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浅谈“语文美育”的崛起

浅谈“语文美育”的崛起

时间:2022-08-08 00:03:5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语文美育”的崛起

[作者]  唐本强

浅谈“语文美育”的崛起

[内容]

 

美学家梁启超先生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用情感激发人,好象磁力吸铁一 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乐之”的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为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为语文学习创造最佳的效益。实际上,教学效果好的课堂设计中无不蕴含着美学的因素,只不过有的执教者是自觉的,有的执教者是不自觉的罢了。

语文教材中并不缺少美,而是我们师生缺少“美的眼睛”,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里所谓“非音乐的耳朵”,就是指缺乏审美的情趣和能力。这是长期以来,教师仅仅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组织教学所引起的缺陷,教育家第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中,这种“教学的艺术”是太少了,但是并不等于没有,“语文美育”,作为一门理论美学和实验教育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正在顽强地崛起,正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它必然受到习惯势力的阻挡,但是“随着美学理论于艺术实践的发展,审美在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的功能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了,美育不仅成了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在这种大趋势下,理性灌施的实用主义应试教学必将受到冲击,语文教学一 旦成为非强制性的情感活动,它所产生的直观的审美愉悦给予受教育者以充分的心灵自由,主客体协调,物我两忘,就不需要通过意志努力来观照,这时候功利性的束缚自然消失,而想象力、领悟力、创造力、记忆力将会有超常的发挥和提高。

语文教学作为情感教育活动,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不能把人脑当作知识的容器来装填的,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薰陶浸润,从而达到性情的陶冶、净比和塑造。

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被粱启超称为“薰浸之力”。他认为。“薰也者,如入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浸也者,如而与之俱化者也”,“夫既化其身以入书中矣,则当读此书时,此身已非我有,截然去此界以入于彼界,薰浸之力,在于使感受者不觉。”达到了这种“忘情”的状态,便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课堂设计中追求的最高境界。“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它能深入人的心灵深处久远不忘,而不是暂留思维的表层,过而即逝,天长日久的薰陶浸润,积土成山,集水成渊,形成理性的“积淀”。它无声无息地改变着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也在不知不觉中扩展和深化着听说读写的语言涵养。由此可见,语文美育讲求的是非功利性,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席勒所说的“无为而为”的“自由欣赏”过程。

然而,语文美育完全不同于老庄的“自然无为”,道家的美育思想,把大千万物仅仅看作观照、欣赏的对象,以求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它将超越世俗功利视为人生的根本态度,而语文课毕竟不是理论美学课,它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知能训练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的功利性与美育实施的非功利性便成了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语文美育必须辩证地处理好这对矛盾,即在教学过程中,按一定的审美理想对受教育审美感受加以定向控制、定向培育,这种教学过程的秩序性和定向性,也就是教学目标的实施不应是理性的启发、诱导和吸引,而是融化在教学过程始终的无形的操作,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清水撒盐,有味无痕,以直观手段,牬瓷枭竺狼榫埃瑺通过感知激发其自身的愉悦;而且这种定向引导,在“大体一致”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审美体验和理解,帮助学生发扬其审美个性。而要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要留出教学空白,充分提供“动情”的时间,要留有思考的余地,使课堂上的审美情趣向课外延伸。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学就其教学目的面前,有其鲜明的功利特征;就其教学过程的操作而言,必须是非功利的。

在语文教学的功利性和美育性实施的非功利性的辩证之中,二者的关系应是统一 的?互补的;然而,一旦存在以应试为中心的实用主义教学这一 “第三者”插足的情况。二者的关系变为对立的、排斥的、不相容的。毛主席早就讲过,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我们理应下大的决心,摒弃应试教学。

而其中的关键,还在于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要抛弃狭隘的质量观、人才观,要抛弃社会舆论中世俗的偏见,使语文教学真正能够像部颁教学大纲所说的那样,“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那种按学生成绩的高低发放“质量奖”,以升学率来评判教师优劣的做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的教学行政部门,应该进行政策导向。

1990年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修订的“调整大纲”中,在“教学内容”部分对入选课文的要求加上了“有助于培养审美观念”一句,是很有见地的。然而仍嫌不足,假如我们能将美育观念及其实施融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超越应试的狭隘功利观,还语文课以本来面目,让她焕发出特有的魅力,那么,语文教学的面貌必将为之一新。

语文教学呼唤美育。

【浅谈“语文美育”的崛起】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08-18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途径08-25

小学语文美育的研究08-17

浅谈美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08-24

把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08-19

语文课渗透美育的几条途径08-17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08-18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08-2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08-12

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