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科学设计志愿

科学设计志愿

时间:2022-08-13 05:58:16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科学设计志愿

一、选择志愿的原则

(一)量身打造是前提

目前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主要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在考分入围的情况下才依照专业志愿情况安排专业。因此考生实事评估自己的实力与特点,摆好自己的位置,是填报志愿的依据。如果说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在学校乃至省市都处于前列,高考成绩在省内能达上等,那么填志愿时所有学校和专业都在其挑选之列。如果某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尚可,平常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高考成绩虽能达到普通本科分数线,但到不了重点线以上,那么适合该考生的学校志愿是普通本科院校,重点学校不适合该考生,可免予考虑。又如某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平平,估计高考成绩顶多在本科线附近,那么他选择志愿的学校便大受限制,重点名牌大学固然不适合他,省级重点院校也不适合他,志愿填好了可以上普通的本科院校,普通的专业。所以量身很重要,填报志愿时的量身需要考虑若干要素,首先是分析待选择院校的投档线水平,估计自己条件够得上的学校才予以列选。这就应该考虑到以下一些因素:

  1、掌握该地当年的招生院校、专业、人数,弄清哪些属统招院校或专业,哪些属定向招生,哪些属委托代培等。

  2、近年来该院校招生录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以及近年来该院校在本省市录取新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实际录取数、录取分数线等数据。不仅要从横向看近几年的专业设置,招生政策和招生人数上的变化,还要从纵向去了解所处的相对位置,因为即使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不同年的录取分数线也不相同,要仔细分析。

  3、根据考生本人学习成绩和统考发挥情况,推断自己在本校、县、省考生中的位置。恰如其分地确定自己的相对位置,在实力具备的基础上考虑志趣。

  4、了解《体检标准》,以及考生身体状况有无限报的专业。了解哪些院校在政审方面对考生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有些特殊的限制性条件。

  在此基础上,各考生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1、专业方向及毕业生去向。如专业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长,符合自己的优势相关科目,毕业后就业前景如何等等,将专业、将来的工作、志趣理想与实力联系在一起。

  2、院校的名望和办学条件,毕业后考研条件,以及所在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饮食习惯、生活条件及交通情况。

  3、院校的助学条件,包括收费标准,奖、贷学金发放办法,勤工助学措施,以及学生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等。

以上各因素都是每位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依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认清形势,找准位置,确定目标,实事求是。

(二)符合个人志向和兴趣

志向和兴趣隐藏着学习的动力,符合自己的事,做起来便有兴趣,即使有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有毅力、有持久的动力去做好。但考生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志向在哪里,从大的方面讲是志在理工、文史还是艺术,小一些说对政法、医药、经济或工程等哪一类更感兴趣?是毕 业后立即投身于某一类职业还是打好基础后继续深造?志向和兴趣越具体,志愿的目标指向 也越明确。

从以往的情形看,有一小部分考生只埋头复习备考,对填报志愿的事情很少考虑,甚至把填报志愿的事情完全推给家长或学校,而有些家长也乐此不疲,而且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家长说了算,结果是有些考生虽考上大学,但对所学专业一点也不感兴趣,由厌学而弃学,造成了不良后果。所以无论自己考虑志愿或家长参谋都要顾及考生的志向和兴趣所在。

(三)把准第一志愿

1、由于绝大多数院校的生源从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特别是名牌院校,热门院校、热门专业一般不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慎重填报各录取批的第一志愿,如果填报不好,可能这一批志愿都要落空,所以切记,第一志愿是靶心,选错目标,就不可能中的。

2、大量事实证明,各个院校及各个大学的每个系,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这是可以理解的。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你第一志愿就报了我的院校(或系科),说明你信任我这所 院校,热爱这个专业,我当然欢迎这样的考生。同时,这样的考生到校后不闹专业情绪,安心学习;这样的考生相关科目好的比例高,成才可能性大。从录取体制上看,随着高校录取 体制改革,扩大了学校录取新生的权利,使第一志愿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了。特别实行网上录取后,第一批录取院校在第一批院校的控制分数以上,调阅考生档案及考生录取与否均由学校决定,遗留问题由学校处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实行必要的监督。第二批录取院校,除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外,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方法,即根据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按学校招生人数的120%提供档案,由学校按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第三批录取的院校,有的地区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方法,有的采取“分段录取”的方法,即在达到最低分数线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分段,参考考生所报志愿顺序,学校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三批录取院校,不同的录取方法,决定了第一志愿不同的重要程度,其中第一批录取院校的第一志愿最为重要,因为调多少份档案、录取与否,由学校决定,由学校说了算。总之,无论哪批录取院校,选好第一志愿都至关重要。

3、填报各批第一志愿时,(1)依据基本类别,范围内要“稳”,范围外要“冷”。就是说,如果估计自己最大可能在第二批院校录取,那最好在第二批院校内选招生数多的,估计自己的考分高出其近几年录取平均分数的院校为第一志愿。如果估计的考分在其平均分附近,被该院校(或该批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应该在该校中选其“冷”的专业,或者在该批院校中选冷的院校,(2)选报第一志愿时,不要过高、过专、过热、过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着眼录取。

(四)第二志愿要稳妥

名校或重点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很高,但并不是所有本科院校都拒绝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而且不少重点高校都预留出一定比例招收高分二志愿考生,事实上每年二志愿录取率都达到 20%左右。因此认真对待第二志愿是明智的,往往第二志愿能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使他起“死”回“生”。选填第二志愿要遵循以下原则:

在以上原则基础上,也要注意一些技巧。对于那些分数高又无十足把握上第一志愿,但又不愿上二、三流一本学校的考生,第二志愿可以考虑填报一些特意为高分第二志愿的考生留出名额的重点院校甚至名牌高校。其实现在 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对第二志愿高分的考生产生兴趣,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近年来他们在对待“高分二志愿”问题上都表现出积极态度。而且教育主管部门早有说法:不得拒录高分二志愿考生,教育部也从机制上对此加以保证。对于分数达到一本的考生,在选填第二志愿时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一本第一志愿“赌”一所较好的重点高校,但不把希望全部寄托于它,第二志愿填一所本省较为一般的重点高校,确保能上重点;第二种就是一本志愿全“赌”好的重点高校,但做好“输光”的心理准备,关键的二本第一志愿填一所较好的普通高校,像北方工大等。第一种选择适合看中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之分的考生,第二种选择适合看中学校真正实力的考生。每个考生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去选择。对分数在一本和二本之间的考生,基本不用过多考虑一本的志愿,关键是填好二本志愿,那些高考发挥得不太理想,但有非常强的考研愿望的考生,可考虑北京一些相对一般的普通高校。不管怎么说,第二志愿的录取率远低于第一志愿的录取率,第三志愿的录取率更小得多,因此,不如采取“冲第一,保第二”的方式,把第二志愿作为保底专业对待更稳妥。

(五)梯度要合理

同一批院校中,各院校的名气、实力不同,教学设备、条件不同、师资力量强弱不同,招生专业有“冷”有“热”,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等,使得同一批院校录取分数有高有低,自然形成了分数高低的梯度,决定了各类院校的顺序与位置。如果志愿梯度不合理,如果第一志愿落选,要不后续志愿失效,要不就志愿“狂跌”。

既然填报第一志愿十分关键,那么考生是否可以放弃第二、第三志愿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无论第一志愿录取的比例有多高,但毕竟未达到100%,有些重点高校预留一定名额招第二志愿考生,也有些学校设定级差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总有一部分考生是由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录取的。只要有一丝希望,考生就应牢牢抓住。并不是所有高校的第一志愿档案都绰绰有余,有的高校如农业、林业、矿业、石油等院校以及某些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校,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高校,往往由于考生对其缺乏认识和了解,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可能不多,相应地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就会起作用。还有另外一种情形: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数量较志愿学校录取计划数量多,但上线者并不多,这时录取学校就得考虑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了。

(六)要填“服从分配

在考生志愿信息卡上,每一批次的志愿栏后面都有“服从”栏。设置该栏,是为了增加部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考生当然都希望按志愿录取,但是由于受信息材料,预测、决策方法等因素限制,有的考生会把志愿报得较高,有的考生则处理不好三个志愿之间的“梯度”关系,以致第一和两个并列二志愿相继落空。“服从”栏则有利防止不应出现的落选问题。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服从”二字绝对不可忽视,特别是对竞争能力较差的考生,更是如此,“服从”二字,有时比第二、第三志愿录取几率还高。

“服从”栏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学校服从”:当所填的各个志愿学校都未录取你时,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院校;二是“专业服从”:当你的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填的各个专业均未录取时,你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考生如果确认“服从分配”,则一方面给自己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另一方面接受了必须按调配入学的义务,极可能调剂录取的学校或专业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要有心理准备。填了服从就会按服从在缺额的招生计划中优先调配比较好的学校或专业。服从调配者一旦被录取,就必须到录取你的院校就读,否则,会影响国家招生计划的完成。因此,对于这一栏目,考生既要充分重视,又要慎重填涂,表态具体明确。

“服从”栏填写应注意三点:

1、填写“是否服从”栏时不可含糊不清,要明确表态,也不可空着不填,凡“空白”将按不服从分配对待。

2、填写要具体,写明服从哪些学校,哪些专业,可以按自己意愿多写几个具体专业。这样填,有关专业的招生人员容易下决心。

3、有范围的表态,可填服从除哪类院校或除哪些专业之外的任何专业。

我们注意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近几年,在填报志愿中,越来越多的考生“不服从”调剂,致使招办无能为力,他们也因此不得不落榜。与此同时,为给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有些省市取消“服从”志愿,改为增加志愿个数。


二、全面衡量自己实力

 (一)竞争实力有几分

虽然高校招生录取率逐年增加,但总体上升学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录取中,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专科学校。一般情况下,这三个层次的院校在高考时分为三批录取,并且有三个层次的调档分数线。由于多种原因,每个考区内不同的招生院校和专业,又形成了“冷”与“热”的区别。在熟悉了这些情况之后,要根据自己的成绩,看看能填哪一类的院校和专业。既要看总成绩,又要看相关科目的成绩。各院校在确定了调档比例之后,首先是以总分来调阅档案的。调档分数线不是在进到录取地点之前所能够确定的,它要根据报考人数及考生成绩等,在录取现场来确定。不同年份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不同,报考人数不同,因此各年份的调档分数线也不尽相同,各个学校情况不同,调档分数线也不同。每个考生首先要预测自己能进入哪一类院校的调档线,再来确定自己的志愿。各校在录取时,除看德智体诸方面条件外,还要看相关科目的成绩。如清华大学看重的相关科目为数学、物理和外语,因为它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尽管总分达到了调档分数线,但如果这三门课程的基础不好,就会对未来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进入调档线的考生,相关科目成绩不佳,也可能被淘汰。反之,在进入了学校的调档线后,相关科目突出,尽管总分比别人低一些,被录取的可能性也很大。

根据高中三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高三总复习时一模、二模的成绩大体可以给自己的成绩档次一个定位,得出本人高考的竞争实力。

(二)越过哪条录取分数线

对于未来的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如果发挥正常自己能得多少分,那是很难估计的,因为变数太多。但如同求解函数的值域一样,推测自己能落入3条分数线的哪一个区域则是可能的。我们知道,各省的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它既受当年招生计划数与报考人数的制约,也受当年试题难度及全省考生考分情况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学毕业生人数没有太大变化,而高等学校又扩招的话,本省升学率就会增加,各批分数线就相对下移;高考试题多数考生都感觉偏难,总体得分减少时,分数线也会下移。

(三)身体状况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了 12种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能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此外,还规定了对某些疾病或生理缺陷者限报的专业,每个考生应该严肃认真的参加体格检查,根据体检结果,对照体检标准,看自己能报什么专业,不能报什么专业。每年都有少量学生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未被录取,或被分配到非本人志愿的专业。综上所述,考生的身体状况对于报考学校专业的选择起到直接作用。考生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有些专业如化学、化工、光谱物理等,对于人的颜色辨别能力要求很高,如果考生存在色盲或色弱的先天疾病,则不能报考此类专业,具体情况请参考本书的考生体检部分。同样,某些专业,如采矿、勘探等,需要考生身体状况优秀,而且只招男性,女性学生由于生理因素,不能报考此类专业。同样,某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只招收女性,因此,考生要考虑到个人的身体状况能否满足该专业的要求。另外,学校的位置、饮食习惯,以及气候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造成南北、东西差异较大,因而,考生在选报志愿时,也要兼顾到这一因素。对于专业的选择,女生比较适合的专业有:法律、政治类、外语、中文、会计、管理和经济类、师范类,这些专业可充分发挥女生的记忆力强,语言天赋高,亲和力、沟通能力强和有耐心、细致敏锐的相对优势。

(四)兴趣特长与职业取向

兴趣与特长是人的两个方面,一般被认为是预见事业是否成功的两个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感兴趣的东西未必适合他去从事,只有对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有兴趣的人,才能胜任他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特长又称为“性向特长”,是指完成某一特定的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潜在能力。在与自己 性向特长相吻合的事业或专业领域内,往往可以比较快地获得成功。

选择了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专业,兴趣会成为他执着努力的强有力的动力,无疑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好的成绩。

(六)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经济状况不一样,在志愿卡上对大学的选择应有所区别。小康以上家庭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相对比较宽松,只要你能力所及,尽可挑选自己喜爱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你的成绩较好,实力介于“一般”和“重点”之间,你可以选择收费较高的重点大学一般专业,也可选择收费较高的一般大学热门专业,将经济实力与学习实力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优势;成绩一般,可向下类推;若你实力超群,出类拔萃,则应多考虑名牌、一流学府中收费较高的热门专业。若你有特殊的志向、选择,也可报考其他专业。总的说来,家境好的同学在志愿选择上顾虑相对少些。

家庭经济水平在小康以下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则需多方面考虑,三思而后行。虽然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都有助学、贷款制度,但这里还是首先建议你关照军校、师范院校、综合大学里的师范专业,以及其他收费不高的农林、采矿、石油等专业。其次,你在选择学校时,要询问一下当地物价有多高,同时要计算一下来回往返的车费、船费,若是女生,还要考虑沿途的安全因素。第三,你的爱好志向不在教育、采矿等行业,而在其他收费较高的大学、专业,怎么办?这时你需要了解该校奖学金和贷学金发放的情况,你可通过老师了解,或通过熟人、朋友了解。按照这几点去做,你考上大学后会给家里减轻不少负担,能够保证你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念完大学。

三、选择志愿的程式

(一)志愿填报思路

根据历年来的招生实际,选择志愿的思想有以下几种:

1、升学优先。以保证被录取为第一目标,其他因素放在其次。高考成绩不大理想又希望尽快升学的考生,可采用这样的思路。

2、就业优先。把将来毕业后求职是否方便放在第一位,其他因素作次要考虑。如果考生很有把握上线录取,可考虑采用此类对策。

3、性向优先。以满足考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作为主导目标,对这次能否被录取,将来能否顺利就业不作过多要求。具有突出发展潜力、家庭条件较好的考生,可按这种思路进行抉择。

4、成本优先。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如果估计自己能够被录取,可以选择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或奖学、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把其他因素放在其次。

5、几项兼顾。如果考生没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条件和要求,可以将升学与就业或性向与成本等几个因素适当兼顾,统筹考虑。

但无论立足于何种考虑,最后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和专业。

(二)挑学校

1、逐步缩小候选范围

 (1)将候选院校清单排序,一是按不同录取批次分别排序,二是将不同批次院校又分成3个档次按顺序排,便于最后确定第一、二、三志愿。

 (2)先选大范围,然后逐步缩小,最后筛选。第一步主要根据自身条件:从自己在本省考生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着眼,看看在高考中正常发挥能达到哪一批录取院校的分数线,结合自己掌握的信息,从中挑出较大范围的一批院校。第二步是再缩小范围,即从其中挑出不超10个的本省院校或外地院校备选。第三步是全面权衡逐步淘汰一些,最后筛选出3所不同层次的院校,作为自己的重点志愿院校。往后各批院校都可依此法处理。第二种办法是先选地区,再选高校。按地区各选几所院校作为候选,然后再分析对比,排出先后次序,最后确定出各批次的第一、二、三志愿。在采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不要死盯住一省一市的院校,特别是京 、沪两市,历来是全国各地考生追逐的焦点,最好是将选报京、沪院校和选报他处院校相结合,选报此一地区院校与彼一地区院校相结合,选择省内院校与省外院校相结合。

2、确定第一志愿学校

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反复比较、反复思考,绝不能有半点马虎。特别是第一志愿,更要慎重。第一志愿报好了,考生如愿以偿,若第一志愿报得不恰当,就很可能名落孙山,或者即使能考上大学,但很不满意,遗憾无穷。

确定第一志愿学校,要把住两点,一是目标要准确,尽量争取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二是尽量选适合于自己的理想学校。为保证实现这两点,首先要依据自己的定位列出候选学校,将他们按录取分高低和自己喜欢程度排个序。其次要顾及自己的志趣和高考发挥情况,实事求 是地填报志愿。一般而言,对学习成绩不同层次的考生,选志愿的立足点可有不同。如果你的成绩非常优秀,在填报志愿时可重点考虑你的志向、兴趣和爱好;如果你对自己的高考成绩没有多大把握,那么你应该考虑填报怎样的院校被录取的可能性大。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在本科与专科之间,哪怕是调剂录取,最好先确保本科录取。目前各个学校都有一些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的机会,如双学位、辅修专业、入学一年后重新选专业等。

录取分几批次,志愿表中就分几个批次栏,每个批次都有第一志愿问题。建议在填报各批第一志愿时,(1)依据基本类别,范围内要“稳”,范围外要“冷”。就是说, 如果估计自己最大可能在第二批院校录取,那最好在第二批院校内选招生数多的,估计自己的考分高出其近几年录取平均分数的院校为第一志愿。如果估计的考分在其平均分附近, 被该院校(或该批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应该在该校中选其“冷”的专业,或者在该 批院校中选冷的院校,(2)选报第一志愿时,不要过高、过专、过热、过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着眼录取。

3、梯度的设置

高考各批志愿一般设计3个学校志愿栏,当然每批志愿中第一志愿至关重要,但不是说第二志愿就可有可无。从每年的录取实际来看,除少数国内著名高校从未录取过非第一志愿考生外,许多重点学校都录取第二志愿高分考生,尽管数量有限,毕竟还是录取了。至于普通本科院校,大多要录取20%左右的非第一志愿考生。问题是考生第一志愿落选后,如何能被第二志愿学校录取?这就要看他第二志愿学校填得是否合理,也就是说有没有合理的梯度。这里所说的梯度就是一、二志愿学校 的录取分数差。所选的两所学校,录取分数差过大,会浪费一些更好的机会;分数差过小又不能确保第二志愿的有效性。那么学校志愿梯度较为合理?结论是没有确定的数值,要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置。

讨论的前提条件是,假定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基本合理,即使未被第一志愿的学校录取,考分也止不过相差几分。如果自我定位失准,高考成绩与第一志愿学校的录取分相差几十分的话,几乎相差了一个录取批次,其第二志愿也多半不能如愿,只能寄希望于下一批次的录取了。对于不同录取批次,梯度大小应有所不同。

第一批录取的高等学校主要是国家重点大学和少数比较有名气的地方性大学,其中有不少是国内外著名的大学,第一志愿就可以全部录满,尽管他们录取分可能相差几十分,但把他们放在第二志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北大、清华、复旦、北师大……如果将这一批的其他学校作为第二志愿的话,其梯度应大于该校的分数级差,重点高校的志愿分数级差大多在40分至60分,因此第一批录取志愿学校一、二志愿的梯度以50分左右为宜,二、三志愿之间的梯度可适当小一些,定在20分左右。

第二批录取的院校为普通本科院校,这些院校中除少数较热门的院校外,一般都不设志愿分数级差,还有相当数量的普通本科院校要通过招收一定数量的非第一志愿考生才能完成当年的招生计划。所以第二批录取院校的梯度较第一批录取院校的梯度小,选择其第二志愿学校时梯度控制在20分以内一般就足够了,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的梯度把握在10分左右已足够。第三批录取学校间的志愿梯度确定类似第二批录取院校,一般在15分左右。

这里要特别指出,上面只提出了第二志愿学校梯度的把握,第二志愿学校项下的专业志愿必须填上服从调配。许多学校特别是重点院校的招生章程中都规定……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但必须专业服从调剂……否则成功率大打折扣。

(三)选专业

考虑的因素

 (1)个人志向、兴趣爱好;

 (2)所报学校拟选专业的办学水平;

 (3)所选专业在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平均分;

 (4)专业分数级差。同学校志愿一样,专业志愿顺序间也有分数级差;

 (5)就业前景;

 (6)学费水平。不同性质专业,学费水平不一样,如艺术类学费高,农学、师范专业学费较低。

()学校、专业哪个优先因人而异

现今的招生录取体制是根据高考成绩的高低来分批次进行的,除非你的考分特别高,可以选择填报最名牌的学校和最喜欢的专业(哪怕是最热门的),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确实是很伤脑筋的。这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选择学校”更重要,因为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想靠大学几年所学受用终生已无可能,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靠包括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团队精神等的综合素质。这一点从现在用人单位到高校选聘毕业生,对专业要求相对淡化,而更看重学校的名气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可得到印证,名牌学校拥有更好的办学条件和更高的师资水平,在培训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比一般院校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目前大部分重点院校在新生入学后均不急着分专业,而是按大方向统一学习基础课程,到二、三年级时才确定专业方向。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允许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经过考核后转专业及至转系,更何况专业的“热门”和“冷门”会随时间、环境、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今日的“热门”,明天也许就变“冷门”了。但名牌学校的名气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风雨雨才树立起来的,名牌效应可以伴随一个人的一辈子。另一种观点是“选择专业”很重要,因为升学是为了就业,选择一个毕业后能用得上,更容易就业的专业当然比学校重要,否则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如果专业冷僻,社会需求小,找不着工作岂非白搭。而且仅仅是为名牌而名牌,所学专业非自己所愿,也容易挫伤积极性和进取心。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考虑的话,由于目前就业、考研、出国是高校毕业生的三大去向,在填报志愿时你首先应确定毕业后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如果毕业后直接就业,则可以功利一些,选择好就业的专业学习;如果毕业后想考研,最好选名牌大学,且上本科时最好选择基础型、理论型、适用面较宽的学科,且基础知识越扎实越有利于继续深造,相反如果本科选择的专业比较窄,考研选择专业时可选择的范围就会更狭窄,所以本科学文科不如读文史哲,读 理科最好学数理化;毕业后想出国深造,那么一定要上一所好学校,专业反倒无所谓,因为国外学校很看重国内院校的牌子,太热门的专业反而不容易申请出国留学。

那么学校,专业选择上哪个优先有没有比较实际而又可行的准则呢?这里综合了业内专家的意见供考生们参考。

从分数角度来分析,可供参考的选择是:

1、高分考生名校优先。高分考生指高考成绩在600分以上的考生。这些考生有把握填报专业目录上任何一所高校,包括北大、清华等名校。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考生若要填报名校的热门专业,成绩大概要在630分左右甚至更高。但是高分考生也不要一窝蜂奔向北大、清华及其热门专业,应该综合个人兴趣、志向和特长选择专业,慎重填报好第一志愿。此外,这些考生还应适当考虑其他名校的有特色的专业。

2、次高分考生,特色专业优先。这类考生在全体考生中也是比较优秀的,若填报北大、清华,感觉把握不大,报考其他院校又心有不甘。但是,为了稳妥起见,该分数段的考生应多考虑其他院校的特色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首选,而这些专业的综合实力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甚至出国深造机会也是不错的。

3、中等成绩考生,哪个优先可随意。这类考生分数在重点线以上,处于全部考生的中上位置,志愿范围是重点本科院校,此类学校数量多、招生数量大,因此考生填报的志愿选择范围较广。这一分数段的考生数量多,容易形成志愿扎堆现象。因此要特别注意填好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每个志愿5个专业之间要有合理梯度,同时不能放弃第二、第三志愿,三个志愿之间层次要适当拉开。避免一旦落选直接掉入下一批次录取。在开设相同专业的学校中,考生应根据高考成绩和学校历年录取分数段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有实力的学校(可参考北京市教委高教处编写的《高校报考指南》)。除了本地院校外,不妨考虑一些外地综合实力强、学校环境好,师资力量也不错的高校。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按照院系或大专业招生和培养人才,进了大学还可以通过考试转系、转专业,因此,中等成绩的考生不妨先进大学门,有机会再进行专业调剂。

4、一般成绩考生,专业优先。此类考生分数介于重点本科线和一般本科线之间。只要科学、合理填报志愿,应该能够被本科院校录取。普通本科院校之间,实力、声望并无太大差别,而专业的差别直接关系到考生今后的就业、考研等问题。相比之下,对此类考生而言,选择好专业比填报学校更重要。专家提醒,专业的选择不要短视,不要人云亦云,一味追逐热门,考生和家长应从我国经济未来5到10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综合个人兴趣和特长等方面因素选择专业。

5、低分考生,保上学。成绩处于全部考生下游,位于专科分数线和一般本科分数线之间,填报志愿时要注意,确保有学可上。选择专业时要尽可能考虑那些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这将有利于今后就业。但是也不要放弃填报本科志愿,因为录取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本科院校个别专业由于报考人数较少适当降分录取的情况,以免错过机会。

四、家长、老师在填报志愿中的作用

(一)提供资讯支持

备考中的高三学生,学业负担很重,几乎将所有能支配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无暇顾及其他事情。但是不仅是学习考试,还得填报志愿。只有教材不行,还需有足够的资料。学习上家 长帮不了多少忙,顶多是提供好一些的学习环境和后勤保障,但在提供必要的学习必备资料和填报志愿的资料方面可以帮助考生做许多事情。譬如,家长可为孩子准备如下资料:

1、《考试大纲》及相关资料。《考试大纲》(说明)规定了高考的考核要求和考试内容,是高考复习的依据。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及试题评析,高考题是考试大纲的准确体现,既体现了考核要求,也体现出命题思路和趋势以及各种的考试重点内容,对于备考很有启发和帮助;

2、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当年招生工作规定、政策及体检标准;本省、市关于招生工作具体规定,这是高考和填报志愿的依据,所有考生不能不知、不能遵循的规矩和约束;

3、高等学校招生章程。它规定了该校招生录取的规则,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资料;

4很多考生及家长对专业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方 向等知之甚少,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不是盲从就是望文生义想当然、或二者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盲目从事。家长要准备一些相关资料,供填报志愿时参考;

5、重点大学、重点科学分布、各高校、各专业的就业现状及前景等资料;

6、近几年本省各批次录取分数线,招生计划及录取情况,包括录取率,各高校录取分及一 志愿录取率等本省的招生录取统计资料,越详细越全面越好;

7、考生就读中学近几年高考升学率,包括毕业报考人数、考取重点大学、普通本科、专科的人数,考取的学校,一志愿录取率等统计资料;

8、考生家长和学校老师可以根据各种相关资料作些分析,结合考生本人具体情况提出选择志愿的建议。

()只当参谋不包办代替

天下父母是都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历来是中国父母们的共同愿望,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将来能成为栋梁之材。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家长还固执得有些过分。其实,高考志愿终究是孩子的志愿,该由孩子做主。作为家长和老师以自己的经验和分析,提供一些指导意见是应该,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包办代替,由家长或学校老师说了算。在填报志愿整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只做参谋该做的事。

1、家长当好参谋。

对于孩子平时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其考试成绩在班上、学校内处于什么水平,在全省又处于什么位置,能考取哪一层次的高校等问题,一般说来,班主任心中最清楚,能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家长在帮孩子填报志愿之前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实事求是地提出指导意见;

2、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志向、兴趣和爱好,家长对孩子据此作出的志愿选择应该尊重。如果孩子的认识不全面,看法不正确影响到他作出恰当的选择时,家长应作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

3、家长在指导孩子填报志愿之前,要作好如下的准备,才能提出中肯的指导意见:

(1)全面了解各级招生政策规定,认真分析当年的招生形势;

(2)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起分析考生的竞争实力和所处的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3)了解、分析拟报高校在本省的招生专业、招生人数以及近几年的报考人数、录取分及志愿录取率等情况;

(4)了解孩子的志向及大体意愿。

4、当家长的意愿和子女的选择有矛盾时,不能强迫子女按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把填报志愿的最终决定权交给孩子。

五、选报志愿的误区

1、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

2、将志愿选择等同于职业选择选报过专

3、高分考生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

4、单纯以收费高低判定专业好坏

5、拥有了资料就可以填好志愿

6、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或心存偏见

7、填“服从分配”会吃亏

8、过分依赖长辈甚至有父母包办

【科学设计志愿】相关文章: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08-17

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08-17

科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管见08-17

【教学设计】小班科学《红黄蓝》08-24

孩子考科学家的教学设计08-15

《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二)》教学设计08-17

对小学科学概念教学设计的思考论文05-31

小学第七册科学《金属》教学设计08-16

自然科学论文选读的教学设计08-16

新课程语文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乡愁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