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心理健康论文>大学生体育运动负面心理形成原因分析

大学生体育运动负面心理形成原因分析

时间:2022-08-20 04:55:21 心理健康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体育运动负面心理形成原因分析

  大学生体育运动负面心理形成原因分析

大学生体育运动负面心理形成原因分析

  适度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状况,但高负荷的体育运动则对大学生的身体条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部分大学生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在负荷量较大的体育运动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有时则会出现不良心理情绪,通常在女生群体中的表现更为突出。在体育运动中存在的负面心理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甚至会成为一些运动损害事故的诱发因素。因此,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逐步消除大学生的体育心理障碍,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因素

  ( 一) 胆怯心理。独生子女在现代大学生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家长的过分呵护与溺爱致使这些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脆弱,且缺乏应有的冒险精神。由于体育运动动作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耐力要求高等一系列特征,使得部分大学生容易对之产生胆怯心理,甚至会对体育运动逐渐失去兴趣,并养成惰性的生理运动习惯。兴趣不足必然导致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愈来愈差,这样就会进一步加重胆怯体育运动的心理,极易造成恶性循环。[1]

  ( 二) 缺乏自信。大学生在参与难度系数较高的体育运动时,如果反复练习之后依然不见成效,则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加之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与毅力,便会出现放弃体育运动的现象。造成大学生体育运动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原因是部分大学生的胆子较小,如果体质再偏差,则面对高难度的体育运动动作就会缺乏尝试的勇气与胆量。另一种原因是一些大学生缺乏完成动作的信心,即虽然尝试了相关动作,但并未全力以赴,进而导致动作完成的失败,而这种经常性的失败结果又会促生大学生的挫败感,特别是随着失败次数的不断增加与深化,更易于让大学生产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

  ( 三) 意志较差。体育运动不单单需要一定的热情与智力,还需要坚强不屈的意志力与忍耐力。坚强的意志力对克服种种困难具有决定性的功能与作用,但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足够坚强的意志力,尤其是在多次练习之后依然不能达到预定目标,则一系列自信心丧失、成就感不足等心理问题便会接踵而至,并最终选择放弃。所以,较差的意志力是造成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化大学生的意志力则成为我国大学生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心理素质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学校因素

  ( 一) 教师教学观念有待提升。目前我国多数高校体育运动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的控制欲与支配欲过强,对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缺乏足够尊重,严重束缚着大学生的个性化与特色化发展。由于体育运动本身负荷量较大,如果教学内容缺乏应有的趣味性,则难免会让大学生失去学习动力与兴趣。同时,多数院校体育教师都惯于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能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即让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种体育运动方式,这种单一的、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必然难以激发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会使其产生抵触心理。

  ( 二) 体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是有效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然而,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更为明显,这就使得位于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的体育基础设施条件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多数院校的体育运动基础设施极为薄弱,甚至使得相当多的体育运动项目无法正常开展。所以,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限制我国部分大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构成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 三) 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促进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使得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识学习、轻体育锻炼的现象。无论是高校的管理人员,还是高校的教师与学生等,都普遍认为经常性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活动对学校的发展、教师的锻炼以及学生的未来就业等都没有多大的益处,只有潜心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才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这种校园文化氛围对养成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与增强其体育运动技能等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长期来看甚至会对学校以及师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营造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范围是解决我国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关键举措。

  三、其他因素

  ( 一) 客观环境条件。体育运动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极为显着的特征,即大部分体育运动项目都需要在室外或者特定场地进行。这就使得天气因素、场地条件、运动器材等诸多因素,都成为了影响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的重要原因。

  其中,特别是不同的气象条件,对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有不同的影响,如在春季与秋季开展体育运动活动,大学生的各个内脏器官则更容易适应,因而积极性也相对较高; 但在冬季与夏季,由于气温条件的限制,很容易让大学生的身体感到不适,因而此时期排斥体育运动的心理较强。所以,如果教师不能采取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或者场地与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妥当,都会让体育运动活动显得单调缺乏趣味,进而降低大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

  ( 二) 家庭环境条件。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家长对体育运动功能的认知程度不同,会对子女的体育运动爱好产生直接的影响,如热爱体育运动的父母,往往更为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育运动兴趣与技能,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也更为容易接受、更乐于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活动; 反之不注重体育运动的父母,则往往忽视对孩子的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不善于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会更加排斥体育运动活动,也更容易产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

  同时,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的逐步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注意力放置在孩子的学业教育方面,对孩子的体育运动习惯培养则更为轻视,甚至阻挠热爱体育运动的孩子参与各种体育活动,长期以往就给广大学生灌输一种体育运动无足轻重的错误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讲,家庭环境条件对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心理甚至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加大"全民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家庭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与兴趣,对解决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具有关键意义。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属于全方位、双边性的体育活动过程,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大学生的身体条件、心理特点与运动内容,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增强体质的功能与价值,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与掌握大学生在多种条件下的心理特征,重视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实际出发开展大学生体育运动,切实发挥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刘霞,郭建辉。 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成因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3

  [2]杨辉。 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锻炼心理障碍形成及消除[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2

  [3]朱丽红。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5

  [4]张治国,闫荣山。 试论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障碍及其对策[J]. 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2011,7

  [5]刘霞,郭建辉。 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成因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3

【大学生体育运动负面心理形成原因分析】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报告07-29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10-10

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分析报告04-29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分析报告04-29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主题报告10-23

“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调查报告09-05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分析报告12-30

大学生自卑心理与网瘾问题的个案分析08-23

大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分析报告11-02

心理健康自我分析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