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

时间:2022-08-08 10:53:05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程”,“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呢?现以“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反思。

[教例]: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操作引疑:
  师:土豆块是不是长方体?同学们,你们已预习过课本,现在把你们手中的土豆块切成一个长方体。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1:平的,叫做“面”。
  师:②再切一刀呢?
  生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师:③再切一刀呢?
  生3:出现三个面,三条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再把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比一比谁切得最像。
  二、研究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
  学习小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题1-----3题,并把研究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研究题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集体交流:
  师:你是怎样数“面”、“棱”的?哪种数法比较好?
  生:
  面:前后、左右、上下(2+2+2 或2×3)
  棱:有三组不同方向“棱”(4+4+4 或4×3)
  师:观察本组同学的长方体土豆块,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特殊情况吗?
  生:我们小组土豆块,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最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验有序思考的优点。
研究题2:
  你觉得长方体的棱和面还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并填入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
  师:请每个小组把研究结果汇报,或有什么问题要质疑?
  生1:我们小组发现相对的两个面形状一样,面积相等。
  生2:请问你们小组是怎样知道?
  生3:我们小组是动手量相邻两条边知道的。
  生4:我们小组是动手算出它的面积知道的。
  生5:我们小组是动手剪开比一比知道的。
  师:每个小组都能想出好办法,如果老师想做这个(实物演示)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少长的铁丝?大家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吗?
  生6:只要量出一个顶点引出三条不同的方向棱的长度。再乘以4,就得铁丝长。
  生7:量出红颜色棱的长度,再乘以4;接着量蓝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最后量黄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把三次积加起来就是铁丝长。
研究题3:
  正方体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长方体?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我们小组研究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是一样。
  生2:我们小组研究发现正方体每条棱长都相等这点与长方体不同。
  生3:我们小组归纳出:把正方体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它是一种特殊长方体。
  三、实践应用:
  1、请同学们用橡皮泥和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不同长度的小棒(出示数据),请小组成员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种长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员上来领取。
  小组同学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漂亮!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小组刚才用了几根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么特别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几个点呢?

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

     2、你们能像教师这样,给长方体框架穿上“衣服”吗(出示一个用纸做面,包好了的长方体)想想看,应用剪刀剪出怎样的纸片?再比较它们每个面的异同。
小组同学操作、汇报、交流。

[评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给我的启发和反思是:
  1、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变革。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土豆,来丰富表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切成长方体,来提高感性认识,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达到全员主动参与“学数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让学生经历“学数学”过程,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案例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想、议、切、说等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学会思考”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有效的思考依赖于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呈现知识为呈现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自觉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从而促使数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展开并不断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立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用《数学课程标准》来教学,必须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学数学”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相关文章: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过程”08-17

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向往奥运》08-16

学舞蹈的经历作文04-23

我的学的经历作文11-21

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08-17

数学解题过程的思考与探索08-18

数学学习过程与数学教学策略08-17

经历过程 领悟方法 培养能力 丰富情感08-15

[小学数学]小学生学数学兴趣的培养08-17

小学生学数学兴趣的培养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