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育

时间:2022-08-05 15:21:0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小学;教与学;构建
  
  Abstract: As the primary schools in rural school conditions,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education of rural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at the same time as a result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on the low side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ncept of old and can not quickly adapt to the new curriculum,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ourse in rural areas Reform. Re-position the role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building a rural primary school into the classroom-teaching modules; students to determine the dominant position, expand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new curriculum.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in rural areas;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nstruction
  
  目前,农村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    (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3.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活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团队观摩活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迸发了成功意识。
  
  4.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育】相关文章:

三农”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推广:08-17

三农”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推广:08-09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探索08-23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压力现状分析与缓解策略08-27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08-17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探索08-17

试论小学语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08-24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策略08-17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校本培训08-17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目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