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15 18:55:07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韩震1王昭翮1杨经元2刘友丽1
  
  (1.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6;2.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300)
  
  [摘 要] 近几年来,云南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为其内河航运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内河水运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探索适合云南水运发展的水运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更为必要。首先,介绍了技能人才的概念、分类及模式,比较了云南不同区域的水运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进而形成了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的体系框架,并依据云南水运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提出云南水运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多元制”模式,以期为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提供可供参考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水运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制
  
  [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3) 01-0006-03
  
  引言
  
  云南作为我国高原山区省份,山岭纵横、水系交织,地缘、区位优势显著。近年来,随着国际大通道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尽快实现云南水运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满足发展中所形成的巨大水运人才需求,已成为当前云南交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内河航运的运量大、成本低,其人员需求多以执行能力强的操作型技能人员为主,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操作能力突出、教育培训周期短等优点,进一步提升其规模和水平,已经成为许多内河航运发达地区人才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云南水运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意识淡薄,较之其他内河航运发达的省份和地区,更迫切地需要培养大量善实践、懂操作的水运技能人才。目前,云南在水运技能人才培养的考培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开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对云南水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因此,探寻适合于云南水运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有力促进云南水运发展,也将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决策依据。
  
  1 水运技能人才的相关概述
  
  普遍认为,现代人才可分为科学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其中,技能型人才主要是指依赖熟练的职业操作技能,通过具体的生产、操作或服务,将技术型人才形成的设计和革新得以实现的技术操作人员。回顾人类近代发展历程,技能型人才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线操作者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成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因素Ⅲ。20世纪末,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型技能”以及“复合型多技能”人才正成为技能型人才发展的主要趋势。
  
  我国将技能型人才分为初级技能人才、中级技能人才、高级技能人才、技师和高级技师等。目前,国内学者对于高等级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的探讨较多,而针对水运业实践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还较为缺乏。一般而言,水运技能人才主要指满足内河水运发展、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系列技术操作人员,涉及领域包括: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船舶维护、修理技术,航道监测、维护和施工,港口设施及维护,航运业务等。根据云南水运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将云南水运技能人才界定为:在云南内河通航河流和库湖区,主要从事船舶驾驶、轮机工程技术以及船舶维护、修理的内河船员和技术操作人员。
  
  总体来看,许多发达国家都将技能人才培养视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加拿大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法国的“学校本位”模式、日本的“实习生制”模式,韩国的“企业教育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等。虽然培养模式千差万别,但各国都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主要办学途径,在法律保障、政府支持、成才途径及学习理念等方面也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2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为了系统掌握云南省水运技能人员的发展和需求状况,从战略高度上明确培养目标和实现途径,依据云南水运“两出省”、“三出境”通道建设的发展思路,“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研究”课题组于2010年7月——8月,以水运发展较快的澜沧江流域(景洪港)、金沙江流域(水富港)和主要库湖区(大理洱海)为对象,先后对各地方海事部门、航运企业、港口码头等单位进行走访,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现场座谈等形式,获取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
  
  调研结果显示,有9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现有水运技能人员较为缺乏,主要原因是待遇不好、流动性强(58%),层次较低、没有专门培训(55%),市场供应不足(50%)。船舶驾驶(30%)和轮机维护与修造(29%)是当前急需的水运技能专业类型。现有技能人员的学历以初中为主(52%),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培养(56%)和市场招聘(43%),“师傅传授”(88%)是专业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其次是考试培训和自学,专业学校培养几乎是空白,缺乏完善的考培体系(79%)和适用的课程设置和实验室建设(63%)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目前,被调查人员普遍参加过水上交通安全及适任考前培训,迫切希望在“职务法规”(62%)和“船舶基础知识”(53%)等方面得到脱产培训的机会(68%)。
  
  实地调研发现,云南各区域的水运发展和人才培养均呈现较大差异。澜沧江水运发展虽然受到高度重视,但由于季节性枯水和上游水电站的影响,货运发展相对缓慢,现有水运技能人员多是当地少数民族或来自四川、贵州等地,数量及素质结构呈明显下滑趋势;金沙江水运凭借与长江黄金水道的对接优势,依托上游水电站及库湖区建设,航运发展较快、前景较好,人员需求较大,当地相关部门开展水运技能人才合作培养、联合办学的需求十分迫切;大理洱海旅游航运较为成熟规范,人员相对稳定、岗位需求不多,日常运营主要是安全保障和旅游项目,一些船员还充当民俗表演者,在职培训需求较大。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实地调研,可以看出各区域水运发展各具特色,水运技能人员状况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整体看来,仍可得出以下三点共同特征:(1)水运技能人员整体需求较大,主要集中在船员从业培训及取证上,船舶修造也具有一定需求;(2)水运技能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系统培训较少,具有专业资质的培养机构几乎处于空白;(3)现有培训资源需要系统整合,围绕职业院校形成特色培养模式是必然选择和最佳途径。据此,可进一步总结出制约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1)内河船员考陪体系不健全;(2)缺乏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3)缺乏校一企、校一校合作的经验和模式。
  
  3 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的体系架构
  
  调研发现,目前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参与主体和影响因素较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特色培养体系,这既是水运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又是云南水运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人才培养战略制定的重要依据。为此,课题组综合考虑相关要素,构建了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参与主体包括:相关政府部门、职业技术学校、水运企业、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和航运类高校等;功能子系统包括:具有考试认证功能的适任考试培训系统、具有职业培养功能的学校职业培养系统和具有短期培训功能的实践操作培训系统(如图1)。
  
  其中,适任考试培训主要是针对内河船舶船员适任等级的考试及培训,为避免当前监管部门定位不明、考试培训职责不分的现状,主管部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考核与认定上,而将考前培训及考试过程委托给具有相关资质的培训机构。另外,在主管部门进行资质认定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学校职业技术教育方式,培养内河航运所需专业的学生,并通过校一企、校一校等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师资培训,建设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同时,由于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是衡量水运技能人才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可以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采取主管部门、水运企业、培训机构、相关院校等多方合作的形式,在全省按照水运区域建设若干的实操培训基地,使得水运技能人员能够更好地符合实际需求。
  
  云南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通过以上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支持、协调互动,共同实现水运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既具有扎实内河水运理论基础,又具有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适用性强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4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其培养模式选择必然要充分考虑适用性和创新性。在水运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技术学校在三大子系统中均承担了重要培养任务,为整个培养体系的良性运行起到枢纽作用,在推动人才持续发展、实现系统培养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为此,课题组针对云南水运技能职业教育提出了如下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这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技术学校(传授与水运有关专业知识的学校),针对其与政府、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共建过程,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新型合作培养方式,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办学模式。
  
  1)政府一学校的合作办学模式。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海事主管部门对学校资质的监管和认证上””,学校参与政府部门主办的相关考试培训;另外,学校可以通过申请科技立项的形式,寻求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办学支持,如,申请“船舶操纵虚拟驾驶系统”、“常规轮机教学设备”等课题。
  
  2)机构一学校的合作办学模式。项目调研中,课题组发现,目前昭通航运技校编制仍然保留,还有8名专业教师(同时隶属于昭通海事局),具有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而且能够利用“双重角色”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实习和就业。职业学校可与该类机构加强协商和沟通,发挥自身在场地、设施和办学经验的优势,进一步开展合作办学,甚至合并办学,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合理配置。
  
  3)学校一学校的合作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在航海类高校与职业技工学校间的合作,一方面航海类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在教学、科研上的相对优势为职业技工学校提供长期的师资培训;同时,职业技工学校的一些优秀毕业生,还可以申请继续教育,到协议的对口高校进行进一步深造,为云南省培养出更高层次的水运人才。
  
  4)企业一学校的合作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作为人才输出方的航海类高校与职业技工学校,对水运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教育;另一方面,作为人才输入方的企业等用人单位,向学校提供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践基地,并且通过经验交流和实际操作观摩等形式使企业从业人员与学员进行经验交流与共享。从而使云南的水运技能人才成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
  
  5结束语
  
  通过对云南水运技能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课题组充分认识到对于水运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以及培养输入的不足。云南水运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但各区域的水运发展特征不尽相同,参与水运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较多,这决定了云南水运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综合考虑适任考试、职业教育和实践培训等多方面因素,形成满足区域特色的“多元制”培养模式,为云南水运事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尤庆华,等,云南省水路运输和水运人才发展的战略思考[J]水运工程,2008,(2):1—6.
  
  [2]董奇,技能型创新人才及其培养范式之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20-22.
  
  [3]张大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7,(2): 49-51.
  
  [4]娄春晖,国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6): 77-79.
  
  [5]李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5): 35-37.
  
  [6]云南统计年鉴,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7]罗建华,论云南水运人才的需求[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95-98.
  
  [8]桂德怀,长三角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7): 26-31.
  
  [9]池建业,提高内河船员培训质量的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9-33.
  
  [10]李殊,宋章琦,提高内河船员素质的策略探析[J].中国水运,2009,(10): 111-112.
  
  [11]李贺,破解沿海及内河船员供给不足瓶颈[J].中国水运,2008,(9): 24-25.
  
  [12]杨凤翔,六种产学合作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51-52.
  
  [13]张可安,“校企合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9,(6): 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