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新闻传媒学论文>复活网络精神浅析“博客”weblog现象

复活网络精神浅析“博客”weblog现象

时间:2022-08-11 04:21:58 新闻传媒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复活网络精神浅析“博客”(weblog)现象

 [摘 要]
长时间的互联网低潮,带来的最大遗憾不是诸多商业网站的倒闭,而是无数个性张扬、丰富多采的个人网站不断消失或者丧失活力,个人网站的退潮伴随着互联网日益走向单调、走向功利。这种背景下,博客(Blog,指人为Blogger)来了,它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但更注重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博客的出现和繁荣,真正凸现网络的知识价值,标志着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更高的阶段。
[关键词] 博客 知识价值 精神
[正 文]
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的“土著”——黑客孕育了几乎所有重要的互联网技术,奠定了互联网开放和共享的根本理念。而互联网的“原始森林”——个人网站,孕育了所有重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确定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和特色。但是,在商业的潮起潮落中,黑客在蜕变,在沦为另类;而个人网站也急剧萎缩,纷纷倒于无声。于是,博客出现了。
博客是新名词,但是它一点也不新鲜、神秘。无论在技术上、形式上还是在商业模式上,博客都平淡无奇,毫无可炫耀之处。但是,它的革命性也正是它最简单的形式,最朴素的技术和最平凡的平民精神。“博客不是全新的事物,黑客进一步的平民化,个人网站进一步的大众化,就是博客浪潮的生命本源。它将个性化的知识积累、信息过滤和深度沟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①

什么是博客?
关于博客,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西方媒体报道来看,一般特指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②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像对网络传达的实时信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
按照佩姬·努南的解释:“Blog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③
博客产生的动因
博客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或由谁发动、杜撰的,博客是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的需要,自然而然逐渐形成的。 博客现象的出现也是由互联网的现状决定的。“现在互联网的信息总量只与美国某大图书馆的藏书信息量一样大,也就是说,互联网现有信息总量只是人类知识积累的一小部分,它的知识覆盖面不大,搜索不全面,原创很少,让人们担心互联网会不会成为垃圾生产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吕本富的话似乎具有较大震撼力,“博客现象的出现给人们一种互联网会成为原创生产基地和真正的知识平台的希望。”
博客是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生态群落,他们通过交流追求快乐最大化,“快乐就好!”。 博客的这种新的表达方式的形成不仅是个人意见表达方面的一种创新,而且是群体意见表达和交流方式的创新,它让人们充分尽情地交流。博客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兴趣和爱好的新工具,而不是让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局限于工具。
博客的发展历史
《纽约时报》的大卫·格拉格这样描述博客的诞生:“大约五年前,一些程序员尝试在网上推出超链接形式的日记,在网上张贴他们自己的技术层面的思考心得与个人生活方面的休闲内容。这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后,他们为那些技术门外汉兼网络热衷者开发了现在广为使用的博客网站简便维护工具,形形色色的博客网站就此悄悄繁荣起来。”④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开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他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
在世界博客短暂的发展史中,有两件事是不可不提的。第一件是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它让世界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博客的力量。1998年1月17日深夜,德拉吉在他的网站上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在复印前的最后一分钟,星期六晚上6点,新闻周刊杂志抽掉了一个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没有人知道德拉吉的消息来源,但他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报道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的人,并在整整半年时间内,引领了美国的“舆论导向”,使传统的主流媒体蒙羞。

   
复活网络精神浅析“博客”(weblog)现象  
另一件事就是2001年的“9.11”事件,这是博客发展的分水岭。正是这场恐怖袭击,使人们对生命的脆弱、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最即时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可以说对“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在《纽约时报》,而在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中;对事情最深刻的反思与讨论,也不是出自哪一个著名记者手中,而是在诸多博客当中。博客架起了人们沟通与倾诉的桥梁。
正是在这两大事件之后,博客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队伍迅速壮大。据说每40秒,在世界上就有一个人成为博客。有学者说,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1.0是指传统媒体或说旧媒体(old media),2.0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new media)或者叫跨媒体,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自媒体(we 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
博客的特征
一位老Blogger定义博客时说:“Blog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短明了(Brevity)以及个性化(Personality)。”其实,这正好涵盖了博客的某些特征,现将其拓展如下:
1.个人性。个人性的行为、个人性的角度、个人性的思想,正是博客文体能够吸引博客本人和读者的力量源泉。以“个人大脑”作为网络搜索引擎和思想发源地,依然是任何技术无法实现的极致!
论文复活网络精神浅析“博客”(Weblog)现象来自

2.即时性。博客是一种习惯,就像学生时代写日记一样,博客应该成为每天的“必修课”,经常(甚至每天)更新,不断积累,是博客文体有别于其他个人文章、著作的关键。这种即时性,才可以及时记录个人的行为、信息和思想。因为即时,所以新鲜,因为新鲜,所以独特。将博客作为习惯,也使别人阅读博客成为习惯。
3.开放性。面对网络,装在个人脑袋里的东西再丰富,如果不及时与他人共享,就相当于你是头脑空空的白痴一样。在网络上,知识渊博的衡量标准,就是你奉献的程度。博客要把自己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收获都奉献出来。“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正是博客的写照。当然,你把这种开放当作一种喜爱表现自己也可以,能使别人受益的“个人表现”应该提倡和鼓励!
4.拿来主义。光开放自己,肚子里的货也是非常有限的。博客的优势就是,不断搜索提炼信息,不断学习和思考。博客的确需要很“博”,但是博客最根本的信念就是:“别人比我知道得更多”。“博客文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链接,链接是博客最有力的武器,没有链接就没有生命。”⑤博客与读者的交流是关键,没有互动交流的博客也就没有生命。
5.可信度。本来更准确的词汇,应该是“权威性”,但是博客与传统意义的权威实在有点不兼容。但是的确不能否认,要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博客,必须以自己超一流的水平建立长期的权威性。正是因为对你的信任,许多人将博客网站作为自己每天补给信息与思想的第一站,没有这种可信度保证,这样的博客就是平庸的博客。要争取注意力,博客世界的竞争一点也不比传统领域轻松。
博客的写作方式
王朔曾经说过,今后他面临的挑战,不是哪个著名作家,而将是全体有写作能力的人民。巧合的是,Blogger 的写作方式正是对他的话的验证。总起来说,博客是用一种更为灵活、更为有价值的表达方式彰显自己的精神。
首先,是出于兴趣的写作。博客方式就是挑战商业写作和职业写作的固化模式,开拓新的全然出于兴趣和爱好的写作方式。不是要颠覆什么,而是为人们多了一个新的可能。一个作者,既可以保持商业写作和职业写作,也可以同时从事不以直接经济回报为目的的博客写作。一个人出于工作的写作,或者谋求商业利益的写作,与纯粹出于兴趣的写作,将是有本质差异的,而后者是“博客中国”所倡导和追求的。
其次,是一种增值写作。现在,互联网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博客文体就是利用超链接,充分发挥网络价值。将大部分背景材料、别人的观点和思想,都通过链接来解决。而不像如今越来越泛滥的综述性写作。博客写作,就要求你最精炼地写自己的东西,把冗余的、无谓的内容降到最低!
再次,是彼此分享的写作。出于兴趣,但不是为了自恋自赏。写出的文章是为了分享,为了给别人带去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和思想。这决定了许多内在的差异。共享精神和交流需求是博客发展的两大核心支柱。
博客与个人主页
博客是继电子邮件、BBS和ICQ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沟通工具。在诸多网络模式中,与博客最接近的就是个人主页,或者可以说博客就是个人主页。但是,博客是个人网站的新生,是“个人主页的2.0版”。那么,与传统的个人主页相比,博客带来了怎样根本性的变革?
首先,最重要的是,零进入门槛。个人网站门槛较高,只有少数人能真正实现,而一个人成为博客则几乎没有门槛。可以用三个零来表述: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成为博客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没有任何新技术;不需要注册域名,不需要租用服务器空间,不需要FIP知识和许多软件工具;不需要许多网页制作知识。虽然“博客”概念出现时间很短,但是现在网上提供免费或付费博客网站架构的服务已经多如牛毛了,几乎跟当初个人主页兴起时的情况有一比。最著名的当属博客大本营——www.bogger.com了,在这里,你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申请架构起属于自己的博客领地。

   
复活网络精神浅析“博客”(weblog)现象  
其次,博客解决了个人网站机制和动力的困境。个人网站维护取决于很多原因,比如技术、制度、资金等,其中,资金成为制约个人网站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而博客不存在这些问题,它是依托于知识的一种特殊的更为立体的交流方式。“博客是一种对于知识的自由生产方式,一种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反的知识生产方式。博客的知识自由生产方式,与知识产权生产方式的区别,很像自由软件与版权软件的区别。”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姜奇平先生深入浅出论述,博客是一种对于知识的自由生产方式。真正的博客不是为赚钱而生产知识,和家庭部门生产一样,都是“为你自己工作,为实现你自己的目的而劳动”。非市场部门生产的动力,来自自觉(目的本身),家务劳动的动力,与博客的动力,有异曲同工之处。
博客的未来发展
博客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但是综合了激发创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开放和建设性。要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将会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受。2002年8月“博客中国”网站的开通,标志着“博客”(Blog)现象在中国互联网界的显露;11月18日,新闻传播学术网站“紫金网”在改版之际,推出“博客擂台”新栏目。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博客网站、频道的出现对于博客个体而言,意味着将信息采集与发布的通道最大程度的简单化与快捷化。也许你现在还不相信,但是想一想,为什么在互联网的最低潮时期,在个人网站大萧条时刻,在商业网站最凄惨之际,没有一分投资,没有大公司炒作,博客却开始如火如荼?“当然,一切还都需要时间。博客刚刚开始发展,尤其是中国,目前仅仅是博客概念普及和萌芽阶段。不能完全依据现在的状况判断未来,而要看1~2年后,3~5年后的发展步伐。当然,第一步,你自己应该首先去实践一下。”⑦
博客作为一种新表达的方式,它的传播不仅情绪,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见和思想。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博客的出现和繁荣,真正凸现网络的知识价值,标志着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更高的阶段。
注解:
① 方兴东《博客复活互联网平民精神》/《中国经营报》 2002-11-26日
② 《博客:徘徊的幽灵》/ 中国网友报2002-10-28
③ 方兴东 孙坚华《Blog:个人日记挑战传媒巨头 》 /《南方周末》2002-09-06
④ 小光 《“黑客”、“闪客”之后》/ 金羊网 2002-10-29
⑤ 方兴东 王俊秀《“博客”的精神特质》/ 中国网友报 2002-10-28
⑥《“黑客”不黑,“闪客”不闪,“博客”牛了?》千龙新闻网 2002-12-12
⑦ 方兴东《博客复活互联网平民精神》/《中国经营报》 2002-11-26
作者:李红艳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02级研究生
通信:北京广播学院146信箱6号楼304房间,1000024

   
复活网络精神浅析“博客”(weblog)现象

【复活网络精神浅析“博客”weblog现象】相关文章:

青少年心理闭锁现象浅析08-17

浅析“幼儿学英语热”现象08-24

浅析高速公路占道经营现象08-23

网络消费心理浅析08-18

浅析我国证券市场怪现象及其根源08-18

浅析"公式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现象08-24

浅析校园局域网网络规划08-18

博客优秀作文02-19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中偏移现象的成因及对策08-17

浅析自制体育器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