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教会学生形象说理

教会学生形象说理

时间:2022-08-17 16:43:3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会学生形象说理

谈到议论文的说理,不少人总以为只有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方式的抽象思维进行。其实不然。用形象 思维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说理,进行形象化的议论。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就曾说过:“我很相信说理文要 写好,也还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
    写作议论文时,怎样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形象化的议论呢?
    一、描绘画面
    描绘画面,就是在议论文中进行说理时,不是单从理念出发去进行抽象议论,而是着力描绘一个画面, 让读者从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中去理解并接受文章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在《庄暴见孟子》这篇议论文中,孟子为了论证“与民同乐,则王矣”的观点,没有从道理上去进行推 论,而是精雕细刻地为读者描绘了两幅图画,从这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政治形式)中去归纳出文章的主题 思想。
    第一幅画面描绘了由于国君追求享乐,不惜劳民伤财,致使百姓生活艰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引起 百姓怨声载道的情景。
    第二幅画面是“黎庶安乐”图。它写出国君在享乐时应考虑到民生疾苦。百姓们如果能够活下去,能够 保住身家性命,他们就会祝愿国君的康健。
    这两幅画面虽然只是形象描绘,但从本质上说还是在说明道理。因为看完画面,一定要追究其原因:为 什么人们怨声载道?为什么“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答案只有一个:是否“与民同乐”。这 个答案点出了苛政的弊害,得出了本文的结论:“今王与民同乐,则王矣。”两幅形象描绘的画面,却使抽 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齐王欣然接受。
    类似这样的说理方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屡见不鲜,后代学者也经常运用,如贾谊的《过秦论》与《论积 贮疏》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二、勾画形象
    在议论文中,为了阐述抽象事理,或是批驳某一谬论,有时也可以通过某一形象的精心勾画来帮助说理 。这样做不仅幽默风趣,而且可以使行文多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 级的分析》一文中就用了这种手法来勾画旧社会里小资产阶级中一部分人的形象:
    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的地位。他们看见 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
    在上面这段文字中,毛泽东边议论边勾画“这种人”,“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 的涎水”的形象,使文章叙议结合,浑然一体,充分揭示了“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的嘴脸。
    论说文中的勾画形象,有时和生动的比喻结合进行。读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人,大都不会 忘记鲁迅笔下的叭儿狗的形象:
    ……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 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
    寥寥几笔,惟妙惟肖地把这些资产阶级走狗丑恶的嘴脸揭露了出来。“是狗”,说其本质;“像猫”, 揭其伪装。怎样的一副猫脸呢:“折中,公允,调和,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 ’。”因为用“猫脸”掩盖了其“狗性”,所以这种叭儿狗更具有迷惑性、欺骗性。由于叭儿狗的虚伪性、 欺骗性,必然得到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宠爱,因而也就一直得以流传。作者就是这样,三言两语就狗的比喻 作了形象的描绘,阐明了叭儿狗必须痛打的道理。
    三、妙用比喻
    议论文中,利用比喻手段来进行说理是极其常见的。这种方式是通过揭示事物之间具有同类性质或相同 特点来进行说理论证,使人们对抽象事物获得具体形象的感受。例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为了论 证“四个现代化需要的是真心实意、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需要的是勤奋努力、虚怀若谷、老老实实的好作风 ”这个中心论点,以南郭先生为喻,通过南郭先生“混”的行为,“装”的伎俩,“溜”的下场的事实,使 “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现象、实质与危害昭然若揭,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示。
    《劝学》一文更是通篇运用比喻,使人对所说道理理解得具体生动,全面深刻,而又不觉得重复腻烦。 文中有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有正反 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有 反复设喻,如“qì@①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说明一个共同 的道理:学习的重要作用。
    在运用比喻时,有的单说比喻而将道理隐含其中,留给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 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等。有的设了比喻,引出道理后,再 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课文第三段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作进一步论证。
    全文极少抽象说理,所引比喻多是生活中常见事物,形象具体,所以读了以后使人感到津津有味,从有 味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讲述故事
    为了说理,有时可以选择一个典型故事进行叙述,然后针对这个故事加以评述,画龙点睛地揭示道理。 这在古代论说文中颇为常见。韩非的《五矗》就是一例。
    韩非为了阐明“不期修古”的论点,除了举例和分析进行论证外,还说了“守株待兔”的故事,然后进 行评述,一句话将故事扣住了论题:“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反对因循守旧,反对 固步自封的道理本来十分抽象,可作者以一个故事,尤其是故事中的“笑”字,与论题有机联系起来:一个 是为新圣所“笑”字,一个“身为宋国笑”,深刻地揭示出“法先王”观点的幼稚可笑。
    论说文中讲故事,有时为了需要可以连用。吕叔湘先生的《谈谈虚和实的关系》一文就是这样。他在论 文中用“有眼与无眼”的故事来说明“光是观察也不容易”;用禅宗和尚的故事来形象地论证:前人的理论 是我们的财富,但只是一种参考,要用自己的观点来验证。此外,作者还用了达尔文的事例,门捷列夫的事 例,叶斯丕森的事例等。这样,不但使论述的问题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而且可以使文章变得到娓娓动听, 避免议论文容易出现的干瘪枯燥的毛病。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形象说理的方法。这几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但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特别需要 提及的是,形象说理中的“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概念内涵有所不同。前者可塑造,通过场面和 情节详尽地描述出来,后者则是使抽象道理形象化,深奥道理通俗化的一种议论形式。我们写作议论文时一 定要区分清楚,这样才能写出形象生动、说服有力的议论文章来。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足右加支

教会学生形象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