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实践情境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实践情境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时间:2022-08-16 21:31:10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践情境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实践情境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吴云霞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226001)
  
  【摘要】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李老师首创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以德育为先导,以语文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围绕同一主题,将教育活动中的“相似块”有机结合,从各个不同角度,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多年来,我校坚持实施“主题性大单元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反思、归纳,进一步系统化、课程化,与生活融通、与学科联动、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增强了道德意识,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的道德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主题性大单元教育;优化的活动情境;道德成长
  
  道德教育是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道德失落的现象,尤其是青少年的极端行为一再引起我们的反思:学校究竟应该如何使道德教育从认知层面真正深入到儿童的内心,落实到儿童的日常行为中?
  
  我校是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思想的发源地,早在1990年李老师就提出:“克服思想品德教育中抽象、空洞的说教方式。优化德育情境,激起儿童道德情感,动情晓理,并通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儿童践行,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李吉林文集》卷三)当时在李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一方面在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通过各种生活中道德情境的模拟,让学生活动其中,真切体验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学期2~3次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模式。
  
  所谓“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是以德育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围绕同一主题,将教育活动中的“相似块”有机结合,从各个不同角度,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这样就能将分立的课程发生的影响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并协调它们的功能;从教学到教育,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到校外,在特定德育目标的引导下,协调运作,相互迁移,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反思、发展,我们不但有了大量鲜活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案例,更归纳、总结出实施“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活动主题要富有道德内涵和时代精神;活动内容要能够覆盖比较宽广的学科空间;活动方式要注意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另外十分重要的就是要确保学生活动主体的地位,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只有遵循了以上几条,良好的道德精神才能从不同学科、各个角度,以儿童喜爱的方式,通过他们自身的行动,不知不觉地内化为他们的情感和意识,从而收到道德教育的实效。下面就这四点具体地谈一谈其操作及意义。
  
  1明确主题,体现道德内涵及时代精神
  
  “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是以德育为先导的,因此主题的确定必须要体现道德内涵,也就是在活动设计之初就有明确的道德教育目标,这样才能对整个活动起到道德引领的作用。
  
  例如我们曾经举办过“情系灾区,我们共伸援手”、“喜迎奥运盛会 争当文明使者”、“我们爱祖国妈妈”“节水,在我们身边”等活动。从这些活动的标题中就能看出其蕴涵的德育目标。
  
  再比如“欢欢喜喜闹元宵”,指导思想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走进科学王国,放飞童年梦想”则是让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求真知、有理想的美好品质。总之,这些内涵的道德教育目标在活动前老师们就是十分明确的。
  
  在列举的这些活动中,可以看到“情系灾区,我们共伸援手”、“喜迎奥运盛会 争当文明使者”等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当下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我们在设计主题时特意考虑的。因为儿童虽然身在校园,可他们将来还是要成为社会的一员,对于这些富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他们不应该“不闻不问”,“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应当让他们从小养成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责任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遭遇了史无前例的⒎8级地震,多少房屋在瞬间倒塌,多少生命在地震中消逝,多少人在等待着救助。这是一次巨大的灾难,但同时也应该让它成为使我们的孩子心灵受到震撼和影响的教育事件。于是学校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情系灾区,我们共伸援手”的主题教育活动。大队部先在学校小喜鹊广播台播送了这一消息,并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接着各班立即开展了“情系汶川”的主题班队会,交流、了解地震的严重灾情。晚上,布置的一项作业就是收看关于地震的报道。第二天师生们纷纷踊跃捐款,全校共计捐款三十一万余元,以最快的速度送往红十字会,送往灾区。之后,每天的晨会大家都在交流最新的救灾情况。品德课上,老师带领孩子们重温救灾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学习官兵、志愿者们奋不顾身抢险救灾的忘我精神,感受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孩子们也从这些具体的事件中,领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科学课上,老师讲授地震原理,一起学习地震自救知识及灾后防护措施。作文课上,孩子们写下一篇篇感人的习作,一首首发自肺腑的诗歌,用文字表达对伤者的同情,对逝者的哀悼。他们有的感动于那份无私的母爱:地震中的母亲用生命拯救了自己的孩子;有的感动于解放军叔叔的不畏艰辛:整个晚上睡在寒冷而布满乱石的路边。孩子们用最诚挚的祝福,为灾民、为祖国祈祷。在整个活动中,充满了浓浓的情意,师生都受到了精神的洗礼。
  
  主题鲜明而富有道德内涵及时代精神的大单元教育活动,把儿童与社会联系起来。“神五”、“神六”成功发射,对孩子们来说不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客观历史事件,而是通过“神六真神,英雄真棒”“我是长翅膀小博士”这样的主题活动,成为儿童效仿英雄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探索科学奥秘的起点。同样,迎接奥运盛会的契机,则为孩子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提供了推动力。儿童就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触摸到客观世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并以主人翁的姿态亲身参与其中,为他们日后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2丰富内容,让学科与学科联动
  
  “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是有赖于它各方面影响力结合所带来的“力度”。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传统教育“因为分立了的缘故,每种课程往往偏于一个境界”,“教育的最终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各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了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叶圣陶《西川集》)因此,李吉林老师首创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正是围绕同一主题,拓展教育的宽度,将学科与学科联动起来,整合各科的影响力,增强教育力度。
  
  具体地说,就是各科老师都来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课程资源,设计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
  
  例如2008年秋季,学校五年级组开展的“我们捧了个大丰收娃娃”主题性大单元活动。这个活动的出发点就是要让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孩子们走进乡间,走进田野,去感受“丰收”这个金秋特有的美景,体会农民劳作的艰辛、丰收的喜悦和粮食成果的来之不易。于是,数学老师们带领学生来到如皋长青沙农场感受丰收的壮美景象。孩子们掏出准备好的皮尺、线绳,丈量农田面积,计算丰收数据,无不为粮食产量的巨大而惊叹。他们还尝试了推磨、称谷、碾米等农活,切实体验了一把“小农人”的力不从心。学校还邀请到农业局的专家,为孩子们做农业科普知识的讲座。而语文课上,关于农业新科技的科普文章的讨论更加热火朝天;作文课上,一篇篇构思新颖、想象大胆奇特的丰收童话作文层出不穷。美术课上,“未来丰收美景”的构想化作缤纷的图画,可爱的丰收节吉祥物纷纷“出炉”,节徽设计新颖精巧,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丰收娃娃创意无限。音乐课上,各民族轻快动听的旋律都奏出丰收的喜悦;体育课上,小“农民”们正摩拳擦掌训练着各项模拟劳动技能……孩子们完全沉浸在喜迎丰收的欢乐气氛中。多学科联动带来的是极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孩子们多彩的创作成果。以丰收为主题的学生书画、摄影、日记、手工作品展,不仅吸引了全校孩子们驻足欣赏,还赢得了前来学校的领导、专家们的声声赞誉。
  
  很多学生在日记中反映出来: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了解了家乡的农业新貌,农产品的来之不易,以及国家农业新科技的美好前景。这些都增强他们了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意识。道德教育的目标就在这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活动作用下达成了。这再一次证明,德育不是靠说教、灌输,而是要靠潜移默化地影响。只有真正被儿童接纳的、认同的,才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情境教育的主题性大单元活动,正是充分利用了情境的影响力,从各个学科让学生获得丰富、多重的感受和体验,这样他们形成的道德意识才不会是单薄的、脆弱的。
  
  3融通生活,激发儿童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的美、智、趣正是吸引儿童投身活动之中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思考:如何让活动体现美、智、趣的特点。我们从儿童的角度,揣摩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儿童喜欢色彩鲜明的形象,儿童喜欢竞赛,儿童喜欢无拘无束地想象,儿童希望获得成功的体验……种种思路使得我们设计出符合儿童审美、需要的活动形式。
  
  像三年级开展的“海洋之旅”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中就有:模仿海洋生物游动、爬行的“海洋运动会”,这让孩子们在无穷的趣味中充分地活动了四肢。还有科学课上的走进海底世界、认识海洋生物,孩子们通过观察海洋生物标本,观看海底图片和录像,了解了许多深海异景和海洋生物的奇闻趣事,常常能够激起他们阵阵惊异的欢呼。《海底世界》、《海底的冷灯》这些描写海底奇异景物的文章,则引起孩子们美妙的想象,他们仿佛在老师的带领下潜入了深海,探寻那里无尽的奥秘。还有不少同学画出了色彩斑斓的海底城市,唱起了《小螺号》等等优美动听的与海洋有关的歌曲。有的中队则举行了海洋知识竞赛,发起了保护海洋环境的倡议。这些活动都深受儿童的喜爱,海洋的美丽富饶,海洋的神秘精彩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接促成了他们珍惜海洋、爱护海洋的愿望。
  
  其实生活中蕴涵着无数美的场景、美的事件,大自然中的趣味是无穷无尽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的源泉就是周围世界,依托这个源泉我们可以给孩子带来许许多多的精神养料。儿童则在渐次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逐步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生活的情感。
  
  例如,春天来了,一、二年级老师确定的主题是“我们在春天里聚会”。孩子们在课堂上学的是《春姑娘来了》《春雨的彩笔》《放风筝》《小蝌蚪找妈妈》这些美丽的、有趣的描写春天的诗歌、短文、童话;在校园里,在放学的路上,感受到的也是春天生机盎然、姹紫嫣红的美景。观察说话课上,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小河边看柳树,看河里的小鸭子。美术课上,他们学画校园里的小花、小草。孩子们还制作了“小草青青,亲亲小草”等许多引导全校同学爱护花草树木的小警示牌,甚至还有班级的小朋友分成了小组轮流看护一片花圃或是草地。从课堂到校园到野外,构成了一个宽阔而多彩的春光无限的大课堂。
  
  世界节水日期间,我们又引导高年级的学生关注“水”这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物。去做一做社会调查,看看自己家里、亲戚邻居家里每月的用水情况,有多少浪费现象,又有多少水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再让孩子们去网上了解水资源的现状,看看缺水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查阅资料、调查了解,孩子们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节水的必要性。他们有的制作了节水小报;有的举行了节水自主队会,用演讲、讲故事、表演小品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节水的认识;还有的还用绚丽的色彩、巧妙的构思,创作了节水宣传画。他们绘制的这些宣传画连起来达百米之长。更可贵的是孩子们还能在生活中提醒家人自觉节水,使学校教育的效应扩散到了家庭、社会。可见如果我们很好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他们是会自发创造出许多生动新颖的形式,进而更加深入地推动自我道德行为行成的。
  
  4引导实践,确保儿童主体地位
  
  节水活动的案例已经可以使我们看到儿童潜在的智慧和自我教育的力量。这种潜能是非常可贵的,正是这种力量引导着儿童人格的逐步形成。我们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一直十分注重儿童的自主性。知情意行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而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践行上。没有儿童的参与,没有他们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就不可能有他们主观能动性的激活。只有确保了儿童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情境中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处处可以见到孩子活跃的身影,以及他们智慧的显现。
  
  黑板报的布置,教室的美化,吉祥物的确定、设计,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寻找材料完成的。“丰收节”上那些扎着辫子的萝卜娃娃、戴着帽子的南瓜博士、被掏空了瓤子的镂空南瓜灯,几个水果拼成的小熊、小狗,无不是孩子奇思妙想的杰作。在“我是长翅膀的小博士”主题活动中,六年级的同学在劳技课上学习了基本的“制作火箭模型”的方法后,自己设计制作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火箭”,最大的一个有一米多高,旁边还配上了“推进器”。看着这个“巨大”的火箭,低年级的小朋友们都不禁惊叹、雀跃。元宵节操场上挂满了四年级孩子们自己做的灯笼,莲花灯、兔儿灯、纸糊的、雪碧瓶改装的,还有他们收集来的几百条灯谜,使得这个传统佳节在校园里搞得有声有色、热热闹闹。
  
  三月,结合学雷锋日和妇女节,我们引导孩子关心他人、体贴妈妈。就有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幼儿园,帮助小朋友穿衣、整理床铺、收拾房间,为小朋友表演故事,同小朋友开展游戏。而妇女节低年级的同学则为妈妈泡上一杯热茶,送上一句祝福的话;高年级的同学有的烧一样妈妈爱吃的菜,有的在劳技课上为妈妈织一条围巾。许多妈妈给老师写信,打电话,述说她们的感动。
  
  十月,我们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去收集资料开一个小小交流会。于是,他们从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找来许许多多反映祖国发展喜人成就的数据;有的还下载了图片,翻出了老照片;还有的采访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过去到今天的诸多变化。甚至有学生来到家乡的港口,拍摄照片,采访那里的工作人员,询问家乡船舶运输货物的情况。
  
  孩子们在实践中接触自然、了解社会,锻炼能力,进而获得深刻的体验,领悟其中的道理。正像李吉林老师说的:“情境”作为“人为优化的环境”,其实质就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
  
  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儿童自主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每学期都会在各年级以及全校范围内展开。这一系列既生动又深刻的教育情境,对儿童道德品质的整体协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结合行为训练课,以及各科教学中道德内容的渗透,六年下来,儿童全面、健康的优良品质基本形成。当然,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前景广阔的系统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价格观的日益多元,我们必将面临许多道德教育的新问题。这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为儿童的学习》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1版
  
  [2]《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
  
  [3]《李吉林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4月第1版

【实践情境德育提高德育实效】相关文章:

小学德育论文:影响中小学德育实效的原因08-19

张扬阅读个性提高课堂实效08-26

高职德育教师如何提高德育课程教学质量08-25

德育实践工作总结01-11

探索实践“五四”校本化德育08-18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12-07

德育实践心得体会12-15

(精选)德育实践心得体会08-25

倡导自主性提高实效性08-24

掌握谈话艺术,提高班级管理实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