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以传统文化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以传统文化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时间:2022-07-23 17:24:51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汪吾金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论证了高职院校可以传统文化精华创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分析了其实践过程中应避免走入的四个误区,提出了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传统文化;文化育人;特色
  课题项目:本文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院级规划课题“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研究一以杭职院为例”(编号:2009-39.主持人:汪吾金)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汪吾金(1971-),男,浙江杭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2-0073-03
  文化育人在今天的中国广受认同。在网络上用百度搜索,有关文化育人的网页扑面而来,可以一下子跳出几百万条。事实上,中国传统伦理体系中的仁爱、忠义、诚信等思想在现今仍发挥着约束社会行为的功效.这与教育培养现代公民理想人格的内涵不谋而合。在推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的观点不少。传统文化中积极追求革新、坚持“责中尚和”、“民惟邦本”、“居仁由义”、“知耻自省”、人格自主、敢于怀疑等都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并使其在正确的价值原则下创造性劳动。面对高职教育历史较短却大力发展.高职文化群起探索却尚无定论的现实.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解决高职院校的问题作为一种思路出现了。本文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对我校352名高职生(男生占56.47%。女生占42.33%.未明确性别的占1.2%)的问卷调查分析来探讨用传统文化精华打造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特色的可行性.以求教于方家。
  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用复杂的文化去实现育人的目标.没有特色就不可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成效也往往要大打折扣。传统文化精华因其经过了历史的积淀而延续至今,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时代呼吁下,其先进价值日益被认知和推崇。我们认为:不能因高职生传统文化素质弱、底子薄就轻易否定以传统文化精华育人会出现积极成效的可能.但有些误区倒是必须避免的。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可以一试。
  一、高职可以用传统文化精华创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
  (一)传统文化精华活力长存,易于使高职文化育人的特色长存。如作为中国文化价值核心的“经世致用”,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发展时期都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并主导着中国文化、文学的发展。人本主义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认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也向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特色,它与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有非常密切的逻辑联系。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争取使学生在经世致用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这与传统文化精华颇为合拍。既然合拍,就容易持久,容易持久的文化育人特色难道不值得去尝试、去努力吗?2008年11月7日至9日.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齐聚杭州的共识之一是高职文化还没有结论,这与我们90%以上受调查学生意见一致。这种师生共识并不令人意外,因为高职教育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确实太短.其文化内涵当然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同时也强烈意味着各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问题上探索的空间非常大.完全可以继续根据自己的校情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选择至今活跃的传统文化精华为育人特色无可厚非。
  (二)传统文化精华根基深厚,易于使高职文化育人的对象更适应社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高职生社会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我们的社会是经受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社会,每一个社会细胞都有传统文化因子,社会对有传统文化素养的成员有天然的凝聚力,这样,传统文化使高职生能较快适应社会细胞、融入社会细胞。世界各地的华人企业家所取得的成功与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文化密不可分。从我们的调查数字看,高职生对高职文化最大的期望就是高度的社会适应性(占71.2%),远远超过职业性(占19.7%)、地域性(占6.1%)和先进性(占5.1%),这是他们清醒认识社会后的正确选择。人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适应社会才能求生存谋发展。高职生从小身处中华文明环境,毕业后也主要就在这个环境中打拼。当今文化和传统文化虽有差异.却是吸取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内的先进因子后的产物.不懂传统文化对高职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非常不利。高职生处在叛逆性与可塑性并存的人生阶段.传统文化精华进课堂、进社团、进实践、进心灵将有助于学生成为完整的适应国情的人才,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对国家民族的文化安全也很有意义。
  (三)传统文化精华受学生认可,能提高教育效果。调查发现,高达65.5%的受访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精华能为高职创文化育人特色服务,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文化日益多元,社会继续转型,不少人以为年轻人叛逆.只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骛,事实打破了主观臆测。高职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相对较弱,但这种弱势并未泯灭其对祖先文化的认同,并未改变其内心血液的颜色.使他们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精华的价值。在多元文化生活中保持传统就能成为特色.开创新生活不等于抛弃一切,古可以为今所用.这样的想法在高职生中广为接受。文化育人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学生、社会所需与高职、教师所能的最佳结合点。高职生能接受说明以此育人将获得更多的依从性,当然会大大提高教育的成效。如果教育力度大、教育艺术性强,传统文化精华的感召力、吸引力将更有效提升高职生软实力。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传统文化基础弱恰恰证明高职生在此方面的可塑性大。把握传统文化精华重在行动.许多农村老太说不出传统文化理论却成传统文化的最好实践者就是明证。对高职生来讲,理论够用就行了,,
  (四)传统文化精华有比较优势,可提高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文化是高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占领就业市场的制高点之一。高职院校在吸收和传承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突出包括地方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精华育人特色就等于在以中华文化为背景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一个制高点。“传统概念在美国企业的结构和职能中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企业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判断也就顺理成章。高职院校为企业服务.又岂能撇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国企业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多一点还是接受其他文化的成分多一点?稍具理性的人都不难依据现实作出判断。所以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比较优势并未丧失,让高职生具备以中国人方式做中国事的能力,适合国情适合地方适合企业.这将使高职院校在文化竞争和就业竞争中牢牢把握住基本盘,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因根基深厚而大大增强。
  综合以上理由,用传统文化精华打造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完全可行且对高职院校大有益处。
  二、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应避免走入的四个误区。
  (一)刁:作取舍,唯传统为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所以在内容选择上一定要大胆取舍,选择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华,甚至可以更多地贴近专业需要。摈弃唯传统为上的做法.把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和吸收其他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最新文明成果有效地结合起来.宜找准文化育人所急、就业创业所需和文化精华所能的最佳结合点,以使传统文化精华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取得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效果。
  (二)不重反馈,唯活动为要。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当然可以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但活动不是创特色的唯一手段。大象无形.文化育人特色的形成关键在于让传统文化精华能有效融合不同形式,实现文化特质与学生的结合.使学生吸收,从而改塑学生。哪怕在校园里挖个大池塘.种树养花喂几只鸭鸽鹅也能传达天人合一的思想.让学生调整心态有所感悟。文化育人是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经常性的反馈和修正,并不受活动形式的束缚。
  (三)不看对象,唯灌输为先。高职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参差不齐的,甚至有的可能会严重缺乏。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既定目标,文化育人很容易出现先灌输了再说的情况。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视了文化育人的基本规律,把高职生看成是无能动性的物而非充满创造活力和创造渴望的热血青年,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灌输得越多效果越差.这在任何填鸭式教学的失败中早已有了明证。
  (四)不求质量,唯形式为本。形式主义历来是创新的大敌.高职创文化育人特色也是如此。不少高职教育者宁愿把时间化在形式上去实现沽名钓誉.也不愿去反思这种热闹形式下到底有多少实际效果。文化育人的成功是一种软成功,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固定的考核标准。单在数量与形式方面多动脑筋,甚至把形式当作本质来对待,这是很危险的,将把文化育人推向自我灭亡的境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技能文化节和文化艺术节等载体来推进文化育人,既注重形式之新,又重视质量提升,其中技能文化节已被浙江省教委评定为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可说是形式与成效统一的好例子。
  三、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议
  (一)以理论探究作支撑。文化育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营销。“文化经济学为文化营销理论的健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那么,以传统文化精华育人也必须有一个理论的支撑。我们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什么样的传统文化精华可拿来为高职文化育人服务.结合时代、专业和学生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使传统文化育人的特色经得起检验,也更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以学生成才为目标。要紧盯市场需求来设计学生成才的规格.确定传统文化精华渗透的方向、深度和检测手段,逐步使接受传统文化精华的熏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成为其职业能力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占领就业市场的制高点,为学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以全体参与作动员。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任务,而应该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光荣使命。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相互融合促进、统筹兼顾,以求得育人特色和效果的最优化。全天候的、渗透到校园生活每一个细节的有形无形的文化育人手段会极大地提高传统文化精华育人的效能,甚至还可以向校外生活延伸.使学生随时随地在实践中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四)以心态文化为重点。我们调查发现,在诸多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实现途径中,学生最看重心态文化.即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占49.19%的选择比例:其次是行为文化如日常校风、活动等,占28.81%:然后是制度文化如教育教学、校纪校规等,占百分之12.09%。当然物态文化如建筑、环境等也受到关注,占4.12%.其他的途径占5.77%。因此,在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时候要把心态文化放在非常突出的重点位置,抓住了心态文化就抓住了文化育人的主要部分。
  (五)以自我抉择求提高。文化育人的成功最终要靠学生文化素养形成的结果来检验,离不开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传统文化育人要成为特色必然要充许广大师生员工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时有自我抉择权,即有一定程度的个性化。从学生角度看.这易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兴趣成为导引.更有效地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育局面.也更适应时代对多样化的要求。
  (六)以创业创新树品牌。“文化是创业企业第一桶金”。企业重文化,高职院校更要重文化。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最终必然要体现为品牌。因此,在整个打造特色过程中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在实践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有一个经得起检验的过硬成绩,特别是把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精华创业创新的有效经验认真积累起来并提炼升华,化为高职生和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使文化育人不断在新的起点出发。
  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不断提高才能形成特色。对高职院校而言,除了教师言传身教.还要充分发挥校内场馆等的文化载体作用,通过制度导向、成果展示、艺术展演、课外讲座、文体活动、景点建设等多种形式,把文化内涵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增加校园环境的文化含量,尤其要在校园文化中有机融合企业文化,提升文化品格和精神。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编撰校史、让学生参与提炼校训等,建设校企共同体,融合校企文化已经初步取得成效。我们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各种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高职文化育人模式一定会闪亮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一定能取得突出成效。
  参考文献:
  [l]韩书堂.经世致用: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价值取向[J].理论学刊.2007(6):114-116.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364.
  [3]帕特·乔恩特,马尔科姆·华纳,跨文化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15.
  [4]王方华,伏宝会,肖志兵.文化营销[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33-34.
  [5]黎永泰,黎伟,企业文化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6.

【以传统文化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相关文章:

高职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法08-23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育人08-13

按教育规律办事,创个人教学特色08-17

创书法特色学校的实施方案08-12

班级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初探08-03

打造篮球特色学校培养优秀体育人才08-20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08-05

论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启示08-13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方案08-23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