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时间:2022-08-16 18:15:32 一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1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点击浏览该文件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2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第五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厘米。

  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计,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第二课时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www。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2。22累计教时1课时

  练习一(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的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板书设计:

  练习一(1)

  13—9+8=12 18—9—9=0

  17—9+7=15 8+7—9=6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5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课时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

  3.第9页4题、

  板书设计:

  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第三课时

  课题:欣赏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欣赏和设计

  图案1图案2

  图案3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第四课时

  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图片2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6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

  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

  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 (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小学数学教案《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

  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学内容: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NO:4

  教学内容:

  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

  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45—40=5(元)(教师板书)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 0.5元=5角 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 )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 )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 )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02-22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01-11

同底数幂的乘法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精选11篇)04-13

第二册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06-07

小学六年级数学全册教案11-04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2-17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2-24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2-16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1-24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