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办学的新视角新思考

办学的新视角新思考

时间:2022-08-13 01:36:24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办学的新视角新思考

 

 

“校长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处理好学校与社区、家长的关系”

“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启发提问,倡导讨论”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这个炎热的夏日,记者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探访十几位海外学习归来的中小学校长,听他们讲述海外学习的故事。透过这一个个故事,人们不仅可以更多地了解美国的基础教育,还会隐约地触摸到来自校长心底深远的回声----对基础教育改革敏锐的观察、思考、矢志不渝的追求。

1.社区成为办学的重要伙伴

如何处理好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使学校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而是向社会延伸,充分享用社区的教育资源,这是许多校长多年办学思考的一个问题。此次在美国学习期间,他们对这个问题做了较深入的调查。

据北京房山区窦店中学校长柳立涛介绍,在美国,办学校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组织----社区。居民居住地以社区为单位,校长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处理好学校与社区、家长的关系。校长们都深刻认识到只有使自己的学校成为整个社区人们注目的一个中心,而不是一个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校才能被人们所关注和支持,学校发展就快,前途就好。学校善于从社区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引导学生为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加强学校管理,协助学校工作,这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如请政府官员、学生家长、普通百姓来校作报告,和学生交流沟通,加强学生在社区的责任意识,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社区和社会中去。校长常通过各种形式把社区的各界人士、学生家长甚至亲戚朋友吸引到学校来参观访问,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争取社区的理解,调动社区支持学校办学的积极性。

对此,怀柔区渤海中学校长王海鸥也有同感,他说:“美国中小学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美国各地都有配套一流的社区教育设施,如科技馆、航空博物馆、艺术馆、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所等,这些教育设施大都向学生甚至公民免费开放。学生和老师非常善于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育学生服务,这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非常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想这也许是为什么美国很多中小学生都能写出很有价值的论文的原因。在这当中,社区也对学校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每个学期,社区都要为学生活动做出安排,每个学生参加完活动,社区都要给学生开具证明,并加以评价,使学生在社区的活动不流于形式。而且,这些证明是学生结业、毕业和升学的有力依据。”

不仅如此,美国还很重视学生对社区的责任和义务。据北京育才学校副校长张军介绍,在查看一本美国学校的《学生及家长手册》时,我们发现,学校对学生和家长的要求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更强调了学生发展与社区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别强调了学生对社区的责任。这些规定,使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社区的概念,开始具备为社区和社会服务的意识。

在美国加州的阿纳汉姆学区《学生及家长手册》中,我们体会到了这一点,阿纳汉姆学区的《学生及家长手册》包括五部分内容:家长的权利,学校年历,学生毕业要求,重要提示和转学须知。在手册的封面,明确指出:“请仔细阅读手册里面重要文件的内容,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后,于学生注册日交回学校。”这意味着家长和学生须承认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而且,为社区做事,是学生们乐于参与的活动,这在美国很普遍,但遵守社区法规,维护社区秩序,更是学生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美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给中国校长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发现,美国学校其实都很小,而且资源十分有限,然而当他们对学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便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做得很好。学校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学校很朴实,没有专门的接待室,餐厅平时是学生活动的地方,他们这种朴素的品质,简约、高效,很值得我们学习。

据北京怀柔区杨宋中学校长滕利君介绍,在美国,我们所在的大学、社区的设施都向社会免费开放,资源共享的工作做得很成功。学校只要登记好使用设施的时间,学校或社区安排好时间表,就可以按照指定的时间使用有关的设施了,当然有些设施是要收费和收抵押金的。我尤其欣赏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图书馆里的各项服务全可以在网上办理,使用者可以在任意有网络的地方登记,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方便了用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有专门供残疾人使用的停车场、楼梯通道、洗手间,尽管来的残疾人不是很多,但确实给残疾人查阅资料带来方便。

滕校长接着分析,美国公共设施的配置和服务对我们学校资源的整合很有启发,我们学校的设施和配置是否真正体现了以教师、学生为本呢?我们的计算机房、图书馆、校本课程等资源的整合是否做得很好?我想,最根本的是资源要为师生的发展服务。

他说,也许有人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没有那么多钱,现在提倡“以人为本”是否有些“超前”?学校的资源如何整合?以什么理念去整合?我觉得标准就是以促进学校的每一位成员的发展为宗旨去配置和优化。尽管我们的学校资金还比较短缺,但我们可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考虑资源的配置,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努力,我相信是能够逐渐实现的。在美国我曾参观过一所中学,这所中学的特色竟是养鸡、养猪、养羊。在其过程中体现科技的现代化,体现学习知识、从事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培养人才的不同模式。这个案例对我们很有启发,其实类似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办得更好,关键是我们如何利用丰富的资源,以什么样的理念整合教育资源。

西城区教工委书记(原北京159中校长)台峰插话,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室”(教室和实验室)的综合利用,例如在高中,没有固定的教学班级,只有固定的教师和教室。比如美术课教室,由美术教师精心创意设计、布置,教室里有各种模型、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参考资料、名家作品、学生作品等。教室既是传授知识的课堂,又是实验场所、车间、作坊、陈列展览室,还是学生交际的场所。不少学校都是教室与实验室合二为一的,其风格表现为美观、实用、方便。教师把对教室的安排布置作为吸引学生选修这门课的招牌和磁铁,使学生一看就从直觉上产生爱这门课的冲动。学校所有功能室和场馆都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培养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习惯品质和探索精神。

3.审慎地选聘教师

多年从事学校管理的北京昌平三中校长潘静波告诉记者,“美国校长审慎地选聘教师”是我们在学校访问时,校长多次谈到的一个概念。据我们的了解,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选聘教师,二是对教师的管理与培养。在美国,校长对每位教师都要做教育教学评价,评价的手段不是通过统考来衡量教学的质量,而是以教师上课质量作为衡量标准。校长要通过听课以及了解学生和家长所反馈的意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评价,但评价意见不能作为解聘教师的理由。

据北京顺义一中副校长李冬介绍,在美国,教师在学校任教的第一年相当于试用期,表现不佳,校长可以轻易地辞退他,但是,教师一旦被留用,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进了保险箱,即使他的表现不太令人满意,校长想辞退也是难上加难,这要花费很多时间,通过很多程序,开很多听证会,准备很多文字材料。因为,老师的权益是由教师工会所保护的,从联邦政府到州、县、市的各级教育工会几乎是无条件地保护教师的权益不受侵犯。这样,就增加了校长在选聘教师方面的压力。校长必须第一年全面地考核新教师,力争选准、选好。而校长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比我想象的简单。一所学校中,只有校长才有资格对教师进行评价,而评价的手段和途径基本是通过听课。通常校长一年当中听一名教师的课也只有一到两次,虽然通过这一到两次的听课,就对教师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较为简便易行。校长要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被评价的教师,以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

4.合作精神的培养无处不在

令中国校长感受最深的是,在美国社会,普遍认为竞争是人的本性,而团队精神是需要培养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团队精神都是很重要的。学校会在很多的节日举行教师的聚餐活动,一般是自助餐。在聚餐前大家通常要唱歌和表演节目。美国人很放得开,所以常可以看见美国教师在表演节目中趴在地上,甚至在地上爬行。在这样的活动中,人们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对学校的发展会很有好处。教师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经常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处理。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团队精神逐渐形成,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很好的基础。

谈到合作学习,北京怀柔区杨宋中学校长滕利君谈了自己的亲身体会,在美国的学习中,多数课程都有小组作业,小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承担不同的任务,发挥自己的特长,小组各成员分享每个人的信息、经验,共同商讨,集体决策。在完成小组作业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从组员中吸收营养,取长补短,发现自我的价值,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学会了民主、协商、合作。我特别欣赏他们对小组作业的处理方法,第一步,学生本人自改;第二步,同伴互改;第三步,小组研讨。这样既可以防微杜渐,又可以资源共享。

北京陈经伦中学校长助理王松感慨颇深,在美国你不论走到学校的图书馆、餐厅、教室、学生中心,还是在学校的草坪上,运动场馆等校园的各个角落,你都可以看到小组活动的情景。许多学生还经常到校外的咖啡厅进行小组活动。小组学习的形式多样,有小组讨论、小组课堂展示、小组角色扮演、小组采访、小组创作等,并且最后的评价也是按小组的整体表现给分。他们的分组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些方法能确保分组的随机性,并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很耐人寻味。

5.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贡献

“美国教师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善于提问,倡导讨论。”北京市八一中学教科研主任李峰对此十分感慨,他说,当我们来到朴实而又明亮的教室时,一位美国校长满面春风地在那里迎候,他介绍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不害怕提问,他还说,“没有一个问题不可以提,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班集体的一个贡献。”只要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教师首先回答的是:“好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决不批评,而是启发引导他们用另一种方法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中不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相反,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上课轻松愉快,积极举手提问,踊跃发言辩论,善于独立思考,勤于动手,富有创见。

北京昌平三中校长潘静波谈到,从美国50年来教育改革的过程来看,其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消除差距,促进平等”。因此,他们特别强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特别关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学区给每位校长发的工作记录本上,每页都有一句话:要切实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质量。

北京陈经伦中学校长助理王松每周都要到学校听课,他这样描述自己听课的情景:激励式教学常挂在嘴边,如果你向老师提出问题,“Good Question(好问题)”是老师常挂在嘴边的。如果你提出一个想法或一个创意,“Good Idea(好主意)”、“Good(好)”、“Very Good(非常好)”和“Perfect(太棒了、太优秀了)”这些赞美的话教师将毫不吝惜地送给你。即使你答错了老师的提问,你只要说话,老师也会把“Good Idea(好想法)”送给你。你只要积极努力,你就会得到鼓励;反之,如果上课一声不吭,那你的成绩一定会受到影响。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我觉得很不习惯,但细想起来,它对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激励使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日久天长它将使学生养成问问题的好习惯,并且使他们懂得如何提出问题,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言上的激励只是一个方面,每个老师还用其他有特色的方法激励学生。如许多老师喜欢用盖各种图章的方法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鼓励,不同的教师又会结合他们所教学科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印章。在一所初中,一个教英国文学的教师喜欢用各种卡通图案和各种历史人物图案的印章。在一所高中,一个教生物的教师喜欢用各种动植物图案的印章,据他说,他有这种类似的图章达一百多种。与这位生物教师同校的一位教英文的教师则喜欢用各种花的图案的印章。我还见到两位教师利用数码相机给那些表现好的同学拍照,然后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并且还发给那些同学一份,以此来鼓励和表扬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

总之,老师想方设法激励学生,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信,说实话,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你会感到很舒服,压力虽大但不会失去兴趣,而且学习热情会越来越高,信心会越来越足。6.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美国中小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的许多做法颇耐人寻味,这几乎是赴美学习校长们的共同感受。北京陈经伦中学校长助理王松举了一个例子,他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课堂展示、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在我们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所经历的各种课堂展示就不下二十多次,其中我们的多元文化课,一门课就有各种课堂展示达六次之多。我曾经问过一个美国的大学生:“你做过多少次各种各样的课堂展示?”他告诉我:“太多了,已经记不得多少次了。”我又问他:“你还记得你的第一次课堂展示是什么时候吗?”他告诉我:“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向我的小朋友介绍我的玩具。”

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采取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当我在一所中学听课的时候,我看到一位教科学课的老师让他的学生做汽车模型,并且汽车要有动力装置。当学生把他们的劳动成果交上来的时候,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真是让人佩服。首先是做车的材料什么都有,可乐瓶、纸盒、木头、铁片、塑料等。再看动力装置,有用电池的、有用皮筋的、有用酒精的、有用风扇的。同样在这所初中,一天我发现许多学生穿着睡衣上学。这是怎么回事呢?等到了中午我才知道,这一天是学校的“睡衣日”,听着新鲜吧?还有更新鲜的,到了中午,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在一个台子上展示他们的睡衣,并且当场用报纸和其他东西做睡衣,还评奖呢。

北京怀柔区渤海中学校长王海鸥发现,在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机会特别多,不但自然科学学科中有制作、实验、栽培、饲养等内容,而且文理学科也特别注重应用,如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做结合社会实际的应用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还有不少的参观、访问、远足、军训、手工制作和劳动技能训练等。我参观了洛杉矶哈港学区一所中学,这所学校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太阳能汽车在美国乃至世界都是很有名的。从太阳能汽车的设计到画图纸到制作到实验,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的。

学校还特别强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美国把学生的领导才能、运动才能、艺术才能和社会实践经历作为大学录取的重要条件之一。高中阶段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这样才能报考大学。因此,不管是学校、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学生自觉为社区服务,每次公益活动或者劳动都要有服务单位的意见和记录。

王松接着分析,不仅如此,在美国,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区都有多个俱乐部,也叫做社团,相当于我们的课外活动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愿参加。并且规定,如果学生想参加某个俱乐部,不管他的条件和水平如何,俱乐部人员不得将学生拒之门外。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一个社团,否则的话,这个学生是不能拿到中学毕业证的,也是不能上大学的,至于参加哪个社团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

另外,还有数不清的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些信息都张贴在指定区域的广告栏上,在广泛的接触和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从小到大都获得了无数次发表自己看法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见的场面多了,锻炼的机会多了,向别人学习的机会也就多了,再加上周围良好的氛围,学生在任何场合下都不会怵阵,都能准确地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表达出来。

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课外活动小组的组建、活动、经费的来源都与我们的情况完全不同。学校基本不介入社团的活动,只是在社团成立时,根据社团提交的报告,经过校长会议的批准,给予基本设备、服装费用,各社团的运转资金主要通过义卖、募捐活动和家长筹资解决。各个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是本校的,也有外校聘的。学校充分重视各个社团的活动,激励教师做出贡献。参加社团的家长,要选出家长委员会,负责活动的筹资、活动内容的安排。通俗地讲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出个好主意。家长委员会全部成员都是义务工作,他们之间有专门分工,有的小组监督财务、有的小组负责安排活动,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减轻了学校的管理负担。

【采访后记】

短暂的采访结束了,令记者十分感慨的是,这些活泼、开朗、健谈的留洋校长,不仅仅是眼界大开,他们还有很多的思考,也有很多的变化。在北京中关村一小采访时,记者发现楼道里的画都挂得很低,奇怪地问:“为什么?”刘畅校长告诉记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美国的一所小学,发现墙上到处挂着世界名画和学生的美术作品,但与我们学校的布置迥然相异,画挂得很低,有些甚至低到成人腰部的位置,成人必须蹲下来才能看清楚。‘为什么挂这么低呀?’我们不解地问。他们说:‘对于大人来讲,是吃力些,但对于儿童而言,却是正好呀。你们可曾想到,一般学校把画挂到适合成人欣赏的高度,对儿童来讲是多么辛苦呀。既然是给儿童看的,就要以他们的高度为准则。’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回到学校后,我们将楼道墙的下半部镶上瓷砖,贴上警句、格言,孩子们随时可以看见,而且还可以将他们的作品贴在墙上,现在,这里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

同样地,在美国学习的日子里,美国教师的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给刘畅校长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怀着一种渴望,一个梦想,回到学校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了教师发展规划。学校定期给教师列出书目,鼓励教师读书,每周向老师推荐一篇文章,每人订阅一份专业报纸,使教师持续地学习。

聆听着留洋校长的讲述,记者发现,每一位校长都很有想法,也很有创建。一年半的学习,可谓给校长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美国教育的机会,他们不仅在理论知识上得到了充实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办学的思考更为深邃,视野更为宽广。正如有的校长所感慨的:人们常常对中西方教育进行比较,发现的多是不同。在许多人的眼中,美国的基础教育好像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当你真正走进美国中小学,去探寻那诱人的谜底时,才会发现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是多么地一致,承担着同样重要的责任,对下一代抱有同样深切的关心,都在积极探索更加合理的教育手段,就此而言,我们又是多么惊人地相似。

【链接】

2001年9月至2003年3月,北京市选送了50名中小学校长赴美国希望国际大学,进行为期18个月的MBA(公共事务方面)和教育管理硕士学习,这次学习,使他们有机会近距离看美国的基础教育。这是一批多年活跃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校长,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更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在美国学习期间,他们深入中小学课堂,接触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独特的视角,感受国外的基础教育,他们的所思、所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同时也折射出当今中美基础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办学的新视角新思考】相关文章:

师生关系新思考08-17

关于卫生职业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08-26

关于改革高教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若干思考08-17

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08-17

关于新仓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08-12

德育“三结合”问题的新思考08-17

读书坊:阅读教学的新视角08-16

对新《环境保护法》的思考论文08-17

金融创新物流业发展新思考08-27

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