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医学论文>心理学论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时间:2022-08-18 11:17:55 心理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着力于培育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效果,构建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关注大学生问题和缺点,忽视大学生固有和潜在积极力量与美德发展的状况,致力于激发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培育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培养大学生积极行为,使大学生们更加幸福地生活与发展,所以,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发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具有可参考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新命题。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积极心理学家首次将人的乐观、幸福感、好奇心、智慧和创造的勇气等作为实证基础来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尽管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界定很难达成统一,但积极心理学强调的焦点是从弱和差逆转到优秀和卓越,概括起来包含了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它是从积极的层面上关心人的积极情绪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满意度、快乐感、幸福感、乐观和忠诚;第二,关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特征,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第三,从社会公德的方面,关注人的美德、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等方面。

  二、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透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偏离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等的教育理念,它要求用积极、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依然存在一定的偏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着眼点在于学生身上的问题,习惯从大学生的问题入手,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矫治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时会用问题的眼光去审查每一个学生,最好的学生也能看出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侧重于把重心放在少部分有问题学生身上,忽略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忽视培育学生的勇气、乐观、幸福感、快乐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针对有问题的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解困工作,大多数健康的人也需要指导,需要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更完美、更有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滞后的预防观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被动的预防观念和措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道德问题、纪律问题、风气问题等,采取批评教育、惩罚警戒、制定规章制度等措施消除、预防学生的问题。然而,这种消除问题的方式反而导致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这些问题单靠外在力量的制止是无法彻底解决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滞后的预防观只会使大学生的消极情绪越积越深,最终爆发。而最根本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如何使其从内心真正改变,即让大学生自身拥有积极、主动的预防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片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方面。人格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概念,积极的人格特质是成功的基本要素。然而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以概括、抽象、近期难以实现的目标和标准要求学生,忽视了大学生自身需要和现实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么脱离实际生活缺乏现实意义,要么目标过高难以实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没有完全被大学生理解、接受并予以实践。大学生是生活中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着眼点应该面向大学生的生活,着重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这样的大学生才会是积极上进的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也会是主动接受的过程。

  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消极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消极,缺少高校与家庭、社会的积极互动。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经验获得和成长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得到体现的,良好的环境能塑造积极的人类经验。当学生周围的环境、教师和同学提供积极的支持、同情和关心时,他们最有可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反之,学生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尽管一直在呼吁要联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还是单方面依靠高校的力量,除非学生出现一些问题,否则平时和家庭和社区的联系非常之少。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

  1、培育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都有一股积极的、潜在的力量,能够化危机为动力,独立地处理一切困境。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育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激发自我防御能力,从而应对一切挫折。第一,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培育他们的自信心,这是建立积极人格特质的基础;第二,要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增强大学生自信心,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当“主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获得幸福感;第三,引导学生面对困境时,转变思维方式,把困境看作是激励自己上进的力量,训练自己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第四,让自己多参加社团组织活动,感受与团队的共同进退,并以此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五,丰富课外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积极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的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我的优秀品质,不断地完善了人格特质。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真正改变自我做起,让自身先拥有一种积极心态,形成积极认知,改变自己的情感体验,以自己的积极、热情去带动和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首先,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老师们应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充分重视大学生的积极努力和积极主动性,不断挖掘大学生自身身上存在的良好行为,加以鼓励和肯定。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升育人的综合素养。最后,教师们应先通过各种途径增强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利用自己积极的人格特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激情和潜能,发展他们的积极品质,培养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成熟的防御机制和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和潜力,强调发展学生综合技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坚韧成长,积极乐观,并能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3、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广大思政课程教师应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探索、乐观,勇敢等品质,提高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大学生喜欢并受益的课程。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原理,优化教学课程设计,通过课程情感陶冶,帮助大学生积极助长。教师要善于把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目标、兴趣和动机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广大教师要善于构建互动师生关系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积极精神状态。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力量,形成积极人格,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构建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将积极的理念渗透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环境。

  首先,高校应该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从校园的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着手,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其次是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孩子的积极人格。父母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让孩子在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再次是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实践阵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积极心理学理念,构建积极的社会环境,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后是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环境之间的联动机制。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须通过打破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相互独立的局面,形成齐抓共管的组织系统,架起三者沟通的桥梁,构建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23(3):6-10.

  [3]李自维.大学生积极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黄希庭,郑涌等.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戴国立.加强大学生思想组织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7,(3):84-861

  [6]曾秀兰.大学生积极心态状况调查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3):102-104.

  [7]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1):31

  [8]廖曰文.思想道德修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06-129页.

  [9]朱继光.积极心理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快乐感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2009,(5)23-25.

  [10]张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启示[J].宿州尔院学报,2008(2):126-127.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06-16

浅析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戏剧翻译研究论文08-24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08-19

全渠道视角下茶叶营销创新的优化对策08-18

曹廷珲积极心理学心得06-13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11-29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体会03-02

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08-21

积极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02-23

学习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