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之我见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2-07-23 10:59:58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之我见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之我见  
  唐琦斯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还适应不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促进高职高专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对现行高职高专教育的现状进行反思,深化改革,走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之路。要改革管理模式,转变管理职能,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正确方向,明确培养目标,以现代先进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严格学制,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育质量,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机制,确保高职高专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管理行政化;深化改革;机制转换;方法创新
  作者简介:唐琦斯(1952-),男,广西河池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文学教育学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2-0026-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级各类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也不断有所提高.不但满足了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其它事业比,教育的发展还相对落后.特别是高职高专教育虽有较大的量的扩张。但质的提高却相当的滞后,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落实党的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刻认识高职高专教育当下存在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大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力度.努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高职高专教育。本文仅就当前高职高专教育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应采取的改革措施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在高校管理上,必须改变行政化的倾向.恢复高校管理在法治条件下的科学民主精神
  高职高专教育这个领域和社会其它领域比,除了具有管理的一般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源于高职高专教育是育人的机构,是培养高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熔炉,是学术研究与交流的殿堂.是传播知识、开启文明、科学发现、技术发展的基地,是迸发新观念、新思想和理论创新的先锋。科学性、学术性、民主性、自由探索性和实践创新性应是其自身固有的特点,而管理的行政化强调的是高度的权力支配.强调的是绝对服从的刚性管理。高校内部的所有资源配置,所有的决策决定.一律由校长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系统所控制.一切按行政权力意志办事。学校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德才,取决于行政权力的是否正确运用.这和高校的内在特点要求和内在发展规律是极不相容的.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基本上沿袭行政管理的模式和普通大学的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管理行政化的弊端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大学管理行政化的体制下.行政权力第一,衙门作风盛行,官僚主义严重,滋生了种种弊端:或置学术权力于行政权力之下,人才为单位所有,广大教职工只能当领导的驯服工具.听从领导控制:或领导一人独大,把单位一切资源占为己有:或意气用事,主观随意.严重背离科学管理之道和教育规律:或追求政绩,大搞形式主义:或强化官僚机构.忽视教学第一线的权利与权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严重地影响了高校功能的发挥,阻碍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挫伤和扼杀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高校的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因此.要改变高职高专教育的现状,必须首先从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人手.强化学术权力,切实解决管理行政化的单一体制单一模式问题。要改变或否定一个长期形成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单靠高校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做到的。其次,要创造良好的改革条件和环境.一要有法律的支持,人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完善高校管理的立法,在法治的框架的前提下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改革。二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积极的舆论支持,提高整个社会对现行高职高专管理弊端的危害性和高校管理体制、模式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三是要有上级党政的精心组织和有力指导.使改革的阻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四是要开展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总之,要解决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体制性、制度性问题。
  二、在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上.必须完善培训机制和机构.克服只使用不培训或只要专业符合便人可为师的倾向
  名大学不在规模大而在名师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这些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发展迅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老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然而好的教师却越来越少,这已成为当下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之一。师资不能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招生人数的扩大和招生专业的增多,各级各类高校对教师的需求量也在猛增.而社会适合做教师的人才量是有限的。二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专门培养师资的高校日愈减少,很多新教师多是从非师范院校出来的,他们大多没经过正规的系统的师资培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欠缺,其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提高是有限的。三是现有的教师普遍工作量重,又缺乏自学或继续培训的制度和经费保障。四是很多新的专业缺乏上一级的师资培训学校或机构。五是向社会聘请的兼职教师良莠不分,不少人是为经济利益而为雇佣的。六是由于利益和偏见.高校优秀毕业生是很少愿意当教师的。七是稍有名气的教师多提上各级行政管理岗位而远离了教学第一线……所有这些,都导致了高校教师数量的不足,素质的低下,从而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滑坡。
  一所高校没有一支优秀的充足的师资队伍,要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高级创新型人才只能成为空谈。因此,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下大力气切实抓紧抓好。全国要设立有若干所专门培养各专业师资的学校或机构.要选拔适合当教师的优秀人才、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凡选聘当高校教师的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要重新进行排查认定,该进修培训的要进修培训.不合格的要给予分流安排。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有政策和法律支持,要有制度保障,要有经费的投入,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的方法问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
  三、在培养目标上,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不能纯粹成为政治的附属: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注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要克服过去那种纯政治或纯学术(专业知识)的育人倾向
  在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上,邓小平“四有”新人的概括还比较全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四有新人”还应包含负责任、有思想、善发现、能创新、勇实践这样基本的素质目标要求。
  我们的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对总的培养目标不是不明确.但在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影响和驱动下.对正确培养目标的落实是很不全面的,具体表现在重“教书”轻“育人”上。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人文”:重“技能”轻“品德”。有的教师不能作为学生的道德表率.有的缺失人文的精神和魅力。造成部分学生信仰的危机,道德的滑坡,人文的匮缺。《礼记·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任何教育,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学会做人是人生的根本,教育的责任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I21因此,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要把人文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人文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和多方面的:历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都应该成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大学培养的目标是全面的.学生的发展也应该是全面和协调的.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有社会责任的教育。
  四、在教学内容上.要摈弃那些陈旧的,过时的无用的知识.而着重选择那些最科学、最先进、最现代、最实用、最前沿的知识
  教学内容要为教育培养目标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既要根据专业的要求来选择内容,又不能忽视各专业都应开设的公共知识,特别是人文知识方面的内容。
  好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进步成长的基础.因此对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是教学内容的关键环节。而当下高职高专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或大纲要求.谁都可以编教材,只要交版权费,谁都可以出版。不少教材陈陈相因、互相抄袭,或内容陈旧,错漏百出.不能反映专业学科发展的水平和最新成果:或粗制滥造、内容零乱,构不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个别高校,根本没有能力编写教材,但为了有“编写教材”的科研成果,也组织人员东拼西凑.没什么科学性系统性可言。一些教材管理人员为了经济利益,专门向出版商、教材供应商订购三流四流的教材.而教师是发什么教材就教什么教材。上述情况在专科学校中尤为严重。
  要解决优质教材问题.必须要有统一的教材编写审查管理机构和教材发行管理机构,高校教材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学科权威专家来编写,教材的发行必须是经审查认定的正规出版社发行,教材的征订必须选择能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的教材。要切实解决教材利益上的不当竞争.保证所有的高校尽可能地选择和使用第一流的教材。
  五、在教学方法培养模式上要考虑学生的共性.更要考虑学生的个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提出多年也实践多年,但我们始终没有摆脱传授灌输型的传统模式。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只能是统一集中施教。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机制也只能让我们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去考量学生.用同一模型去生产产品。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瓣叶子,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是有个性特点的人,天生异才各有用.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类型的。但我们的教育却用一个标准衡量人要求人.用同一个方法同一个模子去制造人,只追求共性而扼杀个性.这是既违反哲理也违反物理和违反人性.教育也因此而扼杀了多少天才。
  教育要尊重人格.学校要给学生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教学的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于激发学生不同的内在特质和潜能,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因材施教。老师要把每一个学生看作可塑之材.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的不同而实施教学。可采取共类教学与分类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等方法。教师要学深入学生,密切联系学生.有条件的地方还应把因材施教纳入工作计划.落实教学安排,保证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施教”时间,加强师生的互动,如是,则每个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进步成长。
  六、在学制与就业的关系上.不能因就业的压力而缩短学制
  学制与就业本来是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两个方面。可是这年来,各方面迫于就业的压力,使两者的矛盾日愈突出。不少学校缩短教学时间.让学生提前所谓的“实习”和就业.如有的高职高专实行的所谓“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出去找单位就业.甚至有的实行“1.5+1.5”模式,让学生提前所谓的“实习”和就业,这也是众所周知的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说.学制是保证学生在校学习必要时间的法定保证,各个学校必须严格遵守。随意缩短学制必然以牺牲教育质量、牺牲学生利益为代价,必然会造成本来不够扎实的高职高专教育更加浮躁,必然会造成学生知识的残缺和能力的下降.进而必然会造成整个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必须清醒认识随意缩短学制给学生、给学校、给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要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确保学制的严肃性和完整性。
  要解决学制问题就要把学制与就业分离。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主要职责.而使用则应该是社会的职责。因此政府和企业要承担起更多的毕业生就业安置的主体责任。要坚决废除那种要求高校单方面完成就业率,以就业率的多少分配招生指标的做法。特别是未毕业就提前要就业率的做法。这样,高校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搞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就能克服因就业压力而缩短学习时间缩短学制的毛病.学生就不会出现“被就业”的现象。
  七、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坚决杜绝过去评估中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
  过去的评估.多受到社会及师生的病诟。究其原因.实质上是高度行政化体制下“官本位”影响的结果。官僚主义,权力本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拿其评估体系的指标来看,总的特征是脱离实际、想当然、冗杂、繁琐、缺乏可操作性。它重共性、轻个性:重以往,轻现在;重材料,轻实际: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内容;重接待,轻事实。不少学校为了顺利通过评估,用一年甚至两年时间,在那里泡制迎评材料。于是乎,评估是否通过,除了一些硬性条件外,主要还在于你一两年来的材料准备是否充分接待是否到位。评估一结束,学校又恢复了往日的常态。
  我们说.评估是对一个高校发展现状的客观评价.是对一所高校未来发展的引领和导向,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为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评估的机构应该是专业的和中立的,应建立以社会中介为主体的评估机构.以保证评估的客观和公正。评估的指标体系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灵活的、具有可行性的。要关注高校教育的现状和发展,重视物更重视人:重视硬件更重要重视软件:重视知识能力更重视人文精神;重视经济效益更重视社会效益:重视外延规模更重视内涵素质。要切忌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应体现简明、简洁、简要的特点,要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新旧体制交替的历史时刻,改革是一切发展的唯一出路.当今时代对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必须深刻自我反省.自我否定之否定,深化改革,创新思想观念,增强社会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事业.
  参考文献:
  [l]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5(13):49-52.
  [2]胡卢.把握时代定位,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J],中国职业教育.2010(13):1-11.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之我见】相关文章:

共享之我见作文04-26

共享之我见作文11-01

幸福之我见作文08-14

课文“教学”之我见08-07

“虚构、说谎”之我见08-05

写字教学之我见08-05

校园管理之我见08-13

集体备课之我见08-13

班级管理之我见08-17

口语交际之我见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