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07 10:10:0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六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连续比较多、少或几倍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推理过程,并能正确解答,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学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对比练习

  1、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对比

  ⑴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下面两题。

  ①小林语文得88分,数学比语文多得6分,数学得了多少分?

  ②小林语文得88分,数学比语文多得6分,英语比数学少得3分,英语得了多少分?

  ⑵提问:第①题怎么做的?第②题怎样做的?

  ⑶提问:为什么第①题只要一步,第②题要用两步算?

  2、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②提问;这两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③第①题是怎样想的?第②题呢?第一步都是先求小汽车有多少辆,为什么第①题先用加法算,第②题要先用乘法算?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九第7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用减法,第二步用加法?

  2、练习十九第9题

  让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3、练习十九第12题

  让学生先讨论,再口答结果。

  四、全课总结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首先要先看条件去想能求的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想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正确地列出算式解答。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8、10、1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6~49页例1~例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观察、比较、概括、实践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通过看录像,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2.对人民币你有哪些了解?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随机处理。

  二、探究新知

  1.独立识别人民币。

  2.说说识别方法。

  3.分类。

  (1)纸币、硬币各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2)元币、角币、分币的'币种?介绍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

  4.和电脑娃娃比赛,看谁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5.例2:购物游戏。

  6.独立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7.例3。

  9.实践应用

  1元钱能买什么?

  10元钱能买什么?

  三、拓展创新

  1.每个书包35元。

  (1)我的钱正好买一个,你猜猜我最多有几张面值十元的?

  (2)如果付的钱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张?

  2.谈话升华。

  四、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沈阳市沈河区朝阳一校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一次性纸杯、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我代他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帮这位船夫解决一下呢?

  (愿意)

  课件出示情境图和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组活动,动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构数学模型。

  1、活动一:

  讨论:船夫将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

  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探究。小组汇报时,展示表格或示意图,全班交流。

  2、活动二:

  一个纸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呢?100次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如果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并用硬币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3、活动三:

  讨论:加法中数的奇偶性与结果的奇偶性。

  课件出示填有偶数的图形,奇数的正方形。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先猜一猜结果,再举例验证)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板书:)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加法中加数与和的奇偶性特点。培养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再实践验证的数学习惯,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课堂,让学生经历数学模型建构的全过程。

  三、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1、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46786+25787:

  6007+8997: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

  ……(学生小组合作)

  完成后,汇报反馈。

  3、数学游戏。

  规则如下: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以 A点为起点,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归你。

  谁想上来参加?

  ……(学生玩游戏。)

  这样玩下去,能获得奖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问题,能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如果将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板书设计:

  数 的 奇 偶 性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去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主动参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掌握运用数学知识。

  2、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认识圆。

  1、同学们画面中的这个图形叫什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圆的知识。你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吗?

  2、在圆的认识里,你们知道了哪些知识?请拿出自己做的圆形纸片,在里面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3、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强调:同一圆或等圆)你还知道圆的那些知识?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对称图形?在这些对称图形中哪种图形的对称轴最少,哪种图形的对称轴最多?

  4、看来大家对圆的认识都掌握得很不错,圆周长和面积是指哪一部分?摸摸看。

  二、回忆所学的`方法。

  1、你是怎样求圆的周长?(量 公式)是指什么?你还了解圆周率的那些历史?

  2、你是怎样知道圆面积的?(数方格 剪拼)

  3、圆面积的推导实际用到了什么思想?(转化思想)

  4、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出示课件)

  5、求圆面积有几种方法?

  6、你能不能算出你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和面积。指名说算法。

  7、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公式 单位)

  三、指导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半径是 2厘米 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2)两个半圆一定能拼成一个圆。 ( )

  (3)半圆形纸片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4)把半径 3厘米 的圆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 )

  (5)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2、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的?

  (2)运动场上为什么运动员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出示课件:

  (3)小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有多大?

  林业部门需要测量一棵古树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树干横截面是什么形状?可是又不知道它的半径或直径,总不能把这棵千年古树砍倒后量一量,你能不能帮他们想一个办法?

  (4)一根长 4米 的绳子围了一圈后还剩 0.86米 ,请你算算树干横截面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5)用篱笆靠墙围一个直径是 4米 的半圆形的养鸡场,求篱笆的长和占地的面积。

  四、师生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有怎样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p.20、21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升和毫升的学习安排的实践活动,分“敲敲听听”和“编编唱唱”两个部分。“敲敲听听”让学生通过两个层次的活动,依次:发现不同的容器中倒入同样多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相同的杯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在此基础上安排“编编唱唱”,让学生选择一组杯子,合理调整各个杯子里水的多少,使之发出不同的音,制成一个“杯琴”;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制的.“杯琴”敲敲唱唱,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学过程: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一、请学生介绍“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较,很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

  (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

  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

  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二、学生分组实验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

  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

  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三、介绍“你知道吗?”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通过期末复习,可以让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理清脉络,掌握知识要点和规律,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将所领会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同时,注重在总复习阶段温故知新、拾遗补漏和提优补差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百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使学生理确求平均数的意义,明解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4、使学生进一步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算单位,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用四舍五人法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熟练掌握多位数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会将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数,能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熟练求平均数。

  3、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会用字母表示数量,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5、熟练掌握小数的有关知识。

  难点:

  1、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注意的处理。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3、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4、列方程解应用题。

  5、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

  6、理解小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

  1、 多位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1课时

  2、 分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

  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4、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1课时

  5、 简易方程(一)1课时

  6、 简单的统计(二)1课时

  综合练习2课时

  共8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4-29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5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