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求同·求异·求解——《祝福》教学一技谈

求同·求异·求解——《祝福》教学一技谈

时间:2022-08-16 16:05:50 高三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求同·求异·求解——《祝福》教学一技谈

求同·求异·求解——《祝福》教学一技谈



    
    从“同化”到“顺应”是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促成学生认识的发展,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在他们的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设一座通达的桥梁,让他们就新、旧课文进行纵向比较,通过求同、求异,最后达到求解的目的。我在《祝福》一文的教学中,运用此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鲁迅的小说 ,了解了一些鲁迅小说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的特点,为了使他们的这些已有的知识更加巩固并得到迁移,导入新课时,我首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找出新旧课文在题材、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类似点。学生通过初步的印证性阅读,很快就提出了他们的见解:其一,在思想内容上,本文与《孔乙己》、《故乡》、《药》等相比,都是取材于“病苦社会不幸人们的病苦”,都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主人公都是受封建制度毒害的悲剧性的“小人物”,是愚味与善良的集合体,作者对他们都倾注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其二,在表现形式上,本文与《一件小事》、《故乡》、《孔乙己》等相比,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学生完成了对新的课文的“同化”,满足了自身的求同的精神需要后,一种求新的心理欲望随之而生,我于是因势利导,及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些被他们忽视的内容上来,指出新旧课文的相同之处,是一个大的范畴,在它的内部还有着许多不同之点,这些不同之点是课文的新的意向,只有对此有所理解,才能“顺应”课文的特点,才能学到新的知识。在我的启发和具体的指导下,学生又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性的阅读,逐渐于“无疑之处”发现问题,逐渐对新旧课文的不同之点有所领会。

    在思想内容方面,本文与《孔乙己》、《故乡》、《药》相比,其一,虽然它们的题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侧面,有的反映的是读书人的生活,有的反映的是压在底层的一般农民的生活,有的反映的是城市贫民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则是压在底层的被雇佣的乡村劳动妇女的生活;其二,虽然都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有的侧重于对封建等级观念和私有制观念的批判,有的侧重于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剖析,而《祝福》则是对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全面而猛烈的抨击,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其他三者;其三,虽然主要人物都有共性,但是他们还有各不相同的个性,就生活环境而言,祥林嫂比其他三者要恶劣得多,她没有孔乙己好吃懒做、自视清高的恶习,却也同样遭到周围人们的冷遇,她有闰土、华老栓一样的勤劳,但是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可见其命运更悲惨,更令人同情。

    在表现形式上,本文与《一件小事》、《孔乙己》、《故乡》等相比,虽然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是,由于各自表现的主题思想存在着差异,各自采取了仅适合自身的故事顺序。《一件小事》以顺叙为主,以此表现“我”的思想认识的进步。《孔乙己》顺叙中有补叙,使历史和现实连为一线,以此来揭示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性。《故乡》顺叙中有插叙,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来突出封建制度给人造成的影响之大。而《祝福》则采用了倒叙,把祥林嫂的被沦为乞丐和悲渗的死提在篇首,与地主阶级“祝福”的欢乐声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追叙祥林嫂的生前事迹,揭示两个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根源,表达作者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切齿痛恨和愤怒鞭笞。

    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向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释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势态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掘进,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1]


求同·求异·求解——《祝福》教学一技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求同·求异·求解——《祝福》教学一技谈】相关文章:

例谈递进式几何探究题求解策略08-20

作文立意贵在创新求异08-21

用同求异读写并进08-15

谈教学反思11-14

古诗教学摭谈08-18

《谈礼貌》教学实录08-17

谈生命教学反思08-25

谈骨气教学反思07-17

《谈礼貌》教学反思03-31

谈生命教学反思04-08