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幼教论文>角色游戏 创新幼儿教育

角色游戏 创新幼儿教育

时间:2022-04-12 03:28:04 幼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角色游戏 创新幼儿教育

  角色游戏 创新幼儿教育

角色游戏 创新幼儿教育

  摘要:角色游戏与“儿童观”中强调学生主体性的理念十分吻合,因而备受教师的欢迎。角色游戏的展开,离不开幼师的指导,但实践中也有很多因为幼师指导不科学、不到位,造成游戏进度缓慢的情况。本文在分析角色游戏活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确定游戏主题、科学指导游戏、凸显幼儿主体地位以及挖掘游戏价值四方面,对创新角色游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教育;儿童观;主体性

  正确的儿童观强调教师应尊重儿童作为个体的独立性,并且保障儿童发展成长的各种可能性,提升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同时增强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众多幼儿教育方法中,角色游戏与儿童观的理念贴合度较高,那么角色游戏具体指的是哪些游戏?对幼儿教育产生何种意义?实践中角色游戏是否存在许多不足?如何发挥角色游戏价值?这些都是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提升角色游戏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幼儿角色游戏概念及意义

  (一)角色游戏定义

  角色游戏指的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对游戏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教师为他们提供的游戏素材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游戏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情境。幼儿教育阶段角色游戏比较多,不同阶段的游戏种类也不同,常见的游戏种类有娃娃家、医院看病、市场购物等场景。角色游戏并没有固定的游戏模式和思维框架,因而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不同的角色生活。

  (二)角色游戏与“儿童观”的关系

  幼儿教育是幼儿开始从自然人逐渐走向社会人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幼儿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社会生活所必要的技能,这是“儿童观”的主要内容,强调以学生个体为中心。角色游戏将儿童置于游戏中心位置,教师只是辅助性作用。在以医院为主题的游戏中,能力比较强、责任意识比较重的孩子往往会选择“医生”的角色,而自我认为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更倾向于“病人”的角色,在游戏活动中他们需要履行不同的职责,承担不同的义务,如果自我认知不到位,很可能无法顺利完成这个游戏。同时在角色扮演中,孩子们也逐渐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考虑自己利益的时候也会兼顾到他人的利益,这正是角色游戏的价值体现。

  二、幼儿角色游戏开展中暴露的问题

  许多幼儿园都会开展角色游戏,教师的参与是保障游戏顺利开展的关键。从角色游戏活动实践来看,许多教师都能参与到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完成游戏的不同阶段。但也有的教师因为游戏参与比重过多,或者因为引导方式不科学、不全面,造成角色游戏质量偏低,针对这部分问题有必要着重讨论。

  (一)教师大比例参与主导了游戏进程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当是被动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即只有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障碍,或者幼儿主动提出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此时教师才会适当对游戏进行引导。但是从实践来看,受到早期“儿童观”的影响,孩子经常被认为是附属品,因而在游戏中许多教师选择的是主动引导的方式,此时游戏很可能就在教师的控制之中,而幼儿的主体性色彩明显被弱化。在被动引导中,幼儿经常会选择提问或者告状的方式,此时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主要是解决该环节出现的问题,但是也有部分教师会主导了整个游戏的发展。

  (二)指导不全面阻碍了游戏的进度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包括游戏规则、游戏材料、游戏内容等部分。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每个角色特征,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本次故事的背景情节,能够在游戏中运用到的素材。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维护秩序不被打破,学生都是按照规则进行游戏。教师对游戏内容指导是否科学全面,也关系到游戏开展是否顺利。实践中有些教师忽略了游戏内容指导环节,而是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慢慢探索这些内容,造成孩子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对游戏兴趣度不高。

  (三)指导方式不科学影响个体的发展

  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内在介入指的是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在与学生共同游戏中指导学生的某些行为。外在介入指的是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整个游戏,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无论是哪种指导方式,都能对游戏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实践中,部分教师确实认识到了介入对于游戏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介入方式上欠缺科学。比如在外在介入的时候,教师经常以“命令”的口吻指导幼儿,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一些行为,这无形中改变了孩子的思考方式,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

  三、借角色游戏让儿童放飞自我的途径探索

  (一)针对幼儿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合身心的游戏

  不同的年龄段,孩子们对游戏兴趣程度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年龄较小的学生,喜欢模仿大人们的生活,他们更喜欢一些趣味性较强,以家庭生活为背景的游戏。随着年龄的成长,许多孩子渴望像大人一样走入到社会之中,他们更加希望体验社会生活,此时的角色游戏则更加具有“社会化”的色彩。因而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年龄段心理变化,合理选择符合幼儿该阶段心理特征的游戏。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每个阶段的孩子对游戏的偏好呈现以下特征:小班阶段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只喜欢“娃娃家”的游戏;中班学生在此基础上还喜欢“超市购物”“医院看病”“饭店点餐”等互动性较强的游戏;大班的学生则喜欢社会交往性较强的游戏,包括“点餐做饭”“美容美发”这种偏向于模拟经营的游戏。在分析完不同阶段幼儿喜好特点的基础上,笔者按照学生意愿选择对应游戏主题。比如小班阶段的学生只喜欢“娃娃家”这一种游戏,那么我们就为他们设计“娃娃家”的游戏。小班孩子的对角色游戏的喜爱和偏好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小班阶段的孩子与父母接触时间比较多,与社会接触程度比较浅,因而他们更偏向于家庭类的游戏,他们的喜好应得到教师的尊重。

  其次除了教学素材中常见的几十种角色游戏种类,笔者有时也会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设计角色游戏或者提出新的游戏主题。一方面这是尊重学生意愿的重要体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提出来的游戏主题,来判断幼儿心理变化的过程,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另一方面,采用幼儿所提出来的游戏主题,可以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更加地投入。大班的孩子社会经验相对较多,也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因而在教学中经常会提出自己对游戏的设想,此时我们只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他们一起将游戏优化即可。而小班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还停留在模仿大人所有举动的阶段,对游戏也没有过多的想法。此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素材,为他们展现更多的游戏背景,激发他们的思维,辅助他们提出对游戏主题的想法。对待每个孩子,教师都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以平和交流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游戏主题。

  比如在大班“医院”主题游戏中,孩子们按照游戏前的讨论分配了医生、护士以及病人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病人”向“医生”表达了自己身体上的不适,“医生”经过诊断确认病因,并且给出诊治的办法。但是在“护士”找药物的时候,却发现现有的素材中没有这款药物。此时有孩子提出:“生活中很多医院对面就是药房,我们可以在对面再设置一个药房,来满足医院购买药物的需求。”在孩子提出这个意见之后,我认为可行,则在“医院”主题游戏的旁边又开设了“药房”主题游戏,将两个角色游戏一起进行,增强了游戏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二)引导学生多参与游戏,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

  正确的儿童观强调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立成长,让他们能够主动、全面地了解社会。这种观点在角色游戏中表现为:学生应是游戏的主要领导者,他们应参与到游戏每个环节之中,借助游戏来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逐步走向社会。比如在制造游戏材料阶段,孩子们完全可以亲身参与其中。

  在每次的角色游戏材料准备阶段,笔者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确定了游戏主题之后,笔者便和孩子们商量这次游戏需要哪些素材,这些素材在生活中是否可以找到,能否用废旧的材料制作出这些素材等等。比如在“火锅店”主题的角色游戏中,笔者将材料任务布置给幼儿,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餐具、锅、电磁炉、菜品等不同的材料。有些孩子将自己家中的碗筷带到了学校,有些孩子将今天妈妈买的一些菜带到了学校,还有的孩子正在为没有找到电磁炉而发愁。此时笔者帮助这些孩子想了想生活中是如何涮火锅的,将火锅放在哪里的?有的孩子提出,火锅一般都圆圆的东西上面,我们如何找到这些圆圆的东西呢?这时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找身边废旧的泡沫或者纸箱,在上面挖出一个圆圆的凹槽,符合火锅的大小就可以替代电磁炉了。“对!我们还可以在上面画上几个按键,调节火锅的火力大小。”孩子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互动探讨中,我们一起解决了素材的问题,为这次游戏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体验生活也是帮助角色游戏开展的关键,有时候可以选择与家长合作,共同完成体验生活的任务。比如下次课堂游戏是以“饭店”为主,笔者将游戏主题直接告知家长,请家长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附近饭店,看看饭店每种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让孩子对饭店这个行业有更多了解。

  (三)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由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儿童观强调要尊重儿童独立成长,这是儿童自主性的体现,也应将该观念与角色游戏融合。现实中,当幼儿面对难题的时候,教师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当幼儿的行为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总是第一时间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这种直接指导的方式看似推动了整个游戏的进展,实则无形中将教师的思想强加在了幼儿之上,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明显被削弱了,很多孩子也会逐渐觉得游戏丧失了趣味性。因此当孩子面临难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在旁耐心等待观察,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时间。在幼儿实在解答不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也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考。

  比如在刚接触“医院”为主题的角色游戏时,笔者发现扮演“医生”的孩子在治疗每个“病人”的时候都采用打针的方式。一般两人之间的对话是:

  医生:请问你哪里不舒服?

  病人:我头疼。

  医生:我给你开个药打针吧。

  面对不同的病人,医生给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这逐渐形成游戏中的“套路”,很快学生就对这个游戏丧失了兴趣。此时笔者并没有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而是为孩子们播放了一段医生看病的视频,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行为举动与动画中的医生有什么差别,在观看完视频之后,终于有孩子提出了这样的想法:我发现医生都会问很多内容,包括哪里不舒服?这种情况有多久了?是否有药物过敏历史等等?病人也会回答很多的问题,我们的对话太简单了,而且不是每种病都需要打针的。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将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孩子自己,由他们来寻找问题所在,这才是孩子主体性的体现,这也是角色游戏本质所在。

  (四)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提高幼儿动手合作能力

  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有些父母对子女的宠爱让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同时因为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只需要和父母相处,很少接触其他同龄的儿童,久而久之他们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不断地加重。角色游戏与其它游戏相比,更加考察孩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如果想共同完成一个游戏,每位孩子都要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足够的认知,了解这些角色的任务和责任,在游戏中还要与其他角色良好沟通,共同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比如在以“饭店”为主题的活动中,负责点菜的孩子需要及时将客人的菜单递交给厨师,这样厨师才能迅速做出相应的饭菜。有些客人不要辣椒,点菜的孩子还需要在菜单上写明确,这些都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与他人沟通能力,并且具有团队意识,这样才能又好又快完成任务。

  作为教师,要注重合作能力在游戏中的培养和体现。在游戏开始之初,就为孩子们明确讲解每个角色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应当履行的职责,并且告知如果配合的不够默契,或者哪位孩子懈怠了,则可能造成何种后果。以这种方式让孩子提前明白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在游戏中才会更加投入,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角色游戏与其它游戏相比,没有固定的游戏模式和内容,学生需要凭借自己对游戏和角色的认知,来完成整个游戏,这对于幼儿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个人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紧密结合“儿童观”的理念,以促进孩子们的独立成长、全面发展为主来指导游戏的展开。

  参考文献

  [1].连格,孟迎芳.专家--新手型教师研究述评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4)

  [2].戴雪芳.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例谈[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6)

  [3].徐刁刁.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N]. 延安日报,2011-07-09(005).

  [4].刘会芳.角色游戏在创新意识培养中的作用探讨[J].河南农业,2011(10):51.

  [5].彭洵.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02

【角色游戏 创新幼儿教育】相关文章:

角色游戏培训心得10-13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通用10篇)04-06

浅谈中班角色游戏“花店”的指导策略06-04

角色游戏教学反思 活动名称:《肯德基》05-08

小班角色游戏行为解析 以“娃娃家”为例05-05

角色的作文02-15

关于角色作文06-02

角色互换作文05-19

角色互换的作文05-17

扮演的角色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