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20 17:59:43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小珊迪》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孤儿的感人故事。是一篇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先令”“便士”“请求”、“乞求”)。

  2、让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小珊迪善良诚实 、守信用的好品质。

  重、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读中理解词语,体验小珊迪生活的艰辛。入情入境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组词语(课件出示:善良、美丽、富有、诚信、机敏、才学),请齐读。你喜欢哪个词语,希望与哪个词语相伴一生呢? 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名叫小珊迪。相信我们学习了小珊迪的故事后,大家会有所启发的。

  现在,我摇身一变,变成了小珊迪,来到你们中间,请你们来亲切称呼我好吗?你们知道了我的名字,现在请你们用小手和我一起来写我的名字好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清楚,把句子读通顺。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4课,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小珊迪的可怜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呢?读过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三、精读课文,具体体会小珊迪的可怜,感悟人物形象。

  师:看同学们谈得这么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文中是怎样描写他的?

  交流找到的句子。

  1、感受小珊迪的“寒冷”。

  课件出示:

  a、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冻得通红。

  b、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只穿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脚冻得通红。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指导朗读:这段外貌描写让你感受作者对小珊迪怎样的感情?请你带着这样

  的感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2、感受小珊迪的“饥饿”。

  a、又冷又饿的小珊迪开始卖火柴了,他是怎样推销自己的火柴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来读一读小珊迪卖火柴这一部分,用波浪线画出小珊迪的话。

  b、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小珊迪的四句话,学生自由读,体会一下他为了一便士是怎样请求的,又是怎样乞求的?

  出示练习:请求 恳求 乞求

  面对小珊迪的初次( ),我和同事拒绝了。

  面对小珊迪的再次( ),我决定明天再买。

  面对小珊迪的.再三( ),我答应马上买火柴。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四次语气,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可怜。 读的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乞求”和“纠缠“两个词语。

  c、师生分角色朗读珊迪卖火柴部分.

  3、过度:

  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他拿走了我的一个先令后却始终没有如约而至,这勾起了我很多的遐想:我猜想(生接读)——“我猜想,可能上当[dàng]了。但是当我想到那孩子的面孔,想到他那流露出的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4、由文本展开联想,体会小珊迪的可敬

  师:可是小珊迪却真的没有把找回的零钱还给那位先生,没有如约而至,究竟发生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再去读读课文。

  汇报。

  指导朗读:“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到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5、展开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回到那故事中去吗?让我们一起我看一看在小珊迪回来的路上,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学生汇报想想内容)

  6、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小珊迪的形象

  a、观察图画,展开联想,激发对学生的同情心。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推开小珊迪家破旧的房门,你们看到了什么?

  b、带着你自己的情感,用心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下小珊迪在生命垂危之时那奄奄一息的声音在说些什么吧?

  c、指导朗读:“我换好了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都断了,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d、感受小珊迪的形象。

  同学们,此时此刻,小珊迪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自由交流后教师小结: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让弟弟找回那四个便士,他是那么的诚实;难道他真的不需要钱吗?的确,珊迪非常需要钱,可他没有留下不属于自己的钱。躺在床上的小珊迪就要死了,可他此时最牵挂的却是弟弟今后的生活,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这个可怜的孩子死了。(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故事中,这位卖火柴的先生曾作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三、课堂小练笔:

  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结课

  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吧,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那样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最后我们用自己最响亮的声音为小珊迪送行吧!起立:“小珊迪,再见!”

  板书:

  小珊迪

  饥寒交迫:又薄又破 又红又肿

  饥饿:不惜降价卖火柴

  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同座位交流:你是怎么读的?

  (3)小组合作,看读的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第二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2)所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3)反馈: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第三部分。

  (1)默读句子。

  (2)指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自由朗读。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一读“我的发现”。

  4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

  5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6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3)指名读,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师给予适时讲解。

  (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分组合作学习。释疑,讨论诗意。

  (3)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指导:折有“横折”和“竖折”。

  2师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横折。3师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竖折。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揭示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具体,有条理。

  2练习。

  (1)小制作展示: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师巡回指导。

  (2)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3反馈: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3.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是教学的重点。

  2.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或CAI课件一葫芦的实物标本。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实物标本或CAI课Pte-一葫芦,形象生动地描绘葫芦,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

  1.课文共有几幅图?

  2.按顺序观察每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图上有几个人?在干什么?

  3.想一想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分为几自然段?在每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找出与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

  4.范读课文,听准字音。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达图意的。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6.重点指导:

  四、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

  芦:上下结构,下边是“户”。

  挂: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居:认识“尸”(尸字旁)。半包围结构。

  感:上下结构。

  2.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第1自然段描绘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2.第1自然段写了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3.这棵葫芦长得好吗?画出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4“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为什么用“挂”,不用“结”?(出示第一幅放大的挂图或CAI课件,对照课文观察葫芦的长势,凭借图理解“挂”的含意。)

  5.句一中的“葫芦”和句三中的“葫芦”各指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扎、编织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塑、绘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人长大或变老后,常常会回乡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就下面三个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是大胆想象。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谈谈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六、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七、总结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钩( ) 构( )

  {防( ) 妨( )

  {竞( ) 竟( )

  {婴( ) 樱( )

  {遥( ) 摇( )

  {躯( ) 驱( )

  二、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补充的成语在课本中找。

  唐憎念佛——

  傻子堆积木———

  孙猴子耍金箍棒——

  走路摔胳膊——

  三、写近义词。

  奇妙—— ( ) 妨碍—— ( ) 祸患——( ) 情不自禁——( ) 绞尽脑汁—— ( ) 随心所欲——( )

  四、缩句。

  1、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

  2、我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

  3、我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某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

  1、老师同意。 / 汪波小组组织这次班会。

  ——————————————————

  2、这件事不能完全怪她。 / 他不小心。

  ——————————————————

  3、同学们欢迎潘晴。 / 潘晴给大家讲故事。

  ——————————————————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从整体上把握本段的结构,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的水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5、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以读促写,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7课《美丽的晋祠》的第2、3自然段,一起感受了晋祠山和树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的吗?(学生交流,老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感悟晋祠的水之美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第四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来写的?(板书:水)

  (二)、快速浏览,找出总写水的特点的句子。(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

  1、指导体会顿号的作用

  2、指导朗读

  (三)文中哪些语句分别表现了水的这些特点呢?默读勾画相关语句,并作出批注。

  交流:

  1、第一个特点——多

  A、抓住“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等词语体会到睡得数量多,并指导朗读。

  B、这里写了几种水?(潭、渠、河、井、溪)什么是“渠”?指导朗读体会水的种类多。

  C、抓住“……细流脉脉”、“如线如缕”、“……碧波闪闪”、“如锦如缎”体会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指导朗读体会水的姿态美。

  2、第二个特点——静

  A、抓住“叮叮咚咚”体会“鸟鸣山更幽”,指导朗读。

  B、“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和上文的哪一句话相呼应?

  3、第三个特点——清

  A、抓住“历历可见”体会水之清。

  B、指导朗读

  4、第四个特点——柔

  A、指名读,想象柔和美,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B、出示动词想象画面。

  C、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D、比较区别文中两个“绝”的不同意义。

  (四)、学习总结部分

  1、引读李白的诗句并区别引号的不同作用。

  2、引读最后一句,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体会“漂”。

  3、指导朗读。

  三、感悟写法,大胆质疑

  1、作者的写法中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

  2、为了是文章更有条理,层次更清晰,可以怎样调整?

  四、课后拓展,学以致用

  用上今天学习到的方法来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掌握欲扬先抑、积蓄情感的写作技巧和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典雅细腻优美的散文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典雅细腻优美的散文语言,体会马来雨的独特风情。

  教学难点:

  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和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分别用两个词语形容你心中的雨和你在雨天时的心情。 “……的雨,……的雨天”

  2、雨是千变万化的.,在东南亚,雨就有了另一番风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马来的雨》,看一看马来西亚的雨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二、初步感知

  1、阅读课文,划出描写马来雨的句子,思考:文中是如何描写马来雨的?马来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描绘的马来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主要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三、欲扬先抑、积蓄情感

  1、文中介绍马来雨,但文章第2小节不直接写马来西亚的雨,而是先写中国“江南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突出马来雨的特别

  欲扬先抑,增添读者对马来雨的期盼

  2、文章第5小节有没有紧接着写作者经历到和感受到的马来雨?第5小节前半部分主要渲染一种怎样的情感?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对雨的期盼,进一步积蓄情感。

  3、在第6-10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马来雨的特点?分别写出了马来雨怎样的特点?

  听觉——刚柔并济、交响成曲

  触觉——畅快淋漓、洒脱快意

  视觉——海天一体、波澜壮阔

  4、从文章结构和情感变化的角度思考,听觉、触觉、视觉的三个层次能否前后调换,为什么?

  四、品味语言

  1、文章第6-10小节对雨的描写手法细腻优美,请从中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从写作方法的角度为同学们作点评鉴赏。

  2、第6-10小节不仅描写优美,而且还从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对马来雨的情感,请从文中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中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并为同学们作点评和鉴赏。

  五、总结

  1、你怎么理解第11小节“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

  借助马来的雨表现了马来西亚的风情

  2、你怎么理解文章第一段与文章最后一段的关系?作者想要从中表达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①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②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③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④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⑤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②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①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②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③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⑤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①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②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①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②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③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诗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