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化学教案>高三化学教案>《钠》教学设计

《钠》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09 15:00:08 宇涛 高三化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钠》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钠》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钠》教学设计 1

  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

  2、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存在和保存方法

  3、 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维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化学美

  二、 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

  三、 教学用品

  学生实验用品:钠、酚酞、小刀、镊子、滤纸、烧杯、玻片、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演示用品:钠、酚酞、玻璃钠柱、锥形瓶、漏斗、导管(带尖嘴)、大头针、小灯泡、导线、电源、电极等

  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五、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 第二章 碱金属

  [设问]碱金属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呢?(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后回答,并写出其元素符号)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碱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属——钠。

  [板书] 第一节 钠

  [学生实验]请用镊子从你们桌上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细观察新切面的颜色(把切下的一小块钠留在玻片上)。

  [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钠的哪些性质?(钠的新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能用刀切,说明钠的硬度小)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硬度 熔点 密度 导电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钠的样品。

  [演示]钠的导电性实验。把电极两端插入瓶里的金属钠中,接通电源,可以发现串联在线路上的灯泡发亮,提起电极,灯泡熄灭。(说明钠的导电性很强)

  [学生实验]观察留在玻片上钠新切面颜色的变化(钠表面变暗,失去光泽。)

  [设问]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内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我们刚才切割的钠却不能呢?(玻管隔绝空气,刚切割的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讲解]Na在常温下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a2O,纯净的Na2O是一种白色粉末。

  [教师]请大家写出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体)

  [思考]一块钠如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下面我们改变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观察现象是否同上。

  [学生实验]切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液体,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请一个同学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其他同学补充](钠首先融化成球状,然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现象分析]钠融化成球状说明什么?(钠的熔点低)生成淡黄色固体说明在加热时钠与氧气生成了一种与氧化钠不同的物质,这种物质是过氧化钠(Na2O2)。

  2Na+O2=△=== Na2O2(淡黄色固体)

  [思考]根据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条件,分析比较Na2O与Na2O2的稳定性。

  [结论]Na2O2比Na2O稳定。

  [讲解]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生成了不同的产物。

  [设问]钠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讲解]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过渡]钠在空气里很容易燃烧,如果钠着火,能否用水来灭火?

  [实验]向你们桌上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块钠(注意钠块只要绿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并盖上表面皿,观察发生的现象(浮、熔、游、红)。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

  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是水?

  [学生讨论及回答]

  [教师]通过以上实验及讨论结果,请大家归纳出钠的性质。

  [板书]2、钠与水反应

  [讲解]由Na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可知,Na与H2O反应生成了碱,那么,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在锥形瓶中装满水和带有大头针、漏斗和导管的胶塞做Na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教师]由实验现象可知,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了H2。

  [板书]2Na+2H2O====2NaOH+H2↑

  [投影讨论]

  1、根据以上实验讨论及分析,你觉得钠的化学活性怎样?并与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能否从原子结构方面来说明?

  [结论]

  1、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金属活动顺序表相一致。

  2、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设问]通过对钠的性质的讨论,并参阅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投影]

  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2、怎样保存金属钠?为什么要这样保存?

  3、钠有哪些用途?

  [板书]二、钠的存在及用途

  [学生回答,投影并板书]

  1、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质中,由于钠的性质活泼,所以须密闭保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用途

  a、制过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制稀有金属如Ti、Ta、Ni等

  d、制高压钠灯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布置作业]

  1、钠能否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说出理由。

  2、钠着火以后能否用水来灭火?

  3、试分析钠在空气中久置所发生的变化及现象。

  《钠》教学设计 2

  一、课标分析

  以金属知识内容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反思、讨论和概括等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等能力。通过知识的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二、教材分析

  碱金属化合物是高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钠是碱金属元素的典型代表,而过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钠的化合物,学过过氧化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以后其他碱金属元素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本章知识的系统掌握。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能够更容易地接受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可以进行对比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为什么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而非氢气,如何验证。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过氧化钠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并了解过氧化钠的漂白性,掌握过氧化钠与氧化钠的区别与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探索精神

  使学生会主动地学习化学。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及实验验证的设计。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

  首先,由初中白磷在热水中燃烧的“水火相容”,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是否能够“由水生火”,让学生出现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认真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轻轻触摸试管壁,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感官学习。让学生共同讨论有现象可推出过氧化钠与水是如何反应的,并提出疑问,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还是氢气,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验证后,让学生自己推断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自主学习。再回顾燃烧的条件,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提供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以水生火”的实验,最终选出最可行的方案,并由该组成员上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自己思考和动手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用具

  药品:过氧化钠,蒸馏水,酚酞试剂,卫生香仪器:试管,药勺,胶头滴管

  《钠》教学设计 3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奠定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了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进入高中化学学习后,通过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及化学基本理论。本章是学生第一次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学习金属元素化合物,这种学习模式将为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做铺垫。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4)学生,学生人数52人,绝大多数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具备较好的纪律性和一定的实验技能。

  三、设计思路

  基于教学目标和对教材以及学生的分析,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实验探究和分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对钠的性质的学习。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活泼金属的反应原来如此精彩,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更多金属知识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钠的性质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掌握掌握钠的性质,了解钠的用途与存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质及其拓展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七、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仪器及药品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镊子、玻璃片、滤纸、小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药品:酚酞溶液、CuSO4溶液、 FeCl3溶液、金属钠、蒸馏水

  3、学生准备:本节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分组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盘。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高速公路上因浓雾导致的交通事故。介绍高压钠灯的优点:体积小、亮度高、紫外线辐射量少、透雾性好、寿命长等优点,很适合交通照明,如主要交通道路、机场跑道等需要高亮度、高效率场所的照明

  观看视频,思考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浓雾大,可见度低,司机视野不够清晰等。

  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钠》教学设计 4

  一.教学分析

  本教材演示实验多,内容设计简单合理,教材内容增设了体现教育特色的“做中学”、“学中做”栏目,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增加了近年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关注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以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产与生活实际。增加了部分图片,使教材内容的描述更加生动、具体。

  钠是一种代表性碱金属元素,也是学生从非金属元素的学习跨入金属元素学习的起始课,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钠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分析:

  1、学生优、缺点:作为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他们的优点非常明显:精力充沛,喜欢上网;乐于动手,喜欢实验;好奇心大,求知欲强。他们的不足之处也极为突出:基础底子薄;理解能力差;不喜欢理论学习和书面作业;遇到较难问题容易退缩。

  2、总体分析:

  (1)在知识储备方面:已经学习了电子得失和化合价的变化;了解了非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通性。

  (2)在能力储备方面: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熟悉信息化教学方式。

  (3)在情感储备方面:他们是信息时代的低头族;乐于动手探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钠的保存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2)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技能目标

  (1)能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完成课前和课后在线任务。

  (2)通过小组协作,安全准确的完成相关实验。

  3、素养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在团队协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在实验中安全严格的要求自己,在评价过程中公正、客观。

  4、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事物矛盾认知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Na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Na与水反应生成物的验证及钠的化合价变化。

  3、关键点: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

  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熟悉信息化教学方式。

  (四)教学实施条件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实验药品及器材,网络手机端APP学习。

  三.教学策略

  (一)教学设计

  根据信息化需要,将教学内容设计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提升三个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针对学生怕学、不学的现象,准备教学资源,利用云班课将进行上传,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任务通知,激发学生搜索网络资源,自主参与学习、讨论,来预估学情,进行分组。

  2、课堂实施阶段:采用微课学习、NB仿真模拟、实验探究、反馈解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展示、解疑评价,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

  3、课后提升阶段:

  采用知识巩固、生活拓展、师生互动、知识延伸等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检验、应用,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

  (二)教法学法

  1、教法:学导式教学法、多元化评价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实验探究、展示反馈。

  通过“趣”中学、“做”中思、“赛”中悟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状态从被动接受转为自主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备、导、观、验、展、疑、馈、评、拓九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利用晚自习或课余时间)

  通过分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情,针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教学策略设计,下载或制作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以及相应的学习任务单、导学案或检测试题,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计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和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量表等。同时,选取云课堂作为网络资源互动平台。

  上课之前,教师将整合好的资源,以“任务单”文本为指导,把微课、视频、导学案、Flash动画、资源网站等信息等资源发放到选定的APP资源平台上,将学习任务安排下去;学生获取任务后,通过不同途径查找资料,完成相关作业,在资源平台上进行提交;学生在学习过程如果中遇到困难或疑问,可以在资源平台上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寻求指导和帮助;教师再根据作业情况及任务探究情况合理分配小组,小组成员共同交流、在教师指导下给出实验探究报告,并根据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疑问;最后根据学生任务单完成情况进行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实操准备部分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课堂或课上完成。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的资料筛选、团队合作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渐提升他们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

  合理设计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借助智能手机和数字化校园网络,将所需的视频动画、微课、导学案、任务单发送至云班课,学生根据任务单要求在网络平台搜索钠的性质、用途、保存方法等知识进行自学。在线自主完成导学案和任务单,并互动交流解惑。准备任务单、微课,导学案Flash演示视频等教学资源,将课前预习资源上传至资源互动平台云班课,并在微信群通知,利用任务单引导学生查询网络进行预习。进行任务预习总结,根据学生课前网络学习情况和任务单完成情况预估学情,进行分组。

  (二)课中任务

  1、情景导入环节。

  通过滴水点灯、水中芭蕾两个魔术,利用相关的化学反应现象创设矛盾:我们都明白水火相克的道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火相生?这与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引入课节,勾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和激情。

  从生活走进化学,利用新闻事件创设情境,利用“神秘水雷”惊现珠江的新闻设置问题:大家心中最大的疑问是“水雷”究竟是什么?然后揭示答案:这也是当时广州人民心中最大的疑后来经过专家的鉴定,发现这铁桶中装的是金属钠。再次设置问题:(1)那么金属钠是怎样的物质呢?(2)为何遇水会发生爆炸?通过情境问题以此导入教学,引出探究新知的方向,来提升课堂吸引力。

  2、观察演示环节

  (1)视频展示钠的切割与氧化、钠的加热反应、钠与水的反应三个实验。

  (2)教师演示钠的切割与氧化、钠的加热反应、钠与水的反应这三个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同步进行安全及注意事项的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

  【实验展示1】钠的物理性质: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上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以及表面颜色的变化。

  播放视频:

  【实验展示2】钠的加热反应: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对其加热,观察试验现象。

  【实验展示3】钠与水的反应:向一只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将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投入水槽中,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3)利用NB仿真模拟软件对三个演示实验进行步骤模拟、操作流程讲解和安全注意事项讲解。

  通过网络视频展示、NB仿真模拟讲解、教师演示,来提高学生的操作安全规范和意识,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和成功几率。

  3、实验探究环节。

  采用分组探究的方式,第一小组重点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和保存方法;第二小组重点探究钠的用途;第三小组重点探究钠与氧反应的现象及性质;第四小组重点探究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性质。

  通过PPT展示,提出探究要求。各组采取组内合作的.方式,按照分组要求对实验内容进行实验,试验完成后每组重点探究一项内容,归纳总结。然后每组出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探究的现象、原因及结果。这样利用任务驱动,改变了以往分组不分工的做法。小组协作、分组探究后进行归纳总结,真正体现出“学中做、做中学”。

  4、分组展示环节。

  4个小组分别推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结合情境问题进行上台展示,其他组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质疑和解答,组织学生、评价、鼓励、总结归纳结论。

  情境问题设置1:钠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钠如何保存?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是什么?

  情境问题设置2:钠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用途?这些用途与钠的性质有什么关系?

  情境问题设置3: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是什么?钠在加热的情况下都发生了什么反应现象?

  情境问题设置4: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有哪些?原因是什么?钠与水反应生成物都有哪些?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学生的组间互动。在此过程中揭示滴水点灯和水中芭蕾的奥秘,引导学生分析出珠江水雷爆炸是因为钠与水发生反应,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氢气,并生成大量的热,导致了爆炸的发生。通过呼吸面具的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原因分析,探究反应的实质。学以致用,用化学看懂生活。通过这个环节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相互合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和沟通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5、难点解疑环节。

  针对学生感觉有疑虑的两个问题: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设计验证实验制成微课展示,钠在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这个问题通过讲解分析进行解答。难点解疑1:

  (微课)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的验证。通过设计实验,制成微课,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展示,为学生排异解惑,让学生知道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只能是氢气,而不可能是其他气体。该设计将生活中的废品变废为宝,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难点解疑2:钠的化合价变化。这个疑点通过设置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情境问题设置如下:根据以上实验讨论及分析,你觉得钠元素的化合价是如何变化的?钠在反应中体现什么性质?能否从原子结构方面来说明?将本节的教学内容与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教材的难点得以重复巩固。

  6、练习反馈环节。

  通过竞赛问答的形式进行,

  设置练习题,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思考、抢答、讲解、质疑,相互交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7、总结评价环节。

  总结过程采用阶段总结、课节总结和采用创意性归纳总结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创意性框架,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小组探究,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知识串联方式。

  评价过程采用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与自学评价和课外手机端登陆云班课进行信息化评价等多元化评价相结合,使学生找到自信,找出差距。

  8、拓展提升环节

  本环节设置必选作业、小组作业和自选作业三个层次:

  (1)必选作业:请在班级微信群里用一两句话谈谈今天的学习体会;扫扫班级微信群中的二维码,完成公众平台和云班课上发布的作业。

  (2)小组作业:科学实践:利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各小组排练驱鬼短剧,例如:水中毙鬼等。下节课进行表演,揭露巫神驱除鬼怪迷惑人们的真相。

  (3)自选作业:进一步收集资料,谈谈钠的化合物与我们生活与专业的关系。

  (三)课后提升

  课后引导学生完成分层作业,采用资源平台在线检测、微信群总结、小组社会实践等作业方式,将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相结合,这种设计既兼顾了个体学习和团体学习,又促进了基础知识、社会现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学生在实验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对事物科学认知的态度,养成良好的探索能力和正确的科学观,达到课后提升的目的。

  五.教学特色及反思

  (一)教学特色

  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在教学中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引入、讲解、演示、小组实验探究、总结等环节,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合作、分析、探究等多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注重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了以任务驱动为主的综合教学模式。

  注重渗透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二)教学设计反思

  1、利用魔术视频和新闻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学生在教师的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合作实验探究、展示反馈。

  2、运用学导式教学,通过备、导、观、验、展、疑、馈、评、拓九个环节,将视频、微课等资源、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实验探究相融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有机结合组织后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3、注重总结和评价。采用多种归纳总结形式和多元化评价体系,使学生找到自信,找出差距。

  总之,本节设计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预习巩固网络化;导入模拟情景化;探究展示分工化;练习总结竞争化;引导拓展社会化;解疑评价多元化。教学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知识线和生活线,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化学看懂社会。采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促使师生角色发生改变,教师从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

  《钠》教学设计 5

  一、教材分析

  《钠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的内容。钠元素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系统研究的第一个元素,它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载体,为后面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它为第一章所学的理论、规律补充了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今后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打下事实基础。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要求为:“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极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业要求中要求能列举、描述、辨识典型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在教材的第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从反应规律的角度支持学生对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预测,并且也能让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而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增强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中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涉及到金属(铁、铝等)与氧气的反应,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了金属与酸或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本节在初中介绍的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金属钠是一种典型的活泼金属单质,学生对其的了解甚少,通过学习可以丰富学生对金属单质的认识;同时在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金属钠的性质、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规律理解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过程中,学生能将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联系起来,逐步使自己的认识系统化。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研究,认识到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通过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学习研究,认识到分类、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相关概念的理解。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3、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1、钠和氧气、水的反应;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五、教学难点

  1、性质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推理。

  2、能从微观视角分析物质性质。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教师引导:请列举常见的含钠元素的物质

  学生活动:列举并分类

  (二)环节二:认识钠单质

  教师引导:[任务1] 指导学生从原子结构预测钠的可能性质。

  学生活动:从原子结构预测钠的性质。

  1、观察钠和氧气的反应。

  教师引导:[任务2] 指导实验2—1:切开钠的外皮,观察新切开的钠的表面的变化。

  学生活动:完成实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中观察到的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任务3] 指导实验2—2: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钠的化学性质及实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探究钠和水的反应。

  教师引导:[任务4] 指导学生观察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学生活动:

  (1)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2)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中观察到的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3、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任务5] 指导学生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释钠的保存。

  学生活动: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释钠的保存。

  (三)环节三:认识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认识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类比氧化钙,推测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推测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2、认识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1)预测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类比氧化钠,预测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预测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设计验证实验方案。

  (2)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

  教师引导:[任务1]指导观察脱脂棉包裹过氧化钠,滴加水后发生燃烧的实验。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进行解释,设计方案(如实验2—3)验证假设。

  教师引导:[任务2]指导观察脱脂棉包裹过氧化钠,通入二氧化碳后发生燃烧的实验。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提出解释,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任务3]指导归纳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预测其用途。

  学生活动:归纳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预测其用途。

  教师引导:[任务4]指导归纳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学生活动:归纳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四)环节四: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预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预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预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设计验证实验方案。

  2、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师引导:[任务1]指导学生完成实验2—4。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给出结论,归纳物质的性质。

  教师引导:[任务2]指导观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给出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任务3]指导归纳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学生活动:归纳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五)环节五:认识焰色试验

  预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完成铜、钡、钙、锂的焰色试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2—5。

  学生活动:完成碳酸钠和碳酸钾的焰色试验,观察实验现象。

  七、板书设计

  《钠》教学设计 6

  一、教材分析、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课程中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重大模块之一。学生在此节学习过程中利用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学习方法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同时本节教学也将巩固上章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两大特点:

  (1)注重实验教学,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本节课共安排五个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到大量的感性知识,使学生顺理成章的得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科学探究实验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分类总结的对比性质,在实验安排上面也一改传统教材的编排方式,将很多以前的教师演示实验以学生活动与探究的形式出现。这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思想。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重点

  NaHCO3

  与Na2CO3的性质及Na2O2性质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的难点:

  Na2O2与CO2、H2O反应

  知识与技能

  掌握

  Na2

  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

  掌握

  NaHCO3

  与Na2CO3的性质

  学会用焰色反应鉴别物质,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求感性知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验中遇到疑点,为解决疑点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学习Na2O2与Na2O、NaHCO3与Na2CO3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3、激发学生通过实验想象探究本质的探索兴趣

  4、通过Na2O2的性质提高学生对化学、科技与生活之间的认识

  三、教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用“给学生以点石成金的指头,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我的具体方法:

  1、实验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在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将分成两类:

  (1)教师演示实验

  (2)学生探究实验。在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中培炎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探求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思考中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兴趣。

  2通过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学习NaHCO3与Na2CO3的性质

  四、学法分析

  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来认识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学风。

  五、教学过程:

  复习环节:

  1、复习钠单质的性质

  2、通过生活常识列举你见过的钠的化合物

  3、绘制初中实验室CO2的制备装置上

  引入新课:展示一张消防员救火图片,图下注明发生火灾消防员灭火,用什么方法灭火?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一:是不是任何物质着火均可用CO2H2O灭火?

  学生趣味性实验:

  向包有

  Na2

  O2的脱脂棉中吹CO2,观察实验现象

  向包有

  Na2

  O2的脱脂棉中滴加H2O,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脱脂棉燃烧而且越来越旺

  探究性实验一:

  教师提示:本实验过程中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的滴加等操作问题

  完成如下表格

  实验内容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观察颜色

  往盛有固体的试管中加水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有无氧气生成

  滴加无色酚酞的现象

  反应方程式

  用途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让他们体会到得到知识的快乐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创新应用:

  1、探讨如何设计

  Na2O2与H2O制氧气

  教师指导思考

  展示学生预习作业中

  CO2的制备装置

  学生探讨交流

  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

  设计说明:通过本题主要让学生根据初中的气体制备装置进行迁移,也培养了学生实验装置的绘画能力,与20xx年考纲接轨

  2、钠着火怎么办?过氧化钠应怎样保存?有哪些应用?

  巩固训练: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

  Na2O2与H2O的反应,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二:

  家庭厨房必备面起(碳酸氢钠)和碱面(碳酸钠),用碱面蒸的馒头松软可口,二者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哪些区别吗?

  学生探究性实验二:

  教师提示:观察滴加酚酞的颜色及滴加盐酸产生气体的快慢

  NaHCO3与Na2CO3的对比性实验通过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内容

  NaHCO3

  Na2

  CO3

  颜色、状态

  溶水性

  热稳定性

  滴加酚酞的颜色变化

  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快慢

  教师活动:实验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实验结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学生说出疑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滴加酚酞颜色变化滴加盐酸产生气体的快慢

  教师指导:碳酸的电离

  讨论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热稳定的装置改进的优点

  实践应用:

  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鉴别

  指导思考:可回忆刚才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实验

  代表发言总结: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三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设计新颖,美轮美奂的焰火,把观众引入了神奇的`境界,美妙的遐想之中。那么在实验室我们是否也能看到这种现象呢?(教师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问题

  1为什么要选用铂丝或无锈的铁丝?

  2、为什么用盐酸处理铂丝?

  3蓝色钴玻璃的作用?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提示观察重点,通过实验总结钠的焰色及钾的焰色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趣味实验:把适量棉花缠绕在玻璃棒上后用酒精润,撒上氧化钙和氧化铜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灼烧棉花

  本节小结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

  板书设计:

  探究实验

  1:Na2O2

  2Na2

  O2+2CO2==2Na2CO3+O2Na2O2+2H2O==4NaOH+O2

  探究实验

  2:Na2CO3与NaHCO3溶解性、碱性、热稳定性、与稀盐酸的反应。

  探究实验

  3:钠元素、钾元素的焰色反应

  实验步骤:蘸、洗、

  跟踪训练:

  1、对2Na2O2+2CO2==2Na2CO3+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氧化还原反应,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

  B.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Na2O2是还原剂

  C.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是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物反应

  D.是氧化还原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比NaHCO3稳定

  C.Na2CO3和NaHCO3都能跟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得C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课下作业:

  查阅资料:总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钠》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钠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掌握钠的两种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差异

  (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钠的鉴别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完善学习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1)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盛在试剂瓶中na2o和na2o2样品,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是金属钠与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化合生成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的数目。请两位同学板演。

  [过渡]na2o和na2o2都是钠的含氧化合物。这节我们学习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一、钠的氧化物

  [提问]:通过对钠的氧化物观察,你能认识钠的氧化物的哪些物理性质?请列表加以对比。

  [投影]

  化学式na2ona2o2

  颜色白色淡黄色

  状态固态固态

  [追问]对钠的氧化物物理性质,还能了解它们的溶解性,根据你了解的na2o的性质,na2o在水中仅使溶解过程吗?学生思考并回答:na2o在水中不是简单的溶解,而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na2o+h2o=2naoh

  [过度]na2o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已经属于化学性质。na2o2是否能表现类似的性质?

  [演示]把水注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向试管中注入酚酞试剂。

  [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推出反应产物是什么?

  [学生问答]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o2,无色溶液变为红色—有碱生成,推知为naoh

  [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讲解]na2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o2,请同学们分析反应的化学原理。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

  [演示]向品红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

  [思考]这说明na2o2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

  [讲解]na2o2中—1价的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使品红等有机色质褪色,表现漂白性,可以来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

  [演示]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实验2—6],以说明na2o2与水反应是一放热反应。

  [讲解]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板书]na2o+co2=na2co3

  [追问]na2o2与co2的'反应情况是怎样的呢?

  根据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特征及na2o2与h2o反应的反应类型,讲解na2o2与co2的反应。

  [过渡]钠的重要化合物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板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物理性质

  [展示]请学生观察试剂瓶中的无水碳酸钠,碳酸钠,十水碳酸钠晶体的颜色,状态。检验它们是否溶于水:取碳酸钠,碳酸氢钠各少量,分别装入试管中,加5—6毫升水,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

  [结论]均溶于水。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板书]

  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2—7]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 g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气球均膨胀起来,盛nahco3的气球膨胀的快,体积大。

  [说明]nahco3与盐酸反应比na2co3与盐酸剧烈得多,并且生成气体多。

  [练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请两个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表面皿中昨天放置的结晶碳酸钠和试剂瓶里的结晶碳酸钠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现象?若加热十水碳酸钠,有什么现象?能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板书】3、受热分解

  na2co3·10h2o====na2co3+10h2o

  【教师引导】无水碳酸钠能继续分解吗?

  【演示】[实验2—8]把na2co2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1/6,往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热。观察现象,换上一支放入同样nahco3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na2co3受热没有变化;nahco3受热时,试管口内壁有细小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2nahco3===na2co3+co2↑+h2o

  结论: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可利用上述的反应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介绍生活常识】发酵粉;面碱、小苏打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阅读]通过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对世界制碱工业和我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励学生为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发愤读书。

  《钠》教学设计 8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2、初步学会探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产物和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难点:从实验现象中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1)初中我们知道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大家来说说看?

  (2)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归纳】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有:金属与氧气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反应,下面我们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学生活动】分析下列图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依据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

  【归纳】

  金属具备一定的失电子能力,因此有一定的还原性,根据活动性顺序,排在越前的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也越强。

  【演示实验1】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

  【学生活动】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思考】钠的化学性质怎么样?取决于什么呢?

  【演示实验2】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描述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播放视频实验3】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对其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描述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播放视频实验4】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玻璃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微热后,伸入氯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描述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播放视频实验5】向一只盛有水的大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描述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1、钠应该如何保存?

  2、钠块着火,应该如何灭火?

  【播放视频实验6】向一只盛有CuSO4的大烧杯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描述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课堂小测】

  《钠》教学设计 9

  教案课题:

  钠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2、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钠的存在形式及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通过介绍钠的用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钠的用途,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2、通过介绍钠的冶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认识钠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总结。

  教法和学法:采用实验贯穿课堂,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总结,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掌握并记住金属钠的性质。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钠、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盛有水的小烧杯、酚酞。

  教学过程:

  【导课】介绍生活中钠的化合物的用途,展示一系列含钠的生活图片,引出这节课所学的金属钠。

  【教师活动】演示一个小实验,从煤油中取出一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用刀片切小片钠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老师所做的实验,思考

  【教师活动】问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出钠很软,刚切开时其断面呈银白色,后逐渐变暗。

  【教师活动】将学生的结论书写在黑板上,接着问学生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提问几个学生,并将结论书写黑板,透彻的讲述这些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上述内容过度到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向一个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取一小块金属钠(约为绿豆大小)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液体,并用小刀切去其表面的氧化物薄膜,切下的薄膜仍放回原试剂瓶中,然后把吸干煤油的钠放入小烧杯中,并盖上表面皿。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并思考

  钠、玻片、小刀、镊子、滤纸、烧杯、酚酞试液、CuSO4溶液

  酒精灯、火柴、石棉网、铁架台(附铁圈)、

  [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将要进入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金属是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的必不可少的功臣,在五千年前我们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三千年前进入了铁器时代,二十世纪是铝合金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是金属钛的时代。金属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他们的性质,让他们更好的为我们所利用。

  [板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过渡]

  金属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接触到许多金属,特别是初中我们也学习了几种金属,如镁、铝、铁。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金属大多具有怎样的性质?首先,金属的物理性质?

  [副板书]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大多数为固态、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提问]那么金属的化学性质呢?(所谓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就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学生]金属可以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盐反应[副板书]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与酸反应

  3、与盐反应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具有这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金属钠的性质!

  [板书]第一节金属钠

  [提问]在我们学习钠的性质之前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钠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物理性质:固体、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能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盐反应。

  [讲解]根据同学们的猜想,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金属是否就具有这些性质。先来看看钠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个用没有封存的钠的试剂瓶(用镊子取出一块金属,让学生观察它的状态,用刀切开,观察它的剖面的颜色)[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固体、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质软、密度比煤油大

  [展示]仔细观察一下刚刚切开的剖面,它的颜色有没有变化呀?[学生]颜色变暗,不再具有金属光泽[提问]把它放置在空气中,表面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呢?而且那么迅速的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说明了钠的性质很活波。[讲解]这一现象涉及到钠的化学性质。发生这一变化是因为钠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物质氧化钠。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一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

  二、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

  4Na+O2=2Na2O(白色)(条件:常温)

  [讲解]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就发生了反应,如果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还是氧化钠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下这个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加热钠,使其燃烧。

  [学生]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燃烧后产生淡黄色的物质。

  [讲解]先熔化后燃烧说明熔点比着火点低,这是钠的物理性质。把它加上。完成在加热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板书]2Na+O2=Na2O2(淡黄色)(条件:加热)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常温和加热的生成的产物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它们的组成元素,及化合价来考虑)

  [学生]相同点:组成元素都是氧元素和钠元素,钠的化合价都是+1价;不同点:氧化钠钠与氧的个数比为2:1,氧的化合价为—2价颜色为白色过氧化钠钠与氧的个数比为1:1,氧的化合价为—1价颜色为淡黄色[讲解]通过钠与氧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必须要标明条件。

  钠与氧气反应,不管产物是什么,钠的化合价始终都是+1价。这是由钠原子的结构决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发现,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而这个电子特

  别容易失去一个达到稳定的八电子的结构。我们说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做什么剂?[学生]还原剂

  [过渡]它与氧那么迅速的发生反应,说明钠的还原性很强,是一种强的还原剂。作为还原性很强的一种金属,它与一般的金属性质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做实验时注意安全,取钠时一定不能用手去拿,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将钠放入装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

  [提示]观察时注意听,注意看。请同学来总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实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学生]钠熔成小球,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水变成红色。[板书]

  2、与水反应

  现象:⑴钠块熔化成小球———熔

  ⑵小球浮在水面上———浮⑶小球四处游动—————游⑷发出嘶嘶的响声————响⑸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红

  [讲解]回答得很好,还有谁要补充的吗?用简单的五个字来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我们一一来看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钠块熔化成小球说明钠与水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学们可以摸一下烧杯感觉一下温度,怎么样温度高吗?(学生:凉凉的)说明了钠的熔点较低;小球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这都是钠的物理性质,小球四处移动并发出声音说明了有气体产生而且反应剧烈,溶液颜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产生的气体和碱性物质到底是什么呢?[学生]生成的碱是NaOH,生成的气体是H2。

  [讲解]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书写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板书]

  2Na+2H2O=2NaOH+H2↑

  [讲解]根据质量守恒,这里产生的碱为NaOH,气体只能是氢气或者是氧气,那到底是氢气和氧气我们以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来看看。如果产生的是氧气,看一下方程式中的元素的化合价是如何变的。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到了+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也由—2价升到了0价。其他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符合化合价升降守恒的规律吗?[学生]不符合

  [讲解]因此这里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知道了产生的物质是什么我们就可以完成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了

  [过渡]钠可以与水反应,这是与其他金属不同的地方。金属要置换出氢气,它的活动性顺序必须排在氢的前面我们来回顾一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副板书]KCaMgAlZnFeSnPbHCuHgAgPt

  Au[讲解]钠的就更容易了,一起来观看一下钠与酸反应的现象。用离子反应方程式来表示它与酸的反应[板书]

  3、与酸反应

  2Na+2H+==2Na++H2↑

  [讲解]通过刚刚的观察,我们知道钠与酸要反应且反应剧烈。

  [过渡]在学习钠的性质之前,同学们猜想了钠能与盐反应,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一般金属和盐反应都是置换出另一种金属。比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置换出红色的铜。钠也排在铜的前面。那么钠与硫酸铜反应能置换出铜吗?我们一起做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实验]与硫酸铜的反应

  [提问]请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红色的铜生成吗?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钠熔化成小球,同时还要游动。没有红色的铜生成,生成了蓝色的沉淀[提示]那你们猜想一下这蓝色的沉淀应该是什么(在硫酸铜溶液中生成蓝色的物质,那么这个物质是氢氧化铜)游动说明有气体产生。是不是与前面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有些相似呀!

  [学生]生成了氢氧化铜和氢气

  [讲解]非常正确,这个反应的过程实际是这样的:

  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板书]

  4、与盐反应

  钠先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生成的碱再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CuSO4+2NaOH==Cu(OH)2↓(蓝色)+Na2SO4总反应方程式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本质:与水发生反应

  [总结]由此我们必须明确,钠与盐溶液反应。其本质是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水,至于生成的碱能不能与盐发生反应这就要看各自的性质了,与钠没有关系。

  [本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钠的性质

  一、钠的物理性质

  二、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

  4Na+O2=2Na2O(白色)(条件:常温)2Na+O2=Na2O2(淡黄色)(条件:加热)

  2、与水反应

  现象:⑴钠块熔化成小球———熔

  ⑵小球浮在水面上———浮⑶小球四处游动—————游⑷发出嘶嘶的响声————响⑸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红2Na+2H2O=2NaOH+H2↑

  3、与酸反应

  2Na+2H+==2Na++H2↑

  4、与盐反应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本质:与水发生反应

  《钠》教学设计 10

  今天“林绮玲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的安排,到汕头市金山中学听了一节林顺舟老师《金属钠》示范课,让我受益匪浅。结合自己以前上这节课的情况,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做到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现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和在评课时其他教师的宝贵意见,反思如下:

  一、教学设计方面

  1、教学目标:

  本节课为高一第二章第一节新课,其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认识碱金属中钠的物理性质,了解和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在自然界里的存在、保存方法和主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提升到培养学生能自己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的观察归纳出金属钠的性质,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从而达到能力的提升。教学难点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

  2、教学技能:

  讲授内容正确,语言规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首先教学内容不能讲错,过渡自然,避免有太多的口头禅。其次,普通话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板书得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

  3、教学方法:

  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实行分层教学,兼顾好生和差生。

  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主体作用体现出来,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同时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让教师成为主导,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力求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进行适当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去归纳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还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这些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从屏幕上更直观的感受到用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

  二、老师上本节课的主要优点

  1、本节课能够紧密贴近考试大纲的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注重基础,符合班级学生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课后反馈良好。

  2、本节课能够利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体现了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先通过实验和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好奇中学习。

  3、教师的语言表达合理,教态得体大方,注重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结合自己以前上课情况,主要存在的不足:

  1、在知识体系的形成和知识网络的建立方面还要加强。

  2、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紧张,精神欠饱满,语言缺乏抑扬顿挫,表情不够丰富;学生回答问题较少,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3、教学互动有,但是开展得不是很好,时间分配不是很恰当,比如说提出一个问题后,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立刻就点名让学生回答了。

  4、实验现象讲解不够透彻,对学生能力的训练还有待加强,板书的设计和字体的书写还要加强,有些潦草。

  通过听这次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也明白了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要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多做教学反思,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08-17

钠碱金属08-17

化学教案-钠08-17

钠的化合物08-17

化学教案-钠的化合物08-17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08-17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12-30

高一化学-钠化合物说课稿03-04

校服设计教学设计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