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普职比”失衡的现状、危害与矫正

“普职比”失衡的现状、危害与矫正

时间:2023-02-24 20:56:05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普职比”失衡的现状、危害与矫正

2005年各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已经尘埃落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现在也许正在盘点今年招生的“进账”。初中升学率比去年提高几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比去年增加多少万?这是数字不久都会隆重推出,笔者不敢在此枉加评论。但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更为关心的是今年高中招生,普职比例与去年相比是否有所提高?我们距离国家教育部确定的“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保持大体相当”(教职成〔2004〕12号)的目标还有多远?
就本人所了解的情况看,今年即使部分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比去年有所增加,但上升率也大大低于初中毕业生数的增长率,而更多的职业学校今年的招生人数或与去年基本持平或比去年还略有减少。从这个角度说,今年的高中招生“普职比”并未能有所扭转,甚至还有进一步下滑的迹象,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普职比”失衡的现状及其原因
  2002年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自此,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2001年到2003年,招生数从398万人增长到515万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局面,2004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又创新高,达550万人,在校学生总数达1370万人。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招生人数差距仍然很大,因为其中有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提高和初中毕业生数的增加两大因素的影响。根据2004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也仅占高中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9%,这与“普职比” “大体相当”或1:1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就地区情况看,发展更为不平衡。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每万人口中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平均在校生:东部地区为104人,西部地区为66人;职业学校的平均办学规模,东部地区为1368人,西部地区为973人;即便如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省,苏南与苏中、苏北“普职比”就存在很大的差距,苏南很多市、县,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普通教育,有的甚至已经直指6:4;而苏中、苏北地区,许多市、县非但没有达到“大体相当”的水平,有的甚至还低于全国39%的平均水平。据内部统计资料显示,苏中某地级市,近两年来,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仅占普通教育的三分之一,许多普通高中人满为患,而不少职业学校已经难以为继,“普职比”失衡的现象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了。
造成“普职比”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中国老百姓普遍认同的是只有上大学才有出路、有前途。家长们更是望子成龙心切,他们总认为只有读普通高中才有希望考大学,而一旦选择了职业教育,孩子的前途就被“定格”了,所以不管孩子的学习能力如何,学习成绩高低,他们宁愿付出上万元的“择校费”,也要挤进普通高中大门。他们认为选择读普通高中,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都赢得了“面子”,因为那些到职业学校就读的,不是孩子学习能力太差,就是家长经济实力太差,反正进职业学校总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其次是现实的原因。一是地方党政领导对协调“普职比”的思想认识不足,缺少正确引导和调控机制。他们看不清职业教育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明白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还取决于是否拥有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先进技术装备的高素质劳动者。于是他们把读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的决定权全部让给了老百姓。潜意识里还认为有更多的人上普通高中,既可以增加地方财政的收入(择校费人均万元以上),又可以增加当地参加高考人数,进而增加录取人数,提高本地的知名度,真可谓是名利双全。二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调控“普职比”的措施不力。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要使人们选择职业教育,必须依靠教育主管部门强有力的调控措施。招生计划必须体现法定性,招生管理必须体现统一性,招生过程必须体现程序性。“什么分数录取普通高中、什么分数录取职业学校、什么分数录取技工学校,什么时间段录取什么学生”,这是招生部门必须有明确规定。三是职业教育自身特色不强。这是许多人不能接受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个问题的根子又通在政府投入不足上。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大大高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所需的经费投入要比普通高中高得多,据国际上有关专家测算,同等规模的职业中学所需经费投入一般应是普通高中的3倍左右。职业学校如果仅靠招生收入既要维持学校运行,又要添置教学设备、改善办学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苏南的职业学校所以有特色、有吸引力其中重要一点是得到了地方政府资金扶持。四是社会对职业教育宣传不到位。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见和很多的误区,如职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口“单招”考本科、专科;“技工荒”愈演愈烈,技工人才就业形势好、工资高等情况老百姓了解甚少,而这些宣传仅靠职业教育自身去进行,效果是十分有限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只有新闻媒体、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等社会各方面都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普职比”失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普职比”失衡表面上看起来只是未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问题,而事实上它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一)、加剧了“技工荒”程度,使许多企业面临招工困难。社会各行各业技能型人才紧缺,迫切要求职业教育要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和现代服务型人才,而那些本该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转移到了普通高中,使许多企业面临招技术工难,招高级技工更难的困境。一些技术工人的工资高于本科生的工资就是“普职比”失衡导致的后果。
  (二)、加大了家庭教育成本,使很多群众经济不堪重负。本来应该进职业学校学生,普通高中为什么会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冲着钱来的,一个普通高中的择校生,少则要花数千元、一万元,多则要三、五万元,而这些花钱进普通高中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三年后能考上本科的微乎其微,学得好的一般也只能考个高职专科,有的学生还会落得“升学无门,就业无能”的两难境地,而家庭因此陷入困境以至不可自拔。
  (三)、增添了普通高中教学难度,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些“普职比”失衡地区的普通高中特别是重点普通高中,统招生与择校生的比例都在7:3以上,有的高达5:5,学习基础好的与差的混在一起,班级人数也常常超出额定标准,这给竞争性很强的高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教师往往是顾此失彼、疲于应付,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四)、危及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滋生了职业教育内部的不公平竞争。更多的学生流向了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跌落成为“无选择的教育 ”。所谓“职中职中,差生集中”,致使人们对职业学校更加失望,更不敢把孩子送进职业学校。而职业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尽力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不得不采取种种非常规手段来“网罗”生源:
提前招生为方法之一。为了与普通高中抢生源,一些地方先下手为强,在中考之前,即开始中职招生,凡是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都是被动员的对象,不管你愿意与否,无需中考都被职业学校提前“录取”,初中生转眼间就变成了高中生。其做法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也伤害了这些学生仅有的一点自尊心。这为职业学校暂时“捞”到了一点生源,但从长远说,无疑是饮鸩止渴。
花钱“买”生源为方法之二。在农村大多初中学生及其家长,对自己或子女的学习状况及其发展方向是十分模糊,“什么学校好,能不能考取?”基本上都是听初中老师的,于是职业学校为了多招生,就不得不买通初中老师。他们明码标价,每动员一个学生给多少钱,价格还随着学校之间的竞争而不断攀升,从开始的一、二百元提高到现在的四五百甚至千元上下不等,这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使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斯文扫尽。
不负责任地承诺、欺骗学生和家长为方法之三。一些学校在招生时开出一些空头“支票”来吸引生源。如包发毕业证书,包到哪儿就业,包多高的工资等。
无视收费标准、竞相压价为方法之四。招生收费本来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但一些学校为了拉生源,不惜竞相压价,每学年两千多元的学费可以压成一千多元,有的甚至压成八、九百元。这么低的费用学校怎么能维持教学呢?最后只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该上的课不上,该做的实验不做,该添置的设备不添,真正受害的还是学生和家长。
  三、协调“普职比”的对策在哪里
(一)、加大对各级领导的考核力度,促进他们把实现“普职比”的“ 大体相当”当成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现在一些党政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认识不可谓不充分,思想不可谓不重视,他们对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实现“普职比”协调,一层一级召开会议,一层一级签订“责任状”,工作似乎轰轰烈烈、扎扎实实。但是谁来落实、怎么落实、效果如何?特别是对“普职比”严重失衡地区,谁来承担责任,承担什么责任?这些往往就没有下文了。如果把“普职比”的考核与实现经济指标的考核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谁还敢掉以轻心。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一个地区要实现“普职比”的“ 大体相当”,首先要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数量、质量的“ 大体相当”,这就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通过撤、并、转、扩等手段,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办学实力的“ 大体相当”。如果一个地方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相差悬殊,怎么可能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去选择职业教育呢?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一个地方在制订招生计划时做到“普职比”“ 大体相当”是相对容易的,而在执行招生计划时要实现“普职比”“ 大体相当”就很难了,没有严格的组织措施是不能保证计划的执行的。有些地方的普通中学,为了经济利益,无视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一破再破,必然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招生,影响了“普职比”的协调。
(三)、加大招生部门的调控力度,强化招生过程管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招生要一并纳入地方招生办的管理之列,做到“五个统一” :
一是统一组织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目前,一些地方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宣传条块管理,各自为阵的现象较突出。一方面宣传工作下不去,考生知情权受到限制,一方面又存在招生学校宣传资料满天飞,虚假宣传,误导考生的情况。因此,招生宣传工作必须统一组织,规范进行。各地招办要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加强招生宣传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理顺关系,打通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宣传“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宣传地方统筹管理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招生政策和规定,宣传各类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招生情况,客观、公正地宣传各类学校升学和就业情况,营造有利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是统一公布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计划的招生信息。各类学校办学性质、招生类别和招生计划以及收费标准等是考生选报学校的依据,各地招办在公布各类学校招生计划,发布招生信息时,必须坚持一种形式、一个版本同时公布,切实做到客观、公正、准确、及时,让考生、家长和社会充分了解本地区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招生情况。
    三是统一组织考生报名和填报志愿。考生报名和填报志愿工作统一集中组织进行,有利于减轻考生负担,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有利于掌握考生报考动态,把握发展趋势,分析、调整工作思路;有利于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重复录取。地方招办要认真做好考生报名、填报志愿的各项准备工作,精心组织,确保报名、填报志愿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四是统一采集考生报名、志愿、成绩等信息。考生的报名、志愿、成绩信息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录取的基础,各地招办要保证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考生各类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五是统一组织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分类分批录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高度重视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录取工作,要切实加强对录取工作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招生部门和相关教育职能处(科)室的作用。地方招办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加强调研和协调,在录取批次、录取时间安排上统筹兼顾各类学校的特点和要求,协调好各批次间,各类学校间的关系,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录取进程和有关情况。录取工作结束后,地方招办应及时将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新生录取数据库报上级招办备案。

【“普职比”失衡的现状、危害与矫正】相关文章:

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现状及其对策08-19

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几点体会04-10

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几点体会范文07-21

平安普惠入职自我介绍04-22

《证券法》法律责任的失衡08-05

学习能力失衡症结在哪里?08-17

中国经济的真正风险险是经济失衡08-12

中国经济的真正风险险是经济失衡08-17

社区矫正工作征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