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与财经类高职课程建设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与财经类高职课程建设

时间:2022-07-23 17:24:51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与财经类高职课程建设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与财经类高职课程建设  
  刘东波
  摘要:树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新时期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企业行业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新期盼。应根据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际,充分结合企业行业岗位工作活动要求,确定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行动导向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成功实践,催生出支撑专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特色课程和品牌课程,为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特色(示范)专业务实基础。
  关键词:行动导向;项目引导;特色及品牌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实施‘三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策略,提升河南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编号:B667,主持人:刘东波);“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对策研究”(编号:B670,主持人:付子顺)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东波(1964-)男,河南清丰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2-0057-02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把树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理念作为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两年来.教育部相继在全国三个省(区)建立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验区”建设必须把教学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整体改革和有序推进的突破口。而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必须坚持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与设计,尝试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不断探索以项目引导、实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为基础的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推动不同类型和特点课程改革实践,努力培育特色课程与品牌课程。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理念
  姜大源、赵志群等职教专家把“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引入国家示范性院校教学建设与改革之后.在全国职业教育界掀起不小的波浪。继续坚持三段式教育模式.还是以能力本位为基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成为高职院校和教育理论界争执的焦点。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平台和空间。不管实施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强化学生应用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是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本文以财经类高职教育为例.探索确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三个支撑点。
  (一)高职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办学主体和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经常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财经类高职教育,应该培养企业,行业基层一线从事经营管理基础工作具有一定管理策略的“操作员”,如营销员、会计员、统计员、报关员等.这些人员是企业这台复杂机器良性运转的基础。把这一层面的人员培养好.就说明这个企业的根基扎牢了。待企业经过若干年发展走向成功和辉煌的时候.这些人员将会成为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和中坚力量。因此,财经类高职培养的是企业的基石和未来发展的“后备军”,处于企业人才培养链的“始端”。与职业教育理论界把“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是相互统一的。
  (二)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林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一文中,把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竞争力分为四个层面.即岗位操作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最高层面的职业创新能力川。财经类高职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应涵盖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市场的感悟能力。财经类人才毕业之后不管从事农业、工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要面对一个十分复杂的市场.对市场各种要素必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市场是在不断变动当中,如何适应市场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市场的预测力、把握度、洞察力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适应和主导市场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如,对国际金融危机及走向的认识和分析.应该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二是对基本经济规律的了解。所谓“经管”,就是要求学生既懂经济又会管理.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先使学生学会了解和思考经济规律。在人才培养要求上,对理论知识的适度够用.应该包括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经济规律处理社会现实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分析经济现象,如搞一些小的创意方案、经济游戏、企业策划书,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一般技术和管理问题等,进而开发学生的智能。三是掌握扎实的专门技能。专门技能是学生走向社会所应具备的基础技能,作为高职院校,必须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定位.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为其找到最初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四是对环境的适应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生存环境、发展环境等.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学校应该对此进行科学设计.做出一套教学方案,尽量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见识、多体验、多实践、多失败,从中得到磨炼和提高。五是创业创新能力。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工作.具备一定的创业、创新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与理工科专业学生不同,承担的任务和所处岗位素质要求差别很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这一点。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提出。基于财经类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职教专家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方案要求.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提出以下设想。一是把企业岗位和其工作过程引伸到市场变化形态和行业政策制订之中,使职业工作岗位规格标准与企业外部条件变化充分结合.更加准确地对完成企业岗位任务素质标准进行明晰。如商场(超市、卖场)柜台经理岗位,不但要学会在企业内如何做好这个经理.而且要具备分析企业外瞬息万变市场动态的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为此,专业教师所制定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案,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分析和市场策划案例,应要求学生参加到方案的前期论证、设计及实际运行之中,实现师生共同参与的目的。二是对工作活动周围技术性工作进行疏理和整合。作为基层一线岗位的管理人员,不但对自己的岗位标准有一个正确的分析,而且要对四周的技术岗位给予熟悉和了解。特别是农业生产企业、加工制造业,要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趋向,模拟一系列“工作过程”方案,设计成工作流程图和岗位链.让学生去认知和掌握。三是把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变为行动导向方案。应采取校内外基地结合、校内外两种文化结合、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充分体现财经类高职特点,把方案延伸到文化层面.使学生既能吸取当代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又能了解和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
  二、“项目引导”模式尝试及经验
  徐国庆在“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一文中指出.按照工作体系设计课程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增强学生的任务意识,使他们从关注“知道什么”转向“要做什么”,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21。把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是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根据人才培养能力要求和企业实际岗位标准,把课程分解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对应企业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有的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互动.有的需走进实训室师生亲自动手,有的走向企业行业实际岗位让学生亲自操练,把课堂、实训基地和企业车间(超市)融合在一起。摒弃教师拿着课本照本宣科,学生按照要求记笔记的传统和过时做法。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应该明白,对市场和企业工作岗位的熟悉度和认知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和条件。只有把课本内容肢解为一系列项目.然后拿到车间、超市和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知识实物二对照,才能使学生真正能够准确把握和牢固掌握必学、必做、必会的专业基本技能。财经类专业应用技能很多看不见、摸不着,靠大脑的思考和感悟,给教师教学工作和设计教学方案带来一定困难。为此,让专业课教师先走一步,深入市场和企业当中进行深层次调研和实践,对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案十分重要。
  现以理、工、经管结合紧密的汽车营销类专业核心课程《汽车营销》为典型个案,进而分析“项目引导”教学模式。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要求,把该课程分为若干个营销实例,对不同型号、不同用途、不同性能的汽车销售技术,设计为不同的营销案例或项目.在汽车业营销理论指导下,在生产、流通、销售、维护现场,师生共同向企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和维修师傅学习。通过“项目引导”,还可不断丰富企业行业人员的理论基础。因为他们很难抽出专门时间到高校进行学习和培训,高校师生怀揣知识下车间.弥补企业员工这一缺憾,节省了企业的培训教育成本.真正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目的。与工科专业有明显不同的是,工科对应的是具体的工作岗位及其工作过程,一个岗位可能是一个职业、一门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其岗位上工作一辈子,达到精益求精。而财经类专业所对应的企业岗位是动态和变化的,范围是无限的,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无形智慧十分丰富而广泛,有时可能是一生学无止境。为此,“项目引导”教学模式对于财经类专业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困难更大,它需要集合很多知识和技能,外延不好把握。若把握的准确.可以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增强服务社会功能的目的。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教学改革失败或走一些弯路。
  财经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不断探析,可得出三条基本经验。一是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各方面素质要求和综合素质标准比理工科教师要高得多;二是校内模拟、校外实训和社会调研工作的深度、广度不是一般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可以满足的,必须进行科学设计和深层次挖掘.特别是对一些无形资源的吸纳.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三是课程改革没有更多的成功经验可循,需要教师在高职教育理念和市场经济规则指导下.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实际、企业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成长进步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谋划。
  三、努力培育特色课程与品牌课程
  姜大源教授讲.课程始终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门技能。站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大平台上,认真审视课程建设和改革,其最终目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培育和打造特色课程。只有培育出体现时代要求和企业岗位急需的特色课程.才能使财经类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事业更有针对性。专业特色的根本是课程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要有若干门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要想培养出更多的适应企业行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和管理骨干.高职院校特色课程建设是重中之重。
  柴福洪在“论职业、专业与高职专业设置”一文中指出.只有根据地区经济结构和依托企业行业进行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并在专业标准上设计开发出特有技术与能力.才能培育出真正体现地区和行业特色的特色专业f41。要办好一所高职院校,根本问题是靠特色专业的支撑,而特色专业要靠几门品牌课程的支撑。何为品牌课程呢?应是特色课程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达到对专业竞争力形成起顶梁柱作用。课程改革的成功,可以形成若干门特色课程,要从中培育出几门品牌课程就不是一件易事。国家级精品课可以称之为品牌,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所承担的主干课程也应成为品牌,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的课程方案也可称之为品牌课程.这些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所把握的。同时,还有一些课程,虽然没有上述课程那么重的份量和如此高的荣誉.但却代表一所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对学校建设发展和走向起引导作用的课程,也应称之为品牌课程。一所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可以是多方面的,哪个专业办的好、学生哪方面的技能比较过硬应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学术界所强调的“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其核心代表办学的重心所在,灵魂代表一种治学精神和校园文化.体现人才培养工作者的基本价值观念。当代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经过十几年不懈探索走向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每一位自愿献身人民职教事业的人都应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建设和改革大潮中做一个优秀的领跑者,为培育出在全国或区域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课程、品牌课程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l]高林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一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柴福洪,论职业、专业与高职专业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与财经类高职课程建设】相关文章:

浅谈行动导向法的哲学理论08-05

浅谈行动导向法的哲学理论论文08-26

以就业为导向的《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08-05

高职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开发08-17

行动导向教学法与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08-20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改革探索08-04

行动导向理念的运用及优势08-17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考核评价研究——以高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为例08-19

高职C语言课程教学论文08-23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论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