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我们需要大语文观

我们需要大语文观

时间:2022-08-22 01:21:1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们需要大语文观

  我们需要大语文观
  
  作者/鞠晨曦
  
  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另一个是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在教育中,外语教育和母语教育是不可能等量齐观的。中小学生学外语,主要目的在于对语言工具的掌握;母语教育则不同,在读书识字的同时,了解、领会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母语教育的重要功能。
  
  而现实的情况是,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都发生了变异。随着试题越来越标准化,解题越来越技巧化,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都变成了“应试教育”,解题能力成为衡量教学的唯一标准,不但语言的应用功能被忽视了,其文化功能也被剥夺了。
  
  更突出的问题是,无论中考、高考,还是考研、职称考试,英语都占有较大比分,英语成为学历职称晋升最重要的敲门砖。对比之下,母语教育反而被边缘化,语文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鸡肋。
  
  从2016年起,北京高考英语学科分值从150分下调到100分,语文学科则调高到180分。我相信北京市教委作出这样的决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反复权衡的。这体现出我们对母语教育的重新审视,显示出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但是,仅有自信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对母语教育作更理性的分析。
  
  如果将英语的“盲热”和语文的困境简单归因为考试指挥棒,从而希望通过调整考分来寻求平衡,我个人认为这种思路本身是有问题的。降低英语总分对抑制英语过热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将语文的考分调高,固然可以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使语文教师更有优越感,但是,老师和学生对语文的“重视”只可能体现在应试上,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语文的认识,也无法改变语文教育渐入僵化的局面。因此,我们在改革语文教育的思路上不宜过多地在考分上大费周章,更重要的是重视语文教学本身的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基本上都没有改变“文选+写作”的模式,而且选文上存在重质轻量的缺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语文材料是明显不足的。如果将语文教学的内容比作漫山遍野的鲜花和森林,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只是关起门窗剪取了几个标本到课堂里供学生欣赏,最多只能算管中窥豹。而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打开门窗,让学生投入到花草树木的海洋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大语文观。
  
  树立大语文观,就是要将语文教学生活化。美国教育专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当然更应取源于生活,带领学生从语文中体验、感悟生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树立大语文观,就是要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在课堂里学习的课文,应该成为语文丛林中的路标,它指示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走向更加幽深的语文境界。
  
  树立大语文观,就是要将语文教育落实到学会做人、学会思考上来。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结晶,是民族的思想宝库,学生除了从中领略本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做人,怎样独立思考。
  
  树立大语文观就是要倡导探讨式、研究式的学习。教学不能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教我记,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学中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体验、领悟、讨论、质疑、研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树立大语文观就是要尝试构建语文课程群,例如,在中小学开设“交流与沟通”“演讲与口才”“传统文化讲座”等选修课程,让学生从另外一个侧面领略汉语言文字的精妙。
  
  树立大语文观,就是要注重将新媒体手段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新媒体的兴起,给语文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改革教学手段的新机遇。一方面,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纯洁性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又为语言文字带来一股巨大的解放力量。如何趋利避害,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拿起新媒体的武器,在网络中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总之,语文教育改革应该从语文教学本身人手,倡导大语文观,这才是正道所在。
  
  鞠晨曦,男, 湖南武冈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长办公室主任、新闻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