局限于课堂之中,知识与生活不能有效融合,最终难以学习致用。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探讨的热情下降,学生创新能力未被挖掘出来,对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产生局限性。

  2.针对当前小学生数学教材状况提出生活化教学。当前,教育学界已深刻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清楚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写应紧扣生活实际。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上,还是以陈旧的教学题材为主,内容缺乏与生活的相关性,与时代的发展速度以及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符,小学数学课本需要得到充实与改造,以符合时代的需求。

  3.针对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生活化教学。传统教学方法在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成为教学主体,对知识的讲解注重逻辑推理,对知识背景、知识的延伸没有足够重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板书,根据教材进行讲课的教学方式为常见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极少得到运用,学生知识的获取多来源于教师的授课以及课本中的知识点。沉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面临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课后要做大量习题与测试的现状,很难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

  4.针对当前在小学生国际数学比赛中的现状提出生活化教学。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各大国际数学比赛中一直占据优势地位,受到教育界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摆在这些成绩面前的一大窘况是,我国中小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上,相对于日本、美国等国家来说明显偏低,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缺少实际运用的意识与能力。在这种现状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重点关注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导向,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现象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从生活中提炼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从数学中学到实际生活能力。

  二、探讨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1.创造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这一群体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进行学习。小学生年龄偏小,思想意识上还处于萌芽阶段,数学初始学习阶段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对后续学习阶段的学习效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玩游戏的年龄特征,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带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抽取20名学生,排成两列,提问同学们平均一列为多少人?然后组织同学排成四列,提问每列平均又是多少人?还可以通过分水果、分玩具等方法进行平均数的学习。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设定,以及学生的讨论与思考,教学效率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学生也会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小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热爱数学课程,最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生活化情境,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学生所学知识与自身熟悉的生活环境相似程度越高,学生对知识就更容易接纳与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出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易于接收数学知识,并使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持。例如:在认识“几分之几”这一教学重点时,要使小学生掌握几分之几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可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小明去小花家玩,小花的妈妈拿出蛋糕招待小明。妈妈将蛋糕分成四块,小花吃了一块,小明吃了二块,妈妈吃了一块,那用分数如何表示呢?”学生在这一熟悉的情境下,进行积极地思考,得出小花吃了四分之一、小明吃了四分之二的答案。接着教师可以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小学生产生亲切熟悉的感觉,感受到分数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分数的含义有更完整的.认识。乐于解开疑惑,主动思考,也将原本沉闷的课堂教学,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设置,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语言与例题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枯燥的数学计算与名词可能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尽量根据小学生的特征,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对数学名词进行描述,使小学生与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例如:在进行大于号与小于号教学时,可将大于号和小于号编成一段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学生可以通过对顺口溜的理解,简单地区分出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含义。又比如将数字的大小比较说成“为数字排队”等,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下能够对数字大小排序进行更直观地理解。其次,还可在数学的加减法教学时,通过设置一些生活化的例题,教会学生数学运算。例如:“老师给小朋友们分糖果,已经给15位同学分发了糖果,还有8位同学没有领到糖果,那么请问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妈妈给哥哥和弟弟分别买了10支铅笔,每只铅笔0.5元,那么妈妈买铅笔总共花了多少钱?”这种生活化的训练例题在锻炼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将例题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运算变得生动,学生在熟悉的语言与生活行为中对数学更易于接受与理解,最终实现学习致用。

  4.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认识身边的事物,以及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中,一些知识是抽象的,晦涩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师要做的是将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抽象知识,变得生动与鲜活,成为学生能领悟、能体会的知识。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课堂,在生活中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在生活中无时不刻地存在着数学现象,教师要指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新学期数学课堂一开始,给学生布置以下课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学知识,以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情。有同学记录:“今天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鱼,卖鱼的婆婆说要27元,妈妈和她讲价后只付了25元,便宜了2元,27-25=2。”又如:“今天哥哥的学校和其他学校进行篮球比赛,我默默地帮哥哥计算得分,进球时看到计分板上的变化,计算刚才的进球应该得2分还是3分。”通过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琐事中,并自行记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合理安排时间,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将使数学教学事半功倍。

  5.课后练习、课外活动生活化。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生活化的课后练习布置以及课外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效果。课后练习与课外活动应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为主,带领学生以数学的观点对生活的环境进行独立了解,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对“平面图形”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时,可布置学生在课后寻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物品,每种形状各带一至两样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加深其对平面图形的了解。在进行元、角、分的学习时,布置学生在放学后帮助家长去购买一件物品,记录物品的价格,购买时给营业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同时针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进行相关课外活动。例如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指定一组学生当营业员,其他学生为顾客,将学习用品贴上纸标签,写上价格,指导学生进行购物活动。一组活动完成后将两组成员角色对调,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与监督。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课后练习与课外活动,学生将对所学知识点有更牢固的掌握,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做到生活化教学,在课后也使学生得到了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关键阶段,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为教学目标,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将生活化教学长期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从数学中体验生活,最终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数学论文】相关文章:

优秀数学论文12-06

实用数学论文10-09

关于数学论文11-18

小学数学论文07-14

初中数学论文07-28

小学数学论文07-15

关于学困生数学论文10-08

【热门】小学数学论文09-30

数学论文(精选10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