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05 15:31:41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杨   静
  
  关键词:创新  计算    宽松   和谐   拓宽   启迪  思维探索   主动参与   民主   宽松   灵活性   多方面   多角度     思维准确   方法多样  想象广阔  机智主动  突破定势    拆数   移多补少   灵活    算法多样化    开放性   体验成功 激起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一个核心问题。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了很大的比例,大部分老师往往比较重视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忽视了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计算基本功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注意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迸发出创造火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好动,而“好奇心”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课堂上我努力创设一个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强烈热情,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萌生创新的意识。
  
  如教在教学“利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回家向父母询问家里的储蓄情况,和利息的有关知识,帮父母算一算怎样存款利息最高?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就有数学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参与交流,“创造”出了多种方法。这样教学,不仅拓宽了思维,而且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寻找简便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创新思维能力的灵活性是指学生具有视野开阔,能灵活全面地看问题外,培养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审题,具有独到的解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全面审题,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合理的解答方案后再动笔计算的习惯。例如简便计算:
  
  〈1〉 × × ,此题应引导学生不急于下笔计算第一部分的积,观察到 、 和 的分子、分母能约分后,即可以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86×   此题也应不急于下笔计算,先把86拆成85与1两个加数,变成了(85+1)× 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可简便计算,变成85× +1× =3+ =3 .
  
  三、突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技巧性。
  
  创新思维的技巧性是指学生思维准确,方法多样、想象广阔、能机智主动外,还能运用技巧灵活地寻求新的解题途径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技巧性。
  
  1、移多补少的技巧,如计算总和:37+38+39+40+41+42+43时,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原题变成40×7=280,又如求某小组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92+98+93+88+82+87)÷6原式变成90×6÷6=90(分)。
  
  2、在除法中把除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数的技巧。如625÷125 =54÷25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使原式变成(625×8)÷(125×8)=5000÷1000=5 ;54÷25=(54×4)÷(25×4)=216÷100=2.16计算较为简便。
  
  3、拆数的技巧,102×8=(100+2)×8=100×8+2×8=800+16=816.
  
  4、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按思维定势是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但在某些时候,可根据题目中数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会使计算简便,(1)如a-b+c时我们也可以用a+c-b来计算,例如70-20+30=50+30=80,也可以用70+30-20=80来做;(2)如a+b-c ,b﹥c时又可以用a+(b-c)来做,如:2.5+1.7-0.7=4.2-0.7=3.5,也可以用2.5+(1.7-0.7)=2.5+1=3.5,多种方法来计算,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四、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倡用不同方法计算,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标新立异。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敢于放手。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到时你会发现,学生的创造力真是不可低估。请看学生是怎样计算“ - × ”的,方法一: - × = - =     方法二: - × = ×(1- )= × =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倡不同方法进行计算,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创新的习惯。
  
  2.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了分数四册运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  + + +……  有几位学生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计算,并且完全正确,而此时其他学生还在思考。于是我请他们讲一讲是怎样计算的,一个学生说:“我是一个一个的加,加了几个后发现规律的,”另一个学生说:“我是把 拆成1- , 拆成 - , 拆成 - ,…… 拆成 - ,这样+ 与- 抵消,+ 与- 抵消,……,最后只剩下1- =
  
  这位学生观察到了算式之间的内在规律,并用了抵消法,难能可贵,此时我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以上两种算法,我首先肯定了他们善于思考,大胆联想的好习惯,同时也对他们发现的规律进行了适当的引导,从而达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这里的重点是规律的发现,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要遵循”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这一原则,避免让教师”画点“学生”连线“,教师”铺路“学生 ”爬山“,否则学生只能在封闭的预定轨道上运行。开放的目的是让学生多一份感悟,多一份理解,提供更多的创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小军把一根绳子剪了4次,每段长 米,这根绳子原有多少米?大多数学生做成 ×4= (米)只有几位学生这样做: ×5= (米),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其中一位学生上来画图,并解释说:剪4次就是5段,所以用 ×5= (米),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对他们认真钻研的精神予以表扬。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体验成功、使学生爱创新。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与力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产生新的强烈的内驱力,给新知识的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不断激活创新的欲望,想方设法使他们成功。对学困生则特别关注和关心,更多的给他们创设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他们思维成果中的合理成分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优等生则注意加餐,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如对于练习中的星号题、思考题,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寻找找不同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方法,不时擦亮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发展其数学才能。
  
  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时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那么,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的知识和方法,印象就会最深,记得最牢,用得最活,让他们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人。

【浅谈计算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08-18

浅谈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08-2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08-17

浅谈少先队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08-24

浅谈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08-17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08-17

浅谈作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08-17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17

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教学中08-17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