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提问对策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提问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31 10:06:4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提问对策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提问对策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提问对策分析

  潘雪娇

  (吉林省大安市烧锅镇中学校)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阅读教学手段和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对创造方法的掌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语文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取决于课堂提问。将分析目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意义和原则,从一定角度分析有效提问的具体对策,希望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提问的有效性,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提问;对策

  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减少一言堂现象,体现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阅读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而提问是互动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问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检验。由此可知,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老师不够重视课堂提问

  目前,由于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并不善于独立设计问题,通常直接按照教材或者参考网上教材来备案,然而却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所提出问题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导致教师虽然履行了自身的授课职责,却没有思考学生能否理解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造成没有很好地达到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2.老师的提问缺乏有效性

  一般情况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堂通常会包含很多丰富的内容,其中信息量相对其他课程来说也比较大,很难在较短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语文教师会根据这种情况采取设计问题的方式将文章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教学,这虽然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但是过多问题的设置造成学生思考时间的缩短,不利于学生反馈课堂问题,很难形成自己的思路,控制取代了引导,导致提问不能促成良好的互动。而教师设计的问题成效不大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体现在:首先,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学生以现有的知识面很难回答;其次,形式化问题没有回答的意义。虽然出现这两种问题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氛围,但问题仍欠缺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意义

  与学生交流互动时,不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利用提问的方式来体现学生认知的弊病,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探讨正确的答案。而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可以通过其提问的方式及技巧来展示,熟悉提问的方式及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由此可知,提问能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遵循针对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从适当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提问,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着重把握知识重点。

  例如,在教授李清照的《醉花阴》时,学生可能并不理解作者的愁绪,这时,教师就要对作者作词的背景进行讲解:此时正当重阳节,本该与亲人一起赏菊饮酒,奈何丈夫远在异地。另外,部分学生对"佳节又重阳"的"又"的理解存在问题,而这一句是作者作词的背景,从此可以窥见作者当时的心境,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就会造成对课文的理解不深。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教师可以对当时重阳节的地位进行分析:古人十分重视重阳节,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在备案时,教师可以知道,李清照在抒发"瑞脑销金兽"的孤独感后,以"佳节又重阳"紧紧衔接,显然具有弦外之音,暗示此时丈夫身处异地。"遍插茱萸少一人",怎能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的一个"又"字,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突出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这些分析设计和提出相应的提问,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作者的愁绪因什么而来,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由此可见,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在重难点的突破和把握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2.启发性原则

  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思维的特点来启发学生,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考虑思维的引导性,让学生的思维专注于课堂。例如,在讲解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课文时,由于这篇文章相对来说比较晦涩难懂,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逐步的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首先,作者爱莲具体体现在课文的哪些句子上;其次,莲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比喻意义;最后,作者通过爱莲真正表达的是什么。通过层层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莲的秀丽芳姿,还能体会到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领悟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脱的胸襟。

  3.回旋性原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考虑问题的艺术性,还可以间接地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迂回地进行探究,强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刻画"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事物?通过提问使学生开展思维活动,思考和猜测作者刻画这些情景的原因。相比于直接的提问,这一问题包含了较多的内容,与后文情结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引导和回旋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后,教师接下来可以提出:这些刻画是否是赘余?是否是文章还不够精练?通过这一环节的探讨,学生可以很快地领悟到这些刻画正是对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的体现,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4.发散性原则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设计问题时要遵循发散性原则,通过提出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展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掌握教学的重点,明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5.层次性原则

  在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身心特点设计出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层次、基础以及类型,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高教学效率。

  四、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提问的具体对策

  1.根据教学目的,分级提问

  教师是根据教学目标来展开阅读教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而新课改后的阅读虽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没有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造成课堂提问过于冗余。所以,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问的设置就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通过问题的分级设置来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步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开展教学内容,拓展式提问

  语文这门课程实现了工具和人文的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应注重联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通过问题的设置促进教学内容的拓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人文科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品质的提高,促使学生形成质疑能力。

  3.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式提问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中问题质疑能通过提问来体现。阅读课堂中通常运用情境开展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思考语文。但需要重视的是,设置的情境要包含问题,情境的设置方法也要足够丰富,以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提问,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就要充分考虑文章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需要,遵循针对性、启发性、回旋性等原则,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思维集中于课堂并对提问进行深入的探讨,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石巴权。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有效提问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05):136.

  [2]赵松军。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疑提问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3(09):76.

【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提问对策分析】相关文章: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及对策分析08-0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08-25

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浅谈08-1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有效提问设计研究08-02

浅谈历史课堂中针对提问对象的有效提问08-22

促进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视角分析08-18

浅谈小语教学中的课堂有效提问08-20

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之我见08-03

对绘本阅读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08-08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之我见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