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让语文课流动爱的节奏

让语文课流动爱的节奏

时间:2022-08-02 07:59:1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语文课流动爱的节奏

  让语文课流动爱的节奏

让语文课流动爱的节奏

  邱静芳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

  摘 要:语文课堂应该是最能显示人性美的课堂,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沐浴着人文之光。

  关键词:语文;课堂;节奏

  语文课堂应该是最能体现人性美的课堂,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沐浴着人文之光。我秉持这样的理念,执教我的课堂,相信语文课应该流动爱的节奏。

  一、借助影视音乐,打开思考人性的豁口

  影视与文学似孪生姊妹,不可分离。恰当的援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经典影片同经典文本一样,会让接触到它的人心灵都为之震动。而影片较之于文学,还有着比文学更优越的地方。即它可通过影像媒介去构造审美世界,探求人类心灵深处细微地悸动,这往往是文字媒介所难以企及的。

  在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我陪着学生花了两个半的课时去观看了影片《美丽人生》。从一开始与学生一起欢笑,到最后和学生一同流泪。这部影片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但每次看都要流泪。人生本应如此美丽,但为何最后竟让人心碎不已?美丽人生的破碎,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大悲剧。学生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奥斯维辛让人战栗的缘由,真切地理解了为什么罗森塔尔要说“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有位思想家曾说过:“奥斯维辛之后,我为自己是一个人而惭愧,因为我从来都不知道人是这样一种罪恶残暴的动物。”人性的善与恶,在一部影片里竟然能这样突出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它所引起的思考,是一篇文字所无法替代的。这部影片不仅为学生阅读课文扫除了时代背景的障碍,还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思考人性的豁口。

  音乐对人性有塑造的作用。《论语》中早有提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性最终的达成,是靠音乐的。孔子曾强调过音乐有教化作用。着名影片《音乐之声》《放牛班的春天》均可作为孔子这一理论的注脚。音乐没有国界,也说明了音乐是高于语言的一种交流媒介。因此,在讲解诗词曲赋时,若引入音乐来营造气氛或加深理解,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讲授《诗经》时,我推荐学生欣赏了《诗经·小雅·蓼莪》《诗经·郑风·子衿》等音乐。《蓼莪》音乐十分悲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回环往复的乐音,将一曲孝子之歌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坎上。《子衿》音乐是哀怨而美丽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短短三句,一唱三叹,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二、巧妙迁移知识,拉近师生距离

  和谐的师生关系,被看作是良好教学的基础。其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巧妙地迁移知识,就能很快拉近师生的距离。

  比如,我在讲《奇妙的对联》这一课时,我结合历代绝妙的楹联,在讲解完对联的几大常识之后,留下一些时间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作一副镶字联,将同学或者自己的名字镶嵌进去。学生们左思右想,直呼太难了。后来,我就让学生回家慢慢想。第二天,学生依然没有提交一副对联上来。我就在黑板上写了两副:“欲创千秋伟业,需怀百世豪情。(伟豪)”“为社稷竭忠尽智,修德行见贤思齐。(忠贤)”。当我将这两位学生的对联一写出,学生惊叹连连,热烈鼓掌。然后纷纷叫着自己名字,求我也给他们写一副对联。于是,我又写了几副:“为理想何辞路远,济沧海直挂云帆。(远帆)”“晨兴夜寐不畏路途艰险,露往霜来定得鲜花满园。(晨露)”“慧眼识英才非你莫属,文章传千古舍我其谁。(慧文)”“不怕山高路远矢志不移凌绝顶,哪管荆棘遍野成竹在胸键其门。(凌键)”“万水千山相隔阻,不怕!鲲鹏展翅九重天,牛吧?(万鹏)”等等。每写出一对,学生就热烈鼓掌。然后就纷纷询问老师是怎么写出来的。于是,我就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对联创作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对联常识上说的那几条,而且还要考虑将自己对同学名字的解读和对同学的美好祝福融入其中。当然,还要运用到一些成语典故等等。写了几幅对联之后,学生创作对联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每创作一幅对联,我就赠书一本。课后,那位叫伟豪的学生拿了一句给我看:“挥毫间,愁情似海出,舞文弄墨。”他说他想了好久,想不出下联,向我求下联。后来,我给他的下联是:“落笔时,才思如泉涌,纵横捭阖。”还有学生给我下联让我对上联:“三分天下,国之栋梁,演人间世家,义字当先。”我对的上联是:“百思不解,年也荒诞,孤几代灵魂,独此一镇。”并跟学生推荐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豪的代表作《百年孤独》,这部记载了马孔多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的书。

  教师的语文功力,偶尔显摆一下,还是极有好处的。学生会发现,我们的语文老师好厉害,从此就死心塌地跟着你学语文了。

  三、关注课堂细节,文字承载情思

  语文教师只要具备足够的人文情怀,就一定能够很有人性地驾驭课堂。
让语文课流动爱的节奏

  在教《优美的汉字》一课时,我带了十大着名书法家作品全集到班上,一本一本翻给学生看,怀素的、王羲之的、欧阳询的、柳公权的等等。因为自己喜欢书法,楷、行、篆、隶均非常喜欢,也收藏了一些书论。因此,介绍起这些书法家作品时,难免洋溢着珍爱之情。但就在我述说着汉字如何具有与众不同的美时,我留意到一位来自新疆的学生一直在埋头书写着她的维语。我想,一定是我在讲我自己的母语时,她在想她的母语。我说,每个热爱自己民族的人,一定都会说自己的母语最美。都德不是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吗?接着,我就请那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她最喜欢的文字。她从右到左,非常熟练地书写起来。学生虽然没看懂,但是都热烈鼓掌。等她写完之后,我轻声问,能翻译一遍吗?她摇摇头。那大意呢?她回头补上:想家。笔一落,掌声更热烈了。我不争气的泪又要掉下来了。这些来自新疆的孩子,真不容易啊。我不会写这么美丽的维语,就将我的书呈上,让那个孩子写在我的书本上。于是,她非常认真地帮我写上了。真心地感谢她。

  我很高兴自己注意到了这个想家的孩子,如果我没有关注到她,也许这堂课就没有这么一种不同民族共同情感的交融,也就错过了宝贵的一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