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高一语文论文

高一语文论文

时间:2022-03-18 23:34:0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论文(精选5篇)

  相信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优秀的议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议论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论文(精选5篇)

  高一语文论文 篇1

  我市塘桥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文言“同课异构”活动,三位老师同教《秋水》。一位老师采用传统的串讲模式,一位老师采用学生自学、教师适当辅导的模式,还有一位老师运用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的模式。三位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执教《秋水》,让听课老师在比较中来感受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是很好的校本研究方式。在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中,特级教师庞培刚结合学校进行的《高中生态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实践研究》这一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采用课题研究中建构的“五疑导学”教学模式执教《秋水》,既吸收了文言文传统教学的精华,又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疑导学,让语文课堂因生态而高效。

  首先,问题的提出——生态,这是解决课堂学什么的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有独到的研究,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那么,在学什么上如何体现出课堂的“生态”?这主要体现在问题的来源上。这一节课的问题来源有三处:一是教材设计的17个词、句问题;二是教师预设的问题;三是学生自主质疑时产生的问题。教材设计的问题是每位教师进行教学时都会关注的,教师在课堂上预设的问题是教师备课时特别设计的,这两个问题的来源司空见惯。生态课堂的问题来源不能仅仅只来自书本和教师自身,也必须要从学生那一头去寻找。所以,庞老师让学生在自主完成书本17个词、句的解释后,每人提出一个最想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学会发现问题。这也是学习的第一步——自主质疑。

  朱熹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通过自学,找出学习困惑,记录各种疑问,从而在课堂中带着问题和疑惑进行学习。与无明确目的学习相比,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大不一样。事实上,学生寻找问题、记录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能力的过程。

  其次,环节的设计——生态,这是解决课堂怎么教的问题。

  《秋水》是苏教版高中必修3的课文,篇幅短小。这篇出自《庄子》的课文除了对庄子作了一点很少的注释外,没有其他任何注释,这在苏教版文言课文中绝无仅有。课文列出的.17个词、句的空白解释或翻译,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有一定难度。如何处理?庞老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课前自主质疑。让学生自主完成17个词、句的解释或翻译,并要求每位学生提出一个最想解决的问题,做好预习。

  第二步是课堂互动排疑。首先前后左右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暴露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或同学帮着解决。最后是课堂提问、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解决一些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

  第三步是精讲释疑。根据学生课前提出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庄子写这篇文章到底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思?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河伯前后的思想变化,在分析变化的过程中明白这个寓言故事要说明的道理。在理解文本时,庞老师很善于结合具体语境,适当解决和巩固文章的有关词句。

  第三,课堂的追求——高效,这是解决课堂效果怎么样的问题。

  《秋水》一课中,自主质疑、互动排疑以及精讲释疑这三步中,第一、二步达到了重“言”之要求,让“言”的教学促进“文”的理解。第三步,结合文本情况,从内容理解、手法学习,再到题目重拟,达到重“文”的要求,并在理解“文”的同时适当巩固“言”的内容,使“文”的教学巩固“言”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加上练习馈疑环节,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很好的把握,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适合了学生的思维梯度,体现了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也实现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这一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此外,文言文教学不能就文言讲文言,因为文言作品对写作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读”“写”结合。在这节课中,庞老师设计了为课文改换题目的环节。这个设计首先能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为要换题目,学生就必须掌握课文的寓意,而寓意正是理解文本的关键;其次是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因为结合课文寓意拟出恰当题目,必须要运用合适的词语对文本进行高度概括。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庞老师还布置了小作文《尴尬的瞬间》的写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叙一事,透一理”的写法。这种“读”“写”结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能够挖掘出文言文的最大价值,真正使课堂高效起来。

  总之,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庞老师的《秋水》一课,采用“五疑导学”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因生态而高效。这一课的成功,也显示出了塘桥高级中学《高中生态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实践研究》这一省级课题的实践价值。

  高一语文论文 篇2

  一、“选考”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20xx年9月,继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上海和浙江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新高考试点省市颁布了试验方案,具体内容略有差异,但均规定20xx年起,考生的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成绩和学生的三门选考(选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成绩构成。于是,“选考”成为普通高中教学及其改革的一个热点。在“选考”背景下,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格局发生了变化,学科之间的选择与平衡出现了新的情况,高考新方案对语文学科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一)考试类别、次数、时间的变化,直接挤压语文学习的时空

  新高考涉及三个核心词:必考,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是必考科目,高考时间与分值跟以往相同,英语可以考两次;学考,即所有学科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即从七门选考科目中,选择三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这样,每学年有多次高考(4月、6月、10月各一次),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又可报考2次。大量的考试和应考复习准备使得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有点“靠边站”的味道:课时相对减少,阅览课取消,课外语文学习难以进行。

  (二)语文自身学考内容、时间的改变,可能动摇语文学习的根基

  语文的学考,以往是放在高三第一学期末,而新高考背景下,不少学校为了避免语文学考与其他“选考”科目的备考时间过于接近,便提前到高二第二学期的4月份。这样,在高一、高二语文课时相对减少的情况下,不少语文教师便只教授学考规定的篇目(浙江规定32篇,其中10篇还只是篇幅短小的古诗)。高中阶段只学习30多篇课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能够有效提升?同时,“选考”背景下,一些学生学政治、历史等文科的内容和时间更少了,这对提升认识水平、增加有效积累也是一种影响。

  (三)教与学心态的变化,制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选考”背景下,语文教师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是过度焦虑,拼命地与其他学科争时间,甚至通过多发练习来“占领阵地”,结果自己身心疲累。二是过分淡定,语文课时相对减少,他们便“收缩”了自己的阵地,除了月考等考试中的作文之外,平时几乎不安排学生写作文,也不指导学生撰写随笔,原本的练字训练也放松了。而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只教授期末统考规定的篇目,甚至只教学业水平考试规定的基本篇目。

  从学生学的角度看,为了眼前的选考科目能够获得好名次、好分数,便会提前进入高考状态,哪怕为了多得一分,也会多做大量的应对性练习,即使在第一次参考时考分还不错的学生也要尝试考第二次。这样,学生用于语文学习的精力势必减少。特别是一般学校的学生,学习时间更难科学地分配,而那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更难在语文学科上有必要的投入。

  二、基于新高考的高中语文教学布局策略

  基于新高考带给高中语文教学的变化,需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思考,在高一、高二和高三的不同阶段,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落实,有层次、有重点地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充分利用首因效应,落实语文学习常规无论高考制度如何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还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写能力,而基本读写能力的培养,需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无论高中教学的形势和整体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语文教学都要符合语文学习的常规,比如,充分利用早自修和课堂时间认认真真地朗读,坚持撰写日记、随笔,阅读课外书报、名著,不断增加积累、开拓眼界、提升认识水平,等等。

  高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哪怕学生在初中对语文学习常规认识不足、落实不够,刚进入高中时也或多或少有一种“重新做人”的心理。这时候,如果语文教师提出一些必须坚守的常规要求,学生大都容易接受并愿意尝试。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的第一课、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语文教师都要结合学习内容适时地提出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常规。关于“写”的常规,可以尝试这样布局。开学第一天,在简述“写”之于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始、于课外完成第一个写作任务:以“我·语文·语文老师”为话题,写不少于1500字的文字。因为学生有东西可写,没有格式的要求,又想在高中语文老师面前留下至少不差的印象,所有的同学都会达到要求,有的还能写到3000多字。

  开学第一周,结合必修一课内诗歌的学习,让学生听写诗人韩东的《读诗这回事》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约500字),然后让学生听教师念后面几段,课后把自己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有具体、明确的东西可写,自然也就愿意动笔了。在第一个月内,尽量减少同步练之类的作业,引领学生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写话题思考,写文本赏读。经过一个月的引领,绝大部分学生就能适应并顺应高中语文的常规作业“每日思考”——每天或隔天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本,周末不写而看一些书报和电视。

  一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哪怕语文课时少一点,其语文能力的培养也不会受多大影响。

  (二)充分考虑阶段性、模块等因素,布局语文学习侧重点

  综上所述,高一起始阶段,需要针对学生基础状况,进行学习常规和习惯的培育,应尽量减少用于月考、期末考的复习和讲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好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可适当把一部分高二的文言课文提前到高一来学习,减少与其他学科考试复习的冲突。保证学生读熟现代文,背诵适量文言文,加学课外美文,养成思考中写练的习惯,是高一语文教学的侧重点。

  高二的语文教学应在引领学生思辨、探究方面有所侧重,适当补充一些富有思辨性的、哲理性的课外美文进入课堂学习。在早读时,可复读高一的重点课文,以利于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可以把指定选修模块“《论语》选读”与“外国小说欣赏”穿插着教学,因为前者较枯燥且有大量的背诵,后者没有背诵任务,结合教学,可以使学习生活变得丰富,这样的安排更为科学。

  高三语文侧重于复习、整合和能力提升,但从学科特点来说,高三语文不能只是复习,还应是继续学习。除了继续学好教材内容之外,可将历年高考试题中的一些美文引入课堂,做题之外,将之当作“课文”来学,既是学习的积累,也是对高考文本特点和测试特点的适应。

  (三)充分考虑课程优化、重组,实现语文学习专题突破

  课内时间紧张、课外空间压缩,优化、重组语文课程内容尤为重要。可以从学生综合能力突破的角度,合理设计一些学习专题。

  单篇经典课文的学习可以开发为文体知识与能力训练专题。学习小说《品质》,可以适当增加课时,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全面的学习。如从情节安排的角度,从人物对话的.综合功能角度,从次要角色(“年轻人”)的作用的角度,从第一人称表达的作用角度,从一般阅读与深入解读的角度,从小说的艺术魅力角度,全方位地引领学生探究。这样,一篇课文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类课文的专题学习。

  可以运用类文合观的方法对课文重组,进行专题教学。所谓类文合观,就是改变用一个或两个课时单独教一篇课文的习惯做法,把与课内某个文本在内容、主题、语言或写法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若干个课外文本即类文呈现给学生,在更为自由自主的时空(如课内外安排一周学习时间)中,引领学生对这些类文进行比较学习,使学生在增加有效阅读量的同时,获得关于人文、情感、文体知识和阅读智慧等多方面的有效积淀。[1]

  如战争题材的类文学习专题,可以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个人的遭遇》《桥边的老人》等放到一块,从不同角度认识战争及其表现特点;也可以从主题角度组织类文学习专题,把高尔基的《丹柯》、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房龙的《〈宽容〉序言》和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篱笆那边》进行组合鉴赏,可以丰富学生对作品主题深刻性、思想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把握作家风格的角度组织学习专题,如把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20年以后》《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四篇小说放到一块,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小说结尾、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四)充分利用激励和促进等功能,优化过程性评价机制

  充分利用测试的诊断、激励和促进功能,做好过程性评价,引领学生投入真正的语文学习,保持持续的学习活力,这在“选考”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写”的练习之评价,不是给学生打一个分数,也不是以考试中的高分作文来对照,而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学生日常写作训练态度、亮点等给予肯定。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自写“懂的和不懂的”,学生交上来后,也可以把有代表性的内容展示出来。如果班上有较多同学写的东西被展示,展示本身便是一种极好的评价——被展示的获得自信与荣耀,没有被展示的也有了期待或压力。

  比如,对于文言文学习的评价,不一定是出一张测试题(虽然那也是必要的),而可以用让学生朗读、上讲台背诵、脱离参考书看着原文翻译等方式进行交流与检测。

  该有的阶段性检测,包括学校安排的月考、期中考等,命题时基于导向与激励,可以适当突破一些“规范”。例如,按常规默写题的分值只有四五分,但如果要突出对学生文言学习态度、正常投入的引领,可以增加分值至十分甚至更多。

  另外,除了精心布局课内语文学习之外,还要有效安排课外阅读及其指导等事项。以课外阅读为例,寒假、暑假等相对时间较长的假期以整本书(如中外名著等)为主,要求撰写阅读概要、精彩片段赏析、成长启示等;周末以阅读相关期刊为主,兼顾观看新闻评论类的影视节目,关注社会,提升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评论能力;日常阅读则见缝插针,灵活机动,在浏览班级所订的报纸的同时,语文教师可针对学生特别是住校生忙于功课而很少接触课外读物的情况,每周印发精短时文或美文若干篇,例如意大利朱塞佩·托马西和迪·兰佩杜萨的《快乐与原则》、刘同的《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余光中的《写给未来的你》以及北京青年报的《中国留学生代表哈佛毕业生演讲》、中国女排再获冠军之后刘黎平写的《史记·郎平传》等,编成名为《边走边看》的小报,供学生在课间或作业的间隙随时翻看或阅读。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使学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人生与理想的启示。这样的阅读,是一种综合积累,也是紧张学习生活的调节,深受学生喜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促进高中教学整体调整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不能被动应付,应积极地、科学地进行布局,使学生在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同时,也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沈坤林,王军.类文合观: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奠基[J].教学月刊,2016(3):35-38.

  高一语文论文 篇3

  一、目前高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探析

  高中语文教学有其局限性在于目前高考的形式,由于受高考的影响,高中语文的教学将分数作为了评价学生的标准,分数高的便是优秀的学生,而教师也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分数上,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的分数与教师绩效直接挂钩,致使教师在上课时只讲那些考试考得、容易得分的,而其他的选读的课文、教学大纲不做要求的课文就直接略过了,写作文也不再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遇、所思、所感来进行创作,而是直接将一些好的文章作为模板让学生背诵,这样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二、高中语文课堂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素质教育

  对于目前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要想祛除那些僵硬的、模板式的教学模式,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抛弃以前的应试教育,教学活动多以学生自己探析、思索、阅读、辩论以及演讲为主,不再以考试大纲来束缚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们学会自学,在课堂下多进行一些阅读活动,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留下的很多的作业,同时使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学习写作技巧,进行社会实践,积累作文素材,抛弃以前那种根据模板写作文的陋习,真正写出自己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思考与看法,并通过演讲等锻炼学生的口才,使学生们将“语文”说出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2.减少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增加探索实践

  语文这个学科并不是在纸上知识进行积累的一个学科,它需要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多多进行社会实践,将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且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人生阅历,积累实践经验,不单单为以后写作文积累素材,而且还为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尽量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能一味的坚持课本知识,坚持考试至上的思想,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以后的成才打好基础。

  3.理清考试与教学之间关系,不要本末倒置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厘清高考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不要本末倒置,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而不是学习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将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人文情怀作为目标,而不是将高考成绩作为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素质教育为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改变以高考为主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其实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来看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留下的病根,它严重阻碍了我国素质教学的发展,考试只是学生在学习中一个检验工具,而不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教师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

  高一语文论文 篇4

  所谓深度阅读,就是指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读者自身认知积累,形成凝练而深刻的阅读思想,完成阅读学习。高中学生有一定阅读认知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度阅读时,需要给出明晰的引导路线,让学生体会文本蕴含的智慧、情感、思想、品位,进而形成更深入的人生思考。深度阅读是一种思想层面的学习行为,具有极强个性特征,需要教师做出深刻思考和个性设计。

  一、梳理文本情境,明确阅读感知范畴

  语文阅读教学展开后,教师常常摆出阅读任务,让学生展开个性阅读探索,在解决阅读问题的基础上完成阅读学习。由于阅读教与学操作较程式化,学生阅读探索始终浮在表面,难有深刻认知形成。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阅读辅助引导。首先,要让学生借助多种教辅材料,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致梳理,对文本情节、人物、情感等因素有整体把握。其次,要利用多种教学设计,让学生复述、演绎、讨论文本内容,以形成直观感知。再次,教师要展示明晰的阅读学习目标,矫正学生阅读方向。最后,阅读方法选择要呈现多元化特征,让学生利用不同方法展开阅读学习,可以获得不同阅读认知体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篇小说,其情节设置独具匠心。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时,先复习小说的基本知识。学生总结了小说的定义、三要素、分类等内容后,教师让学生以一个完整情节构建要素视角梳理小说基本内容。学生开始阅读、讨论小说主要情节,最终达成学习共识:这篇小说情节非常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构成要素清晰。开端: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病情加重;发展:琼珊不听大家劝阻,并以窗外藤叶落下确定生命终结,望叶等死;高潮:窗户上藤叶始终不落,点燃琼珊生的欲望;结局:琼珊因为不落藤叶支撑信念,最终脱险,而老贝尔曼却病逝了,揭开窗户上不落叶的谜底。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感知,首先是题解:常春藤叶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这个标题具有怎样的意义?学生展开热议,其个性观点彰显创意和感怀:“这不落的藤叶,是老贝尔曼的生命化身,自然具有不凡的功效,琼珊的生命之所以会重新放出光彩,那是有老贝尔曼精神的力量做支撑。”最后的常春藤叶,无疑是小说展开的线索,也集中体现了人物的精神境界。这个关键人物就是老贝尔曼先生,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画出人世间最美的图画——一片常春藤叶。这片常春藤叶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教师对学生阅读认知进行点评。

  教师先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然后再发动学生展开阅读探究。学生有了文本梳理经历,其阅读认知明显深刻起来。梳理文本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体验,也为深度阅读奠定基础。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探索时,观照意识大大提升,阅读认知维度明顯拓宽了。

  二、把握课文主旨,探索阅读纵深域度

  要深入展开阅读学习,需要先把握文本的主题,教师对此要有到位认知。主旨是文本构建蓝图,只有明晰文本主旨,并围绕主旨展开阅读学习讨论,这样的阅读才有较大的操作价值。不同文本体裁,其主旨体现形式不同,教师要给学生以清晰的指引,让学生学会总结主旨。阅读文本,探索主旨,再运用主旨指导阅读,自然构成良性学习循环,在主旨指引下的阅读学习自然属于深度阅读范畴,学生从阅读学习中形成的感知会更深刻、更丰富。

  《一个人的遭遇》属于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让读者近距离感知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在设计课堂阅读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复述文本主要故事情节。然后结合小说片段,讨论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特点,体会作者强烈的心理体验。学生经过一番阅读讨论,对小说主题有了一定感知,纷纷给出自己的.总结。有学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应该是通过索科洛夫对战争经历和心路历程进行梳理展示,让读者全面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为人类带来的创伤。索科洛夫的遭遇是悲催的,而他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整个战争中,像索科洛夫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可见战争的危害是多么严重。教师让学生归结索科洛夫的遭遇示意图,然后体验他的心理变化。学生很快就给出总结:受伤被俘(沮丧悲哀)—成功逃亡(激动不已)—妻女被炸死(心缩成一团,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领养孤儿(心轻松光明)—出车祸(悲愁的心,心震荡得厉害)……教师让学生从作者视角总结:应该如何理解战争,面对生活困境,又该如何应对?学生再次展开热议:“我们看到战争造成的灾难,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痛苦……”

  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展开深度阅读学习,注重了主题方向的挖掘,给学生带来丰富认知体验,当教师再次抛出思考问题时,学生阅读感知也快速升级。

  三、探知作者情感,拓宽阅读立体体验

  高中文本选择的大多属于经典篇目,其思想的深刻性是毋庸置疑的,为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够与文本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展开文本赏析互动。无论什么样式的文本,其思想性、情感性特征都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展开深度阅读的重要取点。在发掘时,要让学生明确文本人物情感和作者自身情感的区别,这样才能理清阅读学习中情感挖掘方向,为深度阅读认知生成创造良好条件。

  探索文本人物和作者情感走向时,教师要给出不同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建立情感接轨基础。如学习《金岳霖先生》时,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金岳霖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汪曾祺写金岳霖选择了哪些材料?学生快速给出答案:金岳霖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教授,不但学识渊博,其性情还特别率真耿直。汪曾祺选择了金岳霖穿着、课堂提问、关心林国达、理解专业、对话教学、捉跳蚤、斗鸡、和孩子比赛、坐三轮车逛王府井大街等内容。教师继续引导:我们从这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金岳霖的真性情,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赏析,你会如何操作?有学生选择“斗鸡”这个片段进行赏析:金岳霖先生单身,无儿无女,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鸡经常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一有机会,金先生还要带着斗鸡和其他孩子比赛。这个细节描写非常有趣味性,一个著名大教授,居然能够和孩子一起玩斗鸡,这样的画面真让人忍俊不禁,但这就是真实的金岳霖先生,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金先生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为人是乐观豁达的。或许,这就是金先生的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

  教师让学生从文本人物情感角度展开阅读分析,给学生以明确思考方向。从学生阅读表现可以发现,学生阅读认知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层面。通过细节描写赏析操作,学生阅读感知由感性到理性,实现了认知跨越式成长。

  四、启动教学反思,建立阅读多元认知

  阅读学习方法众多,如果只是粗读、浏览,无异于走马观花,无法走进文本,也不能感受作者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阅读反思,真正实现读思结合。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才能促使阅读认知自然生成。为做到阅读思考的顺利融合,教师要在思考问题、思考情境、思考评估等方面做出创新设计,为学生展开创造性阅读思考提供帮助。

  学习《边城》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反思性问题:边城的美无处不在,这里的人美、景美,作者为什么一边赞美歌颂它,一边又把它写成了悲剧?针对这个问题,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课堂出现了争辩气氛。有学生认为:边城的确是很美的,它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有淳朴善良的人们,但翠翠的爱情悲剧不能因为这些条件的存在而改变。边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这自然是客观现实,出现翠翠爱情悲剧这样的故事也不足为奇了。也有学生认为:边城的民情、民俗和人情人性都是美的,给人以世外桃源的感覺,很显然,作者对边城的美具有渴望之情。透过小说描写,我们还可以深深感受到,生活就是生活,不能因为这些外界因素就改变了生活走向。这里的祖孙情、手足情、军民情都展示得非常到位,令人记忆深刻。也有学生认为:这篇小说虽然表现了翠翠的爱情悲剧,但在民情、民俗、人性、乡情等方面都呈现积极性,不能看作是悲剧小说,作者要为读者展示一种单纯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阅读讨论,是深度阅读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生在争辩过程中获得的阅读体验会更为深刻,由此形成的阅读认知也会更为全面。课堂辩论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教师切准学生思维展开有效设计,确保课堂辩论顺利展开。

  高中语文启动深度阅读学习规划时,需要教师做好全面而深入的教学调研。注意从文本情境、文本主旨、作者情感等方面展开教学反思,引导学生顺利走进文本内涵核心,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阅读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学习素养。

  高一语文论文 篇5

  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去仰视别人。你就是一道风景!

  不要隐于云海峰峦之后,不必藏于青竹绿林之中,你就是巍巍山峦的一石,就是苍苍林莽中的一株。所以你没必要敬畏名山大川,没有必要去赞叹大漠孤烟,你的存在,其本身就在解释世上所有的景致;你的存在,正注释着时代的一种风情!

  不必去拥挤了,你就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断地展示你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给苍白的四周以绮丽,给庸俗的日子以诗意,给沉闷的空气以清新,每日拭亮一个太阳,用大自然的琴弦,奏响自己喜爱的心曲。

  自然美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性,梅花自有梅花的风韵,红杏自有红杏的丽姿,如今认清自己往往比注视别人更为重要。没必要一味褒扬别人贬低自己,应该果断地站起来,与最佳景观比肩,只要你不懈追求,相信你不比别人差。真的,你行!

  翠竹之秀丽,青松之壮美,杨柳之潇洒,兰草之温柔,自然赋予它们各异的风情,它们都在各自的一片土地上展示生命的光辉。如今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自谦,而是自信。很久很久了,虚假的谦逊毁掉了个性的展露,模仿、装扮、整容,使人无法认清你的真面目,不知哪个是你自己,那情景似古代砖窑烧出的规格相同的陶俑。

  风景这边独好!妙在独字。

  我们太忽视这个“独”了。

  世上被人们公认的景点都是独特的:埃及金字塔,中国古长城,法国凯旋门,罗马斗兽场……世上被人们赞誉的美景也别具风采:泰山日出,威尼斯水城,热带雨林,撒哈拉大沙漠……

  大凡能被我们记住的人多富有个性特征:阿Q的“快乐”,鲁宾逊的坚毅,王熙凤的笑里藏刀,奥塞罗的嫉妒杀人……

  让个性伴随你,站着该是一座高山,倒下便是路基;完整时给人启示,粉碎时使人警醒……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你不用注视人们的眸光便可知道,你在阳光下用身影发表宣言:

  你就是一道风景!

  同为名山:华山险;泰山雄;黄山奇;峨眉秀。“险”“雄”“奇”“秀”,就是不同的个性。

  山如此,人亦然。一个人没有个性,便失去了自己。钱钟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是一种美德,而雨果先生生平的一大愿望是要把巴黎改为自己的'名字也并非缺德。画家的个性挥洒在作品的线条里;诗人的个性倾注在作品的感情里;音乐家的个性融合在作品的旋律里。

  保持自身的个性和尊重别人的个性同样重要。

  狭隘的人总想扼杀别人的个性;

  软弱的人随意改变自己的个性;

  坚强的人自然袒露真实的个性。

【高一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论文11-10

高一议论文作文03-31

语文高一作文02-16

语文高一教案12-0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7-29

大学语文论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