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历史论文>浅析宋金元时期的中医门户流变

浅析宋金元时期的中医门户流变

时间:2023-02-27 09:18:31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宋金元时期的中医门户流变

  浅析宋金元时期的中医门户流变
  
  张 婕(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贵阳 550025)
  
  摘 要:宋金元时期政府对中医学高度重视,“经方”崛起,《局方》盛行,民间方书大量涌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显著进步,重视方剂理论研究,对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剂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高度重视,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显著进步,深入研究方剂理论,以病因病机研究为基础创制新方。就宋金元时期的中医门户流变展开分析和研究,主要分析了金元四大家出现缘由、金元四大家的流派以及金元四大家的简介。
  
  关键词:宋金元时期;中医门户;流变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083-03
  
  《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一有云:“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争。“[1]156金元是我国中医发展史的关键时期,所谓“河间之学”是指金元四大家第一人刘河间所分立的门户;而“易水”则是指由张元素而传下来的李东垣一派。
  
  一、金元四大家出现缘由
  
  据《四库全书总目》所言,中医学问的划时代是在金元。吕思勉在《中国文化九种》中提及:“中国医学,至宋而新说肇,非得已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必得其理,然后可以应用于无穷。古代专门授受之医学,魏晋而后既已失其传,其为后人所辑存者,皆不免于残缺不具。夫古代之医学即使书存于今,其理亦未必可据,况其所存者又皆残缺不具之说乎?!然学术之真必存于事物,后世解剖之学既已绝迹。形下之学又日湮晦,欲明医理,果所以据以资推求哉?于是,冥心探索,而其说转遁入于虚无,而五运六气之说兴与矣。”[2]23
  
  上古中医在魏晋的时候便已失其所传,而学问没有从理源上发起,那么医理必然陷入虚妄之中。魏晋以后,医学陷入了一种没有理论的尴尬境地,这引起宋人对医理的重视。“中国经籍之传世,至宋而始多,盖锓板之术盛于是时使然。然医家之书,经宋人搜辑传世者,医经类甚少,同一经方也,本草类亦甚少,而方书独多。盖医理深邃,非尽人所能知,方药则事足便民,好搜辑之者甚众;又格物之学不明,徒知搜辑成方以治病,而不复能研求药性,所谓知有术而未足语于学也。”[2]23金元时期四大家辈出的重大原因,其一是因为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兴起,其二则是因为宋人极其重视医术,搜辑传世者众多。吕先生在后文提及的“盖搜辑医方之风起于唐而盛于北宋,其流风余韵,迄明清犹未艾也”便是指明宋人对医学重视的倾向。
  
  宋人虽然看重医学,但侧重药方,这使得宋很难出现像金元四大家那样重视流派重视古籍的大医者。金元四大家,直接由刘河间师承接下来的就有三位,“易水”之派的李东垣,则是师从于大医张洁古。宋人热衷于收集药方,在宋王硕所编撰的《易简方》中便可略见一斑:“谓常取用盖之方,可以外候用者,详著大义于篇,以治仓促卒之病,易疗之疾,轻者自愈,重者亦可以借此以待招医云云,盖为不知医者所设。”[2]21
  
  到了元代,名医朱丹溪学成归来,因不依照流行书籍上的古方治病,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乡里的嘲笑。宋人热衷于古方的偏见,由此可见。
  
  但同时,宋人对医术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范仲淹有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曾抽签询问自己是否能够做官,但是不幸多次抽中曰:“不能”,范仲淹失望之余,便立志于“如不能做官救济天下,那么就要为医救人性命”。这句话出现于众多医书的序言,激励了无数的儒家知识分子从医救人,“人生天地间必有用于世也”。宋金元时期,儒者和医生的关系颇为复杂微妙。金元四大家之中就有朱丹溪师从朱熹的弟子许谦,李东垣师从当时的名儒翰林学士王若虚、冯叔献,宋儒对医学的重视同样影响到金元。
  
  金元时期战争频繁,人们整日活在忧虑和愁苦之中,生活饮食得不到保证,这就产生了跟以往不同的病症。这些病症则都是以往古书古方上所没有的,因此要求医师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医师李东垣便是根据这一情况,确立了自己专门的“脾胃说”。在金国灭亡的大劫难中,李东垣创出补中益气汤,分清了外感病和内伤病,创立了自己的脾胃学说。补中益气汤便是现在药店里的补中益气丸。
  
  二、金元四大家的流派
  
  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在为朱丹溪(四大家之一)所著的《格致余论》题词时,提到:金以善医名凡三家,曰刘宋真、曰张子和、李明之,虽其人年之有先后,术之有救补,至于推阴阳五行升降生成之理,皆以《黄帝内经》为宗,而莫之异也。又有云:元朱震亨《格致余论》有功于生民者甚大,宜与三家所著并传于世。
  
  自此而后,“金元四大家”之称,便广为流传。
  
  关于这四大家的流派分类问题,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文化九种》第九篇宋代医学新说之兴起之中说得已经十分详细。但是在描述和分段上,吕先生的行文只区分了派系,便容易让人产生一些误解。
  
  在吕先生的行文中,他先介绍了刘河间,也就是河间派创始人,然后接下来他就直接写到了刘河间的四传弟子朱丹溪,最后才是张子和。而从时间顺序上来讲,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张子和应该排在刘河间的后面。先生如此叙述,让人搞不清先后顺序。其后,先生开始介绍由张洁古一派而成就的李东垣。这种行文也许是遵从派系上的划分,但却是完全不涉及年代概念。
  
  当然这也许是重视派系的缘故,但在混乱了朱丹溪的位置之后,产生了一个误会。那就是忽略了刘河间的再传弟子,融会贯穿前三家之说的重要人物罗之悌。
  
  河间和易水之争,只是争论在医书上。但是金元四大家究竟如何用药治病,这些医术的细节并不记载在书本上,“攻邪”和“扶正”——河间和易水两派的医术在罗之悌身上得到了融合。罗之悌是金元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中医大师,他把金元四大家前三位的学问都学到了自己的身上,然后又传给了朱丹溪,但是自己并没有成为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是他的弟子朱丹溪。
  
  三、金元四大家的简介
  
  刘完素(1120—1200),字守真,河北河间人,故亦称刘河间,别号守真子,自号通玄处士。他是金元四大家第一人。吕思勉著《中国文化九种》云:“刘河间出(刘完素,《金史·方技传》),而新说大盛。河间撰《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阐明六气皆从火化之理;又撰《宣明论方》三卷,其用药多主寒凉,始与《局方》立异。自是以后,《宣明论方》行于南,《局方》行于北,俨然成对峙之势焉。”[2]24刘河间开创了金元四大家的时代,其下所传张子和,朱丹溪等都是河间派所出。
  
  刘完素在《辽金元传记三十种》中材料如下:
  
  张从正(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吕思勉所著《中国文化九种》云:“所著《儒门事亲》,多以攻伐为宗。”[2]24
  
  张从正在《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材料如下:
  
  李杲(东垣,1180—1251),金末元初人,字明之,晚年号东垣老人,是著名医家张元素(居易水)的高徒。吕思勉在《中国文化九种》中云:“著《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藏》各三卷,俗传《东垣十书》,又此三书外,又增入崔真人《脉诀》一卷,云杲所评。”[2]25
  
  李东垣其人,家族十分富裕,“世以资雄乡里”,曾“授论语孟子于王内翰林从之,授春秋于冯内翰叔献”。李东垣的性格非常严肃,且十分地洁身自好,曾有记载说李东垣的同学设酒宴安排歌女来试验李东垣,结果李东垣是大步走出去把外衣烧了。还有一次南宋使者请宴,李东垣把喝下去的酒吐了然后扬长而去。从这两件事情上,都可以看出李东垣个性坚毅,不同于一般富家子弟。
  
  李东垣的母亲是因庸医误诊去世。李东垣非常悲痛,四处打听名医,最后以千金去求张洁古。张洁古被这个少年吓了一跳,但是他也注意到了李东垣性格中的东西,因此收李东垣为徒。李东垣身处于金末元初的动乱年代,亲眼目睹了人生的流离失所和困苦,这使得他创立了自己独有的“脾胃说”,成为一代大家。
  
  李东垣的传记资料收集如下:
  
  朱震亨,元代著名中医,字彦修,号丹溪,义乌人。吕先生书中所云“其所撰《局方发挥》,力辟温燥之弊,始明目张胆以与《局方》为难。其论治以补阴为宗,虽曰自创一家,实则承河间而渐变者也。丹溪之书,凡《格致余论》一卷,《局方发挥》一卷,《金玄》三卷,皆有通行本。其《治法心要》八卷,《医要》一卷,《脉因证治》四卷,传本较少,周之与《金玄》同刻入《医学书》中,又《脉诀指掌式图说》一卷,《医学发明》一卷,《活法机要》一卷,惟《古今医统》中有之。”
  
  朱丹溪少时因父亲大伯叔叔相续去世,便不得不承担起照料家人的义务。他胸怀正义,但前途渺茫。三十岁的时候朱丹溪的母亲患了一种病,但医生们不能诊治。朱丹溪一怒之下,自己研读《黄帝内经》,为母亲寻求治病之道。朱丹溪读了五年《黄帝内经》,最后提笔开方。治好了母亲的病。
  
  此时朱丹溪已经三十五岁,古人云“年过三十不学医”,朱丹溪到了这个年纪却仍然不知道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而当时朱熹的四传弟子许谦来到八华山讲学。朱丹溪已经认识到“丈夫所学不误文道,而为侠是上不亦惑乎”,于是他背上包袱去向许谦学习程朱理学。朱丹溪刻苦学习许谦的学问四年,性情发生了很大变化,理学陶冶了他的性情,并且使他以理服人。朱丹溪年近四十岁的时候,科举失利,同时妻子也因病去世了。他回想父亲大伯叔叔妻子小弟,因庸医误治相继去世,“心胆催裂开,痛不可锥”。
  
  后来他的老师徐谦劝其从医,“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治,子聪明于常人可肯游艺于医乎”。朱丹溪在自己四十岁的时候一把火烧了考科举的书,立志于医。他重新研读《黄帝内经》,“阙其其所疑问,通其其所通”,这样又过了四年。已经是四十四岁的朱丹溪考虑到自己没有临床经验,便寻访江南重镇,向当世最高手学习。最后他来到了杭州,拜访罗之悌。门子替朱丹溪通报以后,回答他两个字“不见”。朱丹溪并没有气馁,反而是天天来罗之悌府上拜访,“十往返不能通”,十几天后连门子都很鄙夷朱丹溪。但是朱丹溪不为所动,每日“日供立于其门大风雨不易”,每天都去求见,刮大风下大雨也不间断,“自据三月”,一连坚持了三个月。到了三个月的最后一天,罗之悌是整衣修容,说门口这个人一定是一心想学习医术的人,这个人就是值得我传授学问的人,把大门打开。据载两人一见如故交,而朱丹溪也传承了罗之悌全部的学问。
  
  朱丹溪在《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中的资料:朱震亨(1281—1358),字彦修,号丹溪,义乌人。年三十从许谦学,应举试不利,去而习医,受教于杭州罗之悌,遂以医术名一时。至正十八年卒,年七十八。著有《格致余论》一卷,《局方发挥》一卷,《金元》三卷。
  
  参考文献:
  
  [1]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吕思勉。中国文化九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元人传记资料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宋人传记资料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辽金元传记三十种[M].北京:中华书局,1987.
  
  Changes of Schools of Portal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in Song Jinyuan Dynasties
  
  ZHANG Jie
  
  (College of Humanities of Guizhou University, 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 The government pay great attention o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in Song Jinyuan Dynasties. school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began to be used, formularies of the Bureau of people s welfare pharmacy were very popular, anda large number of folk recipe book appeared. Basic theory and clinical medicine made great progress, the government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research of the theory of prescription that produced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l. It is the important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l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paid more attention, studied the theory of prescription, create a new prescrip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he paper analysed the reason, the school of the rise of the four portals and made an introduction.
  
  Key words: in Song; Jin; Yuan Dynasties; portal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Changes of schools

【浅析宋金元时期的中医门户流变】相关文章:

先秦时期消费价值观浅析08-15

藏族服饰的流变与特色08-11

中医科研设计中常见弊端浅析08-05

中医科研设计中常见弊端浅析08-05

中医科研设计中常见弊端浅析08-05

让河流变得更美好03-01

试论文化的传承与流变08-13

论东汉诗体的流变08-07

金元词曲演变与音乐的关系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