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体系建设初探

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体系建设初探

时间:2022-08-16 14:13:22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体系建设初探

  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体系建设初探
  
  翟中杰,赵惜群,吕汉娜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中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道德失范问题也层出不穷,如何全面把握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现状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正在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构成这一体系的基本要素,并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体系建设应当重点注意的事项进行阐释。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3-0007-0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资助课题( XJK011ADY001);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S110144)
  
  作者简介:翟中杰(1987-),男,山西阳泉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持续提升
  
  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包括网络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在测评中,通过数据的反馈可以增强中学生对自身网络道德素质的认识,明确其应继续保持或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推动其转变观念,提升网络道德认知。同时,测评会产生激励作用,为了获得好的测评结果,中学生会主动改善其网络道德行为,逐步形成“攀比”网络道德素质,“炫耀”网络文明行为的良好风气,并在崇尚文明、追求德行的过程中,建立深厚的网络道德情感与坚韧的网络道德意志,并最终体现在良好的道德行为上。
  
  (二)有助于实现中学生网络德育教学和管理科学化
  
  测评的直接后果在于产生大量测评数据,教育者和管理者可以透过这些数据把握受教育主体的网络思想和行为动态,并依照测评结果在教学和管理上转变思路、改进方法,调整内容,增强教学和管理针对性。与此同时,随测评活动开展而逐步积累起来的测评案例、测评报告、改进方案等内容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网络德育教学与管理资源库。德育工作者可借助这些资源编写教材,实施生动的案例教学、榜样教学等,而对管理者来说,这些资源也可以成为探索新型管理模式的宝贵财富。
  
  (三)有助于引导社会舆论正确评价网络与中学生
  
  社会舆论是一股巨大的力量,马克思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和强制的力量”。恩格斯讲得更明确:“世界历史——我们不再怀疑——就在于公众舆论。”而在网络时代,社会舆论的力量更加凸显,有所偏差的社会舆论很可能遏制网络的正常发展,放大或缩小中学生所遇到的社会问题,而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恰能成为扭转相关社会舆论的重要举措。测评结果能够较为清楚和全面的表明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现状,澄清网络对中学生的正负影响,从而用客观事实引导社会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
  
  二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体系的基本要素
  
  (一)测评主体
  
  从内涵来讲,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主体是指,在针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所进行的测评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实施、监督、维护测评活动,并在某个环节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导测评活动的个人与组织。与传统测评主体相比,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主体资格的获取和主体职能的实施以其熟练掌握互联网运用知识和技能为前提。从外延来讲,主要包括测评的组织主体、测评的实施主体及测评的监管主体。与传统品德测评主体相比,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主体最明显的特征在于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结合,所谓现实性,即测评主体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和组织,在现实生活中参与测评活动,行使其测评的职权;而虚拟性,即测评主体不仅包括现实空间的个体和组织,还包括网络空间中的某些网民个体和网络组织。例如,与测评对象关系密切的网友、受测评中学生经常访问的网站、网络游戏运营商等。
  
  (二)测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整个测评体系的关键要素,要保证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在构建这一体系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三因素:首先,要依据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确定指标,因为:“社会价值观是确立学生品德测评指标的主要依据。”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发扬平等、开放、共享的网络价值观,具体可参照《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学德育大纲》等体现主导价值观的规范。其次,要依据中学生成长的阶段和相应的网络需求确定指标,如将中学生划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并根据其基本的身心特征来凝练指标。再次,依据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要素与结构确定指标,如将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划分为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志、网络道德行为四个方面,而由于四大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每一个要素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其它要素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要保证测评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在其指标设置上,必须充分覆盖各个要素。指标设置既要全面,但又不能追求数量上的均等,而应有所侧重,例如,对于外显性较强,且更容易被测量的网络道德行为,相关指标应适当增多。
  
  (三)测评方法
  
  对于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来讲,其测评方法可划分为测评的信息获取方法和信息分析与处理方法两个方面。测评的信息获取方法包括以下四种:(1)网络言行追踪法,即运用网络工具查看中学生在网上发布的信息以及其它网络活动记录,以持续获取中学生网络言行的方法。(2)网络调查获取法,即通过在网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活动,来获取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信息的方法。(3)虚拟情境测定法,即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依据测评目标和指标体系的要求,在网上创设相应的三维虚拟情境,从而在测评对象完成情境任务时获取信息。(4)传统信息获取法。测评过程中,必须坚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在网上测定方法尚未完善和成熟之际,充分发挥传统网下测定方法的优势就显得更为重要。具体包括:调查法、文献法、测验法、人物推定法等。同时,测评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方法包括:评分评语评等法,加权综合测评法,模糊综合评价法,“FRC评价法”等,由于这些方法已相对成熟,这里不再赘述。
  
  (四)测评机制
  
  测评机制是测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测评要素的粘合剂,也是整个体系顺利运作的关键环节。具体而言,主要的测评机制包括测评队伍建设机制、测评质量控制机制、测评结果反馈机制等。首先,测评队伍建设机制的完善一方面要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培训体系,培育一大批掌握网络技术,懂得测评方法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做好测评专家库建设、学校测评队伍建设和社会测评队伍建设,保证测评队伍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其次,测评质量控制机制大体囊括了测评信度控制、测评效度控制、测评心理调控等若干方面。需要指出的是,与传统测评相比,网络道德素质测评拥有自身的特征,其质量控制的难度相对较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将传统质量控制的方法简单移植,而必须紧扣网络道德素质的内在特征。再次,测评结果反馈机制是测评能否真正取得实效,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要健全这一机制,必须做到反馈的规范化,即要建立测评结果的定向发布平台,使结果快速准确的反馈给测评对象和相关人员,在此基础上设立测评结果改进监测平台,保证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最后建立测评实践的理论升华平台,使测评经验和教训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反过来更好地指导测评。
  
  三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体系建设的注意事项
  
  (一)要恰当选择测评工具
  
  在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等各环节中,会运用到各类网络应用、调查问卷、测试量表等工具,它们在测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这些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并非随意而为,也不是固定不变,而应在“恰当性”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其一,测评工具的选择应根据测评的类型而定。如个体测评可选用QQ、电子邮件等工具交流信息,而集体测评则可使用标准化调查问卷或测试量表开展大规模测评。其二,测评工具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测评对象的特性。必须选择那些符合特定测评对象身心特征和网络应用偏好的测评工具。例如,对于性格腼腆的测评对象,可以较少使用即时交流工具,转用电子邮件、问卷等方式,避免直接对话给其带来压力,给对方容留思考的时间。其三,测评工具的选择应随测评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特定测评情境中,测评主体必须能够在多种测评工具之间熟练转换和灵活运用,以快速化解测评中遇到的难题和困境,如果在测评中发现有中学生对调查问卷比较排斥,出现胡乱填写的情况,可以择机选用网上沟通的方式对其进行测评。
  
  (二)要注意对测评行为进行道德约束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测评的道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中学生群体,尤其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因此,要建立针对测评行为的道德约束机制。一方面,要对测评过程中可能出现道德失范的环节有充分了解,具体而言,在信息获取环节,测评主体可能在与测评对象沟通中获取相关隐私性息,从而为隐私泄露埋下隐患,或者运用某些网络监测工具非法获取测评对象的相关信息,直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另外,还可能出现信息获取中的强制、暴力行为;在信息分析与处理环节,测评主体可能会对依靠偏见或既定的不良印象对测评对象进行分析和评判,甚至将测评变为发泄私愤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建立针对性的道德约束体系,首先,对测评主体的职业道德培训不可或缺,使测评主体了解尊重和保护受测评学生的重要性,明确规定测评中应当禁止的行为。其次,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对信守职业道德的测评主体开展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有道德失范行为的测评主体进行惩戒,必要时追究法律责任。再次,建立相应的监督举报制度,使测评对象及其他测评参与者成为测评主体的监督者,发现问题,立即举报。
  
  (三)要注重网络道德规范的完善
  
  中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完善不仅能指导和约束中学生的网络行为,推动其网络道德素质提升,还可以在全社会形成评判网络道德素质的标准,从而为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指标和标准的选择奠定基础。就目前情况看,中学生在网络道德领域只有《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少数规范可以遵循,现有的规定在总体上较为宏观,且制定和颁布时间相对较早,其指导和规范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必须加快制定并完善中学生网络道德规范。首先,应当尽快出台全国性的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细化中学生网络道德规范,从而使中学生自身、教育主体和测评主体对网络道德素质有相对统一明确的评判标准,其次,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教育,逐步增强其社会影响力,从而使全体中学生真正了解哪些网络行为是道德的,哪些网络行为是不道德的。再次,要建立中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更新和修正制度,定期发布新规范,以适应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卫。学生品德测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 肖鸣政。品德测评理论与方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测评体系建设初探】相关文章:

机电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初探08-2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报告08-24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08-24

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初探08-18

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总结02-19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评议发言08-24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06-03

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08-24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08-24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