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感想随笔>中班美术教育随笔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

时间:2022-04-23 11:14:25 感想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通用8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美术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通用8篇)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 篇1

  对于刚上中班的孩子,绘画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我决定先来一次涂色巩固的练习,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兴趣,我印了很多白雪公主、奥特曼、公鸡、花猫、螃蟹、长颈鹿等图案,供孩子们练习涂色。在涂色前,认识了一遍蜡笔的颜色,并给孩子们说,我们要用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这些漂亮的颜色去涂,黑色只能用在头发上,白色涂了看不出来所以不要用。

  涂色练习开始了,我巡回整个教室,了解并指导孩子涂色的技巧,大半的时间过去了,我走到清清面前,一看,怎么什么也没图,仔细一看,他正在用白色的蜡笔使劲往猫咪身上图,我说“老师不是说了,不要用白色的蜡笔涂颜色吗?”他是一个不太善于言表的孩子,想说些什么,一旁的孩子都说“猫咪是白色的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心中也暗暗想:恩,猫咪的确是白色的,而且我印的是一只,pettycat,动画片里也是白色的。我拿起他的纸,看了好久,猫咪虽然是用白色的蜡笔涂的,但是涂得非常认真细腻,连黑色的轮廓线上也没有蘸到白蜡笔。

  其实,画画只是表意的,白色的猫咪真是孩子想心中想要表达的`,我的目的只是让孩子练习涂颜色,不必拘泥于什么颜色,黑色白色或者是红色黄色,都是一些漂亮的颜色,可是引导孩子不要使用某种颜色而让画面绚丽,却对孩子的审美产生了误区。孩子的作品应该随性一些,可以不要去追求型,追求色彩的艳丽。

  让我想到,今后在班级开展涂鸦活动时,在活动中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自由发展。

  由此,我明白了,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幼儿园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但绘画本身却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绘画感兴趣,老师要为他们提供轻松快乐的绘画氛围,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幼儿充分表现的空间,允许幼儿的个别差异,以及个性化的出现,成人应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画,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想象都是很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 篇2

  “老师,我不会画,你帮我画好吗?”每次上美术课,几个刚转到我们班上的小朋友都会拿着笔,左看右看,看到别的小朋友差不多画完了,他就会眼睛通红的发出这一信号。刚开始,我便帮他画了大概的模型,然后让他自己画,可到下课了还是和刚刚的一样,看着那求助的眼睛,于是我便帮他了。但后来我发现,每次都是这样。我想这可不行,“不会”不是问题,“不学”才是问题。

  我分析了一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许多方面都是由家长代劳,所以遇到困难都是求助于他人,依赖性强,另一方面是或孩子在求助时我总是说“老师帮你”,“帮”字给孩子的依赖心理找到了支点。于是,我应一方面做好家园沟通工作,让家长在家里提供画画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我应该把“帮”字改为“教”字。

  今天又是上美术课,有些孩子又喊:“老师,我不会画。”我说:“好;老师教你画!”我握着他的`手一边画一边讲解,画到一半后让孩子自己画。并鼓励他们:“你很棒,画的很好喔。”几节课下来,他们都愿意自己动手去画了。

  孩子在课堂是这样,在生活上也是如此。总以为他们还小,各方面能力差,其实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为此我们应该授以孩子“渔”非“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一劳永逸。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 篇3

  儿童美术教育是由美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史学、鉴赏等多种学科相融的复杂学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是很难懂得。即便是美术学院毕业的亦或是书画名家,如果不懂得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相关知识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的。我从91年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至今,在这二十余年的教育旅程中,我深切的感悟到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学识与修养和教育观念及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想使教学质量过硬有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方面我总结出三条经验:

  (一)教学内容既要专业性强,课堂气氛又要不失生动活泼。

  (二)教学课程既要内容丰富宽广又要有一定的艺术深度。

  (三)教学进度既要适合学生发展所需又不能随波逐流,丢失自己的特色。

  所以艺恒培训每个学期每个班的.教学内容安排都必须坚持以上三条原则,要求每位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不同阶段精心设置安排课程进度及教学内容,这需要消耗老师很大的精力,因此老师施教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和繁琐。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 篇4

  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是先教后画:教师教授→教师示范→学生绘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绘画水平、知识水平的评估上存在模糊性,形成盲目的教学状态。学生对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同样存在模糊性,形成“受逼”的学习状态。这样的状态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规律,这样的.课堂是毫无生气的。

  而“先画后教再画”则是学生先试着画一画,在遇到困难的前提下,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进行必要的讲授,最后再次绘画。从“先画”到“再画”,学生的绘画水平有质的飞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这种策略适用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单元。具有深远的意义:“试画”过程,让教师更了解学生,让学生更了解自己,做到有的放矢。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们都竖起了耳朵,睁大了眼睛,课堂学习氛围融洽。由“先画”到“再画”的比较,提高学生的绘画热情,增强绘画信心。

  另外,还有很多好的策略,如引导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也是种好的方法。

  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为了基础教育灿烂的明天,为了教育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明天的发展,我们都应该潜心探索,大胆实践。解放课堂、解放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谋取一个真正符合自己,同时也符合学生学习的新方案,新策略。

  -----

  近年来,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荡涤着我们的教学思想。怎样才能跟上课改的步伐,将新理念渗透到美术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呢?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 篇5

  或许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这句话很有道理。

  由于参加番禺区小学教学新秀比赛的原因,让我对美术课又有了很多不同的认识,本人自认才疏学浅,对很多看法或许心里能明白,可是却不能运用很好的语言去表达心中的所想所感。

  我这次上的内容是五年级的《做个胸卡送老人》,而且这节课也是属于设计·应用方面的领域,而新课标里“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在设置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紧扣主题,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环节亮点,但是“实在”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美术课的功能性和主动性是我们回归课题最重要的过程。现在很多老师为了设置所谓的亮点课题,而忘记了美术课的初衷,为亮点而亮点,花样百出却没有实质的课堂可操作性,让学生在课堂里跟着老师的步子走,上完整节课都不知道老师想怎样,虽然,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喜欢,可是想想,一节美术课,希望学生能在这节美术课里学到什么?还是打个疑问。

  理所当然,我们的美术课题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所谓的美术技能和专业的知识,但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完整节课后,是能够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并且还能够创作美,这才是我们美术课堂的核心所在。

  美术课堂的实质有效,不是我们的老师有多么美的`课堂设置环节,或者有多么的死气沉沉,关键是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并且能学到相关的知识和锻炼他们美好的情操。当然,老师设置的环节让学生喜欢并且能够很好的地为这节课服务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这两张的协调关系往往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要么是有新鲜的环节亮点来吸引学生,要么是按部就班的传授,我的美术课题要做到这些还需要不段地去学习和完善,既能够有亮点又能够把美术课的课题实效性表现出来,那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以上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一些感谢,虽然这个学习的过程很艰难,但是过后我发现,学习的重要性远远比成绩来得更重要一些。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 篇6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战士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如欣赏《秦始王兵马俑》,从中感受祖国艺术文化的瑰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儿童作品时,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二、在欣赏课中体现自主性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

  (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

  (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 篇7

  在家中打扫卫生时,发现了几把用过的牙刷,原本想再次利用它来刷水池的边角。在刷的过程中,因为蘸了洗洁精,无意间在水池壁上留下了奇特的印记,我突发奇想,能不能用它来画画呢?

  于是,我尝试着用牙刷蘸上广告色,在纸上随意涂刷,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画面。

  第二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颜料和消毒过的牙刷,请他们猜一猜,牙刷和颜料能做出什么好玩的游戏?

  孩子们开始拿着牙刷,再看看颜料,不知如何下手。这时,妞妞先在颜料里蘸了一些红色,小心地在大纸上刷了一下,发现刷出了粗细不均的线条。于是,她放开手来回地刷了几下,兴奋地喊:“老师快看,我画了好几条长蛇!”其他孩子见状,纷纷拿起牙刷,蘸好了颜料,在纸上或左右或上下,一边画,一边说“我画的是小汽车”,“我画的是大树”。皮皮还画出了一大串糖葫芦,问旁边的小朋友:“谁吃糖葫芦!”秦泽华画了一条绿色的大鳄鱼,尖尖的牙齿却在背上。我问他为什么鳄鱼的牙齿要露在外面,他说:“大鳄鱼肚子饿了,想吃东西,就把牙齿露出来了。”还有陈敏言画的冰激凌,李锦浩画的具有艺术感的酷似天鹅的小鸭子,杜雨桉刷出的一大片草地等等。

  孩子们的想象随着手中的小牙刷飘落在纸上,毫无做作,没有像不像,只是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愿。

  其实,每个儿童都是天才的画家。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意愿,为他们提供一些可创作的材料工具和物品,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和创造,并耐心倾听他们说自己的画。

  当你看到这些画,你也许会说不像或看不懂,但正是这些成人看不懂的画,恰恰是幼儿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我们不能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品评孩子的画,因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要做一个聆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引导他们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 篇8

  今天美术活动时,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给小花伞涂色,我巡视了一圈,看着孩子们的小花伞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拿起油画棒帮他们添几下,修一修。“陈广浩,你这个伞边上没有涂到,像老师这样按序从上往下涂,不要着急。”“颜色要均匀,不能留空白的地方”,我走到豆豆身边对她说。她低下头去开始进行加工。

  过了一会儿,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好了,我看见何昊辰小朋友还在认真地涂着,我走过去一看,好多地方没有涂均匀,我正想帮他修改时,他很快拿走画纸,对我说:“老师,我自己来。”当时我愣住了,看着何昊辰的眼神好像在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的小花伞,我自己用心能涂好,上面的图案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是呀,我们老师总自以为是地为孩子的作品进行修改,为了让作品看起来更加锦上添花,可是孩子们却不这么想,他们都想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尝到成功的喜悦。

  《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让儿童“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成人“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所以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教师们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我能画”。我们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幼儿大胆地表达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育教案《玩转色彩王国》09-29

幼儿中班母亲节教育随笔05-15

初中班主任培训心得随笔10-22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精选31篇)11-24

大班美术教育教案02-04

美术教育实习报告02-23

美术教育实习心得03-05

小班美术教育教案03-20

美术教育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