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整体改革方案及实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整体改革方案及实施

时间:2022-08-13 02:12:25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整体改革方案及实施

    我校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深入研究21世纪我市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积极参加市教委主持开展的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经市教委审核批准,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课程体系改革试点专业。学校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我们以这项专业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以点带面,推动其它专业改革工作的开展,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职教培养目标,提高办学效益。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整体改革方案及实施

一、强化对课程体系整体改革工作的理解,坚持教学改革全员意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专业目录中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我校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打基础”、“求发展”、“见成效”。目前第一阶段已基本完成,本阶段侧重于打基础,主要做好基础性改革工作。工作的特点是体现全面性和全员性。全面性是对本专业全面分析,全面改造;全员性是以一个重点改革专业带动学校其它专业的改革工作,共同发展。

    课程体系整体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主动适应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有全体师生的参与。学校从领导班子到广大教职工对此项工作都非常重视,校长亲自主持改革工作研讨会,统一认识,强化对课程体系整体改革工作的理解,转变教育观念,组织教师修订改革内容,把握改革方向,同时还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对各专业教改做了整体部署。学校成立了课程体系改革领导小组,制订该专业整体改革方案、工作进程安排,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广大教师在深刻理解改革意义,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全员参与,掌握并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职业技能,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本文为论文先生网原创首发论文,如有引用需注明出处。http://www.fwsir.com

二、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的理念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人才规格的一个完整方案,它涉及到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模式、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实践条件等内容,要打破旧的经济体制、传统观念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的理念,这是保证课程体系改革成功、培养出新型的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的关键。为此,我校在制订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时,始终坚持渗透以下教育理念:

    1.坚持教育服务理念

    一是专业教育必须为首都经济发展服务,找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突出强调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是专业教育必须为学生服务,必须转变以前的终结性教育为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资源开发性教育,使学生能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与特长灵活选择专业方向,选择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时间,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坚持职业教育国际化理念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企业将逐渐进入我国参与市场竞争,我国的经济也将与国际接轨。经济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专业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思想,既要立足于首都,着眼于行业,又要必须以国际经济大环境的经济技术水平为依据,增加该专业技术的含量,加大专业技术科学改造的力度。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经验,不断总结与创新,以最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培养出具有国际职教水平的竞争力强的中职人才。

    3.坚持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应用型、技能型,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生产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在新世纪经济发展形势下,其能力特点体现在应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与合作能力等方面。因此专业整体改革方案,必须从社会对人才规格特点需求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体系,科学地处理好适用性与针对性的关系、就业竞争能力与发展后劲的关系。即:从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选择教材,到教师授课方法等都应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多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并将这一思想理念贯穿于每一教学环节中。

三、依据市场需求,确定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模具加工行业正向着快速、经济、精密、智能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势必对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从2000年9月至2001年6月,我校针对该专业所面向的行业,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行业对用人的建议、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培养适合行业需要的人才。

    1.依据模具行业的人才需求,确定本专业职业岗位群

   过去,由于模具设计手段的手工化等因素,造成了模具生产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的高需求量。自90年代以来,模具CAD技术逐步普及,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产生了从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的深刻转变,中专模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从过去的以模具设计为主转变为只有少数人在模具设计岗位上工作,而更多的是在模具装配岗位、模具加工制造岗位、模具制造管理岗位、调度岗位、模具维修岗位、模具生产的相关岗位等。此外,由于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快速发展,操作各类数控加工设备进行模具零件加工制造也成了模具专业毕业生重要的从业岗位群。

    2.围绕行业岗位需求,形成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体系

本文为论文先生网原创首发论文,如有引用需注明出处。http://www.fwsir.com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职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心理特征。上述模具行业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完成模具加工、设计等活动所具备的综合本领,可分解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能力,又可分为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专业基础能力是该行业岗位群中各岗位共同需要的能力,如机械制图绘图和识图能力、确定热处理方法和金属材料选择能力、电路识图、分析选择能力等。专业能力是该行业岗位群中各相关岗位所需要的模具加工技术能力,如简单模具设计能力、模具拆装、装配能力、电加工能力、数控编程及模具加工能力、使用塑料设备加工能力及制品成型能力等。
    经过市场调研,我们对本专业岗位群从业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分析后,初步综合归纳形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共31项,其中社会能力7项、方法能力6项、专业能力18项,由此31项综合职业能力分解形成该专业的知识——能力体系。

四、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及学制

   随着市场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模具加工工艺、技术手段发生巨大变化,中专毕业生在模具加工行业中的岗位变化较大。因此,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本专业岗位群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我校将该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定位在:“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在模具加工行业中的科技含量较高的一线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学制为三年。

   新培养目标基本符合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定位,符合该专业岗位群的要求,在全面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该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培养目标又分解为德育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三个分目标,更加细化、具体,重点突出了能力培养,尤其对专业技能突出了能力目标的要求,为今后以专项技能模块开展专业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新的培养目标具有时代感,突出了对创新精神的要求。

五、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我校原采用的是单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课程模式,以专业导向设置课程,形成了“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其特点是充分考虑了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易于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系统的获取知识,但与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规格相比,适应性差,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显得不足。

   新的培养目标确定后,我校决定破除原有的“三段式”教学模式,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其特点是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核心,带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其课程结构分为“宽基础”和“活模块”两个阶段。“宽基础”继承了学科中的单科分段型的优点,文化课、专业课在基础知识部分注重系统扎实,既为学生今后的分流、转岗奠定了基础,又为终身教育作了铺垫。“活模块”则体现了职业分析后形成的专业技能模块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有助于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也为分科课程之间的综合创造了条件,而且这些教学模块是通过比较健全的职业综合能力、专项能力分析之后形成的,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开辟了广阔的选择机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贯彻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改革之后,新的教学计划有以下特点:

    1.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开设综合课

    (1)基础课与专业课综合。调整后的文化基础课在保证宽厚基础的同时,将学生必需的化学知识,综合到专业课中,由专业教师在专业课中讲解;对《物理》课的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重点讲授专业课中所需要的基础物理知识。这样,使基础教学将更有针对性的为专业课服务。

     (2)专业基础课之间的综合。将《机械制图》与《CAD绘图》合并,课程名称为《机械制图及CAD》,突出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绘图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本专业专业基础课中原有一门综合课(《机械制造工艺》),改革后,4门课程均为综合课程。

2.体现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开设公关板块

公关板块包含《社会能力训练》、《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和《健康教育》,本板块的设置主要突出课程的功能在于:《社会能力训练》是新增设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是由《创业教育》和《毕业教育》合并而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面临的情况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适应力、应变力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本文为论文先生网原创首发论文,如有引用需注明出处。http://www.fwsir.com

3.体现培养学生专业现代化加工技术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开设该专业最新加工技术课程

在专业课程中增设《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及CAM》课程,同时根据学生需求及市场需求,在任选课中开设《计算机图形设计》和《网络初步》等实用性课程。

    我们认为新制定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符合社会、行业发展对职教培养人才规格的需求,为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六、强调能力培养,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多项专业技能

    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调查中对该专业岗位群的分析,按综合职业能力重新设计了课程,形成技能模块教学单元,每门课程由几个技能模块组成,借鉴英国BTEC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以专项技能确定的教学单元整体组织教学,针对每个技能模块,教师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大纲作为教学依据,学生有《学习指南》和考核标准,每一教学单元之后,组织学生完成一个课业,这种教学方式更多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有目的、自主性地去学习知识,形成专业能力,克服了原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弊端。

    为保证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初步对教学内容做了增删改革工作,删去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和理论过深的部分,增加了实训课的学时。我们依据该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职业技能水平,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规律,重新制定了三年实训计划,其中有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使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及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能力(CAD\CAM),有体现该行业较为先进的“模具装配技术”和“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实训内容。与此同时改革了毕业设计环节,变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为重点培养模具加工制造能力。在毕业设计阶段我们安排强化技能训练,淡化设计。在实训形式上,以“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模具零件加工开始,最终能够独立加工出成套模具。

   专业教学实践的质量、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及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德育工作的全员化为我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职教培养目标、提高办学效益以及课程体系改革的下一阶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论文先生网原创首发论文,如有引用需注明出处。http://www.fwsir.com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整体改革方案及实施】相关文章: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求职信05-08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求职信11-09

整体大德育课程体系初探08-17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求职信[合集]11-08

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08-1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求职信8篇03-10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求职信3篇02-26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求职信四篇03-17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求职信五篇03-06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求职信11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