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查报告>小学作文调查报告

小学作文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14 05:02:3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作文调查报告(精选5篇)

  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那么调查报告要注意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作文调查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作文调查报告(精选5篇)

  小学作文调查报告 篇1

  摘要:小学生不会观察,作文时无话可说,是造成学生作文困难的主要原因。观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来抓。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观察培养

  一、 调查概况:

  (一)调查时间:20xx年10月15日——19日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二曲镇东街小学四年级十二、十三班

  (四)调查目的:了解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的一般状况,

  找出学生作文困难的症结所在,从而为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供习作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方面及简单分析。

  (一)关于读书的兴趣、方法、读书笔记。

  问卷情况统计:在100份问卷中,喜欢读课外书的占86人,每天读书时间为半小时到一小时,但能及时做读书笔记的同学只有18人

  分析思考: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作文素材积累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有效的读书,养成随时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二)作文目的、感受及对当前作文课的评价。

  问卷情况统计:在100分问卷中,有74人认为作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0人认为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6人作文目的不明。

  分析思考:写作文的出发点就是我手写我心,即就是作文不是为了老师、家长,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怒哀乐。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写作素材。

  (三)积累素材的方法

  问卷情况统计:在100分问卷中,有60人认为作文素材来自身边的生活;10人认为作文很难,无从着手; 23人能够仔细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27人能把自己身边感兴趣的是随时记录下来。

  分析思考: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习惯基本养成,但留意记录素材的习惯不够好,教师应该在引导与鼓励方面变换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作文调查报告 篇2

  一、 问题的提出

  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惧怕作文,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改进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习作能力,我决定进行一些调查,从调查入手,希望通过对小学生写作现状的调查,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并分析产生这些心理状态的原因,以作为改进作文教学的参考。

  在实际的教学与学习中,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加之宁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尽管教师们主观上非常努力,真正做到了敬业爱岗,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可由于受到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设备的落后,从学生的习作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的学生习作与城市小学的学生习作有明显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作文心理状态很不乐观,其自身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作文能力存在着一定影响。

  学生自身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类。硬件主要包括校园建筑(绿化、文化)、教学设备(教学仪器、参考资料)等。软件则包括比较多,如校长办学观念、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教学观念,以及校风班风等。而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家长文化水平、家庭收入等)、家长意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对培养孩子的习作和阅读等学习能力的认识)、家庭学习氛围等。本次对学生作文心理状态的调查,首先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为学校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指导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依据,其次还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真实的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状态,了解影响学生习作的一些主要因素,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改进作文教学。

  二、 方法与步骤

  1. 随机抽取本校学生三至六年级八个班共计298名学生(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56名)做为样本。

  2.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命题方式的选择、审题情况、选材方法、指导需求、教师讲评时的心态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和存在困难等方面的意见,做出数据统计。

  3. 在各班任课教师日常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将班级学生按作文成绩好、中、差分类,在各班任取一名作为代表,每班3人,共计24人,对他们进行专项调查。专项调查的要点有:a 你喜欢作文吗?为什么?b你对哪些事、哪些活动有兴趣?是否应该把它们选为作文内容?c你认为老师让你写的作文题目哪些比较好写?哪些比较难写?为什么?d你希望得到老师哪些帮助?专项调查采取个别谈话的方法进行,并注意做好谈话记录。

  此次调查,除了对学生的在校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外,也了解了一下学生的家庭因素。在调查中发现,家长收入对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的期望与孩子的习作能力相关不大,但也有一定影响,家庭收入好的,给孩子买的课外书较多,孩子的阅读量相对大些,作文能力也相应好些;而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虽然有,但限于家庭情况,这些期望只存在于家长的主观愿望之中,没有精力或能力辅导,因此没有付诸于行动,只凭孩子自己去努力学习了。这与家长的文化程度也有一定关系。

  此外,学生认为,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他们的习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喜欢用心关爱他们的老师,喜欢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喜欢能让他们自由表达的老师。同时在调查中学生们也提出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设备等问题,诸如教学仪器等。学生建议,学校图书室应该时常更换新书,而且要允许学生随时借阅,不要存放“老掉牙”的书籍,而且还只是装装样子而已。他们觉得老师应该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使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 讨 论

  上前城小学学生作文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的改变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 上前城小学学生作文心理状态的形成原因:

  上述调查表明,上前城小学学生作文心理状态的形成原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第一, 不喜欢作文是当前小学生对待作文的基本态度,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是他们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

  第二, 对作文指导方式的需求反映了他们获取材料的迫切心情,那种希望教师允许自由命题作文,又从自身作文成绩状况出发对待教师讲评的心态,也恰恰体现了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心理需求;

  第三, 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和见闻经历以及平时的阅读量对学生的习作有一定关系。

  (二)、可能的改变方法

  为帮助小学生解决写作困难,激发写作兴趣,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改进,如命题要切合实际。

  第一, 在写作内容上,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经历,诱导他们从生活出发,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二, 在命题方式上,要逐步突破封闭格局,开拓思路,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

  第三, 在课堂上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多写多练;在课外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增加阅读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学校也应引进新的教学设备,定期开放阅览室和增加新图书,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习作能力。

  小学作文调查报告 篇3

  调查时间:20xx年9月17日

  调查地点:舟山市定海区

  调查对象:广告招牌

  调查人 :周晨辉

  调查目的:了解街头错别字情况

  调查方式:观察

  现如今,街头错别字的现象比较多,为了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我们从芙蓉洲路——昌国路——人民中路——解放东路进行“啄木鸟”“捉虫”行动。

  首先,我们来到了芙蓉洲路,这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片繁荣的景色,我们顶着炎热,开始仔细“搜索”。突然,我发现一家服装店门上把“服装”的“装”把“士”写成了“夕”,这家店主可真粗心呀!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人民中路,走进“华之友”超市想休息一下,但又无意中看到了一行醒目的大字“夏季裤子T恤大促销”,把“夏”字少了一横,把“裤”字缺了一点,“恤”字写成了“十血”,真是把整个超市的形象都破坏了。

  后来,在解放东路又发现一个错别字,一家服装店把“T恤”的“恤”写成了“巾血”。

  这次的.“啄木鸟”行动收获真不少,捉出了五条大“虫”。

  调查发现,现在虽然人们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是错别字依旧常常出现。在三个小时内,共发现了多处错别字,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马虎不仔细,对汉字掌握不够实。

  2、运用汉字时不够认真。

  3、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看见错别字,我感到非常气愤,汉字是我们的老祖宗一笔一画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尊重它们,把它们写好。汉字是各种文字的精英,我们不能为了省事而把它改造了。

  小学作文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一)背景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教学第一线的实践活动中发现,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已相当重视,特别是在作文评价方面,学校和教师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有些教师只知道学生写得不好,就是没办法指导其修改好。在集体阅卷或作文评比中,作文评判的误差较大,有时,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老师打的分相差很大。除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外,关键还在于有的老师对作文的好差标准把握不准。这就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成绩和作文积极性。

  在语文教研活动中,阅读教学的研究比较多,而作文教学的研究比较少。在作文教学的研讨活动中,涉及到作文评价的研讨活动就更少。这就影响到不少教师不知道应该怎样评价学生的作文,甚至导致评价质量的普遍低下。

  (二)目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重视鼓励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了解当前小学作文评价情况,发扬成绩,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作文评价的质量,有效发挥作文评价的作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习乍水平的目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笔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

  二、调查时间、内容、对象与方法

  1、调查时间:20xx年10月

  2、调查内容

  学生:⑴对作文评价的认识;

  ⑵理解评语的程度;

  ⑶对作文评价的态度。

  教师:⑴对写作评价的认识;

  ⑵作文评价的要求;

  ⑶对学生作文评价能力的估计;

  ⑷对现行作文评价的看法。

  3、调查对象

  小学六年级450名学生和学校35名语文教师。

  4、调查方法

  ⑴检阅评语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笔者翻阅了华阳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的大部分作文共计400余本。

  ⑵问卷调查

  笔者设计了两份有关作文评价的调查表,其中调查学生的一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调查教师的一份,收回有效问卷35份。为确保信度,问卷采用集中填写、当场收缴的办法,问卷上不写姓名,并在问卷上注明本次调查仅为作文教研提供资料,问卷结果不会对各位教师和同学产生任何影响,请如实填写。

  三、调查情况分析

  1、从检阅评语获得的信息来看,大部分教师作文评价的态度比较认真,评价质量也很好,但还存在一些作文评价不恰当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劣不分。

  有不少评价视优点不见,甚至把优点当作缺点给予否定,而把明显的缺点则作为优点加以赞赏。有些作文内容真实,充满儿童生活情趣,教师的评价则是:“中心不突出,意义不大。”这种错位评语,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作文鉴别能力的提高。

  (2)不切实际。

  有些评语乱说一气,把根本不存在的优点或缺点说成存在,或者把这个优点说成是那个优点。比如,明明是材料新颖,评语却说是描写具体;明明是语言不通顺,评语却说是句子不生动;明明是详略处理不当,评语却说是平铺直叙。这种评语简直让学生无所适从。

  (3)空泛笼统。

  如:“以后要尽量写得生动些”;“文章写得不错,只是有些地方太简单了”;“开头较差,写作文要动一动脑筋”等等。这种评语,学生读后思想模糊,既无法理解,更难以操作,实际上等于没写。

  (4)千篇一律。

  如:在翻阅该校某个班的作文时,发现有位教师为《暑假中的一件事》写的评语,47篇作文竟有32篇的评语是“基本上能按要求写”。另一个班的老师为《快乐的劳动》写的评语,53篇作文竟有41篇是“经过写得较具体”。

  (5)用语艰涩。

  如:“文章能按要求写,但主题不够突出”。此中的“主题”一词恐怕小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又如:“开头不够引人入胜”。这“引入入胜”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再如:“句子形象,只是有些句子还没能脱去平时说话的语言”。这是什么意思,连教师自己说不清楚,叫学生怎么理解!

  (6)呆板生硬。

  教师常常要求学生作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可自己写的评语却呆板生硬,好像判决词一样。如“文章层次清楚,中心突出”;“文章详略得当”;“语言太罗嗦,简直是流水帐”等。

  (87)一味否定。

  对学生的习作,只要是他们尽心写的,应尽可能发现其优点,给予热情鼓励;即使是比较差的,也不要用训斥的语言给以否定或批评。如:“语言平铺直叙,内容空洞无物,没有说服力》;“语言太差,根本读不通,你是怎么写的”;“你从来就没有写好过一篇作文,你给我好好找找原因”。这种缺乏师生情味的评语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8)述而不评。

  如:“你以稻田的景色和稻田的作用来写稻子”,“这篇文章结构是按东西南北的方向来写的”,“你的文章用了很多形容词”。学生这样写到底好不好呢?教师没有表明态度,只述不评,学生依然蒙在鼓里。

  2、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知道:

  ⑴学生兴趣不浓。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感到作文是负担,兴趣不浓,对作文感兴趣的只有37.6%,虽然每次老师都给自己的作文作出评价,但多数学生只看一看自己所得的等第,只有34%的人能认真阅读教师写的评语,而能写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评语的只有25%,读评语后能自觉修改的就更少了,只有17.7%。认为教师评价对自己习作帮助很大,对现行评女方式满意的也都只有5%。由此可见,学生对作文的评价缺乏正确的认识,现行的作文评价方式也有待改进。

  ⑵教师重视程度不高。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教师认为恰当的评价对学生帮助很大的只有34.3%,对有代表性的.作文能面批的只有6人,占总人数的17.1%,对作文能进行针对性评价的教师只有31.4%,既写眉批又写总批的只有37.1%,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的也只有37.1%,而有77.1%的教师抱着应付学校检查的态度。由此可见,教师对作文评价的意义也缺乏正确的认识。

  四、原因及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学校已比较重视作文评价,但作文评价的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部分师生对作文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调查中我们发现,好多有些教师对作文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的性不太明确。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在学生和家长面前也好有个交代,随便写几句,表明自己已经看过了。有的教师没有把作文评价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因而做起来就轻描淡写,随心所欲。有的教师片面认为,提高作文水平关键在于学生反复练习,教师的评价并不重要,因而也就不那么认真对待了,更没有指导学生去认真阅读作文评价,学生也就认识不到作文评价的重要性。

  2、教师评价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尽管被调查的教师都具有合格的学历,但从实际情况看能对学生作文作出恰当评价的

  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鉴别力不高,缺乏对学生作文的鉴别能力,有的教师对某些作文根本看不出其优劣;有的教师只能大体上感觉到这篇作文是好的或不好的;有的教师虽然知道其优劣,但提不出具体修改意见。

  3、评价形式单一。

  现行的作文评价仅局限于教师评价,一篇作文的好坏判断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上,教师只管用单调的笔写着千第一律的“判决词”,用生硬的语气对学生习作进行无情否定、批评、指责,不知道学生期待的是肯定、赞扬和欣赏,不知道学生最需要的是有个性、有感情的生动幽默的指导或引导。学生没有参与到评价中去,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创新能力更不能得到有效培养。

  4、教师任务繁重,评价缺乏针对性。

  语文教师每周一般都有十几节课,且大部分还兼当班主任,班级人数也多达六十人。一般每周有一次作文,还有小作文或周记。因而作文的批改任务普遍繁重。为了赶时间完成任务,有的教师就一目十行,随意下断语或者写上统一的评语。因而作文评价千第一律,缺乏针对性。

  5、有关作文评价的教研活动开展较少、研究不深。

  各学校有关语文的教研活动很多,而有关作文教学的研讨活动很少,关于作文评价的研讨活动就更少了。即使有也只是形式而已,研究不深。因而新教师不知道如何正确、恰当地评价一篇作文,就在“黑箱”中胡乱摸索;老教师还是老思想、老套路。检查时检查者关心的往往是错别字有没有改出来,至于评价好不好,通常不会考虑。

  如何提高作文评价水平,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学习“新课标”,进一步加深对作文评价重要性的认识。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起着很大作用。开学初,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方面的要求,使教师、学生深刻理解作文评价的重要性。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加强新,老教师有关方面的学习,以提高教师评价作文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教师的评价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3、改进作文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现行的作文评价往往是教师的独角戏,是单项的活动,我们要改变这种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也来参与作文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积极开展作文评价研讨活动,深化评价教学改革。

  现行的作文评价显然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有关作文评价的研讨活动,对如何提高作文评价质量采取必要的、有效的措施,从而深化评价教学改革。

  5、提倡以鼓励为主的评价风格。

  对学生的习作要尽可能发现其闪光点,给予热情鼓励,进行人文化的评价。

  小学作文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目的: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学生的作文应关注现实,关注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条理不清、千篇一律、满篇大话空话、胡编乱造,这一切提醒我们,作文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为此,我对我班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了一番调查,以便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寻找作文教学的新路。

  二、调查对象:

  本班五年级学生,共30人。

  三、调查方法:

  利用谈话、看作文作业的形式加以调查。

  四、调查内容:

  1、对作文的态度。

  2、写作的动机。

  3、作文材料来源。

  4、写作中最困难的问题。

  5、关于观察。

  6、关于课后阅读。

  7、对教师的要求。

  五、数据分析:

  从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发现作文教学问题多多。

  (一)作文离开了本来的目的。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作文的目的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但写作动机调查显示,认为写文章是完成功课的需要,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的占39.7%,认为写文章是为了将来工作有作用的占30.5%,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里话告诉大家的占30%。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分数的高低比自身的发展和交流的需要占有更高地位。这样为作文而作文的练习离开了习作的根本目的,使学生只是围绕着”写什么”,“怎样写”,失去了独立人格上的作文权利,难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文章以大话、空话、假话来搪塞老师就不可避免。

  (二)缺乏应有的创作自由。

  调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希望老师“放手让自己用喜爱的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然而,在现实中,教师过于注重怎么描写,如何注意详略得当,怎样紧扣中心等表达技巧的训练。同时一般的作文课有规定的时间、字数、结构、文章体裁等,使学生处于完全被动地位,导致学生难以跳出教师给予的作文框框,不敢标新立异。不是从自身生活体验出发萌发表达愿望,而是带着教师给的题目要求找合适的材料。调查显示写作材料来源中,“找符合题目要求的范文稍为改编”的占25%,“老师给什么材料就写什么材料”的占23%,“根据题目要求编人和事”的占18%。作文不是“情动而辞发”,而是“主题先行”,诸多限制,抑制了学生的创作自由,导致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内部动力。

  (三)缺乏积累,无话可写。

  学生的“积累”包括语言、作文经验的积累,更包括学生生活情感体验的积累,而这些都是学生所缺乏的。首先是生活积累底子薄。调查显示学生作文素材源于生活积累的仅占12%,而依赖他人或范文却占48%。平时能注意观察并有兴趣的占21%,观察时能展开想象并能及时记录下来的更是寥寥无几。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酝酿情感没有进入作文教学基本环节,作文教学只禁锢在封闭狭小的课堂内,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

  其次,是语言积累底子薄。第一阅读量少,调查显示“学生能自觉阅读课外读物”的仅占24%,这说明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的条件,更缺少课外阅读的习惯。另外,语文阅读也存在重思想内容分析与概括,轻诵读的状况,一学期下来就读二三十篇文章,学生阅读明显偏少。第二不重感悟、不重消化。调查显示学生“阅读时能自觉写读后感”的仅占12%。而根据教师布置要求在课外读物上摘抄优美句段的却占24%。这显示了教师不是让学生自己从读中感悟,发现写作规律,而是“喂给”各种写作技巧,提供各种“捷径”,不是“厚积薄发”,而是“急功近利”。这种外不注重拓展观察和阅读的空间,内不注重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的做法,必然导致学生源头枯竭,表达困难。

  (四)少交流,少沟通。

  正如叶圣陶所说:“写作是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显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越多越好。”但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唯一的读者是教师。但恰恰是教师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表现为重静态评价,轻动态评价,往往是一个分数、

  一个“阅”字或一些空洞的评语应付了事,对教师地批改结果,多数学生往往只看过分数就把作文本塞入课桌。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交流的时空,学生作文不知道写给谁看,成了没有实际对象的“面壁而作”,难以产生那种人与社会,人和人直接交流时的愉悦感和表达冲动。

  六、思考建议:

  第一重视学生的积累。

  首先要把握“积累”的本质,不要仅仅把积累等同于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后读物和背诵名家名篇或摘抄所谓的优美句段。作文是学生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生活、情感体验、语言、作文经验等多方面的积累。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用心去观察,培养“好眼力”;用心去体验,培养“感受力”。作文教学应走入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注重拓展阅读与观察的空间,注重感悟和内化,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从大自然中,从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中获取素材和灵感。作文教学要克服知与行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要注重加强教、学、做的联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切实加强作文实践活动。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中动眼、动心、动脑去实践,从中体验感悟”是最有效的积累。

  第二,还学生一个自由挥笔的天地。

  《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过多地强调形式,让学生觉得写作难,反而使学生对写作丧失信心和兴趣。反之,让学生自由表达,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个性化的作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写作的信心,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认识的个体差异,不以教师主观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其次,提倡作文民主,自由民主的文风是培养学生真实的作文情感的关键。作为教师,平时的言谈中就要鼓励学生有话就说,有话就写,让他们大胆地写困惑、写胸臆、写思考。鼓励学生“我笔写我口,我笔诉我心。”这时学生就会放下思想包袱,从而达到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真情流露的境界。

  第三,多交流,多沟通。

  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交流情境,建立交流机制。

  (1)提供有利于师生交流的话题,让学生把情感和需要真诚地表达出来。提供的话题要做到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喜欢说,喜欢写的话题。

  (2)创设激发学生交流的空间,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首先变写作指导为点拨讨论。教师提供交流话题,让学生思考写什么、怎么写。接着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构想或点评同学的发言,教师的责任是组织交流与点拨。这样的讨论交流,激活表达思维,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写作题材。其次变教师评价为学生交流阅读。学生作文完成后,作者先上台阅读自己的作文,讲讲自己作文中的得意之处,然后请同学谈谈各自的看法与建议。

  (3)形成师生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更具体的指导。首先要改变以往的作文批阅方式,即将眉批变成点拨指导学生修改的评语,将总批变成与学生交流,表达自己读后感的评语。其次是教师经常写“下水文”,与学生进行写作体会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写作“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感情。”师生交流,不仅可以融洽师生感情,形成和谐的写作氛围,而且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写作欲望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