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考古论文>泰坦尼克号和路西塔尼亚号的沉没论文

泰坦尼克号和路西塔尼亚号的沉没论文

时间:2022-06-08 20:30:58 考古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泰坦尼克号和路西塔尼亚号的沉没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泰坦尼克号和路西塔尼亚号的沉没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泰坦尼克号和路西塔尼亚号的沉没论文

  人类在死亡面前,很难再会有道德和文明的约束。人类这个物种尽管制定了详尽的社会和行为的准则,但当我们足够害怕时,在灾难面前,我们会很快抛弃这些准则。

  泰坦尼克号这艘船,伴随着卡梅隆1997年的同名电影,早已经深入人心,不用再多做解释。当这艘巨轮沉没的时候,船上体现出的是绅士风度。伴随着船上的管弦乐队演奏出的舒缓的音乐,女性与儿童被有序地护送到数量有限的救生艇上而获得生还,留下健康年轻的男性与巨大的船体一起沉入死亡之海。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3年后,被德国鱼雷击沉的路西塔尼亚号(Lusitania)则上演了完全不同的一幕。路西塔尼亚号是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远洋客轮,由纽约开往利物浦。在它航程的第六天,一艘德国潜水艇发现了它,并发射鱼雷偷袭它。鱼雷击中了船体,并在船上造成爆炸。20多分钟后,船沉没在了爱尔兰的南部海域里,大约1200人丧生。在船体沉入大海的时候,和泰坦尼克号正好相反的是,年轻的健康男性快速挤上救生艇,留下女性与儿童被大海淹没。

  路西塔尼亚号和泰坦尼克号,往往被认为是姊妹船,它们实际上属于两个不同的船主,但这个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两艘船都很巨大:沉船那夜,泰坦尼克号上有2207名乘客和船员,路西塔尼亚号上有1949名。死亡率上也极为接近,泰坦尼克号为68.7%,路西塔尼亚号为67.3%。此外,沉船时间仅间隔三年泰坦尼克号因撞击冰山沉于1912年4月14日,路西塔尼亚号因德国潜水艇袭击而沉于1915年5月7日。但在甲板上,过道上,和所有其他人们争着逃命的地方,两艘船上的最后一幕非常不同。

  同样是两艘即将沉没的船,同样是两场巨大的航海灾难,为什么船上人的行为会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差异呢?时间很重要

  一队由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经济学家本诺·托尔格勒(BennoTorgler)领衔的科学家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学术周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篇新论文。他们重新调查了这两艘船上遇难与幸存者名单以及死亡统计资料,收集了每一位幸存乘客的年龄,性别和舱位等级(船舱等级反应乘客的收入与社会地位),以及同行的家庭成员人数,并按生存与否归类,搭建人类行为的模型,从而对灾难危机中社会规范该如何维持提供了全新的审视。

  在这些资料基础上,托尔格勒和合作者们将一个关键群体分离出来:35岁以上并且无同行孩童的三等舱乘客。研究人员估计,这群人的死亡可能性最大,因为他们年纪足够老,身体足够差,舱位离甲板足够深,同时又缺乏足够的资本登上救生艇。更重要的是,没有孩子同行可能使他们为生存而奋斗的动力减小,也使其他人不太愿意谦让他们。这群人成了所谓的参照组,所有其他乘客群体生存率的概率比率都以他们为参照。如果参照组的生存率是40%,某一人群的生存率是60%,那么该人群的生存率比参照组改善了50%。

  研究结果发现,在泰坦尼克号上,儿童有比参照组的乘客高出31%的可能性被护送到救生艇上,但是路西塔尼亚号上的儿童得到的获救机会比参照组乘客还略少一些。在泰坦尼克号上,年龄在16和35岁之间的男性比船上的其他任何乘客的存活可能性低大约7%,但是路西塔尼亚号上的年轻男性的存活可能性则是比参照组高出大约8%。对于16至35岁的女性,这一差距更为显著。泰坦尼克号上的年轻女性享有48.3%的优势,路西塔尼亚号上年轻女性优势变小,但仍是明显的10.4%。最引入注目的生存情况的差别是由阶级决定在泰坦尼克号上,头等舱的乘客比其他乘客的存活可能性高出大约44%。但是在路西塔尼亚号上,头等舱的船票没有得到任何优待。托尔格勒推测,在泰坦尼克号正在沉没的时候,富有的乘客拥有更多的时间通过商讨让他们登上救生艇的条件来发挥他们的影响力。

  构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率结构的背后有很多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时间的影响。泰坦尼克号完全沉入水下花了2个小时40分钟;相比之下,路西塔尼亚号在18分钟内就滑落到波浪下。在不同的时间里,人们的行为模式也相应地不同。研究者分析道:“在路西塔尼亚号上,短期的逃跑冲动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慢慢下沉的泰坦尼克号上,由社会规范和道德模式规定的行为模式,譬如让女性与儿童优先登上救生艇,有时间得以出现,并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这个理论完全符合生存数据。当危机爆发到一个零界点,制度开始失效,社会规范不复存在,人性的幽暗面便如洪水般冲破制度的约束,每个人都成为最原始的野兽。路西塔尼亚号上的所有乘客,更有可能从事所谓自私理性,以自我中心的行为,这种行为给健壮的人,特别是年轻男性以优势,他们更有机会抢占生存通道。泰坦尼克号上,因为时间充裕,关于性别,阶级和对孩子照顾的行为准则占据了上风,人们有时间去思考并用社会规范去评判其他人的道德水平,换句话说,文明的举止有时间重新冒头。

  “关键是时间。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托尔格勒说。在处于急乱,紧张之下的混乱人群中,一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everymanforhimself)的本能求生心态占据了上风。这将能够解释为什么路西塔尼亚号上的年轻健康的男性,置女性与儿童于不顾而先救自己。“人们只剩下区区几分钟时间。所以非常本能的行为——,适者生存,——才会发生,”托尔格勒说。

  不过很难说清楚确切需要多长时间礼貌道德等社会规范才会又出现,但按最基本的生物学,出现时间正好介于18分钟和2小时40分钟,这两艘船下沉的时间。“从生理角度看,迎战或逃跑,的行为有两个不同的阶段,”研究人员写道,“短期反应是肾上腺素的激增。这种反应只有有限的几分钟,因为肾上腺素降解迅速。只有当肾上腺素回到稳态后,新大脑皮层的高级大脑功能才开始压过本能的反应。”

  一旦高级大脑功能在泰坦尼克号上开始压倒本能反应,船员们也开始履行职责,恢复相对意义上的秩序,并解释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宣布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当代疏散专家都知道,准确信息的迅速传播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是非常关键的。

  除了时间以外,其他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路西塔尼亚号的乘客可能比泰坦尼克号的乘客更容易蜂拥惊跑,因为在战争期间旅行,他们都知道随时可能遭受攻击。另一方面,路西塔尼亚号遭难的性质和泰坦尼克号截然不同,鱼雷的突然震荡比冰山的缓慢冲击更有可能引发恐慌。最后,还有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路西塔尼亚号上每个人都知道泰坦尼克号三年前发生了什么,前车之鉴下,因此不会再有人天真地认为世界上有船大到不会沉没,包括他们自己的船。

  真实情境下的行为

  这两艘船上生死攸关时刻的记录提供了一个永远不可能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自然实验,加州理工学院的行为经济学家科林·卡默勒(ColinCamerer)评论说。“这些戏剧化实验中的一些实验我们无法进行,所以我们向类似的历史场景寻求答案。偶尔我们能挖掘出这些历史数据中的金矿。”

  虽然这两艘船是在不同情况下沉没的,但是它们也具有重要的相似性,使得托尔格勒及其同事能够比较哪些人从船上逃生了。“泰坦尼克号与路西塔尼亚号搭载的乘客数量和类型都是类似的,这使得这两艘相似的船足够进行一个自然的现场实验。”托尔格勒说。

  关于紧急情况下的社会行为的大多数数据都是来自自我报告式(self—reported)的调查问卷或者大打折扣的实验室模拟。托尔格勒说:“分析人们在真实情境下的行为,其优点显而易见,因为他们的真实想法被暴露无遗。”

  这个团队正在研究其他历史事件的记录,比如登山事故以及9·11恐怖袭击,来检验时间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这项研究的发现很具有说服力。卡默勒说:“在极端的时间压力下,人人都会为自己着想,协调并尊重社会规范需要时间。当人们拥有时间去仔细考虑时,你才能看到亲社会(pro—social)行为的发生。”

【泰坦尼克号和路西塔尼亚号的沉没论文】相关文章:

《泰坦尼克号》观后心得04-13

泰坦尼克号观后心得05-13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大班数学教案03-17

泰坦尼克号读后感07-06

《泰坦尼克号》读后感09-06

泰坦尼克号读后感04-05

罗马尼亚社交礼仪09-02

浅谈瑜伽的起源和发展论文10-29

高考作文素材:道德沉没与人性救赎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